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初露蓮角
清野史之皇二十子簡靖 作者:心非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每日泡藥湯和針灸,時間過的很快,我托人告訴河邊等候的船老大,就說我會在土家山寨待上一段時間。經過幾天的藥水浸泡,我身上的死皮脫落了很多,一些地方開始長新的皮膚了,可惜曾姑娘對我的態度還是不冷不熱。
這日趁著空閑去找曾姑娘聊天,曾姑娘正在看書,我斜眼一看是一本王世貞寫的《藝苑卮言》,這小丫頭竟然看這類書,
“這本書好看嗎?”我問到。
“還行,你看過嗎?”曾姑娘問到。
“以前有翻過,隻記得王世貞這本書是表達“代不能廢人,人不能廢篇,篇不能廢句”的思想的“。我說到。
“哦,你懂的不少啊。”曾姑娘說到。
“還好了。”我笑到。
“不如我們來對對子,我出上句‘梅芯花開,香分座上’”曾姑娘看著我說。
“這…….”我想了半天對不出來。
“要不簡單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曾姑娘見我半天對不上又說到。
我撓著頭,腦子一點頭緒都沒有。
“那再簡單些,春江桃葉鶯啼濕”曾姑娘笑著說到。
我還是對不上,隻好搖搖頭。
“哎,也不知道你這個貝勒爺怎麽當的,一點文化都沒有。”曾姑娘挖苦到。
“我們滿州人是在馬背打天下的,讀書有什麽用?”我狡辯到。
“是嗎?你的康熙帝不是說過‘修身,齊家,製國,而後平天下’,你一不修身,二不齊家,還談什麽製國平天下呢?”曾姑娘得理不饒人,我又討個沒趣。
眼看日子已經過去半個月,我還是常常被曾姑娘挖苦,心想總有一天要讓她知道我的厲害。這日船老大帶著我的兩個隨從進山來找我,隨從張小立告訴我,李衛催我去武昌,破案一直沒進展,怕皇上怪罪。
我去見曾老伯,告訴他我必須離開了。曾老伯說到:
”公子的傷起碼還要一兩個月才能痊愈,這樣離開,起不費了先前的工夫。“
“老伯,皇命難為啊。”我說到。
“爺爺,我有個辦法,我可以跟這為貝勒爺一起迴京城,一來可以去那裏探望李叔叔,二來也可以繼續醫治他的病。”曾姑娘說到。
“一個女孩子,怎天想著往外邊跑,成何體統!”曾老伯罵到。
“老伯,你別生氣,曾姑娘雖然是女兒身,但冰雪聰明,醫術和文才都很高,困在山裏邊隻會埋沒了她的天分,去京城見見世麵有何不妥,我可以保證把曾姑娘完整無缺送迴。”我說到。
“是啊,爺爺你放心吧,我是貝勒的大夫,他會照顧好我的,你給我出去走一圈,我保證迴來老老實實陪你一輩子。”曾姑娘說到。
我們一唱一合,曾老伯隻好同意。曾老伯還迴了我的書,他已經抄了一份,他打算繼續研究這種氣功。
聽說曾姑娘要出山,好多小夥子都來送曾姑娘,我得意洋洋地和大家揮手再見,正準備開船,曾姑娘讓我等等,一位土家姑娘背著包袱從遠處走來。
“這個阿姐,和我一起去。”曾姑娘說到。
我一楞,原本想著可以和曾姑娘單獨相處一段時間,怎麽半路又殺出個陳咬金。
“我告訴你,你最好收起的那歪念,本小姐對你一點意思都沒有,這位阿姐可是會種蠱的。”曾姑娘小聲對我說到。
我隻有苦笑。
曾沁青對我處理的武昌奇案很有興趣,一路問我案件的詳情,於是我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訴了她,心裏卻想,這小姑娘看了本《狄公案》就以為自己學有所成,真是可笑。船很順利到了武昌。李衛見我身邊多了位美女,眼神怪怪的。
“李大人,案件進展如何?”我問到。
“貝勒爺,不知道你傷醫治的怎麽樣?”李衛反問我。
“傷還在醫治,這個姑娘是我的大夫。”我知道李衛對我有意見。
“哦,這個姑娘對破案也有經驗,我想讓她也參與。”我說到,這句話出口連我也覺的好笑,曾沁青今年才17歲,鬼才會相信她有經驗。
李衛皺了皺眉頭。
“反正這件案件也沒眉目,多個人想想也有好處,曾姑娘也不是口疏之人”我說到,之所以我要讓曾姑娘參與,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撮撮她的銳氣。
李衛見我這麽說也之好作罷,把他調查的情況一五一十說了出來。事情是這樣的,李衛查了行船的路線和時間,運官銀的船按時按地行駛及停留,沒有任何可疑地方,中途上船檢查的官員也無可疑的地方,所有箱子他也檢查過了,封條都好好的,打開卻全變成了鐵塊。
”為什麽武昌的官員會懷疑這批官銀兩有問題?”曾沁青問到。
“這點開始我也懷疑,後來問了最先發現問題的衙役,發現這人是以前是賣豬肉,東西在他手中一掂量,可以說出它的斤兩,所以他一抬箱子就發現不對。而且官銀在武昌上岸後就要由陸路運迴京城,武昌的布政使是有權開箱驗證的”。李衛說到。
“這麽說,假如這批官銀運迴京城才發現有問題,那麽武昌的官員要擔待很大的責任了。”曾沁青問到。
“可以這樣說。”李衛說到。“假如這批官銀是武昌的官員做了手腳,那麽這批假貨在武昌發現,武昌的官員嫌疑會小些。”曾沁青說到。
“哦,這是賊喊捉賊,到有這個可能。”李衛說到。
“李大人,可不可以帶小女子去看看裝銀兩 的箱子?”曾沁青問到。
李衛看著我,我點了點頭。於是我們一行三人到了封存假官銀的現場。
現場的箱子大部分都被打開了,裏邊果然都是鐵塊,李衛特意留了幾個箱子沒打開,我們可以看見它的封條完整。
“這些封條有些受潮了。”曾沁青說到。
“哦,是哦,這點我到沒留意,可能在船倉裏受了潮”李衛說到。
“我知道一種方法,就是用熱的水氣吹向刷了糨糊的紙,可以讓糨糊變軟,把紙完整從沾住的地方拿下來。”曾沁青說到。
“恩,那麽說這件案子十有八九是武昌的官員幹的了。”我說到。
“等等,李大人,封箱時是不是要檢查封條的?”曾沁青問到。
“是啊。重慶的官員是要檢查的。”李衛說到。
“假如這麽封條可以輕易重新貼,那麽重慶的官員就會有問題,這樣的話,重慶又成了懷疑對象。”曾沁青說到。
“你搞來搞去,還是所有人都有嫌疑,假如封條可以撕下了重貼,那麽沿途的官員都有可能做手腳,船上的官員也逃不了關係。”我說到。
“停,你剛剛說船上的人,我怎麽沒想到,假如,重慶到武昌都不是發生案件的地方,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發生在船上,李大人,船上的人呢?“曾沁青興奮地說到。
”都關著呢“李衛說到。”對啊,曾姑娘高,真是高,這各地的官員不是二品就是六品,這船上的官最大也是從七品,呀呀個呸,我不動他們還動誰。”。
李衛和我商量了一陣,由李衛扮惡吏,擬好了一份口供,意思是船上的人監守自盜,偷換了官銀,而後怕被發現把官銀沉入江底,現在隻找迴十幾錠官銀。強迫船上的官兵畫押,然後又差人把船上官兵的家人都抓了起來。
這下牢房裏可熱鬧了,個個都在叫冤枉,我們把每個人都單獨關起來,避免他們交談串供。李衛又宣布的砍頭的日期,隻嚇的那些人爬地號哭。而我卻變成親善大使,巡視牢房,聽聽大家的冤情。
我把每個人都提審單獨問話,果然有個人說出了一個可疑的情況,他告訴我他們的船快到宜昌的時候,他和幾個兄弟喝醉了,當時挺納悶,自己酒量一向挺好,怎麽就喝醉了,還醉的不醒人世。我問他當時當時還有幾個人是沒喝醉的,他告訴我應該還有十餘人。
我又把那十餘人嚴刑拷打,那些都逼著承認了犯罪,但對於怎麽換銀子的事情都亂說一氣,沒有一個是可信的。
事情發展下去,案件又斷了線索,我們三人在房中來迴剁步。
“現在有一個推斷,假如是船上的人做的案,那麽其中一部分喝醉的人是不知道情況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人參與了這件事情,那麽封條有問題話,就有可能被發現。但現在為止,沒有人當事人提出疑問。那麽就證明封條沒問題。而且封箱的時候是二品和六品幾位官員共同監督的,要做手腳成本過高,現在最有可能的是箱子是連封條整個被換掉的。”曾沁青說到。
“對啊,曾姑娘說的有道理,現在問題出在了掌管封條和印章的官員了,也就是說有人事先裝好了箱子,隻要半路調換就可以了。”李衛說到。
“還要請大人查查最近有沒有人做箱子,各地的船隻也要查查,對於掌管封條和印章的官員要監視起來,避免他殺人滅口。”曾沁青說到。
我對船上的幾個官兵再次拷問,他們終於說出了事情經過,原來他們在宜昌附近下藥迷到了其他人,把銀子置換到另一艘船上。
李衛立即趕往宜昌,不久有了消息,他查到了做箱子的工匠,還有查到了當時換走銀兩的船隻。重慶的知府大人供出了他偷偷製作封條的事情,六百萬兩銀也找到了。
案件就這樣水落石出,不僅僅我,李衛對曾沁青也刮目相看了。
我們一行人迴到了京城,我把曾姑娘他們安置在家中,不料卻因此打翻了家裏的醋罐。
這日趁著空閑去找曾姑娘聊天,曾姑娘正在看書,我斜眼一看是一本王世貞寫的《藝苑卮言》,這小丫頭竟然看這類書,
“這本書好看嗎?”我問到。
“還行,你看過嗎?”曾姑娘問到。
“以前有翻過,隻記得王世貞這本書是表達“代不能廢人,人不能廢篇,篇不能廢句”的思想的“。我說到。
“哦,你懂的不少啊。”曾姑娘說到。
“還好了。”我笑到。
“不如我們來對對子,我出上句‘梅芯花開,香分座上’”曾姑娘看著我說。
“這…….”我想了半天對不出來。
“要不簡單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曾姑娘見我半天對不上又說到。
我撓著頭,腦子一點頭緒都沒有。
“那再簡單些,春江桃葉鶯啼濕”曾姑娘笑著說到。
我還是對不上,隻好搖搖頭。
“哎,也不知道你這個貝勒爺怎麽當的,一點文化都沒有。”曾姑娘挖苦到。
“我們滿州人是在馬背打天下的,讀書有什麽用?”我狡辯到。
“是嗎?你的康熙帝不是說過‘修身,齊家,製國,而後平天下’,你一不修身,二不齊家,還談什麽製國平天下呢?”曾姑娘得理不饒人,我又討個沒趣。
眼看日子已經過去半個月,我還是常常被曾姑娘挖苦,心想總有一天要讓她知道我的厲害。這日船老大帶著我的兩個隨從進山來找我,隨從張小立告訴我,李衛催我去武昌,破案一直沒進展,怕皇上怪罪。
我去見曾老伯,告訴他我必須離開了。曾老伯說到:
”公子的傷起碼還要一兩個月才能痊愈,這樣離開,起不費了先前的工夫。“
“老伯,皇命難為啊。”我說到。
“爺爺,我有個辦法,我可以跟這為貝勒爺一起迴京城,一來可以去那裏探望李叔叔,二來也可以繼續醫治他的病。”曾姑娘說到。
“一個女孩子,怎天想著往外邊跑,成何體統!”曾老伯罵到。
“老伯,你別生氣,曾姑娘雖然是女兒身,但冰雪聰明,醫術和文才都很高,困在山裏邊隻會埋沒了她的天分,去京城見見世麵有何不妥,我可以保證把曾姑娘完整無缺送迴。”我說到。
“是啊,爺爺你放心吧,我是貝勒的大夫,他會照顧好我的,你給我出去走一圈,我保證迴來老老實實陪你一輩子。”曾姑娘說到。
我們一唱一合,曾老伯隻好同意。曾老伯還迴了我的書,他已經抄了一份,他打算繼續研究這種氣功。
聽說曾姑娘要出山,好多小夥子都來送曾姑娘,我得意洋洋地和大家揮手再見,正準備開船,曾姑娘讓我等等,一位土家姑娘背著包袱從遠處走來。
“這個阿姐,和我一起去。”曾姑娘說到。
我一楞,原本想著可以和曾姑娘單獨相處一段時間,怎麽半路又殺出個陳咬金。
“我告訴你,你最好收起的那歪念,本小姐對你一點意思都沒有,這位阿姐可是會種蠱的。”曾姑娘小聲對我說到。
我隻有苦笑。
曾沁青對我處理的武昌奇案很有興趣,一路問我案件的詳情,於是我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訴了她,心裏卻想,這小姑娘看了本《狄公案》就以為自己學有所成,真是可笑。船很順利到了武昌。李衛見我身邊多了位美女,眼神怪怪的。
“李大人,案件進展如何?”我問到。
“貝勒爺,不知道你傷醫治的怎麽樣?”李衛反問我。
“傷還在醫治,這個姑娘是我的大夫。”我知道李衛對我有意見。
“哦,這個姑娘對破案也有經驗,我想讓她也參與。”我說到,這句話出口連我也覺的好笑,曾沁青今年才17歲,鬼才會相信她有經驗。
李衛皺了皺眉頭。
“反正這件案件也沒眉目,多個人想想也有好處,曾姑娘也不是口疏之人”我說到,之所以我要讓曾姑娘參與,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撮撮她的銳氣。
李衛見我這麽說也之好作罷,把他調查的情況一五一十說了出來。事情是這樣的,李衛查了行船的路線和時間,運官銀的船按時按地行駛及停留,沒有任何可疑地方,中途上船檢查的官員也無可疑的地方,所有箱子他也檢查過了,封條都好好的,打開卻全變成了鐵塊。
”為什麽武昌的官員會懷疑這批官銀兩有問題?”曾沁青問到。
“這點開始我也懷疑,後來問了最先發現問題的衙役,發現這人是以前是賣豬肉,東西在他手中一掂量,可以說出它的斤兩,所以他一抬箱子就發現不對。而且官銀在武昌上岸後就要由陸路運迴京城,武昌的布政使是有權開箱驗證的”。李衛說到。
“這麽說,假如這批官銀運迴京城才發現有問題,那麽武昌的官員要擔待很大的責任了。”曾沁青問到。
“可以這樣說。”李衛說到。“假如這批官銀是武昌的官員做了手腳,那麽這批假貨在武昌發現,武昌的官員嫌疑會小些。”曾沁青說到。
“哦,這是賊喊捉賊,到有這個可能。”李衛說到。
“李大人,可不可以帶小女子去看看裝銀兩 的箱子?”曾沁青問到。
李衛看著我,我點了點頭。於是我們一行三人到了封存假官銀的現場。
現場的箱子大部分都被打開了,裏邊果然都是鐵塊,李衛特意留了幾個箱子沒打開,我們可以看見它的封條完整。
“這些封條有些受潮了。”曾沁青說到。
“哦,是哦,這點我到沒留意,可能在船倉裏受了潮”李衛說到。
“我知道一種方法,就是用熱的水氣吹向刷了糨糊的紙,可以讓糨糊變軟,把紙完整從沾住的地方拿下來。”曾沁青說到。
“恩,那麽說這件案子十有八九是武昌的官員幹的了。”我說到。
“等等,李大人,封箱時是不是要檢查封條的?”曾沁青問到。
“是啊。重慶的官員是要檢查的。”李衛說到。
“假如這麽封條可以輕易重新貼,那麽重慶的官員就會有問題,這樣的話,重慶又成了懷疑對象。”曾沁青說到。
“你搞來搞去,還是所有人都有嫌疑,假如封條可以撕下了重貼,那麽沿途的官員都有可能做手腳,船上的官員也逃不了關係。”我說到。
“停,你剛剛說船上的人,我怎麽沒想到,假如,重慶到武昌都不是發生案件的地方,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發生在船上,李大人,船上的人呢?“曾沁青興奮地說到。
”都關著呢“李衛說到。”對啊,曾姑娘高,真是高,這各地的官員不是二品就是六品,這船上的官最大也是從七品,呀呀個呸,我不動他們還動誰。”。
李衛和我商量了一陣,由李衛扮惡吏,擬好了一份口供,意思是船上的人監守自盜,偷換了官銀,而後怕被發現把官銀沉入江底,現在隻找迴十幾錠官銀。強迫船上的官兵畫押,然後又差人把船上官兵的家人都抓了起來。
這下牢房裏可熱鬧了,個個都在叫冤枉,我們把每個人都單獨關起來,避免他們交談串供。李衛又宣布的砍頭的日期,隻嚇的那些人爬地號哭。而我卻變成親善大使,巡視牢房,聽聽大家的冤情。
我把每個人都提審單獨問話,果然有個人說出了一個可疑的情況,他告訴我他們的船快到宜昌的時候,他和幾個兄弟喝醉了,當時挺納悶,自己酒量一向挺好,怎麽就喝醉了,還醉的不醒人世。我問他當時當時還有幾個人是沒喝醉的,他告訴我應該還有十餘人。
我又把那十餘人嚴刑拷打,那些都逼著承認了犯罪,但對於怎麽換銀子的事情都亂說一氣,沒有一個是可信的。
事情發展下去,案件又斷了線索,我們三人在房中來迴剁步。
“現在有一個推斷,假如是船上的人做的案,那麽其中一部分喝醉的人是不知道情況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人參與了這件事情,那麽封條有問題話,就有可能被發現。但現在為止,沒有人當事人提出疑問。那麽就證明封條沒問題。而且封箱的時候是二品和六品幾位官員共同監督的,要做手腳成本過高,現在最有可能的是箱子是連封條整個被換掉的。”曾沁青說到。
“對啊,曾姑娘說的有道理,現在問題出在了掌管封條和印章的官員了,也就是說有人事先裝好了箱子,隻要半路調換就可以了。”李衛說到。
“還要請大人查查最近有沒有人做箱子,各地的船隻也要查查,對於掌管封條和印章的官員要監視起來,避免他殺人滅口。”曾沁青說到。
我對船上的幾個官兵再次拷問,他們終於說出了事情經過,原來他們在宜昌附近下藥迷到了其他人,把銀子置換到另一艘船上。
李衛立即趕往宜昌,不久有了消息,他查到了做箱子的工匠,還有查到了當時換走銀兩的船隻。重慶的知府大人供出了他偷偷製作封條的事情,六百萬兩銀也找到了。
案件就這樣水落石出,不僅僅我,李衛對曾沁青也刮目相看了。
我們一行人迴到了京城,我把曾姑娘他們安置在家中,不料卻因此打翻了家裏的醋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