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逆天換明》已有二十餘萬字,請朋友們多多支持。


    本書完結,感謝朋友們不離不棄的支持。中間個人有些瑣事,或斷更,或少更,請大家多多諒解。別的不多說,希望和大家在新書繼續在一起。


    …………………………….分隔線………………………………………….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求新求變,隻為一個目標,跟上時代的潮流,不致落後,至少不要落後太多。


    但國際上,或者國家之間,亙古不變的道理隻有一個,弱肉強食,叢林法則。


    從泱泱上國的迷夢中早些清醒,從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自信中,找到開拓進取的動力,才是皇帝最終要讓大明子民明白的道理。


    通過報紙,讓子民們知道;通過欽定的教材,從小培養具有新知識新思想的新一代。


    通過戰爭使國家強盛,通過擴張使子民受益,利之所在,人皆往之。


    大災害還在持續,但已經無法阻擋大明帝國繼續強盛,繼續擴張,繼續開拓進取的腳步。


    婆羅洲除了坤甸總督,又增加了沙巴、古晉、山口洋三個領主;


    淡馬錫總督則上奏朝廷,把巴淡島劃為自己管轄下的領主之地;


    與葡萄牙人共享的馬六甲則在海軍和人力的填充下,大幅擴張,明國開始向霹靂、雪蘭莪、森美蘭和彭亨滲透……


    呂宋總督李旦上奏請設棉蘭老島、民都洛島、宿務島領主,皇帝允準,交與“華夏龍騰”公司商議解決。


    同時,皇帝特意恩準李旦之後,可以指定繼承人,並推薦一位領主,報備朝廷即可。


    在印度東海岸,明國海軍先是借助於葡萄牙人的據點,再逐漸滲透擴張,與大舉攻入的土司聯軍取得聯係,奪取了沿海港口,從而穩固地得以紮根落腳。


    隨著軍隊的侵略擴張,再加上掠奪,戰爭債券的穩定收益,使其成為最受大明國民歡迎的投資品種。


    五千萬十年期債券,在天啟十九年發行,預購溢出三倍之多,不得不搖號抽簽。


    由此,大明的擴張不再受到朝廷財政的限製,而得到了全體子民的支持和讚助。聞戰則喜,皇帝的希望成真,大明走上了一條良性循環的道路。


    而天啟十九年,正是大災害最嚴重的時期。從西北到華北,又向南擴大到皖、蘇等省。


    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南直隸……災害的持續和蔓延,使這些受災嚴重的省份,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之多。


    不是餓死的,也不是逃荒,十幾年來的有序移民,疏散了人口密度,也減輕了賑災的負擔。


    得益於土豆、玉米、黑麥等抗寒耐旱作物的種植,得益於南方、海外的反哺,中原地區的社會得以保持穩定,百姓得以溫飽度日。


    南方諸省,比如福建、兩廣、江浙,人口數量也呈下降之勢。湄公、海南、東番得益於人口的遷徙,開發建設的速度大大加快。


    海外領地的增多,對於人口的渴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內地的人口早已不夠,隻好把占領區的人口進行異地遷徙、安置。


    對於緬甸的打擊一直沒有間斷,聯手暹羅占地搶人,大量緬人被遷往呂宋、婆羅洲等地。


    在海外領地,這些緬人將學會並使用漢語,逐漸被通婚同化,兩三代之後,將徹底融入,成為大明子民。


    不僅是緬人,婆羅洲、呂宋、淡巴錫等海外領地,也開始進行人口互換。沒有文字、曆史等底蘊的土著,又在異鄉,同化或馴化的速度將大大加快。


    而海外領地交納朝廷的賦稅已經達到了四百多萬,幾乎全部用於海陸軍的擴充和維持。


    朝廷財政,以及皇帝的金花銀,則專力用於應對大災害。甚至於,皇帝還拿出了內帑,才終於挺過了天啟十九年至二十七年這最嚴重的八年時間。


    天啟二十三年,皇帝重金求購,還附加了另外優惠的條件,橡膠種子和金雞納樹種子終於到手。


    皇帝對此欣喜若狂,立刻下旨,賞賜獻上種子的法國人以重金,並同意與法國王室商談兩國簽約合作的諸項事宜。


    法國不算什麽,皇帝盯上的是英國佬和荷蘭人。而且,沒有別的的條件,更讓皇帝感到欣慰和慶幸。


    橡膠樹和金雞納樹種子被迅速送到婆羅洲,坤甸總督顏思齊不敢怠慢,接到密旨後,立刻辟出園子試種。


    這是兩種戰略物資,是發財致富的下金蛋的雞;金雞納樹,更是大明海陸軍在南洋擴張並長駐的保護神。


    南洋將因此而富庶,大明的科技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將因為橡膠而騰飛,而改變。


    “英荷將爆發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戰爭,待塵埃落定,荷蘭衰落,便是將其逐出亞洲的時候。”


    “在南亞次大陸,將與我國展開爭奪的將是英國,從現在開始,便要開始布置,開始準備。”


    “霍爾木茲海峽,位置重要,與葡萄牙人聯合收複,並占據霍爾木茲島,於我國有利無害。”


    “西夷的主要精力在非洲和美洲,大明帝國在亞洲的布局正在其時,要持之不斷地進行,切不可鬆懈。”


    “北方有俄羅斯國,其擴張之野心應高度警惕,不可輕視。在進軍西域,以及爭取漠北蒙古諸部時,要當心其插手。在東北,更應持續北進,並擊破俄羅斯國南下擴張的妄想。”


    ……………….


    皇帝在繼續輕閑,但在戰略層麵的指導和提點,卻沒有停止。一個總工程師,畫出藍圖即可,具體的工作,自有下麵的臣子執行運作。


    而且,不僅僅是戰略走向,還兼有預言的性質,都在內閣、兵部備案可查。


    要說輕閑,還真是冤枉了皇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培養自己的子女身上。


    特別是大皇子朱慈煊、二皇子朱慈煷、三皇子朱慈炯、四皇子朱慈燷、五皇子朱慈烽,皇帝親自檢查功課,並布置作業。


    朱慈煊為皇後張嫣所出,身為嫡子、長子,本是皇位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但連皇後都能從皇帝的言行中看出,想要坐上龍椅,還需要自己的努力。


    離經叛道也不是一迴兩迴了,什麽嫡庶有別,對於皇帝來說,沒有什麽約束力。而且,臣子已經換了數茬,對皇帝盡是崇拜效忠,迂腐之輩也進不了朝堂。


    在報紙上,皇帝也不隻一次地說過,以國家的強盛、百姓的安居樂為重,不會以家天下的自私草率對待任何事情。


    對於皇帝遲遲不立太子,群臣是有過勸諫的。但皇帝並不為其所動,隻是告訴群臣,他自然會選好繼承人,不會令帝國生亂。


    張嫣開始也頗有微詞,盡管沒有表現出來心中的不滿。


    但皇帝告訴她,不給皇太子名份,從長遠來看,卻是對朱慈煊好。古往今來,繼承皇位的太子還好,若因不肖而廢,十有八九的結局就是個死。


    “他若自己爭氣,皇位自是他的。沒有太子名份,也不必有太多的負擔。若無心皇位,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由得他。”


    “初中畢業,遊曆天下,治理一地……這是朕的考驗,也是對他們的鍛煉。若不願接受,也由得他們。”


    皇帝的要求和條件,對皇後和妃嬪們是不加隱瞞的。說白了,能者居之,競爭上崗。


    立嫡立長立賢,皇帝選擇了最後一個,連群臣都清楚皇帝的心思。說實話,這不符合封建社會的傳統,但卻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皇帝不會太昏庸。


    理不理解,對皇帝來說無所謂;誰敢反對,就看朕的冷酷無情。求新求變,如果連家事都做不了主,這個皇帝算是白當了。


    “萬歲,萬歲,萬萬歲!”


    午門之上,皇帝坐在禦座中,望著下麵向自己拜壽的文武百官。金水橋外,還有無數的京師百姓,不分貴賤,皆可仰著觀覘。


    “免禮,平身!”皇帝沉聲抬手。


    大漢將軍一個、十個、百個,將皇帝的聲音傳了出去,直至轟如雷鳴。


    天啟三十四年,皇帝五十大壽,千秋節是最為隆重奢侈的一次。


    天啟二十四年,全國各地的旱情開始有了明顯好轉,大災害的肆虐終於由頂而落。


    如今十年已過,借助於大災害期間以工代賑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東北耕地的大幅增加,蒙地放墾的有序進行,北方的農業生產總量早已經超越了大災害之前的最高水平。


    給大明帝國插上騰飛翅膀的還有大肆擴張的土地,人口的成倍增長,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


    蒸汽機在天啟三十年,經過近二十餘年的研究改善,終於進入了實用階段。工商業、運輸業的發展,由此進入了工業化的階段。


    皇帝的目光從群臣和子民身上移開,望向遠方,望向天邊。


    他似乎看到了十萬鐵騎在天山腳下縱橫馳騁;看到了鏗鏘的將士正跨過茫茫林海,向著極北推進;看到了帆檣如林的戰艦,正劈波斬浪……


    他還看到了自己的子民,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雖然忙碌著生活,但臉上卻洋溢著幸福安樂的笑容,並帶著自信自豪地姿態傲睨著他國之人。


    這是朕的國,亦是全體華夏子民的國,憑著厚積薄發的國力,遠超諸國,穩穩地屹立於世界之巔。


    皇帝緩緩站起身,再次向著山唿海嘯般的人群,揮動了有力的手臂,露出了威嚴又欣慰的笑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