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芙希望,經過她的努力,有一天,孩子們能盡可能的忘掉曾經的“衛芙”們帶給他們的傷害與陰影。
否則……
因為一個魂離之症,若是就讓他們一家人就此分崩離析,那未免也太可悲了。
衛芙其實也可以將事情的真相告訴孩子們。
當初薑珩不告訴他們實情,是擔心孩子們太小,若是無意之間將事情透露給了外人知曉,會讓衛芙徹底的沒有了迴來的可能。
而現在,孩子們已經長大了,衛芙也迴來了,再將實情告訴孩子們,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什麽風險了。
可衛芙一直沒有這樣做。
就算現在將實情告訴給了孩子們,他們也許會對從前那些年,“衛芙”對他們的冷待釋懷,但無論如何,既然傷害已經造成,他們與衛芙之間的生疏已經形成,哪怕是知道了當年事情的真相,他們也不可能就此與衛芙變得親近起來。
既然如此,告不告訴孩子們,其實也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有著這樣的心情,看到孩子們如今的改變,衛芙是最高興的那一個。
她一直以來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朝著這樣的方向繼續前進,也許,她相信,就是韜哥兒,也一定會像略哥兒和甜姐兒一樣,與他親近起來的。
每每思及此,衛芙的心裏便滿是動力。
“夫人,你一個人這是為著什麽偷著樂呢?”薑珩看著衛芙,麵上有些無奈。
雖然是問句,但他再清楚不過,能讓衛芙這樣的,除了三個孩子,還能有什麽呢?
在衛芙的心裏,三個孩子可還排在他的前麵呢!
因為這樣的認知,薑珩有時候難免總會覺得心塞。
衛芙偏頭看著薑珩,眼裏又多出幾分溫柔:“我隻是在想,等到我們都白發蒼蒼,又有兒孫繞膝,到時會是怎樣熱鬧的景象。”
聽著這話,薑珩的心裏其實是有些驚喜的。
會暢想未來,這代表著衛芙對他們的將來是有著期待的,而這,卻是以前未曾有過的。
薑珩和衛芙的婚事,當初本就是薑珩自己求來的,為此他還在秦氏的跟前做了許多的保證,如此才能打動秦氏點頭應下了婚事。
由此,便足見薑珩對衛芙有多上心了。
也正因為上心,從前他縱是不怎麽開口,但對於衛芙的心態,他其實是看得再清楚不過的。
他原本以為,就算衛芙不信任他,但他有的是時間,用他的行動來讓衛芙知道,他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隻是沒想到,他們之間先是有因為那兩名賞賜下來的女子而有了誤會,還沒等將這個誤會解釋清楚呢,就又因為衛芙那魂離之症而有了長達十五年的分離。
也是到了如今,衛芙重新歸來之後,薑珩才總算是等到了衛芙對他,以及對他們的往後有了這樣明顯的期待。
於薑珩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驚喜了。
伸出雙手,將衛芙的手握在掌心,薑珩輕聲道:“那一定是熱鬧又溫馨的景象了。”
兩人隨即相視一笑。
之後,兩人說起了韜哥兒和略哥兒這幾天的情況。
說起這個,薑珩麵上又多了些笑容。
起初,對於韜哥兒和略哥兒願意學兵法和習武,薑珩確實高興,但在看到韜哥兒和略哥兒的天賦以及恆心之後,他就是驚喜了。
韜哥兒雖然不愛說話,卻非常的敏銳,從前隻是自學,自然也就少了幾分大局觀,但有薑珩細細教導著,雖然也才幾日,但他的進步卻是非常的明顯的。
略哥兒比起韜哥兒,沒有那麽嚴謹細膩的心思,在習武一道上卻是非常有天賦,再加上他有恆心,哪怕起步晚了些,但隻要能堅持下去,也未必就不能有所成就。
總之,韜哥兒和略哥兒雖然起步晚,但前途,卻都是可期的。
衛芙聽到這裏,心頭微微一動:“你是想……將來讓他們上戰場?”
薑家世代出武將,如今更是隻靠薑珩一人撐著整個薑家,若是韜哥兒和略哥兒不能從他的手裏接過薑家,並且撐起薑家,那可以預見的是,薑家往後絕不會有如今這樣的榮光。
如果薑珩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讓衛芙意外的是,薑珩卻是微微搖了搖頭:“夫人,我之所以會教他們學兵法、習武,那也隻是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意願,至於,他們將來想要做什麽……雖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在將來承擔起傳承薑家的責任,但我並不會勉強他們,一切,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吧。”
說起這些話,薑珩便想起了當初的自己。
年少時的薑珩,對於習武上戰場,是非常的排斥的。
還是後來遇到了衛芙,被她的話點醒,薑燁又戰死沙場,他才會以十六歲的年紀就成為了戰場上的一員。
上戰場,這不僅是出於當時的薑珩自己的意願,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也正因為有過這樣一段經曆,薑珩不想韜哥兒和略哥兒與當年的他一樣,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至於薑家的傳承……
若一直都是盛世太平,那,薑家有沒有人能上戰場,也就並不重要了。
而且,就算薑家世代出武將,也都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功勞,但薑珩向來認為,這世間,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真正的無可替代的,沒有了薑家,沒有了薑珩,說不定還會有另外一個人在合適的時間成為另一個景朝戰神。
他從來都沒有將自己看得太過重要。
既然薑家並不是無可替代的,又何必讓他的兒子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呢?
所以……
他們想做什麽,也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吧。
這話,薑珩說得是再真不過了。
衛芙聽到這樣的話,顯然是極為意外的。
景朝的宗族觀念極重,哪怕是再怎麽紈絝的世族子弟,在麵對宗族的傳承時,也絕不會說得隨意。
偏偏,薑珩卻能說出來這樣的話。
哪怕他和幾個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衛芙這時卻分明就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那慈父之心。
否則……
因為一個魂離之症,若是就讓他們一家人就此分崩離析,那未免也太可悲了。
衛芙其實也可以將事情的真相告訴孩子們。
當初薑珩不告訴他們實情,是擔心孩子們太小,若是無意之間將事情透露給了外人知曉,會讓衛芙徹底的沒有了迴來的可能。
而現在,孩子們已經長大了,衛芙也迴來了,再將實情告訴孩子們,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什麽風險了。
可衛芙一直沒有這樣做。
就算現在將實情告訴給了孩子們,他們也許會對從前那些年,“衛芙”對他們的冷待釋懷,但無論如何,既然傷害已經造成,他們與衛芙之間的生疏已經形成,哪怕是知道了當年事情的真相,他們也不可能就此與衛芙變得親近起來。
既然如此,告不告訴孩子們,其實也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有著這樣的心情,看到孩子們如今的改變,衛芙是最高興的那一個。
她一直以來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朝著這樣的方向繼續前進,也許,她相信,就是韜哥兒,也一定會像略哥兒和甜姐兒一樣,與他親近起來的。
每每思及此,衛芙的心裏便滿是動力。
“夫人,你一個人這是為著什麽偷著樂呢?”薑珩看著衛芙,麵上有些無奈。
雖然是問句,但他再清楚不過,能讓衛芙這樣的,除了三個孩子,還能有什麽呢?
在衛芙的心裏,三個孩子可還排在他的前麵呢!
因為這樣的認知,薑珩有時候難免總會覺得心塞。
衛芙偏頭看著薑珩,眼裏又多出幾分溫柔:“我隻是在想,等到我們都白發蒼蒼,又有兒孫繞膝,到時會是怎樣熱鬧的景象。”
聽著這話,薑珩的心裏其實是有些驚喜的。
會暢想未來,這代表著衛芙對他們的將來是有著期待的,而這,卻是以前未曾有過的。
薑珩和衛芙的婚事,當初本就是薑珩自己求來的,為此他還在秦氏的跟前做了許多的保證,如此才能打動秦氏點頭應下了婚事。
由此,便足見薑珩對衛芙有多上心了。
也正因為上心,從前他縱是不怎麽開口,但對於衛芙的心態,他其實是看得再清楚不過的。
他原本以為,就算衛芙不信任他,但他有的是時間,用他的行動來讓衛芙知道,他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隻是沒想到,他們之間先是有因為那兩名賞賜下來的女子而有了誤會,還沒等將這個誤會解釋清楚呢,就又因為衛芙那魂離之症而有了長達十五年的分離。
也是到了如今,衛芙重新歸來之後,薑珩才總算是等到了衛芙對他,以及對他們的往後有了這樣明顯的期待。
於薑珩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驚喜了。
伸出雙手,將衛芙的手握在掌心,薑珩輕聲道:“那一定是熱鬧又溫馨的景象了。”
兩人隨即相視一笑。
之後,兩人說起了韜哥兒和略哥兒這幾天的情況。
說起這個,薑珩麵上又多了些笑容。
起初,對於韜哥兒和略哥兒願意學兵法和習武,薑珩確實高興,但在看到韜哥兒和略哥兒的天賦以及恆心之後,他就是驚喜了。
韜哥兒雖然不愛說話,卻非常的敏銳,從前隻是自學,自然也就少了幾分大局觀,但有薑珩細細教導著,雖然也才幾日,但他的進步卻是非常的明顯的。
略哥兒比起韜哥兒,沒有那麽嚴謹細膩的心思,在習武一道上卻是非常有天賦,再加上他有恆心,哪怕起步晚了些,但隻要能堅持下去,也未必就不能有所成就。
總之,韜哥兒和略哥兒雖然起步晚,但前途,卻都是可期的。
衛芙聽到這裏,心頭微微一動:“你是想……將來讓他們上戰場?”
薑家世代出武將,如今更是隻靠薑珩一人撐著整個薑家,若是韜哥兒和略哥兒不能從他的手裏接過薑家,並且撐起薑家,那可以預見的是,薑家往後絕不會有如今這樣的榮光。
如果薑珩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讓衛芙意外的是,薑珩卻是微微搖了搖頭:“夫人,我之所以會教他們學兵法、習武,那也隻是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意願,至於,他們將來想要做什麽……雖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在將來承擔起傳承薑家的責任,但我並不會勉強他們,一切,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吧。”
說起這些話,薑珩便想起了當初的自己。
年少時的薑珩,對於習武上戰場,是非常的排斥的。
還是後來遇到了衛芙,被她的話點醒,薑燁又戰死沙場,他才會以十六歲的年紀就成為了戰場上的一員。
上戰場,這不僅是出於當時的薑珩自己的意願,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也正因為有過這樣一段經曆,薑珩不想韜哥兒和略哥兒與當年的他一樣,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至於薑家的傳承……
若一直都是盛世太平,那,薑家有沒有人能上戰場,也就並不重要了。
而且,就算薑家世代出武將,也都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功勞,但薑珩向來認為,這世間,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真正的無可替代的,沒有了薑家,沒有了薑珩,說不定還會有另外一個人在合適的時間成為另一個景朝戰神。
他從來都沒有將自己看得太過重要。
既然薑家並不是無可替代的,又何必讓他的兒子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呢?
所以……
他們想做什麽,也就看他們自己的選擇吧。
這話,薑珩說得是再真不過了。
衛芙聽到這樣的話,顯然是極為意外的。
景朝的宗族觀念極重,哪怕是再怎麽紈絝的世族子弟,在麵對宗族的傳承時,也絕不會說得隨意。
偏偏,薑珩卻能說出來這樣的話。
哪怕他和幾個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衛芙這時卻分明就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那慈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