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巴達維亞總督庫恩決定進攻澳門,取代葡人,並打開對華貿易的大門。為此,他計劃糾集十六艘戰艦,一千餘名士兵。
艦隊當中竟然還有四艘英國船入夥,可見殖民者雖有矛盾,但在本質和利益上,還是大同小異的。
也就在荷蘭人籌劃準備的時候,消息卻不斷傳來,使得原來的計劃有了修改,甚至是中斷的可能。
首先是在倭國的荷蘭商人傳迴來的,大明開放海禁,並與倭國達成直商協議,互相承認奉書插旗和朱印狀。
在倭華商已獲大明朝廷特赦,“中國船長”李旦和甲螺顏思齊率先歸明,倭國作為獲取中國商貨的中繼作用大幅減弱,還可能將最終喪失。
倭國加強了對朱印船貿易的管製,禁止西部大名擁有載重五百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狀隻發給與將軍關係密切的京都一些豪商。
同時,倭國幕府還下達禁令,對私下與西方商人經商的西部大名實施嚴懲,以避免其壯大經濟實力,並得到先進武器。
這些突然的變化,使總督庫恩不得不暫停軍事進攻的計劃,重新審視取得對華貿易的渠道和方法。
顯然,沿襲之前的貿易方式:賣洋貨給倭國,換成銀子再在倭國購買大明商貨。不僅要付出更多的銀子,還有不能持續長久的危險。
而倭國幕府的政策改變,顯示出會繼續加強對外國船隻的貿易活動的管製,這對荷蘭商人來說,可不是好事。
當然,大明開放海禁,一下子增加了青島、上海、廈門、寧波、廣州等通商口岸,這意味著荷商有可能從大明直接貿易,通商互市。
在倭國的荷商就看到了這個契機,已經通過華商作為中間人去大明試探通商的可能,以及具體的條件。
這個時候動武,冒著激怒大明朝廷的危險,顯然是不合適的。
庫恩此時正坐在總督府內,手中把玩著一麵鏡子,把光影映在牆上,不斷地移動著。
副總督韋特聳聳肩膀,說道:“這確實是令人驚奇,比威尼斯人造出來的好上數倍不止。在歐洲,應該是極受貴婦淑女喜受和歡迎的。”
庫恩的手停了下來,若有所思地說道:“據我們得到的消息,葡萄牙人用火槍火炮,還有海船作為交換,從明國得到了一批鏡子。”
韋特點了點頭,說道:“這不意外。如果我們在澳門,也不會放過這個發財的機會。”
停頓了一下,韋特又強調道:“或者在其它合適的地方,比如漳州或廣州建立一個堡壘,保持一個駐地,也是不錯的選擇。”
殖民者就是殖民者,和強盜沒什麽區別。
在他們眼中,別國的地方都是他們可以任意建立軍事地點的存在,除非打不過。
“英國佬偷偷派人坐著‘中國船長’的商船,已經去與大明協商互市了。”庫恩露出耐人尋味地譏笑,“他們以為做得很隱秘,不想讓咱們知道。”
韋特皺了皺眉,說道:“也就是說,他們很可能不會參與我們的軍事行動了?”
“那還要看他們與大明談得如何。”庫恩把鏡子放了下來,說道:“在倭國,英國佬無法與我們競爭,已經退出。大明開放海禁,倒是又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韋特摸著下巴想了想,突然抬頭說道:“壟斷,我們一定要壟斷明國的對外貿易。”
庫恩笑了笑,說道:“壟斷是我們的目標,但卻不是現在。如果明國的貿易條件我們能夠接受,那就先插進去一隻腳,然後再視情況而定。”
韋特頜首讚同,說道:“當然,現在不是時候。先取得貿易權,而不是激怒明國,才能與葡人,或者是英國佬競爭。否則,豈不便宜了他們?”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庫恩點著頭,又疑惑地問道:“你相信那些遊記中的記載,說明國擁有幾十萬、上百萬的軍隊嘛?”
對於荷蘭人來說,他們根本不相信各種遊記中提到的,有關中國軍隊的數字。所以,在與明朝交涉時,經常提出不自量力的狂妄條件。
韋特也不知道,撓了撓頭,說道:“上百萬不可能吧,十幾萬肯定是有的。”
庫恩擺了擺手,不再糾結此事,說道:“等普羅文他們的消息吧,在明國,他們應該能看到比遊記更真實的情況。”
………………………
乾清宮。
海商黃程深深地叩下頭去,口稱:“草民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朱由校隻是看了黃程一眼,便注目於他旁邊跪著的小年輕。
鄭芝龍,尼古拉斯一官,曆史上的東亞海上霸主。
此時,鄭芝龍跪在地上,感受著建築、裝飾、氣氛等,所帶來的綜合在一起的皇家威嚴,連大氣都不敢喘。
黃程起身躬立,腳輕輕點了點地,示意還跪在地上的外甥站起。
朱由校抿了下嘴角,又收起那一絲微笑,朗聲說道:“此次差使,黃程辦得甚好。火槍火炮正是我大明急需,能用寶鏡交換,為我大明省了巨多費用。”
黃程躬身答道:“草民為國效力乃是本份,能為萬歲分憂,更是榮幸。”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此次辦差成功,一是萬歲英明睿智,二是寶鏡品質優良,三是鄭一官通曉葡萄牙文。”
“鄭一官自是功不可沒。”朱由校再次打量了下鄭芝龍,說道:“接下來還有兩件差使要交由你們去辦,便是與荷人和英人通商互市之事。”
黃程和鄭芝龍恭謹地聽著,知道這是皇帝信重的表示。與葡人達成協議,也肯定會有賞賜,就不知道會是升官,還是賞銀。
“英人尚不足懼,荷人卻不可不防。”朱由校緩緩說道:“先穩住他們,朕需要三年時間,才有壓服荷人的實力。但穩住也有底線,荷人若得寸進尺,朕也不懼與他們開戰。”
盡管現在的大明水師,還沒有達到朱由校的要求。但優勢在於船多人多,還在自家門口,用狼群戰術的話,荷人也占不到便宜。
“你們對英荷兩國的情況可能不甚了解。”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說道:“朕給你們簡單說說,對你們與他們打交道,也甚有好處。”
荷蘭,這個麵積僅四萬多平方公裏、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在擺脫西班牙統治後,短短幾十年發展成歐洲海上強國。
據統計,當時荷蘭的艦船擁有一萬六千餘艘,占歐洲總噸位的四分之三,世界運輸船隻的三分之一,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而英國於十六世紀晚期,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壟斷,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
但荷蘭倚仗海上力量和資本雄厚,排擠英國商人,並壟斷各國的貿易,使英荷兩國的爭鬥不可避免。
當然,矛盾是逐漸尖銳起來的,現在的英荷兩國處於競爭狀態,英國也還不具備挑戰荷蘭的實力。
對於皇帝的淵博知識和透徹分析,黃程心悅誠服。
沒錯,雖然他是海商,也見過英人和荷人,但對兩國的情況卻根本不了解。
鄭芝龍也是非常震驚,他以為自己去過馬尼拉,通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語,便是見多識廣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皇帝對於西夷的了解,已經深入到了這個層麵。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這些可不是他所能知道的。
黃程和鄭芝龍當然也不知道皇帝的心中所想,文官太迂腐,與狡滑且貪婪的西夷談判,還得是商人。
朱由校講得差不多了,命宮人宣讀聖旨,賜黃程民爵六等;鄭芝龍則暫被授予四夷館通事一職。
“辦好差使,朕還有封賞。”
待黃程和鄭芝龍跪倒謝恩後,朱由校又笑著說道:“鄭一官還年輕,朕看是個可造之才。聽說你還有兄弟,熟習海上生涯,亦可為朝廷效力。”
“草民…微臣謝萬歲隆恩。”鄭芝龍用力叩下頭去。
朱由校點了點頭,能抓住時機在數年內崛起而成為海上霸主,鄭芝龍是個有眼光、有本事兒的。
而他恰恰為海軍人才的缺乏而發愁,先讓鄭芝龍辦好與英、荷的通商互市,再視情況提拔他。
或是搞對外商務,或是送去水師,在自己設置的逐漸嚴密的組織機構內,他們會有發揮才幹的機會。
不光是鄭芝龍,還有曆史上的十八芝,或許都有機會成為大明的官員或將領。哪怕是經營海商,路子也比以前寬了很多。
交代清楚,麵授機宜,把談判的相關文件給了黃程和鄭一官,朱由校才令二人告退。
黃程和鄭一官出了乾清宮,向宮外行去,依然為皇宮的富麗堂皇和威嚴氣勢所懾,不敢喜形於色。
直到出了午門,黃程才長出了一口氣,腰板挺直,顯出意氣風發的得意模樣。
“阿舅亦是六品民爵,與李旦、顏思齊同階了。”鄭一官向黃程拱手致賀,笑著說道:“辦好現下的差使,萬歲說還有封賞呢!”
黃程忍不住心中的快意,哈哈一笑,說道:“在海商總會中,李、顏因有民爵而自視甚高。如今阿舅亦有爵稱,能令人刮目相看,心中甚是高興啊!”
停頓了一下,他對鄭芝龍語重心長地說道:“萬歲對你甚是賞識,可要抓住這個機會。經商雖能發家致富,卻要經曆波濤艱險,不如官員既穩當又顯耀。”
鄭芝龍眨著眼睛,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對阿舅的指點並沒有馬上作出迴應。
…………………
艦隊當中竟然還有四艘英國船入夥,可見殖民者雖有矛盾,但在本質和利益上,還是大同小異的。
也就在荷蘭人籌劃準備的時候,消息卻不斷傳來,使得原來的計劃有了修改,甚至是中斷的可能。
首先是在倭國的荷蘭商人傳迴來的,大明開放海禁,並與倭國達成直商協議,互相承認奉書插旗和朱印狀。
在倭華商已獲大明朝廷特赦,“中國船長”李旦和甲螺顏思齊率先歸明,倭國作為獲取中國商貨的中繼作用大幅減弱,還可能將最終喪失。
倭國加強了對朱印船貿易的管製,禁止西部大名擁有載重五百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狀隻發給與將軍關係密切的京都一些豪商。
同時,倭國幕府還下達禁令,對私下與西方商人經商的西部大名實施嚴懲,以避免其壯大經濟實力,並得到先進武器。
這些突然的變化,使總督庫恩不得不暫停軍事進攻的計劃,重新審視取得對華貿易的渠道和方法。
顯然,沿襲之前的貿易方式:賣洋貨給倭國,換成銀子再在倭國購買大明商貨。不僅要付出更多的銀子,還有不能持續長久的危險。
而倭國幕府的政策改變,顯示出會繼續加強對外國船隻的貿易活動的管製,這對荷蘭商人來說,可不是好事。
當然,大明開放海禁,一下子增加了青島、上海、廈門、寧波、廣州等通商口岸,這意味著荷商有可能從大明直接貿易,通商互市。
在倭國的荷商就看到了這個契機,已經通過華商作為中間人去大明試探通商的可能,以及具體的條件。
這個時候動武,冒著激怒大明朝廷的危險,顯然是不合適的。
庫恩此時正坐在總督府內,手中把玩著一麵鏡子,把光影映在牆上,不斷地移動著。
副總督韋特聳聳肩膀,說道:“這確實是令人驚奇,比威尼斯人造出來的好上數倍不止。在歐洲,應該是極受貴婦淑女喜受和歡迎的。”
庫恩的手停了下來,若有所思地說道:“據我們得到的消息,葡萄牙人用火槍火炮,還有海船作為交換,從明國得到了一批鏡子。”
韋特點了點頭,說道:“這不意外。如果我們在澳門,也不會放過這個發財的機會。”
停頓了一下,韋特又強調道:“或者在其它合適的地方,比如漳州或廣州建立一個堡壘,保持一個駐地,也是不錯的選擇。”
殖民者就是殖民者,和強盜沒什麽區別。
在他們眼中,別國的地方都是他們可以任意建立軍事地點的存在,除非打不過。
“英國佬偷偷派人坐著‘中國船長’的商船,已經去與大明協商互市了。”庫恩露出耐人尋味地譏笑,“他們以為做得很隱秘,不想讓咱們知道。”
韋特皺了皺眉,說道:“也就是說,他們很可能不會參與我們的軍事行動了?”
“那還要看他們與大明談得如何。”庫恩把鏡子放了下來,說道:“在倭國,英國佬無法與我們競爭,已經退出。大明開放海禁,倒是又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韋特摸著下巴想了想,突然抬頭說道:“壟斷,我們一定要壟斷明國的對外貿易。”
庫恩笑了笑,說道:“壟斷是我們的目標,但卻不是現在。如果明國的貿易條件我們能夠接受,那就先插進去一隻腳,然後再視情況而定。”
韋特頜首讚同,說道:“當然,現在不是時候。先取得貿易權,而不是激怒明國,才能與葡人,或者是英國佬競爭。否則,豈不便宜了他們?”
“沒錯,就是這個道理。”庫恩點著頭,又疑惑地問道:“你相信那些遊記中的記載,說明國擁有幾十萬、上百萬的軍隊嘛?”
對於荷蘭人來說,他們根本不相信各種遊記中提到的,有關中國軍隊的數字。所以,在與明朝交涉時,經常提出不自量力的狂妄條件。
韋特也不知道,撓了撓頭,說道:“上百萬不可能吧,十幾萬肯定是有的。”
庫恩擺了擺手,不再糾結此事,說道:“等普羅文他們的消息吧,在明國,他們應該能看到比遊記更真實的情況。”
………………………
乾清宮。
海商黃程深深地叩下頭去,口稱:“草民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朱由校隻是看了黃程一眼,便注目於他旁邊跪著的小年輕。
鄭芝龍,尼古拉斯一官,曆史上的東亞海上霸主。
此時,鄭芝龍跪在地上,感受著建築、裝飾、氣氛等,所帶來的綜合在一起的皇家威嚴,連大氣都不敢喘。
黃程起身躬立,腳輕輕點了點地,示意還跪在地上的外甥站起。
朱由校抿了下嘴角,又收起那一絲微笑,朗聲說道:“此次差使,黃程辦得甚好。火槍火炮正是我大明急需,能用寶鏡交換,為我大明省了巨多費用。”
黃程躬身答道:“草民為國效力乃是本份,能為萬歲分憂,更是榮幸。”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此次辦差成功,一是萬歲英明睿智,二是寶鏡品質優良,三是鄭一官通曉葡萄牙文。”
“鄭一官自是功不可沒。”朱由校再次打量了下鄭芝龍,說道:“接下來還有兩件差使要交由你們去辦,便是與荷人和英人通商互市之事。”
黃程和鄭芝龍恭謹地聽著,知道這是皇帝信重的表示。與葡人達成協議,也肯定會有賞賜,就不知道會是升官,還是賞銀。
“英人尚不足懼,荷人卻不可不防。”朱由校緩緩說道:“先穩住他們,朕需要三年時間,才有壓服荷人的實力。但穩住也有底線,荷人若得寸進尺,朕也不懼與他們開戰。”
盡管現在的大明水師,還沒有達到朱由校的要求。但優勢在於船多人多,還在自家門口,用狼群戰術的話,荷人也占不到便宜。
“你們對英荷兩國的情況可能不甚了解。”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說道:“朕給你們簡單說說,對你們與他們打交道,也甚有好處。”
荷蘭,這個麵積僅四萬多平方公裏、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在擺脫西班牙統治後,短短幾十年發展成歐洲海上強國。
據統計,當時荷蘭的艦船擁有一萬六千餘艘,占歐洲總噸位的四分之三,世界運輸船隻的三分之一,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而英國於十六世紀晚期,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壟斷,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
但荷蘭倚仗海上力量和資本雄厚,排擠英國商人,並壟斷各國的貿易,使英荷兩國的爭鬥不可避免。
當然,矛盾是逐漸尖銳起來的,現在的英荷兩國處於競爭狀態,英國也還不具備挑戰荷蘭的實力。
對於皇帝的淵博知識和透徹分析,黃程心悅誠服。
沒錯,雖然他是海商,也見過英人和荷人,但對兩國的情況卻根本不了解。
鄭芝龍也是非常震驚,他以為自己去過馬尼拉,通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語,便是見多識廣了。
可他萬萬沒想到,皇帝對於西夷的了解,已經深入到了這個層麵。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這些可不是他所能知道的。
黃程和鄭芝龍當然也不知道皇帝的心中所想,文官太迂腐,與狡滑且貪婪的西夷談判,還得是商人。
朱由校講得差不多了,命宮人宣讀聖旨,賜黃程民爵六等;鄭芝龍則暫被授予四夷館通事一職。
“辦好差使,朕還有封賞。”
待黃程和鄭芝龍跪倒謝恩後,朱由校又笑著說道:“鄭一官還年輕,朕看是個可造之才。聽說你還有兄弟,熟習海上生涯,亦可為朝廷效力。”
“草民…微臣謝萬歲隆恩。”鄭芝龍用力叩下頭去。
朱由校點了點頭,能抓住時機在數年內崛起而成為海上霸主,鄭芝龍是個有眼光、有本事兒的。
而他恰恰為海軍人才的缺乏而發愁,先讓鄭芝龍辦好與英、荷的通商互市,再視情況提拔他。
或是搞對外商務,或是送去水師,在自己設置的逐漸嚴密的組織機構內,他們會有發揮才幹的機會。
不光是鄭芝龍,還有曆史上的十八芝,或許都有機會成為大明的官員或將領。哪怕是經營海商,路子也比以前寬了很多。
交代清楚,麵授機宜,把談判的相關文件給了黃程和鄭一官,朱由校才令二人告退。
黃程和鄭一官出了乾清宮,向宮外行去,依然為皇宮的富麗堂皇和威嚴氣勢所懾,不敢喜形於色。
直到出了午門,黃程才長出了一口氣,腰板挺直,顯出意氣風發的得意模樣。
“阿舅亦是六品民爵,與李旦、顏思齊同階了。”鄭一官向黃程拱手致賀,笑著說道:“辦好現下的差使,萬歲說還有封賞呢!”
黃程忍不住心中的快意,哈哈一笑,說道:“在海商總會中,李、顏因有民爵而自視甚高。如今阿舅亦有爵稱,能令人刮目相看,心中甚是高興啊!”
停頓了一下,他對鄭芝龍語重心長地說道:“萬歲對你甚是賞識,可要抓住這個機會。經商雖能發家致富,卻要經曆波濤艱險,不如官員既穩當又顯耀。”
鄭芝龍眨著眼睛,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對阿舅的指點並沒有馬上作出迴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