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位於遼東半島的北部,東及東南與鳳城、東港毗連,西與大石橋市、蓋州為鄰,南與莊河相接,北及西北與遼陽縣、海城市接壤。


    從地理位置上看,正處於遼南和遼東明軍的中間。


    新上任的遼東督師袁可立選擇在這裏召開軍議,也有不偏不倚、兩軍並重的意思。


    就目前的形勢,遼南明軍在海州衛與建奴和漢軍對峙,遼東明軍則隔太子河窺建州,形成了兩頭蛇的包夾之勢。


    如果再加上遼西明軍,以及明蒙聯軍,大反攻是四麵進擊,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奠定遼東勝局。


    其實,要說奠定勝局,在建奴龜縮遼沈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但要真正地把建奴打垮、剿滅,還需要一場決定性的勝利。


    岫岩堡並不大,但已經是戒備森嚴。不僅磐石協在此駐守,還有三千飛騎兵由劉興祚統率,共同護衛著兩部明軍的結合部,保護著遼東督師袁大人。


    盡管岫岩堡北邊的大片嶺關、大片嶺墩等堡寨,皆有明軍駐守,但遼東督師的安全,還是要萬無一失。


    袁可立站在堡寨城牆上,望著已經完備的防禦工事,微微頜首。盡管不是對敵的第一線,但磐石協並沒偷懶,把工事修得堅固。


    熊廷弼陪立在袁大人身旁,似乎有些心神不屬,不時向東邊瞭望。


    “飛白不必如此。”袁可立看穿了熊廷弼的心思,笑著說道:“萬歲已經安排妥當,毛文龍但有絲毫不滿,現在已經在前往京師的海船上,不會前來拜見了。”


    熊廷弼幹笑了兩聲,心中卻是挺受用。在他和毛文龍之間,萬歲還是偏向於他。如果他和毛文龍真的不和,那隻有他一個人能留在遼東。


    袁可立也不多說,伸手拍了拍城牆,沉聲道:“盡管我軍行動力求保密,但建奴似乎還是覺察到了些異樣。從情報上看?他們在進行動員?十五至五十的旗丁都要編隊訓練。”


    熊廷弼沉吟了一下,說道:“即便如此?在實力上?我軍依然占據極大的優勢。特別是在火器上,更是壓倒性的。”


    “建奴若失遼沈?建州彈丸之地,肯定也守不住。”袁可立說道:“他們多半會向北麵逃竄?要徹底剿滅?卻非一時之功。”


    熊廷弼點了點頭,說道:“袁大人所慮極是。就是不知萬歲是以平遼為目的,還是以恢複奴兒幹都司的全部轄區為結束。”


    黑龍江是東北地區的最大河流,元朝正式將其納入版圖?分屬嶺北和遼陽兩個行省管轄。


    明朝則在此設立奴爾幹都司?所轄之黑龍江兩岸、興安嶺內外、烏蘇裏江以東至海。


    當時在奴兒幹城設立了70個衛、20個所,明廷用當地人管轄區域,允許世襲,並授予官印。


    盡管奴兒幹都司歸屬明朝,但地位卻不於州縣?明廷也將其視為夷地,是羈索州。


    所以?遼東在明廷的定義中,隻是後世遼寧和吉林省的一部分?最靠北的實際軍事屯堡便是寬奠六堡。


    這樣的話,平遼的目標就變得可大可小。


    往小裏說?把明廷直接派官駐兵的遼東地區收迴?可以稱之為平遼成功。往大裏講呢?恢複奴兒幹都司,重設70個衛所,才算是大功告成。


    對於熊廷弼的提問,袁可立微皺眉頭,也並不是十分清楚。


    “或許,要看朝廷的財力物力能否支撐。”袁可立很含糊地迴答道。


    明廷對奴兒幹都司逐漸失去控製力,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財力物力不足。


    宣德年間,亦失哈第九次巡視奴兒幹都司,賞賜給奴兒幹各部族頭領的物品有布帛綢緞、器具、酒和糧食,十分豐厚。


    而且,因為古代的運輸艱難,最方便的交通就是水路。明朝的據點自然隻能沿著江河設立,水路不通的地方,基本也就沒人去了。


    比如亦失哈在永樂九年的巡視,便是先在今天的吉林市南郊鬆花江畔一個叫阿什哈達的地方,費時一年,製造了25艘巨船。


    然後才統率千餘大明官兵軍隊,乘坐著滿載布帛絲綢、糧食器具等物資的巨船,乘著春天的季風,揚帆起航,浮江而下。從鬆花江駛入黑龍江,不舍晝夜,直下奴兒幹。


    可見要維持對奴兒幹都司的控製,是耗費很大的一項工作。亦失哈作為明朝著名內官,能與鄭和齊名,也是因為數次遠航。


    但到了仁、宣二宗時期,對於成祖時期的極限擴張對財政造成的負擔,便采取了最簡單的方式處理,那就是收縮。


    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內遷奴兒幹都司於三萬衛(今遼寧開原),在東北方向的擴張停滯;廢止下西洋,在大航海時代卻進行了曆史大倒退。


    平定遼東已經花費了不可數計的錢財,投入了無數的物資,袁可立對此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在他看來,皇帝很可能會在平遼之後暫且休養生息。重新恢複奴兒幹都司,並不能馬上實施。


    況且,皇帝已經屢次下旨,要各地督撫製定方案,對抗巨大的災害來襲。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在東北擴張,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盡管如此,對於逃竄的建奴,明軍窮追猛打,以騎兵進行斬草除根的打擊,應該還是可以預見的。


    熊廷弼也知道幾年來朝廷對遼東的巨大投入,想要長久維持,將是十分困難。正要說話,便見東麵大路上煙塵騰起,不由抿了下嘴角。


    袁可立也注目過去,笑道:“想是毛帥到了。你我下城去,迎一迎可否?”


    “袁大人便不必屈尊紆貴了。”熊廷弼很知機地說道:“本官下去接一接,倒是合情合理。”


    “那本官便在城上恭候二位。”袁可立笑著頜首,轉身在護衛的陪同下向城門樓走去。


    熊廷弼整理了下衣袍,邁步下了城頭,在十幾騎親兵的護衛下,縱馬出城。


    如果能與毛文龍精誠團結,熊廷弼還是很看重毛文龍這個熟悉遼東形勢的老帥的。


    當然,如果毛文龍倨傲,他熊大暴脾氣,也不是個服軟兒的人。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