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自己的安排隻是得意了一下,便想起一事,沉聲問道:“雲南的情形調查得如何?”


    老魏趕忙奏道:“迴皇爺,雲南土司眾多,情況複雜。奴婢多次派人打探,雖未調查得完全,但再寬限段時間,定然詳細無漏。”


    “調查到了什麽情況,魏伴暫且說說。”皇帝擺了擺手,說道:“就是大概,或是不太確實,也無妨。”


    老魏躬身答應,整理了下思路,開口奏報。


    說到雲南,自然少不了世鎮雲南的沐氏家族。從西平侯沐英開始,到沐晟因征討交趾有功,進位黔國公世襲,到現在已曆十五代。


    天啟二年,安邦彥叛亂,朝廷命黔國公沐昌祚和其孫沐啟元出征,兩人懼怕,多有推諉。


    天啟四年十二月,沐昌祚病死;天啟五年三月沐啟元嗣其祖父黔國公爵位。


    沐啟元輕狂不法,縱容家奴殘害百姓,巡按餘瑊按律逮捕犯法家奴。沐啟元居然調集兵馬,用火炮對準巡按公署。


    對於沐啟元的張狂,皇帝並沒有暴怒發作,而是采取了隱忍。但調查卻已經開始,且是在沐啟元襲位之前。


    貴州的奢安之亂,源於土司的勢力沒有得到完全抑製;同樣的,雲南的情形與貴州也有相似之處,土司不僅多,且勢力不小。


    而沐家世鎮雲南幾百年,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奢糜腐化。而圍繞著黔國公的巨大財富和權利,沐家更是充滿了爾虞我詐的黑暗鬥爭。


    “……沐氏憑借權勢,在雲南廣治田產。沐府莊田於萬曆十六年時已侵奪民田八千多頃,加上欽賜一項,總數可達萬頃。”


    “沐氏圃墅田業三百六十區,日食其一,可以周歲。珍寶金貝充牣庫藏,幾敵天府……”


    “沐氏累世鎮守雲南,滇人‘莊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儀出郭迎,盥而後啟’,曰:此令旨也。”


    老魏顯然是誤會了皇帝的意思,著重講的是沐家的田產和珍寶錢財。


    當然,也不全是誤會,但至少是低估了皇帝的用心。


    首先,雲南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加上氣候濕熱,在大災害來臨時,完全能為大明渡過災荒而貢獻力量。


    其次,雲南的軍事力量比較單薄。這裏指的是駐守雲南的明軍,而不是雲南的土司。否則,末代黔國公也不會被沙定洲之亂搞得狼狽不堪。


    最後一點,緬甸的東籲王朝可不是恭順,而是跋扈、張狂。與明朝數次開戰,占領了很多原屬明朝宣慰使司的土地。


    而世鎮雲南的沐家,在能力上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皇帝擴張報仇的需求。


    之所以沒有急於動手,還是因為奢安之亂未平,皇帝不想引起雲南的動亂,不想讓土司或是外邦有可趁之機。


    皇帝對遼東的大力投入,不僅加快了平遼的進度,更練出了十數萬精兵強將,北方邊患幾乎可以無憂了。


    對平定奢安之亂,皇帝也沒有吝嗇。盡管投入比遼東要少,武器裝備的更換也比遼東明軍要慢,但平定叛亂後,打造出數萬精銳之師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這數萬精銳之師便是皇帝重整西南,平定內部、討伐番邦的鋒利之劍。


    聽完了老魏的講述,皇帝垂下眼簾,更是下定了決心。


    與承平日久的勳貴一樣,沐府已是腐化,雲南官場也多網利營私,看似太平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所察覺的隱患。


    “很好,還是調查到了很多的真實材料,要繼續加強,不可鬆懈。”皇帝思索已畢,臉上露出微笑,命宮人取來一盒人參,賞給老魏。


    皇帝還做了解釋,“老山參,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魏伴多多保重身體,還要為朕出力辦差。”


    不怕幹活兒,就怕沒事受冷落。皇帝的話透露出了關心,以及還要繼續重用的期盼,把老魏感動得一塌糊塗。


    “奴婢謝皇爺恩典。”老魏跪倒在地,涕淚交流地連連叩頭,“奴婢這條賤命,便是竭死報效,也,也……”


    皇帝擺了擺手,說道:“朕不要竭死,盡忠職守也就滿意了。可有些人,白讀了聖賢書,貪瀆腐化,蠅營苟苟。你把這些王八蛋都給朕找出來,便是最好的報效。”


    “皇爺放心。”老魏涕淚也不及擦,便抬頭咬牙切齒,“哪個王八蛋忘恩負義,吃著皇爺的俸祿,幹著齷蹉的事,奴婢絕不放過。”


    皇帝相信老魏會這麽幹,老魏也知道自己的榮辱全取決於皇帝。皇帝要往東,他絕不向西,哪怕是錯的,也堅決地執行。


    皇帝需要獨擋一麵、能力出眾的臣子,這會讓他省心省力;皇帝也需要如臂使指、指哪打哪的親信,不需要太聰慧,隻要絕對服從就行。


    而太監,完全依賴於皇帝,對於皇帝的忠心應該是不用置疑的。就是他們,被文官罵為閹人,斥為奸佞,在亡國之際,卻表現得比大多數文臣要有骨氣得多。


    曆史上,李自成進北京,就如同一麵照妖鏡,讓平素那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現出了原形。滿清入主中原,又出現更多不堪的文官武將,無恥的嘴臉令人作嘔。


    所以,皇帝對太監並無歧視,盡管他們身體殘缺。對於官員,則要求很嚴,並有著潛意識裏的不信任。


    當然,不管是官員,還是太監。誰敢貪瀆不法,都是一樣的嚴厲處置,絕不寬縱。


    幾年來,聰明人應該已經知道了皇帝的脾氣稟性。和太祖一樣,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嚴厲打擊絕不手軟。


    但與太祖不同的,就是皇帝賞功不吝嗇。好象還稟持著一條原則:你不負朕,朕便不負你。你有功於朕,朕也自會給你迴報。


    皇帝給臣子迴報,或者稱為酬功,本不算什麽稀奇。賞罰分明,這難道不是皇帝的用人之道?


    看似簡單,可要做到位,曆史上的皇帝又有幾人?


    作為太監、內侍,老魏和王體乾等人當然更了解皇帝。特別是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更讓他們清楚了皇帝的為人。


    給太監建立退休養老之所,遣散的宮人也有妥善安置,直到能自立為止。就這兩項,他們就知道皇帝的仁心。


    但仁心是仁心,可千萬別觸犯皇帝的禁忌。皇帝最恨的就是貪瀆,最惱的便是欺騙。


    隻要別犯這兩個錯,善始善終是能夠保證的。一個太監,不用擔心老年的淒慘無靠,還圖什麽呢?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