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室坐鎮“華夏龍騰”公司,就是金字招牌,也不用胡亂揣測,公司的導向就是皇帝的意思。


    在封建社會,這就足以使人吃下定心丸,不必擔心什麽犯忌違法的事情。


    當然,朱聿鍵已經表示將放棄對唐王的繼承權,將憑著自己的本事掙飯吃。就因為如此,他才得到皇帝的青睞和重用。


    “公司對外是打著民間的旗號,但大家估計也清楚,幕後則是朝廷的導向和支持。”皇帝命人搬來繡墩,與朱聿鍵認真地交代著。


    皇帝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說道:“公司總部暫設在上海,分公司將在湄公、東番、呂宋設置。日後嘛,再視情況而調整、增設。訓練基地在東番,氣候環境等情況,與南洋地區比較類似,也算是適應新環境的鍛煉吧!”


    朱聿鍵認真地聽著,問道:“萬歲,朝廷給予認可,或是授職的條件,具體有哪些?”


    “朝廷的認可或授職,你們可以商議出個章程,上呈禦覽。”皇帝並不想麵麵俱到,在呂宋開個頭兒,就讓別人去費腦筋好了。


    停頓了一下,皇帝又補充道:“可以參照呂宋,但也不必拘泥,總的方針政策就是鼓勵在海外開拓進取,占地經營。朕以為,在總督以下,可設領主,地方可稱自治領。”


    既是自治領,在管理和經營上便有著比較大的自由度,可以因地製宜,更加有效地經營。


    朱聿鍵消化了一下,繼續詢問道:“萬歲,那期限是否也要比照呂宋,比如五十年。”


    “先不必設那麽長的時間,朕與李旦的約定,也沒拿到台麵兒上。”皇帝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是可以的。主要還是看經營的成效,以及領主或總督的才幹。”


    有沒有才幹,其實並不重要。也不需要事必躬親,你召些能人幹吏幫你,成績也是你的。


    如果不明白這一點,或者說瞎管瞎幹,或是道德敗壞、橫征暴斂,即便是自治領,皇帝也不會允許。


    總之,皇帝是要借呂宋這個良好的開端,把向海外擴張定為長期的國策,也為大明子民打開一扇有著光明前途的大門。


    當然,大明帝國還有自身的擴張,民間也隻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開拓進取也是要有效益的,不管是國家軍隊,還是民間團體,都要為朝廷增加收入。


    這有點象承包,也有點象賣官,在大明直管的疆域內,肯定不會有這樣的情況。那是基本盤,輕易不能動。


    朱聿鍵與皇帝談了很久,直到基本上領會了皇帝的意思,才告退而去,要寫一份奏疏呈上,算是競聘書吧!


    皇帝起身離座,鬆緩著身體,走出了大殿。


    又是鬱鬱蔥蔥的景象,夏天剛至,還不算炎熱,溫度令人感到舒適愜意。


    唿吸著帶著花草香味的空氣,皇帝感到了身心的輕鬆。


    大明帝國盡管還有積弊要掃除,但已經渙發出勃勃生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麵發展進步。


    可以想見,掃除了建虜和蒙古諸部,開始了海外的擴張,即便有大災害,安然度過也是沒有問題。


    至於大明帝國能擴張到什麽程度,皇帝已經不是那麽迫切,順其自然就好。他已經把自己定義為大明的掌舵人、引路人,而不是事必躬親的諸葛亮。


    人心在變,皇帝自己就有了切身的體會。隨著大明的安靖,他感覺自己越來越佛係,越來越慵懶了。


    其實,想開了就是這樣。既然自己不能再活五百年,又何必操心五百年後的事情呢!


    再說了,操心也沒用,誰知道大明帝國會不會衰弱,甚至是滅亡。


    盡管皇帝已經盡力把大明打造成世界第一強國,可盛衰無常,哪裏真有什麽日不落呢?


    而且,人都是會變的。自己費盡心思教育栽培,覺得能夠繼承自己辛苦打下的基業的繼承人,會不會變得昏庸,也沒法確定。


    或許,該是逐漸削弱手中權力的時候了。


    太過強勢,是因為自己是穿越者,可自己的子孫呢,沒這個做弊器,就讓內閣有個製約,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皇帝駐足於魚池,看似在欣賞魚兒在歡快地遊動,腦海裏卻是翻騰不已。


    封建帝王,九五至尊,高高在上的同時,又有幾個德配其位,對得起國家和子民賦予他的權力,擔得起他應該承負的責任呢?


    一個混蛋君王,足以使一個國家衰弱,甚至是滅亡。如果是集體的智慧,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決策,但最壞的也基本上能夠避免。


    隨手摘下一朵花,將花瓣一片片彈入魚池,看著傻魚圍上去搶吃,皇帝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一個宮人匆匆走來,王體乾上前接過報紙,呈給皇帝。


    皇帝接過來隻看了幾眼,便冷笑兩聲,把報紙又扔了迴去。


    對衍聖公的攻擊開始了,頭版頭條便是文章《三朝衍聖公》。


    宋、元、明三朝,不管是改朝換代,還是異族入主,衍聖公皆是穩坐不倒。便是在朝為官,對百姓疾苦亦無上奏進言。


    既不忠君,亦不愛國。如此衍聖公,於國於民有何益?孔聖之學,難道非孔家後裔不能傳承?


    文章之犀利,言辭之刻薄,可謂毫不留情。稿子已經由皇帝審閱,皇帝很滿意,認為這是一把鋒利的投槍,把衍聖公刺得是體無完膚。


    批衍聖公,批曲阜孔府,卻不涉及孔聖。皇帝的原則和宗旨,文章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思想界的大革新,便從此開始吧!


    盡管皇帝並不批孔聖,但在科舉的試題中,卻授意以孟子的理論為主。這個風向標是很明顯的,對於要通科舉入仕的讀書人來說,尤其如此。


    後世高考有時事題,大家都得關心國家大事、民生焦點,這裏麵有出題的考點。同樣,在科舉中,也有押題、劃重點,也有用曆年試卷作參考的。


    皇帝既然對衍聖公不滿,對於孔聖自然也心有芥蒂。從揣摩上意這方麵來說,少談孔聖,自然是趨利避禍的最佳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