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遵旨。”徐光啟施禮謝恩,停頓了一下,又奏道:“陛下,王恭廠所存火藥已經搬移大半,分散儲存。分配給各軍鎮的,也將開始陸續啟運。”
王恭廠是皇家的兵工廠,又稱火藥局,是專門做火藥的地方,並供京營禁兵之用。
考慮到如果發生戰事,肯定會閉門守城,火藥又是重要的作戰物資,就把它安排在城內,而不是布置在城外。
火藥廠嘛,肯定很危險,為了皇宮的安全,才把它安排在城旮旯的地方,距皇宮大約有三公裏。這大概就是當時認定的安全距離吧!
據統計,王恭廠日產火藥約兩噸,常貯備量約為千噸。如果沒有戰爭,火藥消耗的少,貯備量則會更多一些,甚至會達到兩三千噸。
朱由校別的不記得,王恭廠大爆炸可忘不了。也甭管是不是火藥碰火星,還是別的什麽神秘原因,趁早搬走才安心。
一千噸,兩三千噸,就在城裏,嚇死寶寶了。
就算是黑火藥,那得是多少麻雷子呀,想想都令人頭皮發麻。
聽了徐光啟的匯報,朱由校把一顆心放了迴去,又交代了幾句,便結束了這次的晉見。
看著徐光啟帶著幾個鬼佬退出殿外,朱由校坐在禦座上抿起了嘴角。
不想當外教的科學家不是好傳教士,你們好好地給朕打工吧!
至於什麽天主教、基督教,也不必畏之如虎。至少和佛教道教比,不見得更沒用,況且還有自然科學這個優勢呢!
強龍不壓地頭蛇,朱由校相信,外來的“天主”十有八九是幹不過中國的“上帝”的。
上帝是俺們滴,是黑頭發黃皮膚滴。
況且,你可以看徐光啟、孫元化等投入上帝懷抱的國人。不照樣是忠君愛國,表現得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斥他們為“異教徒”的文官強多了。
再換一個角度,徐光啟與其是在膜拜上帝,倒不如說是膜拜真理。他認為真理沒有國度,大可拿來“補益王化,左右儒術,救正佛法”。
徐光啟曾和朱由校談過自己對這些外國友人的態度,認為這幫老外身上有中國先儒所沒有的特點:學有專長,技術興國。
朱由校也得承認,這些來到中國的傳教士並沒有曆史上殖民地的那些醜陋形象。相反,徐光啟所認識的外國佬,還是頗有些人格魅力的。
至於那些擔心恐懼外來文化的侵略,硬撐著說明朝的科技不落後,隻是零散,完全能夠自力更生,迎頭趕上的觀點。
朱由校不表讚同,因為他看到了,聽到了,是身臨其境的感受。而不是在電腦上敲敲鍵盤,在故紙堆中尋找明朝科技領先於世界的證據。
固步自封、閉門造車,非要自己創造出一套基礎科學的理論體係,來摒棄已經存在的科學,將幾個傳教士看成洪水猛獸,實在是有些過於憂慮了。
還有什麽“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批評,你一個皇帝崇尚西學,不是把社會風氣帶壞,給外國佬的文化侵略提供方便?
朕崇尚的不是西學,而是科學,如果這也算毛病的話,朕認了。至於文化侵略,還是無影兒的事,為這個而因噎廢食?
其實,歸根究底,打鐵還要自身硬,還要看國家的治理。
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亡於自身體製的腐朽,百姓生活的貧困。
隻要國家強大了,百姓富足了,民族自豪感充斥,悠久而優秀的文化傳統才能永遠傳承。
再說了,朕乃帝王,俺就是“上帝”。讓你傳你才能傳,不讓你傳,就都滾犢子!
不知道倭國德川幕府的禁教吧,朕要做起來,比他們更狠更利索。
西學東漸,中西交流。現在的朱由校,腦中滿是這些詞語。
盡管西方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有利有弊,讓他也有所顧慮。
但他更知道,華夏文明、中華文化不是閉塞封鎖的,而應該是包容並蓄、海納百川的。
而到了晚明,隻看那些文人士大夫頑固地反對一切革新,動不動就拿祖製當借口,朱由校便感到失望。
甚至在軍事上不斷敗於後金時,也堅決反對引進外來技術製造火槍火炮。他便知道,儒家傳統已經失去了寬宏大量的開放精神。
朕急於求治,你卻跟我說先反省治心;朕需要各種人才,你卻說操守第一;朕請教退敵製勝之術,你們就來個仁義為本,還特麽仁者無敵呢!
失去了經世致用的實效,以及事易時移的應變能力,就隻剩下“親賢臣”、“遠小人”、“貞法守”、“崇國體”、“懲官邪”這樣的陳詞濫調和空洞口號。
在內憂外患之下,朕還沒有推倒重來的魄力和能力,那便通過外來衝擊倒逼內部改革和觀念的更新吧!
什麽懷柔附遠,朕讓你們知道“叢林法則”;什麽祖宗之法不可變,朕請出進化老魔達爾文……
“皇爺。”張裕兒悄悄地靠近,輕聲提醒道:“鬼老走了呢!”
朱由校抬頭看了一眼,立刻明白了這丫頭的心思,笑著起身道:“走,咱們去看看鬼佬送的貢品。”
張裕兒立時笑得歡快,屁顛屁顛地跟在皇爺身後,出殿而去。
要說這些鬼佬,對中國的禮儀規矩也很懂,人家不是空著倆爪子來的。
望遠鏡、自鳴鍾、八音琴、地球儀、《萬國圖誌》、大西洋琴等等,禮單上開列的貢品共有十八件之多。
都是歐洲方物,張裕兒瞅得新奇,還想細看看擺弄擺弄,更想知道這些東西有何用處。
大西洋琴哪,朕還能彈上那麽一曲,為偶的所有女人(暫時四個),高唱一首《愛我你怕了嗎》、《不要害怕》、《不怕》、《不怕不怕啦》、《怕什麽,什麽也不怕》……
朱由校的心情愉悅是應該的,除了鬼佬們的貢獻,幹翻李三才,可是得了四百多萬哪,今年差不多是能撐過去了。
特麽的,可算見著迴頭錢兒了,我容易嘛!
………………
王恭廠是皇家的兵工廠,又稱火藥局,是專門做火藥的地方,並供京營禁兵之用。
考慮到如果發生戰事,肯定會閉門守城,火藥又是重要的作戰物資,就把它安排在城內,而不是布置在城外。
火藥廠嘛,肯定很危險,為了皇宮的安全,才把它安排在城旮旯的地方,距皇宮大約有三公裏。這大概就是當時認定的安全距離吧!
據統計,王恭廠日產火藥約兩噸,常貯備量約為千噸。如果沒有戰爭,火藥消耗的少,貯備量則會更多一些,甚至會達到兩三千噸。
朱由校別的不記得,王恭廠大爆炸可忘不了。也甭管是不是火藥碰火星,還是別的什麽神秘原因,趁早搬走才安心。
一千噸,兩三千噸,就在城裏,嚇死寶寶了。
就算是黑火藥,那得是多少麻雷子呀,想想都令人頭皮發麻。
聽了徐光啟的匯報,朱由校把一顆心放了迴去,又交代了幾句,便結束了這次的晉見。
看著徐光啟帶著幾個鬼佬退出殿外,朱由校坐在禦座上抿起了嘴角。
不想當外教的科學家不是好傳教士,你們好好地給朕打工吧!
至於什麽天主教、基督教,也不必畏之如虎。至少和佛教道教比,不見得更沒用,況且還有自然科學這個優勢呢!
強龍不壓地頭蛇,朱由校相信,外來的“天主”十有八九是幹不過中國的“上帝”的。
上帝是俺們滴,是黑頭發黃皮膚滴。
況且,你可以看徐光啟、孫元化等投入上帝懷抱的國人。不照樣是忠君愛國,表現得比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斥他們為“異教徒”的文官強多了。
再換一個角度,徐光啟與其是在膜拜上帝,倒不如說是膜拜真理。他認為真理沒有國度,大可拿來“補益王化,左右儒術,救正佛法”。
徐光啟曾和朱由校談過自己對這些外國友人的態度,認為這幫老外身上有中國先儒所沒有的特點:學有專長,技術興國。
朱由校也得承認,這些來到中國的傳教士並沒有曆史上殖民地的那些醜陋形象。相反,徐光啟所認識的外國佬,還是頗有些人格魅力的。
至於那些擔心恐懼外來文化的侵略,硬撐著說明朝的科技不落後,隻是零散,完全能夠自力更生,迎頭趕上的觀點。
朱由校不表讚同,因為他看到了,聽到了,是身臨其境的感受。而不是在電腦上敲敲鍵盤,在故紙堆中尋找明朝科技領先於世界的證據。
固步自封、閉門造車,非要自己創造出一套基礎科學的理論體係,來摒棄已經存在的科學,將幾個傳教士看成洪水猛獸,實在是有些過於憂慮了。
還有什麽“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批評,你一個皇帝崇尚西學,不是把社會風氣帶壞,給外國佬的文化侵略提供方便?
朕崇尚的不是西學,而是科學,如果這也算毛病的話,朕認了。至於文化侵略,還是無影兒的事,為這個而因噎廢食?
其實,歸根究底,打鐵還要自身硬,還要看國家的治理。
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亡於自身體製的腐朽,百姓生活的貧困。
隻要國家強大了,百姓富足了,民族自豪感充斥,悠久而優秀的文化傳統才能永遠傳承。
再說了,朕乃帝王,俺就是“上帝”。讓你傳你才能傳,不讓你傳,就都滾犢子!
不知道倭國德川幕府的禁教吧,朕要做起來,比他們更狠更利索。
西學東漸,中西交流。現在的朱由校,腦中滿是這些詞語。
盡管西方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有利有弊,讓他也有所顧慮。
但他更知道,華夏文明、中華文化不是閉塞封鎖的,而應該是包容並蓄、海納百川的。
而到了晚明,隻看那些文人士大夫頑固地反對一切革新,動不動就拿祖製當借口,朱由校便感到失望。
甚至在軍事上不斷敗於後金時,也堅決反對引進外來技術製造火槍火炮。他便知道,儒家傳統已經失去了寬宏大量的開放精神。
朕急於求治,你卻跟我說先反省治心;朕需要各種人才,你卻說操守第一;朕請教退敵製勝之術,你們就來個仁義為本,還特麽仁者無敵呢!
失去了經世致用的實效,以及事易時移的應變能力,就隻剩下“親賢臣”、“遠小人”、“貞法守”、“崇國體”、“懲官邪”這樣的陳詞濫調和空洞口號。
在內憂外患之下,朕還沒有推倒重來的魄力和能力,那便通過外來衝擊倒逼內部改革和觀念的更新吧!
什麽懷柔附遠,朕讓你們知道“叢林法則”;什麽祖宗之法不可變,朕請出進化老魔達爾文……
“皇爺。”張裕兒悄悄地靠近,輕聲提醒道:“鬼老走了呢!”
朱由校抬頭看了一眼,立刻明白了這丫頭的心思,笑著起身道:“走,咱們去看看鬼佬送的貢品。”
張裕兒立時笑得歡快,屁顛屁顛地跟在皇爺身後,出殿而去。
要說這些鬼佬,對中國的禮儀規矩也很懂,人家不是空著倆爪子來的。
望遠鏡、自鳴鍾、八音琴、地球儀、《萬國圖誌》、大西洋琴等等,禮單上開列的貢品共有十八件之多。
都是歐洲方物,張裕兒瞅得新奇,還想細看看擺弄擺弄,更想知道這些東西有何用處。
大西洋琴哪,朕還能彈上那麽一曲,為偶的所有女人(暫時四個),高唱一首《愛我你怕了嗎》、《不要害怕》、《不怕》、《不怕不怕啦》、《怕什麽,什麽也不怕》……
朱由校的心情愉悅是應該的,除了鬼佬們的貢獻,幹翻李三才,可是得了四百多萬哪,今年差不多是能撐過去了。
特麽的,可算見著迴頭錢兒了,我容易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