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夠四年平遼,五年平遼,可要改造大明的政治機構,使其門類齊全、效率更高,向近代化邁進,十年二十年恐怕都不夠。
宮女近前奉茶,打斷了皇帝的思緒。他不由得自失一笑,目光重新投到皇後張嫣的臉上。
張嫣知情識趣,見皇帝發呆,也不打擾,見皇帝投來目光,才微微一笑,說道:“臣妾昨日去長春宮看兩位小公主——”
話說半截,張嫣已憋不住笑意,絹帕掩嘴,笑個不停。
皇帝也笑了,問道:“兩個小丫頭又有什麽新節目了,讓皇後笑成這樣兒?”
張嫣好不容易才收住笑聲,喘息平穩下來,笑著說道:“皇爺養的鸚鵡送給裕妃解悶兒了吧?臣妾去的時候,兩位小公主正和鳥兒吵架呢。鳥兒伶牙利齒的,小公主兩個都說不過它。”
朱由校眨巴著眼睛,想象著剛會蹦字的小丫頭,跟說話賊溜道兒的鸚鵡吵嘴,哪會占著便宜,怕是又氣又急,一個字兒也蹦不出來,甚至是哇哇大哭了吧?
哈哈哈哈,可笑的畫麵一想出來,皇帝忍不住開懷大笑,直想去瞅兩個小丫頭吃癟的模樣兒。
再說了,就是說話吧吧的,你跟鸚鵡這個複讀機吵嘴,還能得什麽好?沒聽過那個送快遞的被屋裏的鳥兒給氣昏的笑話嗎?
見皇爺開心大笑,張嫣達到了目的,便綻著笑臉陪著,手輕撫著隆起的肚皮,一臉幸福滿足。
好半晌,皇帝才收住笑聲,目光也隨著張嫣的動作,移到皇後的肚子上。
“明年朕要有皇子啦!”朱由校抬起眼簾,瞅著皇後笑道:“小子比丫頭更淘氣,也更有樂子。”
張嫣咯咯一笑,說道:“皇爺還會看相?怎知臣妾生的不是丫頭?”
朱由校故作高深地摸著下巴,說道:“俗話說:閨女打扮娘親。朕覺得皇後沒有以前好看了,豈不就是懷的男孩兒?”
張嫣眨著大眼睛,微蹙著秀眉,自言自語道:“真的變醜了嗎?我照鏡子,也是這樣覺得。”
本來是開個玩笑,沒想到張嫣當真。心情不好,對孕婦可是不利。
皇帝哈哈一笑,說道:“寶珠還是美麗動人,朕是逗你的。不過,生男娃這事兒,朕金口玉言,說出來就是八九不離十。”
張嫣雖未完全釋懷,可也被岔開思緒。身為皇後,一舉得子,那可是普天同慶的大事,心中歡喜,遂笑著點頭,“皇爺是九五至尊,自然說什麽就是什麽。”
停頓了一下,張嫣又關心地說道:“皇爺勤於政事,國家蒸蒸日上。可也要多注意身體,不要太過操勞了。”
朱由校笑了笑,彎臂顯示了一下,雖然看不見肌肉,可也給人很強壯的感覺,至少他覺得這樣。
“朕年輕力壯,一些政事還累不著。”
張嫣微笑頜首,伸手取過一個桔子,親手剝了皮,又將上麵的白絲細心取淨,才遞給皇帝。
朱由校笑著接過,再一瓣一瓣分開,喂給皇後吃。
張嫣臉色微紅,不忍拂皇帝的關懷,張開溫潤殷紅的小嘴,吃了幾瓣,便推讓給皇帝吃。
皇帝把剩下的桔子一口塞進嘴裏,吃得汁水流出嘴角,皇後嗔笑著,又拿絹帕給他擦淨。
張嫣過於正統,讀《女誡》長大的,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女性都是這樣。包括王良妃和段純妃,都是差不多的作派。
說不上不喜歡,但皇帝覺得沒有和裕兒、李成成、範小慧在一起那麽輕鬆自在。當然,皇帝對自己的女人都很好,雖有所偏重,也是正常。
朕是她們的全部,朕是她們的天。朱由校知道,不管是皇後、嬪妃,還是民間的婦女,家中男人的地位都是一樣。
所以,為了她們,朱由校也得好好活著。雖然進了皇宮,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但深宮孤冷,與青燈古佛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一轉臉,朱由校看到了王體乾。老王沒敢靠近打擾,正在和一個宮女交代著什麽。
無奈地聳了聳肩,朱由校知道又有軍情報告。這是他立的規矩,無論何時,都要立即呈報,不得耽擱。
張嫣也看到了,笑著說道:“國事為重,臣妾送送皇爺。”
“活動一下,對寶珠的身體也有好處。”朱由校站起身,伸開手臂,讓皇後搭著,緩緩地走了出去。
“奴婢叩見皇爺,叩見皇後千歲。”王體乾遠遠地便跪倒叩頭。
張嫣點了點頭,說道:“王公公請起。乾清宮那邊多費心,侍候好皇爺,莫要勞累到萬歲。”
“奴婢省得,千歲放心。”王體乾連忙保證,躬身立在一旁。
皇帝輕輕拍了拍皇後的手,邁步就走,嘴裏說道:“走著迴去,正好鍛煉下身體。”
“是,是。”王體乾再向皇後深施一禮,才邁著小步緊跟上皇帝。
皇帝也不問是何軍情,如果是密奏的話,王體乾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偷看。
軍情再是緊急,沒有電報電話,走到乾清宮再看,也耽誤不了什麽。
遼東的作戰計劃已經確定,沒有什麽冒進之舉,穩紮穩打地推進,以強大的火力殺傷消耗建奴,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皇帝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調集動員了最大量的船隻運輸彈藥物資,兵器火藥局也是加班加點地生產製造。
按照皇帝在沙盤上的推演,明軍的戰力是一波比一波強悍,建奴支撐得將越來越艱難。
當把建奴逼到不得不倚城堅守以苟延殘喘時,平遼大戰也就算基本劃上了句號。舍己之長,喪失了野戰優勢的建奴,沒個不敗。
迴到乾清宮,朱由校坐定之後,王體乾便呈上密奏匣子。
目光一掃,朱由校略有些驚異,竟然是遼東軍情司曹正華送來的。
在策反劉興祚的行動中,曹正華功不可沒,升為掌管遼東軍情司的錦衣衛千戶。
皇帝撕掉封條,打開匣子取出密奏,展開一看,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還真是樹倒猢猻散啊,大戰尚未有結果,已經有很多人悲觀絕望,不看好建奴的未來了。
皇帝沉吟片刻,提筆鋪紙,給曹正華寫了禦批。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對建奴的人心士氣將是不小的打擊。招降納叛,很古老也很有效的手段。
…………………………
宮女近前奉茶,打斷了皇帝的思緒。他不由得自失一笑,目光重新投到皇後張嫣的臉上。
張嫣知情識趣,見皇帝發呆,也不打擾,見皇帝投來目光,才微微一笑,說道:“臣妾昨日去長春宮看兩位小公主——”
話說半截,張嫣已憋不住笑意,絹帕掩嘴,笑個不停。
皇帝也笑了,問道:“兩個小丫頭又有什麽新節目了,讓皇後笑成這樣兒?”
張嫣好不容易才收住笑聲,喘息平穩下來,笑著說道:“皇爺養的鸚鵡送給裕妃解悶兒了吧?臣妾去的時候,兩位小公主正和鳥兒吵架呢。鳥兒伶牙利齒的,小公主兩個都說不過它。”
朱由校眨巴著眼睛,想象著剛會蹦字的小丫頭,跟說話賊溜道兒的鸚鵡吵嘴,哪會占著便宜,怕是又氣又急,一個字兒也蹦不出來,甚至是哇哇大哭了吧?
哈哈哈哈,可笑的畫麵一想出來,皇帝忍不住開懷大笑,直想去瞅兩個小丫頭吃癟的模樣兒。
再說了,就是說話吧吧的,你跟鸚鵡這個複讀機吵嘴,還能得什麽好?沒聽過那個送快遞的被屋裏的鳥兒給氣昏的笑話嗎?
見皇爺開心大笑,張嫣達到了目的,便綻著笑臉陪著,手輕撫著隆起的肚皮,一臉幸福滿足。
好半晌,皇帝才收住笑聲,目光也隨著張嫣的動作,移到皇後的肚子上。
“明年朕要有皇子啦!”朱由校抬起眼簾,瞅著皇後笑道:“小子比丫頭更淘氣,也更有樂子。”
張嫣咯咯一笑,說道:“皇爺還會看相?怎知臣妾生的不是丫頭?”
朱由校故作高深地摸著下巴,說道:“俗話說:閨女打扮娘親。朕覺得皇後沒有以前好看了,豈不就是懷的男孩兒?”
張嫣眨著大眼睛,微蹙著秀眉,自言自語道:“真的變醜了嗎?我照鏡子,也是這樣覺得。”
本來是開個玩笑,沒想到張嫣當真。心情不好,對孕婦可是不利。
皇帝哈哈一笑,說道:“寶珠還是美麗動人,朕是逗你的。不過,生男娃這事兒,朕金口玉言,說出來就是八九不離十。”
張嫣雖未完全釋懷,可也被岔開思緒。身為皇後,一舉得子,那可是普天同慶的大事,心中歡喜,遂笑著點頭,“皇爺是九五至尊,自然說什麽就是什麽。”
停頓了一下,張嫣又關心地說道:“皇爺勤於政事,國家蒸蒸日上。可也要多注意身體,不要太過操勞了。”
朱由校笑了笑,彎臂顯示了一下,雖然看不見肌肉,可也給人很強壯的感覺,至少他覺得這樣。
“朕年輕力壯,一些政事還累不著。”
張嫣微笑頜首,伸手取過一個桔子,親手剝了皮,又將上麵的白絲細心取淨,才遞給皇帝。
朱由校笑著接過,再一瓣一瓣分開,喂給皇後吃。
張嫣臉色微紅,不忍拂皇帝的關懷,張開溫潤殷紅的小嘴,吃了幾瓣,便推讓給皇帝吃。
皇帝把剩下的桔子一口塞進嘴裏,吃得汁水流出嘴角,皇後嗔笑著,又拿絹帕給他擦淨。
張嫣過於正統,讀《女誡》長大的,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女性都是這樣。包括王良妃和段純妃,都是差不多的作派。
說不上不喜歡,但皇帝覺得沒有和裕兒、李成成、範小慧在一起那麽輕鬆自在。當然,皇帝對自己的女人都很好,雖有所偏重,也是正常。
朕是她們的全部,朕是她們的天。朱由校知道,不管是皇後、嬪妃,還是民間的婦女,家中男人的地位都是一樣。
所以,為了她們,朱由校也得好好活著。雖然進了皇宮,錦衣玉食是少不了的。但深宮孤冷,與青燈古佛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一轉臉,朱由校看到了王體乾。老王沒敢靠近打擾,正在和一個宮女交代著什麽。
無奈地聳了聳肩,朱由校知道又有軍情報告。這是他立的規矩,無論何時,都要立即呈報,不得耽擱。
張嫣也看到了,笑著說道:“國事為重,臣妾送送皇爺。”
“活動一下,對寶珠的身體也有好處。”朱由校站起身,伸開手臂,讓皇後搭著,緩緩地走了出去。
“奴婢叩見皇爺,叩見皇後千歲。”王體乾遠遠地便跪倒叩頭。
張嫣點了點頭,說道:“王公公請起。乾清宮那邊多費心,侍候好皇爺,莫要勞累到萬歲。”
“奴婢省得,千歲放心。”王體乾連忙保證,躬身立在一旁。
皇帝輕輕拍了拍皇後的手,邁步就走,嘴裏說道:“走著迴去,正好鍛煉下身體。”
“是,是。”王體乾再向皇後深施一禮,才邁著小步緊跟上皇帝。
皇帝也不問是何軍情,如果是密奏的話,王體乾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偷看。
軍情再是緊急,沒有電報電話,走到乾清宮再看,也耽誤不了什麽。
遼東的作戰計劃已經確定,沒有什麽冒進之舉,穩紮穩打地推進,以強大的火力殺傷消耗建奴,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皇帝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調集動員了最大量的船隻運輸彈藥物資,兵器火藥局也是加班加點地生產製造。
按照皇帝在沙盤上的推演,明軍的戰力是一波比一波強悍,建奴支撐得將越來越艱難。
當把建奴逼到不得不倚城堅守以苟延殘喘時,平遼大戰也就算基本劃上了句號。舍己之長,喪失了野戰優勢的建奴,沒個不敗。
迴到乾清宮,朱由校坐定之後,王體乾便呈上密奏匣子。
目光一掃,朱由校略有些驚異,竟然是遼東軍情司曹正華送來的。
在策反劉興祚的行動中,曹正華功不可沒,升為掌管遼東軍情司的錦衣衛千戶。
皇帝撕掉封條,打開匣子取出密奏,展開一看,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還真是樹倒猢猻散啊,大戰尚未有結果,已經有很多人悲觀絕望,不看好建奴的未來了。
皇帝沉吟片刻,提筆鋪紙,給曹正華寫了禦批。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對建奴的人心士氣將是不小的打擊。招降納叛,很古老也很有效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