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輸堅隻是個技術官員、造府工尹,絲毫不知船廠現狀。熊荊從學宮一到船廠就翻了賬目,當時他就懵了——船廠下個月將發不出工資,馬上就要破產。
買工匠、買地皮(無主荒地不要幾個錢,壽郢城裏交個市租即可,船廠看做是店鋪,隻不過是開在城外而非城內)、買木材、買蜃灰、買原料……一千斤黃金還剩下三百多金。他想不到的是,這個時代的工人工資貴的超乎尋常。包吃,每日十錢;不包吃,每日十四錢。正在船廠勞作的兩千多名工人,光吃飯每天就要花一斤黃金,好在我阝陵那邊征招過來的工人可免費勞作一個月,不然這個月就要撐不過去。
龍骨水車獻給楚王當然可以,可楚王又能賞多少錢呢?
熊荊考慮著這個問題,對公輸堅的提議笑而不答。葛看著自己的小主人,心裏依舊覺得怪異。複式記賬法下,船廠經營狀況一目了然,對此他提議殿下求告於趙妃,熊荊卻弗許。
“以公輸大夫所見,水車獻於大王,當賞金幾何?”熊荊的問題讓人目瞪口呆,利國利民之事,怎能以賞金衡量。
“我楚國下田甚多,有水車提水灌田,無數下田可變為上田。此車無價。”公輸堅照實而論,最後又揖道:“我願請大王賞千金。”
前麵說水車無價,賞賜卻隻有千金。熊荊還想說話時,鶡冠子橫插一句過來:“此車未名,請公輸大夫名之?”
“此……”公輸堅為魯班之後,請他來命名目的不言自明。他本有些猶豫,但環視見諸人都點頭,這才道:“出水如龍,水白一片,不如稱其為白龍水車?”
“善。”鶡冠子帶頭稱善,紀陵君這些封君也高聲附和。“請公輸大夫獻此車於大王。”鶡冠子趁勢揖道,“荊王子足下不求千金之賞,五百金足矣。”
“敬受命。”公輸堅迴禮,對此無不答應。
“老師,船廠需錢甚多,何僅求五百金?”公輸大夫帶著六部水車進城去了,他一走,熊荊就不太滿意的問鶡冠子。
“大子之位與千金孰重?”從上月那次談論到現在,熊荊算是改了心思,想起太子之位來了,不過他對此並無執念,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子荊寧失大子不失千金乎?”
鶡冠子越來越有老師的範,他見熊荊欲言又止,再道:“大王體有恙,政務蓋由令尹處置。水車獻於大王實獻於令尹,黃歇欲汙子荊而不得,索金過多遂其願,眾口鑠金怎麽辦?”
“水車為我所作,獻給大王自然要索金,令尹憑什麽詆毀我?”熊荊越來越不能理解這個世界了,這種不理解不是因為不懂,而是因為太懂——這哪裏是楚國……
“詩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子荊未讀過詩經?”聽聞熊荊所言,鶡冠子不但語氣、連深情都驚訝。
“讀過。”熊荊點頭,成年人的理解力,兒童的記憶力,他學任何東西都特別特別快,真正難的是古漢字,一旦字麵上的意思懂了,那一切都毫無阻礙。
“既讀過何不解其意?溥天之下,萬物皆大王所有。獻之,有賞喜,無賞也喜。”鶡冠子道。
“可天下卻讓令尹黃歇所掌。”熊荊反笑,“大王不過是個名義上的大王罷了。”
“故人主應行天道、擇賢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大王看重令尹二十五載,太過了。”鶡冠子歎了一句,很多時候他感覺自己教不了這個弟子,似乎他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即成看法,這些看法有些精妙,有些卻大逆不道,與常理不和。
“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結果就是上令不下從,下意不上達,既欺君,又欺民。舉國看似融融,實則衰敗不堪……”
入了學宮、拜了師傅,熊荊對楚國越來越了解,很多話他藏在心裏,少有說如此直接。鶡冠子聞言則起身關門,正襟而坐。“列國之中,楚國設縣最早,數百載積澱,縣尹之勢漸大。當初,先王以縣尹製衡封君,國為安;後來,先王以封君製衡縣尹,國仍固。東遷以來,封君九失其地,今朝堂之封君大夫,多為淫人,以俸祿為食,再也不能製衡縣尹。
封君縣尹相製不成,現在一國之治理,首在選材,王鈇之器,厚德隆俊。人有五類:伯己、什己、若己、廝役、徒隸。伯己者,百倍於若己者也;什己者,十倍於若己者也……”
鶡冠子真是誨人不倦,一有闡述自己治國思想的機會,就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每每這時,熊荊不得不得做一副安心靜聽模樣,心裏卻在想其他東西:
鶡冠子雖出於道家,可也融合了法家、儒家,但道、法、儒之間是有差異的。法出於道。道家的本意是效法天地萬物,然後以這些規律治國,所以道德經才會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過天地之法很多時候難以琢磨,有些時候甚至會背悖君主意誌,因此法家一改天地之法,又借天地不可背悖之威,以天威行人法,故成法家。
道法之別如此,道儒之別則在於天道與人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是道家;‘飲食男女,人之大義存焉’,這是儒家。一個是以人為物,毫不憐憫;一個是以人為人,尊尊親親,此為道儒之別。
除了道法儒,當今列國還有墨家與楊家。‘天下不歸於墨,則入於楊’,孟子雖然死了有五十多年,可楊墨之說甚重。隻是楚國地大,別國授田一百畝,楚國授田是兩百畝,墨家之說無田之人信之甚多,所以楚國墨家不倡;不過楊學蘭台學宮裏多有人鼓吹,所以演講時常有儒者跳出來與之對辯。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孟子昔日的言語不時從荀子幾個學生的嘴裏暴出來,每每這時,儒家弟子就掄袖作勢,有動嘴不如動手之意。
*
在船廠的熊荊覺得自己的老師越來越像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唐僧;壽郢令尹府前,看著六部水車揚起的白色水花,黃歇越來越懷疑得荊王子真是聖王降世。
黃歇如此,令尹府的大小官員也張口結舌,看著水車流出的滔滔白水說不出話,最誇張的是管農業的莠尹,老頭子高興得朝服一脫,轟開工人光著膀子親自上前試車。
雖然沒有辦法計量水量,但公輸堅特意命人架設一個桔槔作為比照。送進城的水車有三款,一為牛拉、二為雙人腳踩、三為單人手轉。牛拉水車水如瀑布,桔槔根本沒辦法比,出水最小的單人水車也十數倍於桔槔。六部水車出水如龍,很快令尹府門前就一片汪洋,站在水中的眾人皮屢濕盡,卻渾然不覺。
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王宮背麵的大市,已經有好事者衝進去大喊大叫:“荊王子製服淮水六條水龍,六龍正於令尹府噴水,一會郢都就要淹了……”
神鬼之說楚人深信不疑,郢都淹沒更讓人肝膽劇烈,市場頓時大亂,有些人攤子也不要了,拋棄一切趕忙出城;有些人則急忙奔往令尹府,求荊王子勸阻六條水龍,以免水淹郢都。
謠言危害巨大,可老實人公輸大夫渾然不覺,他如實向令尹報告道:“我言此車獻於大王必賞千金。鶡冠子言,不求千金之賞,五百金足矣。請令尹賞五百金於荊王子足下。”
“此真為荊王子所造?”黃歇還在想立儲之事,他的門客朱觀就先發問。
“提水之車,列國皆無,其構思之巧,奪天之功。非荊王子又有何人?”公輸堅答道。
“荊王子足下怎麽說?”朱觀又問。
“荊王子足下問此車獻於大王,當賞金幾何?”公輸堅道。“我言此車無價,當賞千金。”
“主君……”朱觀不再問,而是看向春申君黃歇。
太子未立,任何與嫡王子有關的事情都是大事。水車的意義不言自明,楚國上田不及十分之二,其餘多為不能灌溉的下田。和他國不同,身處南方的楚國並不缺水,很多時候還有水患。然而南方不是一望無垠的中原,丘陵地帶多,許多田畝明明水流就在近處,卻因落差太大無法灌溉。有水車則不同,即使是單人水車,提水高度也有一丈,更高的田可以半腰挖池接力。
化肥出現之前,決定糧食產量多寡的因素是灌溉。有了水車,無數下田變作上田,萬民揚頌下,王子荊離太子之位又近了一步。
“主君,大王來了。”黃歇還在想該如何‘妥善’處理此事,屬下就說楚王來了。
楚王確實來了,雖然來的有些快。楚王一來,眾人行禮時才發現地上積水已深。太陽已經落山,夏日蒙影極長,楚王一眼就看到那六部在不斷噴水的水車,他絲毫不顧腳上的皮屢,徑直上前問道:“此便是白龍水車?”
買工匠、買地皮(無主荒地不要幾個錢,壽郢城裏交個市租即可,船廠看做是店鋪,隻不過是開在城外而非城內)、買木材、買蜃灰、買原料……一千斤黃金還剩下三百多金。他想不到的是,這個時代的工人工資貴的超乎尋常。包吃,每日十錢;不包吃,每日十四錢。正在船廠勞作的兩千多名工人,光吃飯每天就要花一斤黃金,好在我阝陵那邊征招過來的工人可免費勞作一個月,不然這個月就要撐不過去。
龍骨水車獻給楚王當然可以,可楚王又能賞多少錢呢?
熊荊考慮著這個問題,對公輸堅的提議笑而不答。葛看著自己的小主人,心裏依舊覺得怪異。複式記賬法下,船廠經營狀況一目了然,對此他提議殿下求告於趙妃,熊荊卻弗許。
“以公輸大夫所見,水車獻於大王,當賞金幾何?”熊荊的問題讓人目瞪口呆,利國利民之事,怎能以賞金衡量。
“我楚國下田甚多,有水車提水灌田,無數下田可變為上田。此車無價。”公輸堅照實而論,最後又揖道:“我願請大王賞千金。”
前麵說水車無價,賞賜卻隻有千金。熊荊還想說話時,鶡冠子橫插一句過來:“此車未名,請公輸大夫名之?”
“此……”公輸堅為魯班之後,請他來命名目的不言自明。他本有些猶豫,但環視見諸人都點頭,這才道:“出水如龍,水白一片,不如稱其為白龍水車?”
“善。”鶡冠子帶頭稱善,紀陵君這些封君也高聲附和。“請公輸大夫獻此車於大王。”鶡冠子趁勢揖道,“荊王子足下不求千金之賞,五百金足矣。”
“敬受命。”公輸堅迴禮,對此無不答應。
“老師,船廠需錢甚多,何僅求五百金?”公輸大夫帶著六部水車進城去了,他一走,熊荊就不太滿意的問鶡冠子。
“大子之位與千金孰重?”從上月那次談論到現在,熊荊算是改了心思,想起太子之位來了,不過他對此並無執念,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子荊寧失大子不失千金乎?”
鶡冠子越來越有老師的範,他見熊荊欲言又止,再道:“大王體有恙,政務蓋由令尹處置。水車獻於大王實獻於令尹,黃歇欲汙子荊而不得,索金過多遂其願,眾口鑠金怎麽辦?”
“水車為我所作,獻給大王自然要索金,令尹憑什麽詆毀我?”熊荊越來越不能理解這個世界了,這種不理解不是因為不懂,而是因為太懂——這哪裏是楚國……
“詩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子荊未讀過詩經?”聽聞熊荊所言,鶡冠子不但語氣、連深情都驚訝。
“讀過。”熊荊點頭,成年人的理解力,兒童的記憶力,他學任何東西都特別特別快,真正難的是古漢字,一旦字麵上的意思懂了,那一切都毫無阻礙。
“既讀過何不解其意?溥天之下,萬物皆大王所有。獻之,有賞喜,無賞也喜。”鶡冠子道。
“可天下卻讓令尹黃歇所掌。”熊荊反笑,“大王不過是個名義上的大王罷了。”
“故人主應行天道、擇賢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大王看重令尹二十五載,太過了。”鶡冠子歎了一句,很多時候他感覺自己教不了這個弟子,似乎他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即成看法,這些看法有些精妙,有些卻大逆不道,與常理不和。
“設官分職,以為民極。結果就是上令不下從,下意不上達,既欺君,又欺民。舉國看似融融,實則衰敗不堪……”
入了學宮、拜了師傅,熊荊對楚國越來越了解,很多話他藏在心裏,少有說如此直接。鶡冠子聞言則起身關門,正襟而坐。“列國之中,楚國設縣最早,數百載積澱,縣尹之勢漸大。當初,先王以縣尹製衡封君,國為安;後來,先王以封君製衡縣尹,國仍固。東遷以來,封君九失其地,今朝堂之封君大夫,多為淫人,以俸祿為食,再也不能製衡縣尹。
封君縣尹相製不成,現在一國之治理,首在選材,王鈇之器,厚德隆俊。人有五類:伯己、什己、若己、廝役、徒隸。伯己者,百倍於若己者也;什己者,十倍於若己者也……”
鶡冠子真是誨人不倦,一有闡述自己治國思想的機會,就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每每這時,熊荊不得不得做一副安心靜聽模樣,心裏卻在想其他東西:
鶡冠子雖出於道家,可也融合了法家、儒家,但道、法、儒之間是有差異的。法出於道。道家的本意是效法天地萬物,然後以這些規律治國,所以道德經才會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過天地之法很多時候難以琢磨,有些時候甚至會背悖君主意誌,因此法家一改天地之法,又借天地不可背悖之威,以天威行人法,故成法家。
道法之別如此,道儒之別則在於天道與人倫。‘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是道家;‘飲食男女,人之大義存焉’,這是儒家。一個是以人為物,毫不憐憫;一個是以人為人,尊尊親親,此為道儒之別。
除了道法儒,當今列國還有墨家與楊家。‘天下不歸於墨,則入於楊’,孟子雖然死了有五十多年,可楊墨之說甚重。隻是楚國地大,別國授田一百畝,楚國授田是兩百畝,墨家之說無田之人信之甚多,所以楚國墨家不倡;不過楊學蘭台學宮裏多有人鼓吹,所以演講時常有儒者跳出來與之對辯。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孟子昔日的言語不時從荀子幾個學生的嘴裏暴出來,每每這時,儒家弟子就掄袖作勢,有動嘴不如動手之意。
*
在船廠的熊荊覺得自己的老師越來越像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唐僧;壽郢令尹府前,看著六部水車揚起的白色水花,黃歇越來越懷疑得荊王子真是聖王降世。
黃歇如此,令尹府的大小官員也張口結舌,看著水車流出的滔滔白水說不出話,最誇張的是管農業的莠尹,老頭子高興得朝服一脫,轟開工人光著膀子親自上前試車。
雖然沒有辦法計量水量,但公輸堅特意命人架設一個桔槔作為比照。送進城的水車有三款,一為牛拉、二為雙人腳踩、三為單人手轉。牛拉水車水如瀑布,桔槔根本沒辦法比,出水最小的單人水車也十數倍於桔槔。六部水車出水如龍,很快令尹府門前就一片汪洋,站在水中的眾人皮屢濕盡,卻渾然不覺。
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王宮背麵的大市,已經有好事者衝進去大喊大叫:“荊王子製服淮水六條水龍,六龍正於令尹府噴水,一會郢都就要淹了……”
神鬼之說楚人深信不疑,郢都淹沒更讓人肝膽劇烈,市場頓時大亂,有些人攤子也不要了,拋棄一切趕忙出城;有些人則急忙奔往令尹府,求荊王子勸阻六條水龍,以免水淹郢都。
謠言危害巨大,可老實人公輸大夫渾然不覺,他如實向令尹報告道:“我言此車獻於大王必賞千金。鶡冠子言,不求千金之賞,五百金足矣。請令尹賞五百金於荊王子足下。”
“此真為荊王子所造?”黃歇還在想立儲之事,他的門客朱觀就先發問。
“提水之車,列國皆無,其構思之巧,奪天之功。非荊王子又有何人?”公輸堅答道。
“荊王子足下怎麽說?”朱觀又問。
“荊王子足下問此車獻於大王,當賞金幾何?”公輸堅道。“我言此車無價,當賞千金。”
“主君……”朱觀不再問,而是看向春申君黃歇。
太子未立,任何與嫡王子有關的事情都是大事。水車的意義不言自明,楚國上田不及十分之二,其餘多為不能灌溉的下田。和他國不同,身處南方的楚國並不缺水,很多時候還有水患。然而南方不是一望無垠的中原,丘陵地帶多,許多田畝明明水流就在近處,卻因落差太大無法灌溉。有水車則不同,即使是單人水車,提水高度也有一丈,更高的田可以半腰挖池接力。
化肥出現之前,決定糧食產量多寡的因素是灌溉。有了水車,無數下田變作上田,萬民揚頌下,王子荊離太子之位又近了一步。
“主君,大王來了。”黃歇還在想該如何‘妥善’處理此事,屬下就說楚王來了。
楚王確實來了,雖然來的有些快。楚王一來,眾人行禮時才發現地上積水已深。太陽已經落山,夏日蒙影極長,楚王一眼就看到那六部在不斷噴水的水車,他絲毫不顧腳上的皮屢,徑直上前問道:“此便是白龍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