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廣寧之戰開始,大明的天啟皇帝猛然覺醒,有如神助般興利除弊,遼東戰事也逐漸扭轉頹勢。
從小勝到大勝,從堅守堡壘到主動出擊,從被動挨打到步步緊逼,幾年間已經把建奴逼到了敗亡的邊緣。
包括努爾哈赤在內,李永芳、範文程等人感受到更加明顯。如果他們知道後世的流行語,肯定會大叫“這不科學”、“這丫的開掛了嘛”。
野蠻人懂個屁的科學?朕還真就開掛了,前知五百年、後曉五百載,抬屁股就知道你們拉幾個屎蛋兒!
如果努爾哈赤等人要是知道天啟皇帝這麽厲害,不知道會不會立刻失去鬥誌,跪下喊“爸爸”。
即使象李永芳、範文程這樣的鐵杆漢奸,也看到了後金頹勢難挽。除非出現什麽奇跡,比如大明皇帝突然駕崩什麽的。
顯然,他們僥幸的希望落空了。大明皇帝朱由校不僅活蹦亂跳,還想著再活它個五百年呢!
立在沈陽城頭的莽古爾泰麵無表情,目送著大軍遠去,才垂下眼簾,拍了拍冰冷的城牆,轉身蹣跚著下了城。
連這個粗魯的家夥都意識到了此次出征的艱難,以及前途的黯淡,悶悶不樂地迴到了府上。
屁股還沒坐定,便有下人前來稟報,三格格派人前來拜見。
三格格就是莽古爾泰的親姐,努爾哈赤的三女兒莽古濟。
父汗剛率軍出征,人就到了府上,莽古爾泰知道肯定不是湊巧,而是有機密事要避開眾多的耳目。
要說是親兄妹,本來還有個德格類,可惜已經戰死了,隻剩下莽古爾泰和莽古濟倆人。
命心腹在外監視守護,莽古爾泰才讓來人進來。
“奴才冷僧機拜見五貝勒。”來人進到屋內,便施禮參見。
見來人認識,莽古爾濟徹底放鬆下來,擺手道:“起來吧!”
冷僧機施完全禮才站起來,取出一封書信呈上,躬身肅立一旁。
這個冷僧機乃是葉赫部的族人,敖漢部索諾木來歸附時,尚莽古濟為額駙,冷僧機跟著莽古濟前往開原,也就是莽古濟的家奴。
莽古爾泰知道冷僧機乃是姐姐的心腹家奴,既然派他來送信,也就是信得過的。而且,看冷僧機進府拜見的時機,也知道這家夥頗有些狡滑和心機。
在信中,莽古濟想再次確認父汗是否真的指定了多爾袞為繼承人,並認為正是後金風雨飄搖之時,不宜內訌。
況且,莽古濟認為自己的丈夫瑣諾木懦弱膽小,多半不敢參與大事,也沒告訴他這些。
莽古爾泰為何要尋求姐姐的幫助,並不是看重瑣諾木的敖漢部那點人馬,而是姐姐的二女婿是嶽讬,與大貝勒代善是姻親。
按照皇太極給他做的分析判斷,大貝勒代善肯定不甘心大位被隻有十幾歲的多爾袞所得到,再加上嶽讬所領的一旗,兩紅旗至少會采取中立。
正藍旗雖然被努爾哈赤從莽古爾泰手中拿掉,但正藍旗的很多將領還是傾向於莽古爾泰的。
皇太極認為正白旗也一樣會憑自己的威望從阿濟格手中,再次奪迴。這樣的話,他們在實力上便能勝過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小哥仨兒。
按照皇太極的計劃,父汗一旦殯天,應該是三大貝勒平坐,輪流執政。沒錯,四大金剛沒了阿敏,就隻剩下三個傻叉了。
反正皇太極分析得頭頭是道兒,莽古爾泰也認為相當可行。
至於接下來與明國的戰爭,皇太極認為可以議和,或者是向北撤退。反正又不是現在就內訌,都是父汗百年之後以防萬一的安排嘛!
精誠團結?當然是啦!大金的形勢這般惡劣,把汗位傳給多爾袞那個小屁孩,豈不更是雪上加霜?為了咱大金好,才需要咱們三大貝勒挺身而出。
莽古爾泰對足智多謀的八弟向來是很佩服的,聽他說的很有道理嘛!
腿殘之後,莽古爾泰的心態有了極大的改變。原來隻是對父汗抬高四小貝勒,剝奪自己旗主之位不滿,甚至對皇太極的身上有一半葉赫血而怨恨。
但在巧舌如簧的皇太極的勸說下,這個莽漢走上了一條危險的道路而不自知。
看過書信,莽古爾泰不是很滿意,微皺眉頭思索半晌,沉聲道:“開原有多少人馬,城池可堅固否?”
冷僧機趕忙迴道:“五貝勒想必也知道汗王抽調各處兵馬之事,現開原隻有數千兵丁,還有不少是臨時征召補充的。”
停頓了一下,冷僧機又補充道:“科爾沁部已覆亡,北方屏障已失,三格格和額駙還很擔心明軍或蒙古諸部發動進攻呢!”
莽古爾泰撓了撓頭,也知道事實如此。
別說開原了,就是現在的沈陽,號稱有五六千人防守,可其中又剩多少精銳,摻雜著多少補充進來的老頭兵和少年兵?
勝負在此一舉,老奴也是豁出去了。
當然,他也有所計算,認為明軍得到消息,調動人馬襲攻牽製,要攻城拔寨打到沈陽,需要的時間不少,應該夠他擊敗明軍再迴援了。
不過,他的計算是建立在戰勝遼南明軍的基礎上的。如果失敗了,那沒啥好說的,遼沈都保不住,趕緊跑吧!
莽古爾泰的大腦袋裏都是水,也想不出什麽計策。便先安排冷僧機住下,他派人去叫馬鳴佩前來商議。
範文程、羅繡錦、馬鳴佩,都是以諸生降後金,並忠心為後金效力的,應該是漢奸一、二、三號。
而馬鳴佩便是皇太極安排在莽古爾泰身邊的,他也知道五哥頭腦簡單,沒有什麽謀略。
……………………
得到建奴大舉發動的情報,熊廷弼立刻向各軍進行通報。從遼西、遼南、遼東,各部明軍都立刻行動起來,按照總的戰略安排,展開了行動。
這一點是努爾哈赤有所忽略的,他沒想到明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就是不動,明軍也會開始反攻。
既然不知道,努爾哈赤自然還按既定的計劃向前開進。
“明軍還在建營立寨,已經將海城徹底包圍。”行至遼陽,努爾哈赤接到了前線的軍報,不由得沉吟起來。
最好的進攻時機應該是明軍攻城未破、人困馬乏之時,但明軍的穩健,令努爾哈赤有了些遲疑和猶豫。
從小勝到大勝,從堅守堡壘到主動出擊,從被動挨打到步步緊逼,幾年間已經把建奴逼到了敗亡的邊緣。
包括努爾哈赤在內,李永芳、範文程等人感受到更加明顯。如果他們知道後世的流行語,肯定會大叫“這不科學”、“這丫的開掛了嘛”。
野蠻人懂個屁的科學?朕還真就開掛了,前知五百年、後曉五百載,抬屁股就知道你們拉幾個屎蛋兒!
如果努爾哈赤等人要是知道天啟皇帝這麽厲害,不知道會不會立刻失去鬥誌,跪下喊“爸爸”。
即使象李永芳、範文程這樣的鐵杆漢奸,也看到了後金頹勢難挽。除非出現什麽奇跡,比如大明皇帝突然駕崩什麽的。
顯然,他們僥幸的希望落空了。大明皇帝朱由校不僅活蹦亂跳,還想著再活它個五百年呢!
立在沈陽城頭的莽古爾泰麵無表情,目送著大軍遠去,才垂下眼簾,拍了拍冰冷的城牆,轉身蹣跚著下了城。
連這個粗魯的家夥都意識到了此次出征的艱難,以及前途的黯淡,悶悶不樂地迴到了府上。
屁股還沒坐定,便有下人前來稟報,三格格派人前來拜見。
三格格就是莽古爾泰的親姐,努爾哈赤的三女兒莽古濟。
父汗剛率軍出征,人就到了府上,莽古爾泰知道肯定不是湊巧,而是有機密事要避開眾多的耳目。
要說是親兄妹,本來還有個德格類,可惜已經戰死了,隻剩下莽古爾泰和莽古濟倆人。
命心腹在外監視守護,莽古爾泰才讓來人進來。
“奴才冷僧機拜見五貝勒。”來人進到屋內,便施禮參見。
見來人認識,莽古爾濟徹底放鬆下來,擺手道:“起來吧!”
冷僧機施完全禮才站起來,取出一封書信呈上,躬身肅立一旁。
這個冷僧機乃是葉赫部的族人,敖漢部索諾木來歸附時,尚莽古濟為額駙,冷僧機跟著莽古濟前往開原,也就是莽古濟的家奴。
莽古爾泰知道冷僧機乃是姐姐的心腹家奴,既然派他來送信,也就是信得過的。而且,看冷僧機進府拜見的時機,也知道這家夥頗有些狡滑和心機。
在信中,莽古濟想再次確認父汗是否真的指定了多爾袞為繼承人,並認為正是後金風雨飄搖之時,不宜內訌。
況且,莽古濟認為自己的丈夫瑣諾木懦弱膽小,多半不敢參與大事,也沒告訴他這些。
莽古爾泰為何要尋求姐姐的幫助,並不是看重瑣諾木的敖漢部那點人馬,而是姐姐的二女婿是嶽讬,與大貝勒代善是姻親。
按照皇太極給他做的分析判斷,大貝勒代善肯定不甘心大位被隻有十幾歲的多爾袞所得到,再加上嶽讬所領的一旗,兩紅旗至少會采取中立。
正藍旗雖然被努爾哈赤從莽古爾泰手中拿掉,但正藍旗的很多將領還是傾向於莽古爾泰的。
皇太極認為正白旗也一樣會憑自己的威望從阿濟格手中,再次奪迴。這樣的話,他們在實力上便能勝過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這小哥仨兒。
按照皇太極的計劃,父汗一旦殯天,應該是三大貝勒平坐,輪流執政。沒錯,四大金剛沒了阿敏,就隻剩下三個傻叉了。
反正皇太極分析得頭頭是道兒,莽古爾泰也認為相當可行。
至於接下來與明國的戰爭,皇太極認為可以議和,或者是向北撤退。反正又不是現在就內訌,都是父汗百年之後以防萬一的安排嘛!
精誠團結?當然是啦!大金的形勢這般惡劣,把汗位傳給多爾袞那個小屁孩,豈不更是雪上加霜?為了咱大金好,才需要咱們三大貝勒挺身而出。
莽古爾泰對足智多謀的八弟向來是很佩服的,聽他說的很有道理嘛!
腿殘之後,莽古爾泰的心態有了極大的改變。原來隻是對父汗抬高四小貝勒,剝奪自己旗主之位不滿,甚至對皇太極的身上有一半葉赫血而怨恨。
但在巧舌如簧的皇太極的勸說下,這個莽漢走上了一條危險的道路而不自知。
看過書信,莽古爾泰不是很滿意,微皺眉頭思索半晌,沉聲道:“開原有多少人馬,城池可堅固否?”
冷僧機趕忙迴道:“五貝勒想必也知道汗王抽調各處兵馬之事,現開原隻有數千兵丁,還有不少是臨時征召補充的。”
停頓了一下,冷僧機又補充道:“科爾沁部已覆亡,北方屏障已失,三格格和額駙還很擔心明軍或蒙古諸部發動進攻呢!”
莽古爾泰撓了撓頭,也知道事實如此。
別說開原了,就是現在的沈陽,號稱有五六千人防守,可其中又剩多少精銳,摻雜著多少補充進來的老頭兵和少年兵?
勝負在此一舉,老奴也是豁出去了。
當然,他也有所計算,認為明軍得到消息,調動人馬襲攻牽製,要攻城拔寨打到沈陽,需要的時間不少,應該夠他擊敗明軍再迴援了。
不過,他的計算是建立在戰勝遼南明軍的基礎上的。如果失敗了,那沒啥好說的,遼沈都保不住,趕緊跑吧!
莽古爾泰的大腦袋裏都是水,也想不出什麽計策。便先安排冷僧機住下,他派人去叫馬鳴佩前來商議。
範文程、羅繡錦、馬鳴佩,都是以諸生降後金,並忠心為後金效力的,應該是漢奸一、二、三號。
而馬鳴佩便是皇太極安排在莽古爾泰身邊的,他也知道五哥頭腦簡單,沒有什麽謀略。
……………………
得到建奴大舉發動的情報,熊廷弼立刻向各軍進行通報。從遼西、遼南、遼東,各部明軍都立刻行動起來,按照總的戰略安排,展開了行動。
這一點是努爾哈赤有所忽略的,他沒想到明軍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就是不動,明軍也會開始反攻。
既然不知道,努爾哈赤自然還按既定的計劃向前開進。
“明軍還在建營立寨,已經將海城徹底包圍。”行至遼陽,努爾哈赤接到了前線的軍報,不由得沉吟起來。
最好的進攻時機應該是明軍攻城未破、人困馬乏之時,但明軍的穩健,令努爾哈赤有了些遲疑和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