“讀尺先讀主尺,今主尺值為五之十分之七……”公輸堅拿著一把剛做好不久的遊標卡尺,按照熊荊說的方法讀數,工尹刀站在一邊旁觀,嘴巴緊閉,臉色不愉。“再讀副尺,其重合之處與二差三格,即為二十差三,其值為二十分之十七焉?”
“不是二十分之十七,是17格乘以0.05,即為0.85,加上主尺的5.7,總長度應為5.785厘米。”雖然自己有六個老師,可熊荊不介意自己做一次老師。奈何後世數字楚人用不習慣,常常用分數,不用小數。“大夫需習慣小數,小數直接了然,對數籌計算有大益。”
“是。”公輸堅是工匠,工匠認數,一把小小的尺子加一個副尺,便可量出從前沒有的精度,這讓他對熊荊又佩服幾分。隻是習慣使然,他一時無法用小數讀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著兩千多年前造府首飾工匠做出的遊標卡尺,熊荊很是滿意。這種滿意不隻因為有一個高精度的測量工具,還在於他終於能將後世度量衡和楚國度量衡換算。“零件尺度精確劃一,以流水之法裝配,水車製作速度可成倍增加。”
紫金山造船廠早就拿出了零件加工圖和水車裝配工藝。福特流水線用於鋼鐵機器的裝配,造府流水線則可用於木製水車的裝配。木料之於銅鐵工具類似鋼鐵之於工具鋼,此與傳統工藝最大的差別在於零配件的互換性,這才是生產工時成倍大幅下降的原因。
“殿下,時日無多,水車何日可製?”公輸堅還在細看遊標卡尺,工尹刀則有些急切,他是造府尹,水車生產總負責人,時間緊迫,他擔心工期延後。
“造府工師做出合格零件,即可開始大規模製造。”熊荊完全相信流水線的效率,汽車是上萬個零件,水車才多少,一百不到,工藝很簡單。“船廠管事少鹽已至造府指導安排。”
少鹽是葛的下屬,趙妃陪嫁屬臣子弟,這兩個月有以一半時間跟著熊荊,口傳親授下,開竅的他做個小主管綽綽有餘。工尹刀還是不放心,他道:“臣有不情之請,請殿下親往之?”
“不佞……”熊荊雖居於東宮,可平日都在正寢處理事務,生怕父親出什麽意外。柳樹皮汁確有止痛功效,可父親的病還是時好時壞,那次朝議後政務蓋由令尹黃歇主持。
“殿下不親去,工師匠人不願更改生產之法。”工尹刀終於說出了隱情。“流水之法雖可減少時日,然工師匠人無法勒名於器上。”
“有這種事?”熊荊微微吃驚,他有些搞不明白造府工匠和造府之間的關係。
“然也。造府工師,多為他國之匠,大楚聘而為用。勒名於器乃古製,流水法下,水車千百人造,無法勒名其上,故不願更弦易轍。”
“這樣啊。”熊荊有些撓頭。問題很大了,水車之所以貴不是因為工匠技藝不精,是因為工匠技藝太精,一個工匠精雕細琢的造一部水車,不貴才有鬼。零件互換和流水線實質就是使製造變得準確而簡易,第一個零件和第十萬個零件一模一樣。然而對這種同質化的生產,有技藝的工匠是極其厭惡的,這將讓英雄無用武之地。
“水車乃殿下所造,流水之法亦是殿下所傳……”學著熊荊身邊的人,工尹刀一口一個殿下,人似乎要哭出來——那日燕朝朝議後對造府下了指標,水車需造兩萬部,三個月內造好。以造府的木作人數,加上流水裝配,這是沒有問題的,可現在工匠居然不肯用流水之法。
“好吧。不佞先告之於父王。”熊荊覺得自己也是有責任的,他起身從中庭來到東室,本以為父親睡著,不料人還沒有入室,就聽見父親咳了一記,道:“荊兒?”
“是。父王。”熊荊快步走過帷幕,見楚王想起身,趕忙將他扶起。內侍也打開了窗牖,夏日陽光明媚,窗外盎然的綠意頓時給寢房帶來息息生氣。
“今日事務已畢?”熊元喘息著,他忍住咳嗽,壓著嗓子問了一句。
“尚未畢。”熊荊把父親安頓好,不得不說實話。“孩兒需去造府一次。”
“去造府…咳咳…”造府有事,當然是水車生產出了問題,而水車實則是給熊荊造勢的一個項目。不是說太子已經立完不需造勢,太子立了一樣要造勢。“水車之費需超三百錢?”
“不是。”熊荊搖頭。那次朝議將單人水車價錢定在三百、雙人四百、牛拉六百。這不是出廠價,而是全國各城邑的售價。目的當然是惠民,如果產生虧損,大府將一力承當。“造府工匠不熟水車製作,需孩兒親去督導。”
“令尹與荊兒同去乎?”熊元忽然變了一個臉色,咳嗽也止住了。
“令尹不在,工尹刀、公輸大夫與孩兒同去。”熊荊還沒有意識到楚王的擔憂。
“非去不可?”熊元手伸著手想抓住兒子,待兒子把手接過,便緊緊的抓住兒子。
“需去一次。”熊荊不好說造府工匠不願接受流水製造,以免得父親憂心,隻說是技術問題。
“長薑,長薑。”熊元一手緊抓住兒子,一邊急喊正仆長薑。
“大王,大王,老仆在此,老仆在此。”長薑本在休息,聞聲連滾帶爬的來了。
“荊兒需去造府一次,令尹、令尹……”熊元欲言又咳,可他的意思長薑一聽就懂。
“令尹未有異動,郢都亦無異常。”長薑急忙拜倒相告。
這話一說,熊荊猛然醒悟,一時間熱血直衝腦門:“父王……”他喊了一句父王,之後張著嘴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東宮宮甲以蔡豹為將,環衛之尹則由長薑暫代。”熊元緊抓著兒子衣服的手終於放鬆了些。“荊兒年幼,凡出宮,必帶宮甲;凡出郢,必以環衛相護。”
“孩兒遵命。”熊荊忍不住拜倒,除了感受到父親的關懷,心裏又很是慚愧——上次父親就不許他出宮去見廉頗,可未說原因。
“荊兒雖幼,日後卻是我大楚聖王。”熊元明白兒子的心思,拍著他寬慰著他。“去吧。不去必讓人小視。”
“不是二十分之十七,是17格乘以0.05,即為0.85,加上主尺的5.7,總長度應為5.785厘米。”雖然自己有六個老師,可熊荊不介意自己做一次老師。奈何後世數字楚人用不習慣,常常用分數,不用小數。“大夫需習慣小數,小數直接了然,對數籌計算有大益。”
“是。”公輸堅是工匠,工匠認數,一把小小的尺子加一個副尺,便可量出從前沒有的精度,這讓他對熊荊又佩服幾分。隻是習慣使然,他一時無法用小數讀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著兩千多年前造府首飾工匠做出的遊標卡尺,熊荊很是滿意。這種滿意不隻因為有一個高精度的測量工具,還在於他終於能將後世度量衡和楚國度量衡換算。“零件尺度精確劃一,以流水之法裝配,水車製作速度可成倍增加。”
紫金山造船廠早就拿出了零件加工圖和水車裝配工藝。福特流水線用於鋼鐵機器的裝配,造府流水線則可用於木製水車的裝配。木料之於銅鐵工具類似鋼鐵之於工具鋼,此與傳統工藝最大的差別在於零配件的互換性,這才是生產工時成倍大幅下降的原因。
“殿下,時日無多,水車何日可製?”公輸堅還在細看遊標卡尺,工尹刀則有些急切,他是造府尹,水車生產總負責人,時間緊迫,他擔心工期延後。
“造府工師做出合格零件,即可開始大規模製造。”熊荊完全相信流水線的效率,汽車是上萬個零件,水車才多少,一百不到,工藝很簡單。“船廠管事少鹽已至造府指導安排。”
少鹽是葛的下屬,趙妃陪嫁屬臣子弟,這兩個月有以一半時間跟著熊荊,口傳親授下,開竅的他做個小主管綽綽有餘。工尹刀還是不放心,他道:“臣有不情之請,請殿下親往之?”
“不佞……”熊荊雖居於東宮,可平日都在正寢處理事務,生怕父親出什麽意外。柳樹皮汁確有止痛功效,可父親的病還是時好時壞,那次朝議後政務蓋由令尹黃歇主持。
“殿下不親去,工師匠人不願更改生產之法。”工尹刀終於說出了隱情。“流水之法雖可減少時日,然工師匠人無法勒名於器上。”
“有這種事?”熊荊微微吃驚,他有些搞不明白造府工匠和造府之間的關係。
“然也。造府工師,多為他國之匠,大楚聘而為用。勒名於器乃古製,流水法下,水車千百人造,無法勒名其上,故不願更弦易轍。”
“這樣啊。”熊荊有些撓頭。問題很大了,水車之所以貴不是因為工匠技藝不精,是因為工匠技藝太精,一個工匠精雕細琢的造一部水車,不貴才有鬼。零件互換和流水線實質就是使製造變得準確而簡易,第一個零件和第十萬個零件一模一樣。然而對這種同質化的生產,有技藝的工匠是極其厭惡的,這將讓英雄無用武之地。
“水車乃殿下所造,流水之法亦是殿下所傳……”學著熊荊身邊的人,工尹刀一口一個殿下,人似乎要哭出來——那日燕朝朝議後對造府下了指標,水車需造兩萬部,三個月內造好。以造府的木作人數,加上流水裝配,這是沒有問題的,可現在工匠居然不肯用流水之法。
“好吧。不佞先告之於父王。”熊荊覺得自己也是有責任的,他起身從中庭來到東室,本以為父親睡著,不料人還沒有入室,就聽見父親咳了一記,道:“荊兒?”
“是。父王。”熊荊快步走過帷幕,見楚王想起身,趕忙將他扶起。內侍也打開了窗牖,夏日陽光明媚,窗外盎然的綠意頓時給寢房帶來息息生氣。
“今日事務已畢?”熊元喘息著,他忍住咳嗽,壓著嗓子問了一句。
“尚未畢。”熊荊把父親安頓好,不得不說實話。“孩兒需去造府一次。”
“去造府…咳咳…”造府有事,當然是水車生產出了問題,而水車實則是給熊荊造勢的一個項目。不是說太子已經立完不需造勢,太子立了一樣要造勢。“水車之費需超三百錢?”
“不是。”熊荊搖頭。那次朝議將單人水車價錢定在三百、雙人四百、牛拉六百。這不是出廠價,而是全國各城邑的售價。目的當然是惠民,如果產生虧損,大府將一力承當。“造府工匠不熟水車製作,需孩兒親去督導。”
“令尹與荊兒同去乎?”熊元忽然變了一個臉色,咳嗽也止住了。
“令尹不在,工尹刀、公輸大夫與孩兒同去。”熊荊還沒有意識到楚王的擔憂。
“非去不可?”熊元手伸著手想抓住兒子,待兒子把手接過,便緊緊的抓住兒子。
“需去一次。”熊荊不好說造府工匠不願接受流水製造,以免得父親憂心,隻說是技術問題。
“長薑,長薑。”熊元一手緊抓住兒子,一邊急喊正仆長薑。
“大王,大王,老仆在此,老仆在此。”長薑本在休息,聞聲連滾帶爬的來了。
“荊兒需去造府一次,令尹、令尹……”熊元欲言又咳,可他的意思長薑一聽就懂。
“令尹未有異動,郢都亦無異常。”長薑急忙拜倒相告。
這話一說,熊荊猛然醒悟,一時間熱血直衝腦門:“父王……”他喊了一句父王,之後張著嘴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東宮宮甲以蔡豹為將,環衛之尹則由長薑暫代。”熊元緊抓著兒子衣服的手終於放鬆了些。“荊兒年幼,凡出宮,必帶宮甲;凡出郢,必以環衛相護。”
“孩兒遵命。”熊荊忍不住拜倒,除了感受到父親的關懷,心裏又很是慚愧——上次父親就不許他出宮去見廉頗,可未說原因。
“荊兒雖幼,日後卻是我大楚聖王。”熊元明白兒子的心思,拍著他寬慰著他。“去吧。不去必讓人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