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昌道設西昌行省,以吐蕃藩、泥婆羅藩、象雄藩、蘇毗藩四藩國設衛藏鎮,原西昌節度使郭待封率部移鎮衛藏。”
朝廷接連數日都在商議設立行省一事。
政事堂很快拿出了一個計劃,最先在西昌設行省,而郭待封原建議的把吐蕃等四藩納入西昌鎮一事被駁迴,但朝廷考慮到四藩的實際情況後,決定罷撤四藩,設立衛藏道,設衛藏節度使,賜軍號忠武軍。
原來的西昌軍直接移駐新的衛藏鎮,西昌鎮改西昌行省。
行省衙門建置,則是設總督為長官,下設總理一員、提督一員,皆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
原來道級四司,各設有左右一名主官,設立行省後,各隻保留一名使司主官,經略使、觀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四使,皆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
行省設行省都堂,下設五房,以總督、總理、提督、經略使、觀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入都堂,參知政務,共掌行省軍政事務。
其中總督是行高官官,文武皆統,而總理則分管行政,監督,提督分管軍事,司法,四司各負責一塊。
總督與總理、提督、四使是上下關係,但同時因為皆加銜入行省都堂,所以省內重要事務都是都堂共同決策。
總督是一省主官,但跟刺史、縣令這樣一衙主官又有不小的差別。
關於第一個行省的總督人選,也是爭議不小。
宰相們舉薦了幾個人選,可皇帝卻一直猶豫不決。
政事堂首推的是郭待舉,聽名字好像是郭待封的兄弟,實際上都是穎川郭氏家族,隻不過已經關係疏遠,算是同族同輩,但早出了五服。
郭待舉如今是吏部侍郎,是實權要職,他在朝中能坐到這位置,當然也還是因為他其實還是通過堂兄弟郭待封的關係,也早投到了秦家這邊的,甚至還跟秦家聯姻結親。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能力還得有關係。
搭上了秦家的關係,仕途自然是比較順利的,郭待封移鎮衛藏,秦孝忠秦倫叔侄也就不客氣的推薦郭待舉出任這第一任行省總督。
可皇帝遲遲不肯下詔,明顯也是有不同意見。
最終皇帝暗示宣徽院那邊向宰相推薦一個新人選,蘇良嗣。
蘇良嗣是武功蘇氏出身,其父蘇世長曾是秦王府學士、天策府軍諮祭酒,他跟秦王府另一位學士蘇勖其實都是同族。
武功蘇氏屬於關隴集團中比較核心的一支,蘇威更是當時名相,蘇世長的父親是北周宕州刺史,他在隋朝時任過長安令、都水少監等,跟蘇威一起投洛陽王世充朝廷,曾做過左仆射。
所以後來他來投李淵後,李淵還曾做詩嘲諷他,說他名長意短,口正心邪。棄忠貞於鄭國,忘信義於吾家。不過嘲諷歸嘲諷,李淵後來還是接納了這位武功蘇氏的才子,也授予一係列要職。
蘇世長也經常直言進諫李淵,貞觀初,蘇世長赴任泗巴二州刺史途中,乘舟落水而亡。
蘇良嗣少年時,蘇家在朝堂上地位還不錯,畢竟蘇氏是太子妃,後來又是皇後。所以蘇良嗣以門蔭入仕,曆任周王司馬、洛荊雍三州長史。
開元末,蘇氏被廢,蘇瑰父子兵變謀反,蘇良嗣在外地任官,倒沒牽連其中,而且也不是直係三代,所以事後也隻是貶官。
不過因此,也仕途不暢。
直到後來中宗天寶親政後,這位被秦家打壓許久的蘇家人,才算被皇帝有意示恩拉攏,畢竟武功蘇家跟韋蕭等家族一樣,早成了政治上的落水狗,孤立無援,可這樣的人倒正好為皇帝拉攏所用。
蘇良嗣也沒有別的路可走,於是倒也投桃報李,一心忠誠皇帝,天寶末年,蘇良嗣已經做到了冀州刺史、工部尚書、西京留守。
論官爵職位,蘇良嗣這個西京留守,當然比吏部侍郎郭待舉更有資格出任西昌行省總督,另一方麵,郭待舉畢竟和前西昌節度使郭待封是堂兄弟關係,出了五服那也是堂兄弟。
不過在殿上,秦孝忠倒也直接提出了一個疑問。
“蘇良嗣都八十九歲了,比太師還年長五歲,西昌邊遠,氣候險惡,蘇公還能擔負的起這首任行省總督之責嗎?況且,西昌鎮兵馬移駐衛藏後,這裏的西羌諸蕃以後更難管控,就算朝廷在當地也還會調駐一些兵馬,可朝廷設西昌行省的目的是要進一步全麵改土歸流,這個重任,蘇良嗣能夠擔的起嗎?”
這下皇帝也不由的尷尬的了。
蘇良嗣之所以成了西京留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年紀太大了,去長安的時候已經八十歲了。
雖然聽說他身體還挺好,但再好也是八十九歲了。
人家秦太師都才八十四,也沒說要繼續入朝輔政啊。
八十九歲了,在西京長安養養老可以,但去西昌做首任總督,明顯不太合適。
皇帝犯了個錯,忽略了這麽一個關鍵的年齡因素,他做太子時也沒見過蘇良嗣,因為蘇良嗣去長安都隻了十年了。
禦坐上。
李昊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然後很快調整心態。
“蘇公確實年紀太大了,便依右仆射所薦,授郭待舉為西昌總督吧。”
秦孝忠上前再奏。
“臣先前舉薦郭待舉考慮不周,沒考慮到他與郭待封是同族兄弟,為避嫌,臣收迴舉薦。”
皇帝收迴了對蘇良嗣的舉薦,秦孝忠這邊居然也馬上收迴了對郭待舉的舉薦,這倒是一時讓皇帝很意外了。
“右仆射可還有其它合適人選?”
“請聖人欽點!”
“請諸公再薦!”皇帝笑嗬嗬的道,似乎剛才蘇良嗣不是他選的一樣。
秦孝忠不再開口,秦倫也不吭聲。
倒是狄仁傑站出來,“臣舉薦刑部侍郎婁師德。”
殿上,狄仁傑直接把婁師德的履曆說出來,今年六十五歲的婁師德,年紀還算好,身體也比較強健。
“婁師德進士出身,起家江夏縣尉,累遷至監察禦史,應募從軍,西征大食,立有戰功,授殿中侍禦史,後出任木鹿軍鎮司馬,主持屯田有功,升檢校豐州刺史,再任太原府尹,現為刑部侍郎~”
婁師德的履曆很漂亮。
二十歲考中進士,第一任官職是江夏縣尉,之後仕途重要的轉折點是主動應募從軍西征,加入大唐西軍,征討西突厥、鎮壓吐火羅,木鹿屯田,憑借軍功升上刺史,之後又做了太原府尹。
皇帝一聽這履曆,立馬清楚了這婁師德的根腳。
原來又是太師秦琅的科舉門生,更別說後來加入了西軍,大唐西軍三鎮,那幾乎都是秦家和其舊部掌握的。
所以做為秦琅學生,又在西軍立功的婁師德,毫無疑惑又是秦黨一員。
不過皇帝沒有露出半點麵部變化,這似乎也早在預料之中的事情,之前推出蘇良嗣,也並不是就硬要推他成功出任西昌總督,這不過是皇帝的一個試探而已。
而現在看來,秦家也未必就是要真推郭待舉做總督。
婁師德才是他們真正要推的人,婁師德的履曆也確實很不錯,這樣一個六十五歲身體還很強健,能文能武的大臣出任總督,能夠保證他去了西昌後能做好這第一任總督。
“如此能臣,正好當此重任。便加婁師德官階為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授西昌行省總督,同行省參知政事,職秩從二品,加中書侍郎銜。”
“請諸位再舉薦西昌總理和提督二臣人選!”皇帝依然麵帶著微笑。
這次兩府宰執倒是都讓皇帝欽點。
樞密院使楊思勖便舉薦了出身隴西李氏的禦史中丞李德昭,他年輕的時候也是進士出身,以精明能幹著稱,後升為禦史中丞,後來因事貶官,然後又迴朝任刑部侍郎,再又複職禦史中丞。
婁師德先前升任刑部侍郎,正是接李德昭的班。
據說天寶朝時,有一次婁師德和李德昭一起上朝,因為婁師德長的比較胖,走路較慢,李德昭一直等他,不耐煩的罵他你這個鄉巴佬,結果婁師德居然不但不生氣,還說婁師德不是鄉巴佬誰是鄉巴佬?
事後他弟弟代州刺史為他抱不平,認為李德昭太狂妄敢侮辱他,一定要報複,但婁師德卻說,你也即將出任代州刺史了,若是你遇到李德昭朝你臉上吐口水怎麽辦?
他弟弟想了想,說那我大不了擦掉就算了。
婁師德卻說,別人吐你口水,你擦掉,就代表著你不滿,這樣是不對的,你應當讓他自己幹掉。
這便是唾麵自幹的故事。
雖然這個故事有些不盡不實,比如沒流傳的還有一部分,那部份就是婁師德說如果罵鄉巴佬的不是出身隴西李氏,而且在朝中又任要職的李德昭,是其它地位資曆能力等都不如他的人,那他肯定不會忍。
同樣的,如果是別人勢力太強,那他朝你臉上吐口水你也要笑著麵對,還不能擦,甚至把另一邊讓他吐。可如果是勢力不如你的人敢這樣做,你就要把他弄死弄殘。
當然,這部份,也未必就是真實的。
但婁師德確實曾經被李德昭罵稱是鄉巴佬,而他也不以為意。
不管是玩笑,還是其它,李德昭和婁師德關係未必好,尤其之前李德昭在禦史台和刑部,都曾經是婁師德的上官。
現在皇帝卻要讓李德昭跟婁師德同去西昌道,還是做他副手的總理,這安排就很有意思了。
“授左神策大將軍李多祚為西昌道提督。”
這位皇帝點名的提督是個靺鞨人,不過其祖上很早就歸附大唐了,他們家幾代都是洛陽禁軍,這人跟楊思勖關係較近。
狄仁傑、裴炎和秦孝忠、秦倫等都出聲讚同,西昌行省的三位主官就算是正式敲定了。
隨著主官人選設定,西昌行省也正式設立。
天子坐在禦榻上,看著殿上首提設立行省的秦孝忠,眼睛微微眯起,不知道在想著什麽。
朝廷接連數日都在商議設立行省一事。
政事堂很快拿出了一個計劃,最先在西昌設行省,而郭待封原建議的把吐蕃等四藩納入西昌鎮一事被駁迴,但朝廷考慮到四藩的實際情況後,決定罷撤四藩,設立衛藏道,設衛藏節度使,賜軍號忠武軍。
原來的西昌軍直接移駐新的衛藏鎮,西昌鎮改西昌行省。
行省衙門建置,則是設總督為長官,下設總理一員、提督一員,皆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
原來道級四司,各設有左右一名主官,設立行省後,各隻保留一名使司主官,經略使、觀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四使,皆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
行省設行省都堂,下設五房,以總督、總理、提督、經略使、觀察使、常平使、提刑使加同行省參知政事銜入都堂,參知政務,共掌行省軍政事務。
其中總督是行高官官,文武皆統,而總理則分管行政,監督,提督分管軍事,司法,四司各負責一塊。
總督與總理、提督、四使是上下關係,但同時因為皆加銜入行省都堂,所以省內重要事務都是都堂共同決策。
總督是一省主官,但跟刺史、縣令這樣一衙主官又有不小的差別。
關於第一個行省的總督人選,也是爭議不小。
宰相們舉薦了幾個人選,可皇帝卻一直猶豫不決。
政事堂首推的是郭待舉,聽名字好像是郭待封的兄弟,實際上都是穎川郭氏家族,隻不過已經關係疏遠,算是同族同輩,但早出了五服。
郭待舉如今是吏部侍郎,是實權要職,他在朝中能坐到這位置,當然也還是因為他其實還是通過堂兄弟郭待封的關係,也早投到了秦家這邊的,甚至還跟秦家聯姻結親。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能力還得有關係。
搭上了秦家的關係,仕途自然是比較順利的,郭待封移鎮衛藏,秦孝忠秦倫叔侄也就不客氣的推薦郭待舉出任這第一任行省總督。
可皇帝遲遲不肯下詔,明顯也是有不同意見。
最終皇帝暗示宣徽院那邊向宰相推薦一個新人選,蘇良嗣。
蘇良嗣是武功蘇氏出身,其父蘇世長曾是秦王府學士、天策府軍諮祭酒,他跟秦王府另一位學士蘇勖其實都是同族。
武功蘇氏屬於關隴集團中比較核心的一支,蘇威更是當時名相,蘇世長的父親是北周宕州刺史,他在隋朝時任過長安令、都水少監等,跟蘇威一起投洛陽王世充朝廷,曾做過左仆射。
所以後來他來投李淵後,李淵還曾做詩嘲諷他,說他名長意短,口正心邪。棄忠貞於鄭國,忘信義於吾家。不過嘲諷歸嘲諷,李淵後來還是接納了這位武功蘇氏的才子,也授予一係列要職。
蘇世長也經常直言進諫李淵,貞觀初,蘇世長赴任泗巴二州刺史途中,乘舟落水而亡。
蘇良嗣少年時,蘇家在朝堂上地位還不錯,畢竟蘇氏是太子妃,後來又是皇後。所以蘇良嗣以門蔭入仕,曆任周王司馬、洛荊雍三州長史。
開元末,蘇氏被廢,蘇瑰父子兵變謀反,蘇良嗣在外地任官,倒沒牽連其中,而且也不是直係三代,所以事後也隻是貶官。
不過因此,也仕途不暢。
直到後來中宗天寶親政後,這位被秦家打壓許久的蘇家人,才算被皇帝有意示恩拉攏,畢竟武功蘇家跟韋蕭等家族一樣,早成了政治上的落水狗,孤立無援,可這樣的人倒正好為皇帝拉攏所用。
蘇良嗣也沒有別的路可走,於是倒也投桃報李,一心忠誠皇帝,天寶末年,蘇良嗣已經做到了冀州刺史、工部尚書、西京留守。
論官爵職位,蘇良嗣這個西京留守,當然比吏部侍郎郭待舉更有資格出任西昌行省總督,另一方麵,郭待舉畢竟和前西昌節度使郭待封是堂兄弟關係,出了五服那也是堂兄弟。
不過在殿上,秦孝忠倒也直接提出了一個疑問。
“蘇良嗣都八十九歲了,比太師還年長五歲,西昌邊遠,氣候險惡,蘇公還能擔負的起這首任行省總督之責嗎?況且,西昌鎮兵馬移駐衛藏後,這裏的西羌諸蕃以後更難管控,就算朝廷在當地也還會調駐一些兵馬,可朝廷設西昌行省的目的是要進一步全麵改土歸流,這個重任,蘇良嗣能夠擔的起嗎?”
這下皇帝也不由的尷尬的了。
蘇良嗣之所以成了西京留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年紀太大了,去長安的時候已經八十歲了。
雖然聽說他身體還挺好,但再好也是八十九歲了。
人家秦太師都才八十四,也沒說要繼續入朝輔政啊。
八十九歲了,在西京長安養養老可以,但去西昌做首任總督,明顯不太合適。
皇帝犯了個錯,忽略了這麽一個關鍵的年齡因素,他做太子時也沒見過蘇良嗣,因為蘇良嗣去長安都隻了十年了。
禦坐上。
李昊有些尷尬的笑了笑,然後很快調整心態。
“蘇公確實年紀太大了,便依右仆射所薦,授郭待舉為西昌總督吧。”
秦孝忠上前再奏。
“臣先前舉薦郭待舉考慮不周,沒考慮到他與郭待封是同族兄弟,為避嫌,臣收迴舉薦。”
皇帝收迴了對蘇良嗣的舉薦,秦孝忠這邊居然也馬上收迴了對郭待舉的舉薦,這倒是一時讓皇帝很意外了。
“右仆射可還有其它合適人選?”
“請聖人欽點!”
“請諸公再薦!”皇帝笑嗬嗬的道,似乎剛才蘇良嗣不是他選的一樣。
秦孝忠不再開口,秦倫也不吭聲。
倒是狄仁傑站出來,“臣舉薦刑部侍郎婁師德。”
殿上,狄仁傑直接把婁師德的履曆說出來,今年六十五歲的婁師德,年紀還算好,身體也比較強健。
“婁師德進士出身,起家江夏縣尉,累遷至監察禦史,應募從軍,西征大食,立有戰功,授殿中侍禦史,後出任木鹿軍鎮司馬,主持屯田有功,升檢校豐州刺史,再任太原府尹,現為刑部侍郎~”
婁師德的履曆很漂亮。
二十歲考中進士,第一任官職是江夏縣尉,之後仕途重要的轉折點是主動應募從軍西征,加入大唐西軍,征討西突厥、鎮壓吐火羅,木鹿屯田,憑借軍功升上刺史,之後又做了太原府尹。
皇帝一聽這履曆,立馬清楚了這婁師德的根腳。
原來又是太師秦琅的科舉門生,更別說後來加入了西軍,大唐西軍三鎮,那幾乎都是秦家和其舊部掌握的。
所以做為秦琅學生,又在西軍立功的婁師德,毫無疑惑又是秦黨一員。
不過皇帝沒有露出半點麵部變化,這似乎也早在預料之中的事情,之前推出蘇良嗣,也並不是就硬要推他成功出任西昌總督,這不過是皇帝的一個試探而已。
而現在看來,秦家也未必就是要真推郭待舉做總督。
婁師德才是他們真正要推的人,婁師德的履曆也確實很不錯,這樣一個六十五歲身體還很強健,能文能武的大臣出任總督,能夠保證他去了西昌後能做好這第一任總督。
“如此能臣,正好當此重任。便加婁師德官階為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授西昌行省總督,同行省參知政事,職秩從二品,加中書侍郎銜。”
“請諸位再舉薦西昌總理和提督二臣人選!”皇帝依然麵帶著微笑。
這次兩府宰執倒是都讓皇帝欽點。
樞密院使楊思勖便舉薦了出身隴西李氏的禦史中丞李德昭,他年輕的時候也是進士出身,以精明能幹著稱,後升為禦史中丞,後來因事貶官,然後又迴朝任刑部侍郎,再又複職禦史中丞。
婁師德先前升任刑部侍郎,正是接李德昭的班。
據說天寶朝時,有一次婁師德和李德昭一起上朝,因為婁師德長的比較胖,走路較慢,李德昭一直等他,不耐煩的罵他你這個鄉巴佬,結果婁師德居然不但不生氣,還說婁師德不是鄉巴佬誰是鄉巴佬?
事後他弟弟代州刺史為他抱不平,認為李德昭太狂妄敢侮辱他,一定要報複,但婁師德卻說,你也即將出任代州刺史了,若是你遇到李德昭朝你臉上吐口水怎麽辦?
他弟弟想了想,說那我大不了擦掉就算了。
婁師德卻說,別人吐你口水,你擦掉,就代表著你不滿,這樣是不對的,你應當讓他自己幹掉。
這便是唾麵自幹的故事。
雖然這個故事有些不盡不實,比如沒流傳的還有一部分,那部份就是婁師德說如果罵鄉巴佬的不是出身隴西李氏,而且在朝中又任要職的李德昭,是其它地位資曆能力等都不如他的人,那他肯定不會忍。
同樣的,如果是別人勢力太強,那他朝你臉上吐口水你也要笑著麵對,還不能擦,甚至把另一邊讓他吐。可如果是勢力不如你的人敢這樣做,你就要把他弄死弄殘。
當然,這部份,也未必就是真實的。
但婁師德確實曾經被李德昭罵稱是鄉巴佬,而他也不以為意。
不管是玩笑,還是其它,李德昭和婁師德關係未必好,尤其之前李德昭在禦史台和刑部,都曾經是婁師德的上官。
現在皇帝卻要讓李德昭跟婁師德同去西昌道,還是做他副手的總理,這安排就很有意思了。
“授左神策大將軍李多祚為西昌道提督。”
這位皇帝點名的提督是個靺鞨人,不過其祖上很早就歸附大唐了,他們家幾代都是洛陽禁軍,這人跟楊思勖關係較近。
狄仁傑、裴炎和秦孝忠、秦倫等都出聲讚同,西昌行省的三位主官就算是正式敲定了。
隨著主官人選設定,西昌行省也正式設立。
天子坐在禦榻上,看著殿上首提設立行省的秦孝忠,眼睛微微眯起,不知道在想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