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其實隻要仔細讀過《過年迴家》的劇本,不難發現劇本所講述的故事和張遠本人的經曆及其在現實中的處境有著驚人的相似。
女子監獄是對於國家電影審查製度的一種絕妙隱喻,它通過強製性的權力禁錮那些對主流話語構成威脅或顛覆的勢力,以維持某種得到官方認可和支持的範本。
如果說地下被禁電影就是一種觸犯了禁忌的文本,那麽它的必然結局便是在高牆鐵窗的圈囿中封禁,而解禁的條件不是禁條的改變或赦免,就是無條件地接受和歸降官方********。這樣,陶蘭的歸家之旅便在一個更深的角度成了張遠本身的歸家之旅。
同樣陶蘭十七年的刑期跟張遠被禁導八年相對應,一加七可不是就是八。
但劇本之所以能通過審查,討巧就討巧在安排了一個熱心的監獄隊長的角色。監獄是製度、陶蘭是張遠,隊長其實就是有關部門。
陶蘭在劇本中不斷地對隊長說:“是,隊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張遠在向有關部門表忠心。
當然張遠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僅僅是表忠心這麽簡單,或者說他現在更加聰明了,他首先表明了立場,狠狠地拍了有關部門的馬屁。然後在這個背景下訴說自己的心路曆程。
劇本裏陶蘭本人對於“歸家”這一機會的心態是矛盾的,她一方麵渴望重迴家園,渴望得到父親的接納;一方麵又因為曾經對於父親造成的不可挽迴的傷害而恐懼,寧願“迴監獄去”。
很顯然,張遠對於“地下”和“秩序”的抉擇也必然懷有同樣的心情。於是在這裏,獄警隊長,作為國家意誌的執行者實際上成為了推動,甚至是完成向家庭迴歸的重要力量。她勸說陶蘭千萬不要倔強,應該為父母和朋友考慮。
在陶蘭依舊堅持的情況下,她又以“國家”為措辭對陶蘭施壓,“你忘了這麽多年我們是怎麽教育你的了”“這是國家給你的權力,你想辜負它嗎”。於是,陶蘭的歸家之旅始終在隊長的陪同和引導下進行。
那句“是,隊長”的條件反射式的話語。恰恰又反映了張遠內心的無奈,跟主流力量的強大和個人對抗的疲憊,這也是張遠最終向主流靠攏的原因。
劇本裏有一段極富象征意味的場景描寫:陶蘭在穿越車流穿梭的擁擠馬路時,表現出孩童般的驚慌、猶疑和躲避,茫茫然地處在一個無處可遁的境地。
這時,早已快速通過的隊長又重新折迴牽引陶蘭通過了馬路。就像她之前說的那樣,現在的世界拆了又起,沒有我你可能家都找不著。原來的“家”也在經曆著拆遷和搬遷,在一個主流文化都在發生變革的時刻,一個從地下走出的導演是否真的能夠適應那麽多的流派、思潮和團體呢?
其實就是張遠想告訴大家,他並不屬於“地下”,隻是在風雲變幻的現實中失去了方向。
顯然劉玲由於缺乏對張遠的了解,還領會不到劇本中更深層次的意義。她隻想著如何演好陶蘭這個角色,但又缺乏這方麵的經曆,無法把握角色的心路曆程。
而王大倫同樣單單就角色跟劉玲分析,同樣不能令她滿意。開玩笑,這些不過都是電影學院表演課上的一些基本理論的展開,王大倫不過就是個大專生,而人家劉玲可是堂堂正正本科畢業的好伐。
“甭廢話,你就跟我說說明天的戲,陶蘭到了家門口不敢進屋,甚至要逃跑,要跟著隊長走,該用什麽情緒?”陶蘭很不耐煩的打斷了王大倫口中巴拉巴拉很淺顯的人物,直截了當道。
“敢情我說了這麽多,你一句都沒聽進去呀?”王大倫不滿道。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我就是演不出來,我沒有這方麵的生活經曆,你懂不懂?”劉玲鬱悶道。
“沒有生活經曆,那你不會挑一種情緒放大,替代呀!”
“那你跟我說說什麽情緒?”
得,問題又迴到了原點。
王大倫撓撓頭,看看她,沉吟道:“比方說你那個老男友不要你了,把你拋棄了……喂,你別瞪我,我就是打個比方,不聽就算了。”
他剛說話,就看到劉玲衝他瞪眼。
“行行行,你說,我聽著呢。”
“比方說那個老男友拋棄你了,把你趕出來了。你想當初你爸媽都反對你跟他在一起,但你就是不聽,現在後悔了,想迴家肯定沒臉。你想象一下,到了這個時候,你站在家門口,是一種什麽情緒,我想陶蘭就該是這種情緒。”
雖然劉玲對王大倫打的這個比方很惱火,但結合劇情仔細一想,還確實挺有道理的,這種情緒她具體說不上來,就是感特撓心撓肺,個中的痛苦、無奈、迷茫交織在了一起。
隻是她沒有注意到身邊的王大倫看著她的眼神很憐憫,她更加不知道王大倫此時心裏正在想,提前讓她感受一下這種痛苦,或許將來事情真的發生了,她還能減少點痛苦。
……
這裏是省監獄管理局的一個新建小區,這年頭住房很緊張,小區僅僅把房子建好,外麵的道路、綠化、圍牆都還沒修好,但還是已經有不少住戶搬了進去。
這部同樣反映監獄警察關愛犯人,不惜放棄自己迴家過年,陪犯人迴家的正能量電影,得到了當地監獄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
劇組不但能進女子監獄實地拍攝,還專門幫著協調了一套當地監獄幹警的房子用於劇組的拍攝。
整部電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分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就是十七年陶蘭的家庭,她和曉琴之間的衝突,被誣陷偷了五塊錢而失手殺死曉琴的由來經過;第二部分是隊長帶著她迴家,在大街上遊蕩,不斷的打聽,不斷的走,尋找已經拆遷搬離的那個家;最後一個部分是找到了家,陶蘭不敢麵對,不敢進門,又是隊長幫著做了很多工作,最終家人接納了她。
電影是按照情節一步步展開的,但在實際拍攝的時候,隻能根據現實的條件來拍攝。就象現在這樣,由於陶蘭父母的戲集中在劇情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所以第一部分拍完就直接跳到了第三部分的拍攝。
其實不論是王大倫還是張遠對這種跳來跳去的拍攝方式都很無奈,當初為什麽《東宮西宮》拍的十分順利?就是因為張遠拍攝的時候完全是按照劇情一步一步展開的,讓王大倫和斯漢兩個菜鳥在情緒的把控上有連續性。
但之所以在拍攝時能夠按照劇情一步一步展開,那是因為《東宮西宮》的主要人物就兩個——小史和阿蘭。然而現在的《過年迴家》就不同了,總不能讓扮演陶蘭父母的演員停工半個月,等著第二部分拍完,再拍第三部分吧。
哪怕張遠就是想這麽幹,恐怕王大倫都不會同意,讓演員停工無疑會增加很多費用。其實不論是拍電影還是拍電視劇,因為費用、演員的檔期等等一係列的問題,在實際拍攝中都是跳著拍攝的。但這樣難免會讓演員在情緒連續性的把控方麵造成影響。
第三部分都是夜間的戲,演員可以在賓館吃完晚飯再過來,王大倫可不行,作為副導演他得指揮道具和美工在現場布景。開拍前燈光、群演都要到位。
“待會放鞭炮、煙花的時候,悠著點,咱們買的不多,萬一重拍多了,別到時候不夠。”
“你注意一下圍觀的人,待會實拍的時候,盡量別吱聲,到時候影響拍攝。”
“你們不用太緊張,不用在意鏡頭,也別朝鏡頭看,就當平時遇上問路的人一樣,自然一點就行了。”
小區沒有路燈,除了樓道裏的燈光,其他地方都黑咕隆咚的,王大倫安排了兩個人在樓前放鞭炮,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抱著孩子放煙花。
“action!”
李兵兵裹著一件警用棉大衣,牽著劉玲的手走著。劉玲在第一部分中頭發剪得很短,象個假小子,為了顯示時間的跨度,她戴了一個典型監獄女犯發型的假發套。穿著監獄配發的藍色棉襖,戴著一條跟衣服同款的藍色圍巾。
小區裏的地麵雖然平整過,但畢竟是泥地,加上去天氣冷一凍結,難免有些坑坑窪窪,走起來高一腳低一腳。
燈光師並沒有把光直接打到她倆身上,就在她們的背後打出一片薄薄的白光,鏡頭裏依稀能看清她們的臉。
這是張遠一貫的風格,他就是喜歡在這種昏暗晦澀的環境中去表達他想要講述的故事,當年的《東宮西宮》是如此,剛剛拍完的第一部分也是如此。
攝影師張喜貴親自掌鏡,他扛著攝影機對著李兵兵和劉玲,一路後退,盡管地麵不平,但他的手卻很穩,鏡頭絲毫沒有抖動。
“卡!”
兩人沒走幾步,張遠就喊停了,他還特意走到她們中間,落後李兵兵半個身位,指著她對劉玲道:“她是你的隊長,地位不對等。另外,你對迴家一直是恐懼的,但你已經習慣聽從的命令,我要的是你害怕但又不得不跟著走的感覺。別像跟閨蜜逛街似的。”
“我懂了,導演。”劉玲連忙點頭道。
接著張遠又對李兵兵道:“還有你,把陶蘭送到家,你就算完場任務了。家裏還有父母等著你迴家過年呢,眼前任務完成在望,你這時候的心情應該是急切的。”
“知道了,導演。”
兩人都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又有影視劇拍攝的經驗,張遠這麽細致一分析,立馬就明白了。
可能是感覺剛才的光線太暗了,張遠又吩咐道:“燈光朝前麵移點,跟著演員移動,從側麵打過去,注意光線要柔和,不要太亮。”
“好,準備,action!”
李兵兵牽著劉玲的手往前走,劉玲落後她半個身位,抬頭斜眼看了看側前方很多窗戶都亮著燈的居民樓,很快又把頭低下來,跟著隊長默默往前走。
可能是感覺劉玲走的太慢了,李兵兵迴頭看了一眼,這個即興的動作運用的很巧妙,既反映了她此時急切的心理,又十分貼合兩人之間的關係,很自然!
劉玲心領神會,連忙緊走兩步,卻始終不敢跟隊長並肩而行。十七年的鐵窗生涯已經徹底抹殺了她的個性,習慣一切行動聽指揮。即便此時她內心很害怕,很迷茫。
“好,過!準備下一個鏡頭。”
群演就位,道具打發兩個場工在樓前繼續發鞭炮,自己客串煙火師,點著了一個火樹銀花的煙花。
“action!”
李兵兵拿著張紙條躲避著煙花噴出來的火花,快走幾步,跑到一對抱著孩子的年輕夫婦麵前問道:“大姐,跟您問一下,六號樓在哪兒呢?”
“就這兒。”
這家人是這棟樓裏的住戶,女的就是女子監獄的管教。看得出雖然有些緊張,但總體還行。
“就這兒啊!那陶愛榮家您知道嗎?是住在一零三房間嗎?”
“就這兒,這個門口,靠右邊一邊就是。”抱孩子的男主人倒是挺淡定的,迴頭直指身後的樓梯口道。
“謝謝啊!”
門洞裏的燈很亮,李兵兵探頭朝裏麵看了看,抬手指指裏麵,對劉玲道:“就是這兒了,你自己進去吧,我走了。”
劉玲往門洞裏看了一眼,迴頭朝李兵兵真誠道:“謝謝!”
盡管心裏害怕,但她還是很渴望迴家的,她感謝隊長不辭辛勞陪她一路找到了家。
話說昨天王大倫跟她說了那個情緒代替,劉玲足足想了一晚上,她知道她的老男友以前風評確實不佳,常常跟劇組的女演員鬧出點風流韻事來,但是她欣賞他的才華,他的風趣,對自己知冷知熱的關心,這才不顧家裏的反對,瘋狂地愛上了他。
盡管目前兩人的感情很穩定,可老男友的前科問題卻始終是她心裏的一根刺,她平時不願意出觸碰它,但萬一要是他老毛病要是再犯了怎麽辦?萬一正如王大倫所說的情況真的發生了該怎麽辦?她真的無法去麵對自己的父母。
當著李兵兵的麵她快步走進門洞,李兵兵目送著她的背影,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終於幫陶蘭找到家了,自己也該迴家了。
李兵兵轉身離去,鏡頭裏隻剩下劉玲孤零零的背影,鏡頭裏當她邁上台階的時候,腳步陡然慢了下來,隻見她走上台階,望著一零三室的大門,她突然失去了醞釀許久的全部的勇氣,她迴過頭,門洞外已經沒有人。
這是一個長鏡頭,在監視器裏無法看清演員的眼神,但演員的腳步從快到慢,站定,轉身迴望,充分表達了陶蘭此刻心理的變化。
說實話,原本張遠還有些擔心,這場戲看似簡單,實則在戲裏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門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隻有把陶蘭的心理活動抓準了,才能展開下麵李兵兵陪她進門然後幫助她調和跟家人關係的劇情。
劉玲在第一部分的表現,在張遠的眼裏隻能算得上是中規中矩,卻遠遠達不到他滿意的程度。但此時劉玲所表達出來的肢體語言,卻讓他砸吧了兩下嘴,徹底放心了。
下一秒,劉玲突然轉身就跑,她腳步踉蹌,雙手毫無規律的好亂晃,整個人是無措的。
“卡,好,很好。”張遠一臉興奮道。
他滿臉讚許地看著臉上神情迷茫,還未出戲的劉玲,笑道:“小劉,你看看這個鏡頭你還有什麽表達方式,再來一條?”
。
其實隻要仔細讀過《過年迴家》的劇本,不難發現劇本所講述的故事和張遠本人的經曆及其在現實中的處境有著驚人的相似。
女子監獄是對於國家電影審查製度的一種絕妙隱喻,它通過強製性的權力禁錮那些對主流話語構成威脅或顛覆的勢力,以維持某種得到官方認可和支持的範本。
如果說地下被禁電影就是一種觸犯了禁忌的文本,那麽它的必然結局便是在高牆鐵窗的圈囿中封禁,而解禁的條件不是禁條的改變或赦免,就是無條件地接受和歸降官方********。這樣,陶蘭的歸家之旅便在一個更深的角度成了張遠本身的歸家之旅。
同樣陶蘭十七年的刑期跟張遠被禁導八年相對應,一加七可不是就是八。
但劇本之所以能通過審查,討巧就討巧在安排了一個熱心的監獄隊長的角色。監獄是製度、陶蘭是張遠,隊長其實就是有關部門。
陶蘭在劇本中不斷地對隊長說:“是,隊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張遠在向有關部門表忠心。
當然張遠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僅僅是表忠心這麽簡單,或者說他現在更加聰明了,他首先表明了立場,狠狠地拍了有關部門的馬屁。然後在這個背景下訴說自己的心路曆程。
劇本裏陶蘭本人對於“歸家”這一機會的心態是矛盾的,她一方麵渴望重迴家園,渴望得到父親的接納;一方麵又因為曾經對於父親造成的不可挽迴的傷害而恐懼,寧願“迴監獄去”。
很顯然,張遠對於“地下”和“秩序”的抉擇也必然懷有同樣的心情。於是在這裏,獄警隊長,作為國家意誌的執行者實際上成為了推動,甚至是完成向家庭迴歸的重要力量。她勸說陶蘭千萬不要倔強,應該為父母和朋友考慮。
在陶蘭依舊堅持的情況下,她又以“國家”為措辭對陶蘭施壓,“你忘了這麽多年我們是怎麽教育你的了”“這是國家給你的權力,你想辜負它嗎”。於是,陶蘭的歸家之旅始終在隊長的陪同和引導下進行。
那句“是,隊長”的條件反射式的話語。恰恰又反映了張遠內心的無奈,跟主流力量的強大和個人對抗的疲憊,這也是張遠最終向主流靠攏的原因。
劇本裏有一段極富象征意味的場景描寫:陶蘭在穿越車流穿梭的擁擠馬路時,表現出孩童般的驚慌、猶疑和躲避,茫茫然地處在一個無處可遁的境地。
這時,早已快速通過的隊長又重新折迴牽引陶蘭通過了馬路。就像她之前說的那樣,現在的世界拆了又起,沒有我你可能家都找不著。原來的“家”也在經曆著拆遷和搬遷,在一個主流文化都在發生變革的時刻,一個從地下走出的導演是否真的能夠適應那麽多的流派、思潮和團體呢?
其實就是張遠想告訴大家,他並不屬於“地下”,隻是在風雲變幻的現實中失去了方向。
顯然劉玲由於缺乏對張遠的了解,還領會不到劇本中更深層次的意義。她隻想著如何演好陶蘭這個角色,但又缺乏這方麵的經曆,無法把握角色的心路曆程。
而王大倫同樣單單就角色跟劉玲分析,同樣不能令她滿意。開玩笑,這些不過都是電影學院表演課上的一些基本理論的展開,王大倫不過就是個大專生,而人家劉玲可是堂堂正正本科畢業的好伐。
“甭廢話,你就跟我說說明天的戲,陶蘭到了家門口不敢進屋,甚至要逃跑,要跟著隊長走,該用什麽情緒?”陶蘭很不耐煩的打斷了王大倫口中巴拉巴拉很淺顯的人物,直截了當道。
“敢情我說了這麽多,你一句都沒聽進去呀?”王大倫不滿道。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可我就是演不出來,我沒有這方麵的生活經曆,你懂不懂?”劉玲鬱悶道。
“沒有生活經曆,那你不會挑一種情緒放大,替代呀!”
“那你跟我說說什麽情緒?”
得,問題又迴到了原點。
王大倫撓撓頭,看看她,沉吟道:“比方說你那個老男友不要你了,把你拋棄了……喂,你別瞪我,我就是打個比方,不聽就算了。”
他剛說話,就看到劉玲衝他瞪眼。
“行行行,你說,我聽著呢。”
“比方說那個老男友拋棄你了,把你趕出來了。你想當初你爸媽都反對你跟他在一起,但你就是不聽,現在後悔了,想迴家肯定沒臉。你想象一下,到了這個時候,你站在家門口,是一種什麽情緒,我想陶蘭就該是這種情緒。”
雖然劉玲對王大倫打的這個比方很惱火,但結合劇情仔細一想,還確實挺有道理的,這種情緒她具體說不上來,就是感特撓心撓肺,個中的痛苦、無奈、迷茫交織在了一起。
隻是她沒有注意到身邊的王大倫看著她的眼神很憐憫,她更加不知道王大倫此時心裏正在想,提前讓她感受一下這種痛苦,或許將來事情真的發生了,她還能減少點痛苦。
……
這裏是省監獄管理局的一個新建小區,這年頭住房很緊張,小區僅僅把房子建好,外麵的道路、綠化、圍牆都還沒修好,但還是已經有不少住戶搬了進去。
這部同樣反映監獄警察關愛犯人,不惜放棄自己迴家過年,陪犯人迴家的正能量電影,得到了當地監獄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
劇組不但能進女子監獄實地拍攝,還專門幫著協調了一套當地監獄幹警的房子用於劇組的拍攝。
整部電影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分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就是十七年陶蘭的家庭,她和曉琴之間的衝突,被誣陷偷了五塊錢而失手殺死曉琴的由來經過;第二部分是隊長帶著她迴家,在大街上遊蕩,不斷的打聽,不斷的走,尋找已經拆遷搬離的那個家;最後一個部分是找到了家,陶蘭不敢麵對,不敢進門,又是隊長幫著做了很多工作,最終家人接納了她。
電影是按照情節一步步展開的,但在實際拍攝的時候,隻能根據現實的條件來拍攝。就象現在這樣,由於陶蘭父母的戲集中在劇情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所以第一部分拍完就直接跳到了第三部分的拍攝。
其實不論是王大倫還是張遠對這種跳來跳去的拍攝方式都很無奈,當初為什麽《東宮西宮》拍的十分順利?就是因為張遠拍攝的時候完全是按照劇情一步一步展開的,讓王大倫和斯漢兩個菜鳥在情緒的把控上有連續性。
但之所以在拍攝時能夠按照劇情一步一步展開,那是因為《東宮西宮》的主要人物就兩個——小史和阿蘭。然而現在的《過年迴家》就不同了,總不能讓扮演陶蘭父母的演員停工半個月,等著第二部分拍完,再拍第三部分吧。
哪怕張遠就是想這麽幹,恐怕王大倫都不會同意,讓演員停工無疑會增加很多費用。其實不論是拍電影還是拍電視劇,因為費用、演員的檔期等等一係列的問題,在實際拍攝中都是跳著拍攝的。但這樣難免會讓演員在情緒連續性的把控方麵造成影響。
第三部分都是夜間的戲,演員可以在賓館吃完晚飯再過來,王大倫可不行,作為副導演他得指揮道具和美工在現場布景。開拍前燈光、群演都要到位。
“待會放鞭炮、煙花的時候,悠著點,咱們買的不多,萬一重拍多了,別到時候不夠。”
“你注意一下圍觀的人,待會實拍的時候,盡量別吱聲,到時候影響拍攝。”
“你們不用太緊張,不用在意鏡頭,也別朝鏡頭看,就當平時遇上問路的人一樣,自然一點就行了。”
小區沒有路燈,除了樓道裏的燈光,其他地方都黑咕隆咚的,王大倫安排了兩個人在樓前放鞭炮,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抱著孩子放煙花。
“action!”
李兵兵裹著一件警用棉大衣,牽著劉玲的手走著。劉玲在第一部分中頭發剪得很短,象個假小子,為了顯示時間的跨度,她戴了一個典型監獄女犯發型的假發套。穿著監獄配發的藍色棉襖,戴著一條跟衣服同款的藍色圍巾。
小區裏的地麵雖然平整過,但畢竟是泥地,加上去天氣冷一凍結,難免有些坑坑窪窪,走起來高一腳低一腳。
燈光師並沒有把光直接打到她倆身上,就在她們的背後打出一片薄薄的白光,鏡頭裏依稀能看清她們的臉。
這是張遠一貫的風格,他就是喜歡在這種昏暗晦澀的環境中去表達他想要講述的故事,當年的《東宮西宮》是如此,剛剛拍完的第一部分也是如此。
攝影師張喜貴親自掌鏡,他扛著攝影機對著李兵兵和劉玲,一路後退,盡管地麵不平,但他的手卻很穩,鏡頭絲毫沒有抖動。
“卡!”
兩人沒走幾步,張遠就喊停了,他還特意走到她們中間,落後李兵兵半個身位,指著她對劉玲道:“她是你的隊長,地位不對等。另外,你對迴家一直是恐懼的,但你已經習慣聽從的命令,我要的是你害怕但又不得不跟著走的感覺。別像跟閨蜜逛街似的。”
“我懂了,導演。”劉玲連忙點頭道。
接著張遠又對李兵兵道:“還有你,把陶蘭送到家,你就算完場任務了。家裏還有父母等著你迴家過年呢,眼前任務完成在望,你這時候的心情應該是急切的。”
“知道了,導演。”
兩人都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又有影視劇拍攝的經驗,張遠這麽細致一分析,立馬就明白了。
可能是感覺剛才的光線太暗了,張遠又吩咐道:“燈光朝前麵移點,跟著演員移動,從側麵打過去,注意光線要柔和,不要太亮。”
“好,準備,action!”
李兵兵牽著劉玲的手往前走,劉玲落後她半個身位,抬頭斜眼看了看側前方很多窗戶都亮著燈的居民樓,很快又把頭低下來,跟著隊長默默往前走。
可能是感覺劉玲走的太慢了,李兵兵迴頭看了一眼,這個即興的動作運用的很巧妙,既反映了她此時急切的心理,又十分貼合兩人之間的關係,很自然!
劉玲心領神會,連忙緊走兩步,卻始終不敢跟隊長並肩而行。十七年的鐵窗生涯已經徹底抹殺了她的個性,習慣一切行動聽指揮。即便此時她內心很害怕,很迷茫。
“好,過!準備下一個鏡頭。”
群演就位,道具打發兩個場工在樓前繼續發鞭炮,自己客串煙火師,點著了一個火樹銀花的煙花。
“action!”
李兵兵拿著張紙條躲避著煙花噴出來的火花,快走幾步,跑到一對抱著孩子的年輕夫婦麵前問道:“大姐,跟您問一下,六號樓在哪兒呢?”
“就這兒。”
這家人是這棟樓裏的住戶,女的就是女子監獄的管教。看得出雖然有些緊張,但總體還行。
“就這兒啊!那陶愛榮家您知道嗎?是住在一零三房間嗎?”
“就這兒,這個門口,靠右邊一邊就是。”抱孩子的男主人倒是挺淡定的,迴頭直指身後的樓梯口道。
“謝謝啊!”
門洞裏的燈很亮,李兵兵探頭朝裏麵看了看,抬手指指裏麵,對劉玲道:“就是這兒了,你自己進去吧,我走了。”
劉玲往門洞裏看了一眼,迴頭朝李兵兵真誠道:“謝謝!”
盡管心裏害怕,但她還是很渴望迴家的,她感謝隊長不辭辛勞陪她一路找到了家。
話說昨天王大倫跟她說了那個情緒代替,劉玲足足想了一晚上,她知道她的老男友以前風評確實不佳,常常跟劇組的女演員鬧出點風流韻事來,但是她欣賞他的才華,他的風趣,對自己知冷知熱的關心,這才不顧家裏的反對,瘋狂地愛上了他。
盡管目前兩人的感情很穩定,可老男友的前科問題卻始終是她心裏的一根刺,她平時不願意出觸碰它,但萬一要是他老毛病要是再犯了怎麽辦?萬一正如王大倫所說的情況真的發生了該怎麽辦?她真的無法去麵對自己的父母。
當著李兵兵的麵她快步走進門洞,李兵兵目送著她的背影,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終於幫陶蘭找到家了,自己也該迴家了。
李兵兵轉身離去,鏡頭裏隻剩下劉玲孤零零的背影,鏡頭裏當她邁上台階的時候,腳步陡然慢了下來,隻見她走上台階,望著一零三室的大門,她突然失去了醞釀許久的全部的勇氣,她迴過頭,門洞外已經沒有人。
這是一個長鏡頭,在監視器裏無法看清演員的眼神,但演員的腳步從快到慢,站定,轉身迴望,充分表達了陶蘭此刻心理的變化。
說實話,原本張遠還有些擔心,這場戲看似簡單,實則在戲裏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門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隻有把陶蘭的心理活動抓準了,才能展開下麵李兵兵陪她進門然後幫助她調和跟家人關係的劇情。
劉玲在第一部分的表現,在張遠的眼裏隻能算得上是中規中矩,卻遠遠達不到他滿意的程度。但此時劉玲所表達出來的肢體語言,卻讓他砸吧了兩下嘴,徹底放心了。
下一秒,劉玲突然轉身就跑,她腳步踉蹌,雙手毫無規律的好亂晃,整個人是無措的。
“卡,好,很好。”張遠一臉興奮道。
他滿臉讚許地看著臉上神情迷茫,還未出戲的劉玲,笑道:“小劉,你看看這個鏡頭你還有什麽表達方式,再來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