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千年後的軍事地理知識把圍觀的所有人唬的一愣一愣,熊荊這個垂發小童倒有幾分諸葛亮三分天下的風采。一幹人先是死盯著幾上的地圖,然後眼珠子亂轉,最後全都看向老叟。老叟也非凡人,傳承後世的《鶡冠子》十九篇便為其所著,而在楚國,他無名無姓,隻以鶡冠為號,三代楚王對其畢恭畢敬,不過他現身於學宮,卻非為熊荊而來。
“子荊所言,是要以江東吳越故地為根基嗎?”鶡冠子沉吟中對熊荊的意圖了然於胸。
“正是。”熊荊訕笑——千年後的軍事地理未必適應當下,老叟已經看出了其中的問題。
“江東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終吳越滅國,都不到二十萬戶。滅越國後,大王曾有分封之意,奈何此事不成。”鶡冠子想起楚王曾有意將公室貴族封於邊地,可惜事不成,淮水一帶已經很偏了。“今我楚國以淮水之北為重。江淮縱使能守,淮北之民也難遷;既遷,亦無地以立。”
江東富庶是在秦漢之後,最少是在秦以後,想以江東為基地而三分天下,現在來說根本就不可能。熊荊是直接照套後世的地理人口,所以忽略這個問題,但也有人不信邪。
“先生,我先民櫛風而沐雨、藍縷而篳路,如此方有今日之大楚,江東既然飯稻羹魚,為何不能變莽荒為良田?”昭斷是年輕人,年輕人總覺得一切皆有可能。
“謬矣。”鶡冠子連連搖頭。“江東諸地,海潮泛濫,大澤勾連。非舉國之力無以成阡陌、無百年之功不可見桑田。晚矣!晚矣!!”
“也不是太晚,若有東洲之玉米、之紅薯、之土豆……”熊荊終於抓住機會開始做廣告,“江東之地也可為根基。東洲之農作物有土則生,數月可熟,產量倍於粟米。”
“東洲……”繪製世界地圖時,熊荊已經把美洲命為東洲、亞洲叫做中洲、歐洲稱為西洲、非洲稱為南洲,南極則為寒洲。至於澳大利亞,想到臨高五百廢的澳宋,故稱為廢洲——反正那上麵也沒有什麽了不得的物產。除了昭斷,其他人初聽東洲之名很是迷糊,唯有一直沉默的高冠之人頷首問道:“可是扶桑?”
“扶桑?”熊荊想到了霓虹,正要搖頭時對方又道:“遠古之民曾東渡滄海,迴來的人說海之東有裸國,裸國東南有國黑齒,船行一年可至。”
“啊?!”熊荊忍不住跪立,看著他不敢置信。去了美洲還能迴來,我頂你個肺啊!“請問先生,迴來的人可曾帶農作物迴來?”熊荊再問。
相比於熊荊的激動,高冠者不動聲色。“遠古之事,未曾詳聞,唯有龜甲相記。”
“龜甲相記?”想到來的路上一壘一壘的龜甲骨片,熊荊有些明白了。
“先生與紀陵君、卜尹編撰經書已有十年,書內記錄山海內外的山川、生靈、妖異。子荊那日說起世界各洲,先生頗奇,所以請子荊來此。”昭斷解釋鶡冠子請熊荊來此的原因,旁邊的人隨即打開一個竹簡,左首抬頭三字讓熊荊心猛然一跳:南山經。
“山海經?!”熊荊臉色大變,隨又看向鶡冠子、紀陵君、卜尹、昭斷幾人,最後又環顧四周,他從未想到山海經是在這裏、由這些人編撰出來的。
“本欲名為山海圖經,子荊稱其為山海經,此名甚好。”紀陵君笑道,那日在朝會他見過熊荊,也因為立場支持熊荊做太子。說完又揖禮:“紀陵君見過王子足下。”
高冠者也露出些笑容,他也揖禮:“卜尹觀曳見過王子足下。”
“不佞不敢。”學宮的先生很多都是官師——一邊是官員一邊是老師,對老師熊荊是要執弟子禮的,現在兩人對其揖禮,他斷不敢受。
“湯池渺遠,玉米、紅薯所產真的倍於粟米?”編撰山海經的事情可以放一放,鶡冠子最關心的還是東洲農作物的產量。倍於粟米,等於說楚國糧食產量能夠翻番。
“不佞不敢妄言。”熊荊正色作答,產量是開不得玩笑。“玉米產量較低,然紅薯之畝產確可逾萬斤。”
“萬斤?!”這次輪到鶡冠子幾個臉色大變。
“真有萬斤。”熊荊想到自己說的市畝與楚畝應該不同,可再一想,市斤可是倍於楚斤的。按照他記得的紅薯產量,五千市斤的畝產是有的——這是引種紅薯的清人陳世元《金薯傳習錄》裏的數字,還是下等地的產量,上等地產量說有一萬多市斤。
“不過五斤紅薯等於一斤粟米。”熊荊又做了一個補充,他看近代史多,近代統計紅薯產量的時候都要除以五,這樣才能折算成糧食。薯類水多。
“畝出萬斤,五折為一也有兩千斤。”昭斷對熊荊最是信任,對此深信不疑。
“土豆產出較低,畝產或有兩千斤。與紅薯相同,也須五斤折一斤。”熊荊再道。“玉米不須相折,畝產或有四百斤。此三者都可植於貧瘠之地,耐旱、耐寒,不須農人過多勞作,亦不占良田,荒地即可。”
“東洲何其遠哉。”東洲農作物如此之好、產量又那麽高,連觀曳也感歎了。
“先生言東洲航行一年可至……”熊荊立刻提起他剛才說的話。
“此非我所言,乃甲骨所刻,以此為奇事。”觀曳解釋道:“東海之上,不辨南北,兇獸繁多,果能赴東洲尋三者而還嗎?”
“果真能赴,赴得三穀而還!”觀曳說的大家有些心冷,熊荊卻斬釘截鐵的表示肯定能能做到,一時間大家的目光又全看了過來。
鶡冠子:“請問子荊:滄海之上,舟人如何辨別南北,如何躲避風浪?船行一年,又以什麽為食?以什麽飲……”
鶡冠子問了一大堆技術性問題,真要耐心迴答這些問題,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熊荊一開始也沒想去美洲找什麽紅薯土豆什麽的,可為了獲得支持造船航海,他又不得不編出這些東西來。
真要橫渡太平洋也不是不可能——對於航海門外漢而言確實難如登天,可他不是門外漢。航海概而言之一是船,二是導航術。就船來說,沒有龍骨的宋代阿拉伯船都能溝通兩洋,有龍骨有肋骨的十九世紀帆船更可以馳騁大海。
而導航術,六分儀、船鍾之類或許在短時間不可能造出來,可沒有六分儀還有四分儀啊,沒有四分儀可以用維京人的觀日板啊。最最重要的是,隻要在合適的時候到達合適的地點,洋流和季風會自動送你去美洲,然後再自動送你迴來。西班牙人當年就是這樣橫渡太平洋、進行大帆船貿易的。
熊荊雖然買不起英國海軍編製的《世界大洋航路》(其中8-10章為帆船航路,專門供低速貨船使用),可太平洋航線、印度洋航線、大西洋航線,這些早期航海家用人命探出來的經典航線他還是記得一清二楚。給他一條合格的船,再給一些較為合格的水手,他百分九十五可以橫渡太平洋抵達美洲,然後在次年五六月順著洋流再迴來。
“一言難盡。”熊荊深深吸了口氣,“航海關聯極深,非旬月不能一一盡述。如先前所言,僅憑一縣之力即可造船通航於各洲,屆時可取東洲之三穀,尋西洲之駿馬、得南洲之金石。君子當乘風破浪,以觀山海之奇,度世界之大,豈可坐井觀天、閉門造車、人雲亦雲?”
一番豪言說得年輕人眉揚意動,鶡冠子、紀陵君、觀曳卻眉頭緊鎖。
熊荊再道:“所謂天下不過是中洲一隅,其東有大海、北有草原、西有黃沙、南有瘴氣,諸夏困於此而已。秦國往西有西域黃沙之地,黃沙盡頭有西王母之國,翻越蔥嶺,可至兩河大夏,再往西,有波斯及地中之海,往南數千裏,過赤道又有南洲與寒洲。”
既然說到了赤道,熊荊索性加了把勁,他清咳之後盡力提高了聲音:“今人以為地為方、天為圓,殊不知大陸亦為圓。水麵即平麵,可為何水中之舟先見其首而後見其腹?日照大地,為何越往南其影越短,越往北其影越長……”
“地若為圓,天為方嗎?”觀曳打斷道,他、包括鶡冠子、紀陵君,似乎對熊荊的地圓之說並不詫異。
“地圓天亦園。”熊荊答道,這是事實,他也不願觸動蓋天之說。
“地若圓,人怎麽立於地?”鶡冠子插了一句進來。
“地心有力,萬物懸空皆落地。”熊荊把竹簡推下案幾。“大地上任何一處都是如此。”
“力?”最常見的重物落地此時有了別樣的魅力,這是從來沒有人想過的問題——為何書簡離開幾案會掉落於地而不是飛上天。
“正是。”熊荊本想繼續科普牛頓三定律,但他很不爭氣的連打幾個哈欠,他困了。“三位先生、子斷諸君,不佞困了,可否改日再談?”
熊荊打哈欠的神態讓鶡冠子有些恍惚,剛才他覺得自己是在和成年人交談,現在才發現對方隻是一小童,這種感覺很讓人難受。昭斷送熊荊出去後,他長歎而問:“王子荊何如?”
“生而知之,天縱之才,立之為王大楚必興。”紀陵君亦歎。
“若非聖即是妖。”觀曳不似紀陵君那麽激動,說完又目光複雜的看向自己帶來的女童——他察覺到了,荊王子喜歡莯青。
“子荊所言,是要以江東吳越故地為根基嗎?”鶡冠子沉吟中對熊荊的意圖了然於胸。
“正是。”熊荊訕笑——千年後的軍事地理未必適應當下,老叟已經看出了其中的問題。
“江東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終吳越滅國,都不到二十萬戶。滅越國後,大王曾有分封之意,奈何此事不成。”鶡冠子想起楚王曾有意將公室貴族封於邊地,可惜事不成,淮水一帶已經很偏了。“今我楚國以淮水之北為重。江淮縱使能守,淮北之民也難遷;既遷,亦無地以立。”
江東富庶是在秦漢之後,最少是在秦以後,想以江東為基地而三分天下,現在來說根本就不可能。熊荊是直接照套後世的地理人口,所以忽略這個問題,但也有人不信邪。
“先生,我先民櫛風而沐雨、藍縷而篳路,如此方有今日之大楚,江東既然飯稻羹魚,為何不能變莽荒為良田?”昭斷是年輕人,年輕人總覺得一切皆有可能。
“謬矣。”鶡冠子連連搖頭。“江東諸地,海潮泛濫,大澤勾連。非舉國之力無以成阡陌、無百年之功不可見桑田。晚矣!晚矣!!”
“也不是太晚,若有東洲之玉米、之紅薯、之土豆……”熊荊終於抓住機會開始做廣告,“江東之地也可為根基。東洲之農作物有土則生,數月可熟,產量倍於粟米。”
“東洲……”繪製世界地圖時,熊荊已經把美洲命為東洲、亞洲叫做中洲、歐洲稱為西洲、非洲稱為南洲,南極則為寒洲。至於澳大利亞,想到臨高五百廢的澳宋,故稱為廢洲——反正那上麵也沒有什麽了不得的物產。除了昭斷,其他人初聽東洲之名很是迷糊,唯有一直沉默的高冠之人頷首問道:“可是扶桑?”
“扶桑?”熊荊想到了霓虹,正要搖頭時對方又道:“遠古之民曾東渡滄海,迴來的人說海之東有裸國,裸國東南有國黑齒,船行一年可至。”
“啊?!”熊荊忍不住跪立,看著他不敢置信。去了美洲還能迴來,我頂你個肺啊!“請問先生,迴來的人可曾帶農作物迴來?”熊荊再問。
相比於熊荊的激動,高冠者不動聲色。“遠古之事,未曾詳聞,唯有龜甲相記。”
“龜甲相記?”想到來的路上一壘一壘的龜甲骨片,熊荊有些明白了。
“先生與紀陵君、卜尹編撰經書已有十年,書內記錄山海內外的山川、生靈、妖異。子荊那日說起世界各洲,先生頗奇,所以請子荊來此。”昭斷解釋鶡冠子請熊荊來此的原因,旁邊的人隨即打開一個竹簡,左首抬頭三字讓熊荊心猛然一跳:南山經。
“山海經?!”熊荊臉色大變,隨又看向鶡冠子、紀陵君、卜尹、昭斷幾人,最後又環顧四周,他從未想到山海經是在這裏、由這些人編撰出來的。
“本欲名為山海圖經,子荊稱其為山海經,此名甚好。”紀陵君笑道,那日在朝會他見過熊荊,也因為立場支持熊荊做太子。說完又揖禮:“紀陵君見過王子足下。”
高冠者也露出些笑容,他也揖禮:“卜尹觀曳見過王子足下。”
“不佞不敢。”學宮的先生很多都是官師——一邊是官員一邊是老師,對老師熊荊是要執弟子禮的,現在兩人對其揖禮,他斷不敢受。
“湯池渺遠,玉米、紅薯所產真的倍於粟米?”編撰山海經的事情可以放一放,鶡冠子最關心的還是東洲農作物的產量。倍於粟米,等於說楚國糧食產量能夠翻番。
“不佞不敢妄言。”熊荊正色作答,產量是開不得玩笑。“玉米產量較低,然紅薯之畝產確可逾萬斤。”
“萬斤?!”這次輪到鶡冠子幾個臉色大變。
“真有萬斤。”熊荊想到自己說的市畝與楚畝應該不同,可再一想,市斤可是倍於楚斤的。按照他記得的紅薯產量,五千市斤的畝產是有的——這是引種紅薯的清人陳世元《金薯傳習錄》裏的數字,還是下等地的產量,上等地產量說有一萬多市斤。
“不過五斤紅薯等於一斤粟米。”熊荊又做了一個補充,他看近代史多,近代統計紅薯產量的時候都要除以五,這樣才能折算成糧食。薯類水多。
“畝出萬斤,五折為一也有兩千斤。”昭斷對熊荊最是信任,對此深信不疑。
“土豆產出較低,畝產或有兩千斤。與紅薯相同,也須五斤折一斤。”熊荊再道。“玉米不須相折,畝產或有四百斤。此三者都可植於貧瘠之地,耐旱、耐寒,不須農人過多勞作,亦不占良田,荒地即可。”
“東洲何其遠哉。”東洲農作物如此之好、產量又那麽高,連觀曳也感歎了。
“先生言東洲航行一年可至……”熊荊立刻提起他剛才說的話。
“此非我所言,乃甲骨所刻,以此為奇事。”觀曳解釋道:“東海之上,不辨南北,兇獸繁多,果能赴東洲尋三者而還嗎?”
“果真能赴,赴得三穀而還!”觀曳說的大家有些心冷,熊荊卻斬釘截鐵的表示肯定能能做到,一時間大家的目光又全看了過來。
鶡冠子:“請問子荊:滄海之上,舟人如何辨別南北,如何躲避風浪?船行一年,又以什麽為食?以什麽飲……”
鶡冠子問了一大堆技術性問題,真要耐心迴答這些問題,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熊荊一開始也沒想去美洲找什麽紅薯土豆什麽的,可為了獲得支持造船航海,他又不得不編出這些東西來。
真要橫渡太平洋也不是不可能——對於航海門外漢而言確實難如登天,可他不是門外漢。航海概而言之一是船,二是導航術。就船來說,沒有龍骨的宋代阿拉伯船都能溝通兩洋,有龍骨有肋骨的十九世紀帆船更可以馳騁大海。
而導航術,六分儀、船鍾之類或許在短時間不可能造出來,可沒有六分儀還有四分儀啊,沒有四分儀可以用維京人的觀日板啊。最最重要的是,隻要在合適的時候到達合適的地點,洋流和季風會自動送你去美洲,然後再自動送你迴來。西班牙人當年就是這樣橫渡太平洋、進行大帆船貿易的。
熊荊雖然買不起英國海軍編製的《世界大洋航路》(其中8-10章為帆船航路,專門供低速貨船使用),可太平洋航線、印度洋航線、大西洋航線,這些早期航海家用人命探出來的經典航線他還是記得一清二楚。給他一條合格的船,再給一些較為合格的水手,他百分九十五可以橫渡太平洋抵達美洲,然後在次年五六月順著洋流再迴來。
“一言難盡。”熊荊深深吸了口氣,“航海關聯極深,非旬月不能一一盡述。如先前所言,僅憑一縣之力即可造船通航於各洲,屆時可取東洲之三穀,尋西洲之駿馬、得南洲之金石。君子當乘風破浪,以觀山海之奇,度世界之大,豈可坐井觀天、閉門造車、人雲亦雲?”
一番豪言說得年輕人眉揚意動,鶡冠子、紀陵君、觀曳卻眉頭緊鎖。
熊荊再道:“所謂天下不過是中洲一隅,其東有大海、北有草原、西有黃沙、南有瘴氣,諸夏困於此而已。秦國往西有西域黃沙之地,黃沙盡頭有西王母之國,翻越蔥嶺,可至兩河大夏,再往西,有波斯及地中之海,往南數千裏,過赤道又有南洲與寒洲。”
既然說到了赤道,熊荊索性加了把勁,他清咳之後盡力提高了聲音:“今人以為地為方、天為圓,殊不知大陸亦為圓。水麵即平麵,可為何水中之舟先見其首而後見其腹?日照大地,為何越往南其影越短,越往北其影越長……”
“地若為圓,天為方嗎?”觀曳打斷道,他、包括鶡冠子、紀陵君,似乎對熊荊的地圓之說並不詫異。
“地圓天亦園。”熊荊答道,這是事實,他也不願觸動蓋天之說。
“地若圓,人怎麽立於地?”鶡冠子插了一句進來。
“地心有力,萬物懸空皆落地。”熊荊把竹簡推下案幾。“大地上任何一處都是如此。”
“力?”最常見的重物落地此時有了別樣的魅力,這是從來沒有人想過的問題——為何書簡離開幾案會掉落於地而不是飛上天。
“正是。”熊荊本想繼續科普牛頓三定律,但他很不爭氣的連打幾個哈欠,他困了。“三位先生、子斷諸君,不佞困了,可否改日再談?”
熊荊打哈欠的神態讓鶡冠子有些恍惚,剛才他覺得自己是在和成年人交談,現在才發現對方隻是一小童,這種感覺很讓人難受。昭斷送熊荊出去後,他長歎而問:“王子荊何如?”
“生而知之,天縱之才,立之為王大楚必興。”紀陵君亦歎。
“若非聖即是妖。”觀曳不似紀陵君那麽激動,說完又目光複雜的看向自己帶來的女童——他察覺到了,荊王子喜歡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