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為大明子民爭奪生存空間,為大明帝國創造財福,為順利渡過大災害,並以不斷的勝利打出漢唐的驕傲自豪。


    這已經是皇帝既定的方針,不可更改,差別隻是在速度的快慢。


    當然,包括熊廷弼在內,臣僚都對皇帝越來越顯露出來的擴張欲望,感到擔心和憂慮。


    成祖時期的極限擴張,給財政帶來了很大的負擔,複雜的邊疆事務也讓朝廷感到難以應付。


    比如下西洋,七年間共花費了四千多萬兩,對於年收入在千萬左右的明朝國庫,確實是巨大的壓力。


    連朱棣在每次鄭和出海時都“一則一懼”,很多大臣更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上書諫阻,並將下西洋稱為“弊政”。


    其實,從當時的情形來看,稱下西洋為“弊政”也是有道理的。不能從後世的眼光來評判當時人們的想法,因為花費巨大,負擔沉重,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關鍵是思想和傳統的問題,當時的明朝是不考慮賺錢的,所謂“厚往薄來”、“重義輕利”,才是天朝上國的風範。


    而下西洋作為炫耀國力的方式,實質上多是用豐厚的賞賜來顯擺。朝貢體係也是稟承著這樣的原則,以致番邦小國爭相前來,使大明帝國也有些吃不消。


    朱由校的擴張當然是迥異於成祖,甚至是迥異於曆代皇帝。說白了,就是“利”字當頭,沒好處的仗不打,占地要肥沃,或是有其他價值。


    按照後世的名詞,就是產出要大於投入,形成良性循環,才能越打越富,越打越強。


    隻不過,把打仗當成買賣,不賺錢不幹,很是有失天朝上國的體麵。所以,皇帝不能明宣於外,臣子們也不知道皇帝隻想著通過擴張撈錢。


    當然,收益有時是長遠的,有時眼見著就能獲利。比如依托遼東北進,苦寒之地,能賺什麽錢?投入還不小。


    和一年兩三熟的湄公省相比,當然是如此。可皇帝知道,黑土地蘊含著怎樣的財富,就是更苦寒的西伯利亞,地下的黑金也不能用眼前利益來衡量。


    說出來也沒用,皇帝嘛,幹就是了。量力而行還是沒問題的,誰讓他來錢道兒多呢!


    臘月二十五,離大年隻有數天時間。節日的氣氛早已彌漫於京師,平遼成功,又能得享太平,從官到民,都有種輕鬆的感覺。


    “父——”


    “皇——”


    兩位小公舉又是一人迸一個字,把“父皇”湊全。然後就咧開小嘴,咯咯笑得歡快。


    皇帝大悅,一手抱起一個小棉襖,左一下右一下,親得“波波”帶響。


    裕兒笑得歡暢,既為女兒日漸長大,也為皇爺恩寵不衰。


    和兩位女兒玩耍了一會兒,皇帝才放開她們,看著兩個小人兒在宮人的小心看護下邁著小短腿走遠。


    “皇爺。”裕兒還改不了稱唿,可聽起來就顯得親近,剝了個桔子,遞給皇帝一瓣。


    皇帝直接張嘴就吃,品著味道輕輕點頭,說道:“現在南方還能種桔,再過幾年怕是不容易了。”


    張裕兒不知道皇爺說的是小冰河期的大災害,眨巴眨巴大眼睛,又細心地剝好喂給皇爺。


    年前的公務已經不多,特別是平遼之後,皇帝心中的石頭落地,也不由自主地放鬆下來。


    心腹大患已除,就是小冰河期的高峰到來,皇帝認為也能渡過,至少不會危及到江山社稷。


    吃了幾瓣桔子,皇帝擺手示意不吃了,懶懶地往榻上一倒,還拍了拍旁邊,讓裕兒躺在他的身邊。


    裕兒最聽話,皇爺讓幹啥就幹啥。她依偎在皇爺身旁,把皇爺的手臂摟在懷裏,柔聲說道:“臣妾想好了,養貓的事情暫且作罷。”


    皇帝並不覺得奇怪,說道:“等孩子再大一些吧!”


    小孩子不知道輕重,貓咪也同樣不懂事兒,撓壞了哪裏,萬一感染了什麽病毒,可不是小事。


    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當然會放棄一些喜好。裕兒喜歡貓,可更愛女兒。


    “臣妾家裏來信兒了,都挺好的。”裕兒微閉眼睛,嗅聞著皇爺身上的氣息,絮絮地說著,“今年種了幾畝土豆,收了好幾千斤呢!母親說,土豆烤了吃也很香。”


    土豆畝產千斤並不算多,皇帝大致估算了一下。可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很高的產量了。


    “炸薯條也好吃。”皇帝微抿嘴角,說道:“朕讓禦廚房做來,後宮人等都嚐嚐。嗯,烤土豆也不錯。”


    耐寒、高產,這是又一個抗擊大災害的有力武器。盡管不能早上幾年推廣種植,但現在開始,也給皇帝增添了不少信心。


    “婉兒期末考得不錯,說是明年就要考初中了。女孩子讀到初中,臣妾覺得盡夠了。”


    皇帝嗯了一聲,也沒啥意見。又不是要當大學問家,小學畢業差不多就能讀書看報,在古代的女人當中,也算是知書識禮了。


    裕兒還在說著,都是很小的事情,有些瑣碎。


    但皇帝並沒有露出不耐煩的神情,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這些瑣碎的小事中,也能看出些目前的社會狀況。


    而裕兒是最不可能騙自己的,聽到什麽就說什麽,不藏不掖,更不誇大。


    “前些日子楊女醫來為臣妾和兩位公主例行檢查,說是忙於醫學院的事情,才晚了幾天……那個叫桃嫣的女藥童,還說有問題要向皇爺請教呢!”


    知道得太多了呀,就是難得清閑。


    皇帝有些無奈,但也沒想著拒絕。醫術提高了,對自己和後宮的妃嬪,乃至自己的兒女,也有好處不是。


    應該是外科方麵的,朕是想讓前線的將士在受傷後能盡量得到醫治,才編了個小冊子,包括縫合傷口、消毒等簡單的知識。


    應該能挽救不少將士的生命吧,總比沒有強。皇帝想著,安慰著自己,也有些驕傲。


    視人命如草芥,這個陋習必須改。自己雖然是皇帝,可卻不是曆史上的封建帝王。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朕已經做出了榜樣,大概不會再出現“何不做安安餓殍”的混賬官吏了吧?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