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入海灣。


    秦琅站在甲板上看著這個擁有一百多裏海岸線的優良港灣,看到臨近小金沙河口已經有許多船隻進出,漸顯繁華。


    河口是肥沃的小金沙河三角洲,一路向北五百裏直抵舊金山,皆是肥沃的中央平原,東西兩麵是兩條高崇的山脈庇護,南北則是兩個優良的大港灣,如此得天獨利的地形,同船的幾位老者都不由的驚歎連連。


    “真要是南北五百裏,東西二百四十裏,如此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那真是比八百裏秦川也不輸多讓,比常患淮河水患的淮南平原也強許多,更別說封閉的蜀中平原了。”


    幾位身著長衫的老者,現現在都有些不太相信秦琅講的,這金銀島如此之大?而秦琅說這巨大的平原,隻是金銀島的小半部份,整個金銀島南北千餘裏長,在南麵甚至還有許多群島相接。


    “那些是什麽?”


    老者們隨船進入海灣時,就已經驚歎連連,這海灣比杭州灣都還條件好,有近乎渤海灣的優良,猶如一個深瓶一樣,這使的灣內風平浪靜。


    海水碧綠,天空蔚藍。


    駛近南海岸,他們激動的指著河口西岸道。


    “那是鹽田的風車!”


    “新金山也有鹽田了?”


    “有,目前已經有一千多畝鹽田了,百畝鹽田一塊,共有十八塊。”秦琅介紹著那些高大矗立著的巨物,那是鹽田上的風車。”


    這些風車有六扇風葉,采用的是白色帆布製成,可根據風力大小和用水的多少需要來進行調節,有時六扇全開,少時四扇,有時甚至隻開兩扇,不用的扇葉可以卷起。


    風車上甚至還裝有方向盤,可根據風向調節方向。


    每座風車高達三丈餘,立在鹽田中就如同一座碉樓一般。


    “用帆布的風車。”幾位老者又來了興趣,拉著秦琅問個不停。


    鹽有多種,但是以海鹽製取最為便捷,從先秦之時起,中原王朝就開始官山海,煮海為鹽了。從最初的煎煮,再到曬鹽,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北方的蘆台鹽場,就是與揚州鹽場並稱的兩大鹽場,北唐山南保定,不如蘆台一五更。滄州的蘆台鹽場,成為北方最富饒的沿海之地,不輸揚州。


    蘆台鹽場能這麽有名,皆因在西漢起製海鹽,都是采用煎煮法,以海邊的蘆葦為燃料,用大鍋取鹽堿土熬製,到了深秋,蘆台鹽場附近到處都是成片的蘆葦,取之不盡,這為製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後來,曹操還開鑿小漕河,以便於鹽運出,更加讓鹽場興盛。


    不過雖然煎煮法曆時悠久,但也相對落後,主要就是用刮土淋鹵和草木灰淋鹵法,在近海灘天晴時會結一層鹽霜,將其刮取下來,聚集成堆,再用清水澆注,使水與鹹土的鹽份融合成鹵水後析出,再收集起來煎成鹽。


    將煎鹽過的草木灰收藏於坑,待十一月時浸以海水,第二年春,天晴日暖,取灰晾曬,至現出白光收起淋鹵。


    這些法子相對還是比較落後的,甚至連河東的解池鹽場,以前都主要采用煎煮法。


    而近些年開始出現曬鹽法,海鹽池鹽都可采用此法。


    選地勢平坦寬廣、風多雨少、日照充足的海灘,製成鹽田然後曬鹽,不過曬鹽法對海灘、天氣等需求較高。


    而且對人力消耗高。


    需要先從海中抽取海水到水池,然後還要把初級鹵水再抽到鹽田,鹽田的鹵水也需要不斷的推動,才能保證鹽更精細,到了收鹽季節,推鹽挑鹽也相當耗費,總之對人力的消耗更高,但也節省大量的燃料。


    “我聽說淮鹽場已經開始用人力水車,用牛和努力一天不間斷的抽水,相當辛苦,這用風車我還是頭次看到。”


    “因為我們這裏風多,所以用風車還是很不錯的。”


    “這風車這麽大,成本不少吧?”


    “嗯,前期投入確實不少,我們這的風車有兩種,一種就是地麵風車了,你們看到的那些高大的都是這種,把海邊淨水池的海水抽到大水灘裏,然後還有一種,就是把初級的鹵水用竹節筒提到五六丈高的枝條架風車頂端,然後流水水槽,均勻的從枝條架兩側的竹梢絲上滾落,這個過程中更好的蒸發水分,提高鹵水的鹹份,這都是利用風力,大大減輕鹽工的辛苦,並能大大提升產量的。”


    海灘的鹽田裏,一架架風車矗立,通過帆布風葉來調整風向和風力,大大減少人力和提高產量。


    “一塊鹽田一年能產多少鹽?”


    “一塊鹽田百畝,一個鹽季能收獲五十萬斤鹽,上等的細白鹽。”


    幾個老頭子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畝產鹽五千斤?”


    “嗯,從年後開始抽取海水,經過一道道沉澱池,每一道深澱池都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經過十多次的反複沉澱,最後把達到濃度的鹵水引入最後的鹽場沉澱池中,等待收獲。”


    “每一步都非常關鍵,有半點差池,都影響產量和鹽的質量,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最後開始收獲。”


    每畝鹽田能產到五千斤,這確實是非常不錯的產量,但其中的辛苦,也隻有在鹽場上整天堅守的人才能體會,曬鹽最盼好天氣,最怕打雷下雨,一聽到雷聲,不管是三更半夜還是什麽時候,都要立即趕到鹽田用氈布把鹽池蓋上,否則大受影響。


    春鹽最好,都是精細鹽,而到了秋後收取的最後幾茬鹽則是大顆粒的粗鹽。


    收鹽季的時候也不輕鬆,需要人工不斷的在鹽田挑動,以保證結晶時鹽更精細,一天得攪拌起碼十幾次,到了撈鹽的時候,濕鹽沉甸甸,一筐得有二百多斤重,一遍遍的往岸上挑。


    從每年春天開始抽水忙碌,到秋後才結束一年的活,這種看似水裏撈白銀的活很輕鬆賺錢,但其中的辛苦真是少有人知。


    尤其是在中原的那些鹽場,賺錢的是鹽東家,而幹活的是鹽丁,工錢少活卻累,他們許多人常年打著過膊光著腳在鹽田裏風吹日本,曬的跟黑炭似的,收入卻一般。


    而一些小作坊的鹽戶,甚至還在采用最古老的辦法煮鹽,忙碌一年到頭,其實也賺不了多少,真正賺錢的都是鹽商和官府。


    許多鹽場直接用奴隸製鹽,每天在監幹的皮鞭下如牛似馬,比那地下礦洞裏的礦工也好不到哪去,經常幹不到十年就累死病死了。


    秦琅在舊金山和新金山都建了鹽場,一來是要自給自足,滿足呂宋島上日漸增多人口的需求,二來也是覺得鹽本來也確實是個很有利的買賣。


    采用新技術曬場,雖然前期投入成本大,這些風車造價都不便宜,但可以減少人力,提高產量,長遠看其實還是很劃算的。


    兩個鹽場如今總共擁有近三千多畝鹽田,年產十五萬多石鹽,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呂宋島自己所需,甚至還可以將大量的鹽運到林邑、交州等地去銷售。


    老頭子們聽的十分興奮,非要先去鹽田轉一圈。


    當他們看到鹽田裏的那些枝條架風車時,更是歎為觀止。


    這些枝條架風車,沒有抽水風車高,但體形卻更龐大,每架隻有抽水風車一半高,約三丈不到,但卻足有十多丈長,上麵還有行人通道,可從地麵登竹梯走上中間頂端,以操縱風車的方向,調整風力大小。


    蔚藍天空下,新金山海灣南岸,整齊排列的地麵抽水風車和枝條架風車,白色帆布風葉迎風轉動,遠遠望去,水天一色。


    “山中挖黃金,水裏撈白銀,遍地是沃土,這裏還真是金銀島啊!”


    曬鹽的利潤巨大,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朝廷改革鹽法,實鹽專賣,因此一年獲得數千萬。


    而那些大鹽商們,也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誰能夠擁有一個大鹽場,誰自然也就能賺的更多。朝廷現在對鹽的政策是民製商運官收商賣。


    整個鹽的製作和銷售都是民間商民的商業行為,朝廷隻負責征稅,發放鹽引。鹽戶和鹽商把生產好的鹽,先納入各地鹽倉,朝廷根據鹽的等級等按標準價收購。


    然後鹽商先向朝廷買鹽引,這鹽引裏已經包含了鹽價和鹽稅,交完錢拿到鹽引,就可到各處鹽倉提取鹽,然後再販銷各地了。


    整個流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沒那麽複雜,朝廷要做的就是打擊私鹽,保證所有鹽生產出來後,都要先進入鹽倉,禁止鹽民和鹽商私下買賣。


    朝廷在水陸要衝建立鹽倉,另外各常平司中也有專門的鹽倉,這裏麵的鹽都是朝廷每年預儲備的鹽,用來穩定市場上的鹽價。


    一旦鹽商們銷售的鹽價超過了警戒線,則常平鹽倉就會以平價賣鹽,以打壓鹽價,維持鹽價的穩定,保證老百姓吃鹽。


    通過這些政策,朝廷保證了每年巨大的鹽稅收入,同時也不用自己投入太多精力物力等在鹽務裏麵。


    朝廷也不搞什麽鹽區劃片銷售,也不搞什麽鹽商銷售資格,反正誰交錢誰就能買到鹽引,誰有鹽引誰就能支鹽賣鹽,就這麽簡單。


    鹽倉收進來多少鹽,那邊就開多少鹽引單,不會超發鹽引。


    朝廷每年需要投入比較多去做的就是全國各地聯手打擊私鹽,打擊鹽民鹽商私下交易行為。


    高鹽稅導致私鹽暴利,買賣私鹽現象嚴重,許多人鋌而走險,但朝廷也製訂了嚴苛的刑法來打仗,販賣私鹽十斤以上者,抓住就要處以巨額罰金,並強製性的移民邊疆。


    朝廷不輕易殺私鹽販,也是因為如今積極的拓邊政策下,到處都缺人,把他們扔到邊疆去墾荒實邊,比殺了更有用。


    秦家呂宋島的鹽,自產自銷,在呂宋島上不需要上繳朝廷鹽倉,但賣給島上的商民,價格也跟中原差不多,所以秦家實際上等於也征了筆鹽的重稅,卻獨得其利。


    秦家把鹽運到林邑、真臘等地去,憑借著秦家鹽的精細優良,搶占高端市場,同樣不需要給朝廷交稅。


    本質上來說,秦家這種行為也算是私鹽販,但因為沒在中原銷售,因此朝廷管不到。


    一石鹽賣一千多文錢,一畝鹽田年產五十石收益五十餘貫,三千多畝鹽田,一年毛收益就是十五六萬貫,哪怕除去風車、人力、運輸等的成本,以鹽的暴利,秦家都能對半賺有餘,起碼就是八萬貫的純利。


    說一句水裏撈白銀還真是恰當至極的比喻。


    “要多建些鹽田啊,新金山、舊金山這麽大的海灣,如此好的曬鹽條件,可不能浪費了啊。”


    一畝再肥沃的耕地,畝產也頂多四五石糧食一年,毛收益也就貫把錢,這還是賣糧的錢,沒算上人力啊種子耕具等,實際收益更低。


    而鹽田本就是海灘上不能種莊稼的灘地,現在卻能畝產五十餘貫,一畝鹽田收益是百畝耕地,這樣的賬誰不會算呢?


    雖說一年幾萬貫的收益,還遠不如現在島上的黃金開采收益,畢竟島上現在黃金日產數百兩,一年就是百萬貫的收益。


    可黃金有枯竭的時候,而且開采成本也不低,相比來說,鹽這玩意永遠都不會需求過時,而且需求量是始終穩定的。


    這些老頭子們,都是秦家這些年來忠心耿耿的大管事們,全都是為秦家效力超過十年以上,而且都曾是秦家各行各業中獨擋一麵的大掌櫃,如今多數已經退休,坐享高額退休金,還能繼續拿頂身股分紅。


    這次秦琅召他們一起來呂宋,也是希望發揮一下這些老頭子們的餘熱,請他們前來擔任秦家金銀島商會的執事會成員的。


    鹽田大風車下,秦琅給這群老頭子們每人發了一張紙。


    “這是什麽?”


    一個老頭打開仔細的看完後,麵露震驚之色。


    “為感謝諸位為秦家兢兢業業十多年辛苦,所以這次邀請你們前來擔任金銀島商會的執事同時,特授予你們每人在島上一塊土地,每塊地三千畝,你們可以在這裏建立自己的莊園,這些地永久屬於你們的家族,同時永久減免三分之一的地租!”


    這其實就是秦琅以前在武安州封地裏推恩分封騎士家臣的待遇了。


    能在秦家效力十幾年的大掌櫃們,其實每個人的身家都不菲,畢竟在頂身股的製度激勵下,他們不僅薪水高還有豐厚的分紅,身家比一般的商人地主都強許多。


    可秦琅給他們的這三千畝地的獎勵,依然讓這群老頭子們高興不已,這不僅是三千畝地,對他們來說,這還代表著他們得到了秦琅的分封。


    哪怕並沒有騎士的頭銜,但永久減免三分之一的租,不就意味著他們分封得食三分之一的租賦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俗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貞觀俗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