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李起元拱手奏道:“戶部已做好在即墨青島灣(青島)、崇明(上海)、明州(寧波)、廈門、廣州開市舶司的準備,所派官員可即刻啟程。”


    朱由校點了點頭,沉吟著說道:“普通貨物進出口貿易的稅率便暫按兩成收取,生絲、絲綢、瓷器、茶葉、白糖、棉布的出口稅率為五成。”


    這個稅率在朱由校看來並不算高,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可是全世界的俏銷貨,運至歐洲就是數倍的利潤。


    而且,這是大明能夠保持壟斷地位的拳頭商品,不使勁收稅,那不是傻了嗎?


    除了商品出口稅外,還有引稅(出口資格證)、船稅(出口稅)等,和以前差不多,但收取的力度並不一樣。


    不管走私多猖獗,開放海禁,增加海關,都是勢在必行。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總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科學的。


    何況,朱由校還有後招兒,會逐步開始施行。


    比如控製主要出口商品的產地,收購商采取官府授牌製,或者收取抵押金。


    若是海貿,在哪個海關出口,便在哪個海關交稅拿證明;若是內銷,也要在運到後向地方官府報備。拿著迴執證明,就能繼續領牌,或是取迴抵押金。


    這與後世的糧食收購證是一個道理,隻有在內地有家有業的商人才授牌,或者你就不要抵押金鐵了心走私。


    這樣一來,就差不多能從源頭上控製住走私。


    當然,不管是什麽手段,走私是不可能完全消滅的。後世那麽厲害的緝私手段,那麽先進的裝備,還有鋌而走險的呢!


    而實行並完善商品落地報備製度,還能更好的收取商稅,為完全取消鈔關而打下基礎。


    李起元已經與皇帝仔細商議過,見皇帝作了最後決定,便又有些猶豫地問起了另一件事情。


    一條鞭法雖有弊病,但折銀收取確實方便了官府。改收實物的話,運輸倉儲等環節不好掌握,很麻煩。


    “是朕沒交代清楚。”朱由校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說道:“此政策暫時隻在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實行,各地所收糧食不必解送,每州建糧食儲備庫,就地貯存。”


    停頓了一下,見李起元等人麵露疑惑,朱由校又補充道:“儲糧備荒備災,非常必要。”


    若是備荒備災,倒也可行。李起元沉吟了一下,說道:“依臣所見,亦可嚴格整頓,使各地預備倉恢複作用。”


    明太祖洪武三年,命州縣皆於四鄉各置預備倉(永樂中移置城內),出官鈔糴糧貯之以備賑濟,荒年借貸於民,秋成償還,遂為定製,取代了常平倉。


    但到了明末,這些製度和政策隻是名存實亡,備荒救災係統不僅癱瘓,還成為一些官員貪汙腐敗、生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李起元看了一眼吏部尚書陶朗先,補充道:“預備倉或可責成官員專管,每年造冊報戶部,並定倉穀糴糶之法,春夏出糶,秋冬糴還,平價出息。如遇災荒,即以賑濟。”


    陶朗先知道李起元的意思,拱手奏道:“萬歲,微臣以為由戶部派員專管為好,不隸地方官,直報戶部更為方便準確。”


    中央儲備糧直屬庫?!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頜首讚同,說道:“戶部的機構還是不夠細劃,不夠明晰。朕看,便從新建國家儲備糧管理司開始吧!”


    李起元趕忙拱手道:“微臣遵旨。”


    畢自肅拱手道:“萬歲,這個新成立的國家儲備糧管理司,也應納入各道巡察禦史的監察範圍。”


    “糾察百官、提督各道,本就是都察院之責嘛!”朱由校說道:“但畢卿要集中力量,先從京債、漕運等貪腐重災區入手,以儆效尤。”


    “微臣遵旨。”畢自肅心中凜然,知道皇上耳目厲害,廠衛必然已有匯報,假手於都察院,也是助其立威。


    朱由校笑了笑,說道:“朕知畢卿清廉,甫至京師連個住處都沒有。正好有處小宅院閑置,畢卿搬進去暫住吧!”


    沒說賞賜,隻說閑置和暫住。能因為憤恨而絕食自殺,朱由校可是知道畢自肅那剛烈的脾氣。


    畢自肅剛想拒絕,卻見孫承宗和李起元似乎在遞眼色,他暗自苦笑,拱手道:“微臣謝陛下隆恩。”


    朱由校笑著點了點頭,看似很高興,轉向徐光啟問道:“徐卿,葡萄牙人的火槍如何?”


    徐光啟說道:“經微臣帶人試射,魯密銃不弱於葡人火槍。但葡人所攜鷹銃,又名鷹揚、斑鳩銃,固然沉重,卻威力甚大,可破重甲,盾車也可摧毀,實為克製建奴之利器……”


    徐光啟之前有過奏疏,認為後金戰兵多穿重甲,鳥銃不易擊穿,應該讓明軍士兵練習射擊敵人的麵部和手,或者改用魯密銃和更大威力的火銃。


    魯密銃的威力確實比鳥銃大,設計也更科學。朱由校深以為然,批奏照準。


    現在又冒出了什麽鷹銃,從徐光啟的描述中,朱由校猜想應該是那種用支杆的重型火槍,或者叫叉子槍吧?


    按照徐光啟的想法,大炮隻能用於守城,野戰要用輕炮和火銃。


    初步計劃是建立十五個精銳火器營,每營四千人,配備大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鷹銃一百門,魯密銃一千二百門。


    另外,還有炮車、糧車、手推車若幹。


    這樣一個營得砸進去多少錢哪,盔甲戰車冷兵器什麽的,再加上訓練到能夠實戰,幾十萬銀子都打不住。


    朱由校暗自咧嘴,認為現階段這麽成建製的部隊在資金上有些難以承受。


    還是照他原來的設想,先對現有明軍裁弱留強,加以嚴格訓練,並增加火器的裝備比率,再逐步實現最後的目標。


    徐光啟也知道財政吃緊,安置遼民都請發的內帑,還有東江開鎮,登鎮、津鎮擴充,遼東收縮,哪哪都需要錢,也不好意思老花皇帝的私房錢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