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在等待步兵和火炮。”範文程麵無表情,瞭望著前方。


    嶽讬眯了下眼睛,好半晌才說道:“意料之中,攻堅就要步兵才行。”


    範文程不再說話,心裏卻清楚得很,利用壕溝木柵抵抗明軍,最終也隻是遲滯,根本無法徹底阻擋。


    明軍士氣如虹,兵強馬壯,穩步推進之勢有如泰山壓頂。兵力、物資已匱乏的後金,確實難以抵擋。


    本來,範文程和李永芳還有僥幸心理,認為臨近隆冬,明軍會停止行動,坐待後金在糧草物資缺乏的狀態下更加衰弱。


    但明軍的全麵發動,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主力從正麵壓迫而來,遼北、遼西、遼東也展開進攻,對遼沈形成合擊之勢。


    後金高層也不是沒想過集中兵力,再來次薩爾滸之戰的個個擊破。


    但明軍的每個集團都不是輕易能夠擊敗的,緊逼式的壓迫,也使後金喪失了機動作戰所需的時間。


    你去打遼東的東江鎮,明軍的主力怎麽辦?縱橫數百裏,再擊敗東江鎮返迴,明軍主力會按兵不動,傻等著嗎?


    何況,擊敗東江鎮的概率也並不大,陷入苦戰的話,就又是一場難以承受的消耗。


    明軍就是以力壓人,兵力、火力、物力、財力、動員力……處處都占著上風,就用最簡單粗暴的橫推,你說這仗怎麽打?


    差距太大啦!範文程也不得不發出心中的哀歎,什麽韜略、什麽計謀,在明軍的火槍火炮下,起不到什麽作用啊!


    幾百年的差距,一個新時代的差距,範文程等人當然不會懂,更不會明白。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後金的頑抗都是徒勞的。


    不僅是他們,連熊廷弼等明軍將領,以前也沒有真正意識到差距已經如此巨大。但經過不斷的戰鬥,特別是海城決戰後,他們的信心和認識陡然高漲。


    雖然在推進時還是比較沉穩,但在麵對敵人時,明軍已經擁有了必勝的信念。


    ……………………


    赫圖阿拉城。


    麵對著毛承祿的混成協,劉興祚和孔有德的混合騎兵,還有以小隊規模分路滲透進來、又會合集中的明軍,阿濟格和杜度不顧兵力劣勢,主動發起了進攻。


    這是被逼無奈的選擇,阿濟格留少量部隊在鴉鶻關虛張旗幟,自己率五千人馬急速趕迴赫圖阿拉,準備和杜度合兵一處,先擊敗進逼的明軍,再迴頭對付鴉鶻關外的敵人。


    說白了,阿濟格想打個時間差。也可以說,這是個個擊破戰術的一種。


    明軍有一萬四五千,建奴的兵力經過幾次戰損,隻剩下了六七千,差不多是一比二的劣勢。


    可目前的形勢下,已經容不得阿濟格有別的選擇。要麽就全軍死守赫圖阿拉,向遼沈發出求援急書;要麽就拚命一搏,要麽就棄城而走。


    顯然,死守待援過於被動,海城慘敗的消息已經送到,他們預料遼沈援軍可能不會很快趕到。


    棄城而走倒是痛快,還能保存有生力量,可阿濟格不想在兄弟剛繼承汗位,便給他抹黑丟臉。


    所以,他選擇了拚命一搏,死中求活。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暴而無謀。


    杜度也同樣對守城缺乏信心,兩人一拍即合,隻留少數人馬在城中,大隊出動,在城外與明軍展開野戰廝殺。


    幾年來,與明軍交手次數不多的建奴將領,阿濟格和杜度是能夠排上名次的。也正因為如此,才覺得野戰能夠以少勝多。


    阿濟格吃過敗仗,但那是在葦子穀的攻堅;杜度也被明軍擊敗過,卻是遭到伏擊,且因為分兵勢弱。


    於是,按照阿濟格和杜度的作戰計劃,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他們各率人馬穿插迂迴,率先對明軍發動了進攻。


    “殺,殺!”杜度率領三千騎兵猛撲明軍的右翼步兵,如果能擊破側翼,便能與阿濟格所部夾擊中路明軍。


    三千明軍步兵結成戰陣,前三排以蹲、跪、立姿舉槍瞄準,後幾排荷槍實彈,也做好了齊射的準備。


    阿濟格率主力押住陣腳,背後數裏便是赫圖阿拉城。


    他派出一千騎兵,斜向疾馳,從明軍陣前掠過,射出一篷篷箭雨,想打亂明軍的陣勢,並引誘明軍開槍。


    “轟!”麵對著衝陣而來的建奴,前三排明軍火槍兵聽從號令,發出一輪齊射。


    三排齊射,鉛彈密集如雨,比一排射擊的威勢增加了數倍,殺傷力也大增。


    奔馳在前的建奴人仰馬翻,倒下了一大片,慘叫哀嚎、戰馬嘶鳴,混雜響起。


    三排明軍射擊完畢,也不裝填彈藥,各自上前幾步,以蹲跪姿勢挺起刺刀,在陣前形成了一排緊密的槍尖樹林。


    “開火!”前方戰友閃出射界,後麵的火槍兵舉槍瞄準,軍官的戰刀揮下,白煙升騰,又是一次齊射。


    “開火!”又一排火槍兵越眾而出,舉槍射擊,將鉛彈射向敵人。


    建奴損失不小,可還逞悍勇,掉下馬未死的,舉起武器,嗷嗷叫著繼續衝鋒;未被擊中的騎兵則在接近明軍戰陣時,先射出箭矢,再抽出兵器,縱馬衝撞。


    戰馬是聰明的動物,麵對前方刀尖組成的樹林,本能地停步蹦跳、改變方向,不肯再受騎手的操縱。


    衝到近前不及收步的戰馬或是長嘶一聲,前蹄騰空,急停立起;或是收勢不及,撞上刺刀林。


    戰馬的衝擊力使挺刺刀阻滯敵人的明軍受到了傷害,但刺刀林隻是出現小缺口,並沒有被騎兵突破。


    有明軍士兵持槍上前,補上缺口,刺刀向前,保持著刺刀林的完整。被弓箭殺傷的明軍士兵,也很快有人補位。


    火槍一輪一輪地齊射,速度快得出奇。戰陣而不是線列戰術,厚重卻移動不便,但火力的持續性卻是最好的。


    燧發火槍的射速,再加上數排明軍車輪般地輪射,槍聲轟鳴著,仿佛中間沒有了停頓。


    雙方都在付出死傷,但騎兵衝擊步兵戰陣,卻既不是建奴所長,亦難撼動燧發槍的猛烈射擊。


    中間的明軍步兵戰陣在旗鼓的指揮下,向前挺進、突擊,目的很明顯,準備對杜度的騎兵進行側麵夾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