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遼東、滅建奴是重中之重,卻不是唯一的工作。


    雖然還未競全功,讓皇帝有些束手束腳的感覺。但很多工作,卻耽擱不得,要提前布置,提前準備。


    在朱由校的記憶中,大明不是被建虜所滅的,而是被幾十萬上百萬吃不上飯的饑民推翻的。


    隻有大明內部不出大的問題,隻要老百姓能吃上飯,社稷不說穩如泰山,也能再挺個幾十上百年。


    至於建虜,就算這次大反攻不能覆滅,也翻不起風浪,成不了氣候。


    內憂要大於外患,或者說,內部出現了問題,隻是疥癬之疾的外敵,才會成為心腹大患。


    黨爭無疑是最大的弊病,於國家大事於不顧,隻顧著爭權奪利、排除異己,致使體係混亂,行政效率低下;


    其二則是腐化,權貴、官僚、地主、士紳各懷心思、各謀己利,置國家危亡、天災人禍、軍民困苦、百姓流離失所於不顧;


    其三是八股取士已僵化落後,選出的官員多有口舌之利而無實幹才能。平日慷慨激昂,臨事卻無一策,說的就是這些讀書讀傻了的文官;


    至於其他的,朱由校都不稀得說,也隻能一步一步地加以改變。


    因為,如果深究下去,整個大明的體製都出了問題,幾百年的積習,可不是那麽容易就扭轉過來的。


    但三大弊病已經有兩個被鐵腕整治,不敢說去根,目前已不能阻礙平遼滅奴的大業。


    其他的嘛,溫和些,緩和些,倒也不必弄得雞飛狗跳。


    特別是科舉製度,朱由校知道絕不能廢除,但他又沒有更好的、更公平的考試方式來取才。


    其實,通過書麵考試選才,在後世也是主要的方式。弊端是有,但卻是最接近公平的。


    又要學識高,又要實際工作能力強,上哪去找那麽多盡善盡美的人才?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所以,如果能平心而論的話,八股至少是一種考試的規範,就象後世的標準化試題一樣,也不必一棒子打死。


    “若平遼成功,明年的科舉便不能再推遲了。”皇帝把一本還散發著墨香的新書令宮人轉給了禮部尚書老董,交代道:“即刻發文昭告天下,明年科舉加試這本《自然常識》。”


    老董躬身接過書,不敢在皇帝麵前翻看,恭謹地接旨應喏。


    昭告天下後,皇家印書局又能賺上一筆啊!高考必備書籍,不買都不行,除非你不考了。


    “賜座。”皇帝吩咐一聲,有宮人搬來繡墩,讓董大家坐下。


    董其昌謝恩就座,心裏還琢磨,是不是萬壽節送萬歲的十幾幅字畫起作用了?


    皇帝愛財是出了名的,但花錢也不小氣,這是和萬曆爺爺最大的差別。


    “小學的教材也快編好了。”皇帝端起茶喝了一口,緩緩說道:“很快將刊印發行,小學考試也將在三年後正式開始。”


    董其昌認真地聽著,猜測著皇帝的意思,覺得皇帝是有意讓禮部來主持小學資格考試。


    在科舉考試中,隻有會試是由禮部主持。


    而地方學官,比如提學官,是明朝省級教育行政長官,由朝廷任命,卻又不接受國家主管教育部門的領導,比如禮部。


    所以,朱由校覺得大明的教育體係的職責還不夠清晰。而提學官的職責在於監督儒學教育的實施和教育成效的測定,就更不太符合皇帝的心思。


    儒學,還是先秦時的儒學嗎?現在盛行的程朱理學,也不過是儒學的一個分枝,一個解釋者罷了。


    即便是拿著先秦時的儒家經典,曆史發展了千年,還會完全適應社會嗎?


    朱由校不認為是這樣的,更不認為有哪家學說是完美的,可以亙古不變的。


    法家有沒有可取之處?墨家是不是包含了一些原始的科學?老莊之學呢?


    所以,要打破儒學一家獨大,要兼收並蓄、百家爭鳴。


    朱由校也沒有把某派哲學抬高到獨尊的地步,什麽叫與時俱進,他比誰都熟悉這句話。


    “小學資格暫不涉功名。”皇帝繼續緩緩說道:“隻是在賦稅上有些減免,讓老百姓更有讓自家孩子讀書學習的積極性。”


    意識到皇帝的目光投過來,老董趕忙躬身道:“萬歲,有意讓禮部派人前去各地方主持考試?”


    朱由校也沒拿定主意,畢竟不是類似高考那樣的級別,由各縣主持也夠了。可他關注的是長遠,要整改的是大明的教育體係。


    推行小學教育首先要建學校,大明地方也有很多官學,什麽府學、縣學、社學,但學的不一樣,連老師都成問題。


    撓了撓頭,皇帝自失地一笑,說道:“三五年後的事情,還不急,且讓朕再思慮思慮。”


    董其昌也知道這件大事並不容易辦成,皇帝既然已經意識到了,他才不多嘴呢!


    老董告退而去,皇帝在禦椅中輕撫額頭,終於是苦笑出來。


    想得簡單了呀,要改革教育體係和教育內容,你連足夠的老師都沒有。


    而要培養老師,建立師範學院是正常的程序,但那些隻想著當官入仕的讀書人會去嗎?


    還是少英院最好,白紙一張,可以任由自己塗抹。那些孩子,也隻有從小教育,才不會沾染那麽多迂腐的壞毛病。


    “去少英院問一下,期末考試的時間定下來沒有?”皇帝突然抬起頭,對著宮人吩咐道。


    ………………………


    科舉因為平遼戰事而拖遲一年,盡管引起了不少轟動,但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讀書人心中不滿,可也不敢鬧事,生怕被取消了資格,再也沒法魚躍龍門、入仕當官。


    再想想太祖曾取消科舉十餘年,而現在隻是延後一年。相比之下,已經足夠幸福了。


    但有心人恐怕會發現,吏轉官的速度並沒有停止,甚至還有加快的跡象。而且,朝廷製定的相關章程越來越周細,越來越正規,越來越公平。


    可即便是有心人,也不會完全知道皇帝的計劃。


    通過吏轉官,不僅使胥吏有了晉升空間,削減他們得過且過、違法賺取私利的欲望,更是逐步建立了類似公務員考試轉正的程序。


    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學識不算淵博,可也足夠了。當官兒嘛,不需要出口成章、落筆成文的大學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