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灑家來咯,灰燁,chiun,書友20181107124212127,150916200652515等書友的打賞支持。


    ………………………………………….


    完成了接旨地全過程,欽使也換了一副笑臉,雙手把聖旨捧到了毛文龍的麵前,恭賀道:“恭喜毛帥了。”


    “多謝欽使。”毛文龍不敢怠慢,拱手施禮道:“欽使一路勞頓,請暫且歇息,本將略備薄酒,還請欽使不要推辭。”


    欽使嗬嗬一笑,說道:“雜家還是先辦聖上的差使,才敢喝毛帥的酒。”


    說著,他伸手一讓,介紹道:“這位是原錦衣衛千戶、新晉東江鎮副將苛真懷,在右屯衛守城有功,與東虜是麵對麵廝殺過的。”


    “末將苟真懷,薄有微功,朝廷所遣,於毛帥帳下聽令。”苟真懷上前躬身施禮。


    東江開鎮,分為四協,額兵暫定兩萬四千人,毛文龍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征虜前將軍印,副將為陳繼盛和苟真懷。


    東江鎮不設文官或太監監軍,但苟真懷以錦衣衛身份擔任副將,卻起著監軍的作用,這很明顯,朱由校也沒太遮掩。


    毛文龍伸手虛扶,熱情洋溢,讚道:“苟將軍不必多禮,本帥能得激戰右屯衛的猛將相助,幸甚幸甚!”


    僻處海外,沒有監軍是不大可能的,毛文龍心裏清楚得很。但錦衣衛出身,又有戰功的武人,總比文官和太監更好相處一些。


    “這位王一寧,乃毛帥舊識,雜家就不多嘴了。”欽使笑著又指了一位隨行的文官。


    王一寧上前施禮,說道:“下官見過毛帥。”


    “王大人,許久不見啊!有禮,有禮。”毛文龍笑著還了一禮,不太清楚王一寧的具體身份,但隨欽使而來,想必不簡單。


    王一寧原為遼東生員,為人頗有膽氣,毛文龍夜襲鎮江,便是出自他的謀劃。因鎮江一戰有功,毛文龍升為參將,王一寧則升登萊通判。


    “下官現為登萊巡撫袁大人幕府讚畫。”王一寧自我介紹道:“奉袁大人之命,請毛帥前往登萊商議軍事。”


    原來是這個身份,乃是頂頭上司的貼身秘書,毛文龍趕忙領命,定下明日便乘船前往登萊向新上司報到。


    東江開鎮,晉升總兵,禦賜盔甲,不受遼東經略熊廷弼節製。對於毛文龍來說,一塊石頭落地,等於是四喜臨門。


    至於運送來的物資,以及遼南之戰的斬首賞銀,在他看來,隻能算是小歡喜了。


    當然,對於聖旨中明確指定張盤晉升參將,領一協人馬,毛文龍稍感奇怪。


    可想到奏捷文書中提到了張盤的名字和履曆,可能再加上軍中錦衣衛的奏報,聖上青睞也說得過去。


    興許因為名字很祥瑞,興許因為張盤是世家出身。反正皇帝嘛,還不是看誰順眼就提拔誰。


    巨大的驚喜衝擊著毛文龍,些許的小問題都可以忽略不計。連東江軍的將領們也滿臉喜色,強自憋著,不敢過於忘形。


    以前是啥,沒娘的苦命孩紙。雖說皇上發了軍餉,可沒個正式名義,誰知道以後怎麽辦?


    現在好了,有編製的正式工,國家發糧發餉,一下子就解決了後顧之憂。


    而且,毛島主成了毛總兵,繼續跟著老領導幹,晉升之路也通暢啊!


    “還有那幾個曆練的少爺。”欽使隨口說道:“聖上也準他們迴京,便一並隨雜家迴去了。”


    少爺兵啊,趕緊滾,越快越好。


    毛文龍求之不得,痛快地答應著,讓人趕緊去通知,先給少爺們來個驚喜。順便還請少爺們來吃酒赴宴,算是結個善緣,給他們餞行了。


    隨船而來的還有幾個官員,笑嗬嗬的挺和氣,可欽使不介紹,毛文龍也沒敢多問。


    ……………


    三月十五,殿試如期舉行。


    當第一縷陽光撒向大地,也照耀著富麗堂皇威嚴的紫禁城時,一陣鼓樂聲響起,朱紅色的大門隨之緩緩開啟。


    早已站在廣場前的貢士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隨著禮部、鴻臚寺的官員,來到武英殿的丹陛前肅立。


    而以孫承宗為首的讀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數十名執事則立於丹陛上,接受了眾考生的參拜後,便靜候著皇帝的到來。


    從永樂之後,殿試的舉行地點都是在謹身殿,後改後為建極殿舉行。


    但此時的前三殿還是廢墟,隻好在此舉行科舉最高的一級考試——殿試。


    進入處處顯著皇家氣派、威嚴莊重的皇宮,貢士們難抑心中的激動和興奮。鯉魚躍龍門,這不就是從小的夢想,寒窗苦讀的動力,現在終於實現了啊!


    多少人在羨慕他們,踏上了一個人生的巔峰,這是多少人一輩子也難以達到的目標。


    正在這些貢士們想著若是能奪得三甲,禦馬誇街,瓊林宴,那該是何等風光榮耀……


    一陣鏗鏘的腳步聲,夾雜著甲葉的碰擊聲響了起來,幾十名頂盔貫甲的武將排列整齊,來到貢士們旁邊的空地躬身肅立。


    是武進士?!


    雖然都知道落第舉子可應試武進士,也知道憑舉人的才學,隻要身強體壯,便基本上都能晉為武進士。


    但貢士們卻絕不會想到,棄文從武、自降身份的武進士,會得到與他們一般的待遇。


    盔明甲亮,精神抖擻,站在那裏英挺威武,好象比他們還顯眼似的。


    殿試主考官、兵部尚書孫承宗捋著濃密胡須,露出欣慰的笑容。提高武人地位,這也是他的想法。而聖上這招兒,更是能立竿見影。


    雖然人數不是很多,將近兩千的落榜舉子,隻有這不到五十人。但今天這事兒傳揚開去,少不得會有更多的文舉為之心動。


    武舉,武進士,一年一開,以為常例;文舉三年一開,乃是祖製。


    你要是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苦讀的煎熬,還要有再次落榜的心理準備,那沒啥說的,請繼續你的人生理想。


    可你要是拋棄崇文抑武的世俗眼光,想早點當官兒,早點為國效力,那朝廷已經敞開了大門。


    百戶,正六品,武進士最低都是這個品級,算是聖上的加恩;而文進士,很多還要從七品縣令熬起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