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三姐用力推了她一下。
「啊?」走神中的雷寅雙這才發現,她漏聽了三姐的話。
「我問你健哥下場都準備得怎麽樣了。」三姐問,又看著她忽然飛起兩片紅雲的臉頰道:「你又想到什麽古怪念頭了?!」
「沒、沒什麽。」
雷寅雙拍拍發燙的臉頰,答著她道:「健哥看著還好,倒是花姨,緊張得什麽似的,隻差要天天盯在健哥的身後了。我跟她說,她那樣會叫健哥緊張的,她這才沒總給健哥送吃的。」又道,「今兒小兔那裏送了隻考籃過來,我看到裏麵居然還放了隻小炭爐,說是他們考試的那三天裏,還得自己給自己做吃的,真辛苦。」
今年的會試定在三月二十五日。到了二十五這一天,雷爹和花姐都說要去送考,卻叫李健給拒了。至於雷寅雙,她想做什麽事的時候向來是不容人拒絕的,因此,最後隻有她給李健去送考了。
在貢院外,雷寅雙遇到了宋家人。那宋大雖然文科不行,武科倒是可以試試的,所以他報了武科,恰也是於今天下場。那宋家可不像雷家,隻雷寅雙一個來送考,他們竟是全家都來了,包括那以詭異眼神看著雷寅雙的宋二。
宋二的眼神,不用人解釋,雷寅雙也能明白,隻怕是她也聽說了最近的謠言,以為她終將要嫁給哪個皇子的。雷寅雙可沒那個興趣去給她作解釋,所以也沒搭理她。
這邊把兩個考生送進各自的考場後,送考的諸人就該打道迴府了。那雷寅雙見這會兒天色還早,便約著宋三去逛街。宋三看著她道:「你竟還能有心思去逛街?你就不替健哥緊張?」
雷寅雙笑道:「我們緊張有什麽用?在裏麵考試的人是他們。再說了,那是健哥啊,他若考不好,我看就沒人能考得好了。」
要說起來,除了對那江葦青,雷寅雙對自家人一向有著一種盲目的自信。比如她就總認為,三姐是全天下最聰明的女孩子;小靜是最漂亮的;李健則是狀元之才。如今隻是考進士而已,她相信,健哥穩中的。
二人說著話時,那宋二湊了上來,對宋三笑道:「難得雙雙約我們逛街,我們就陪她一迴唄。」
雷寅雙不由就看著她眨巴了一下眼——她記得她就隻約了宋三的……
那不明真相的宋老太爺聽到宋二的話,隻當真是雷寅雙約了她倆去逛街,便也跟著勸著宋三,又對宋二道:「你們三個裏麵你最大,你可要照顧好你兩個妹妹。」
宋二脆生生地應著,卻是叫雷寅雙想拒絕也說不出個「不」字來了,隻好不情不願地帶上了宋二。
往常時,那宋二總嫌雷寅雙的性情太過粗獷,不像個女孩兒家,因此對她多少總有些愛搭不理的,今兒卻是一反常態,很是殷勤地跟雷寅雙搭著話,倒把宋三兒給擠到一邊去了。
雷寅雙和宋三沒滋沒味地逛了兩家店鋪後,就都偷了懶,找了間茶館坐了下來。
今兒是會試的日子,所以茶館裏諸人的話題,也多是圍繞著會試的,更有人猜測著下個月的殿試上,誰會拔得頭籌。
剛來京城時,雷寅雙就發現了,京城百姓都很有賭性,什麽事情都能叫他們往那地下賭莊裏送錢,這會試和殿試,自然也是賭局的大戶。
雷寅雙和宋家姐妹坐在桌邊旁聽了一會兒,卻是都驚訝地發現,這一屆的文科也罷了,和往年一樣競爭激烈;而武科,居然很多人都看好宋大的!
卻原來,大興的武科不僅僅隻考武,也要考文的。許多考武科的人,都紛紛栽在了四書五經上。而那宋大看著學文不成,其實不過是他很不幸地跟學霸李健和江葦青排在了一處而已,若論起來,雖然他於四書五經上不出色,卻到底每年也都是搖搖晃晃過了歲考的。且他的拳腳功夫在京城也早已經打出了名聲,因此那些賭客們才紛紛看好於他。
閑著無聊,雷寅雙便找茶館的小二買了一份有關會試的小抄。以那小抄上的內容來說,似乎很多人都認為,雖然李健的才學在京城挺有名,但因為今年下場的各地名士竟是比往屆都要多,而李健過了年才不過十七歲年紀,和那些久負盛名的名士們比起來還太過稚嫩了些,所以看好他的人其實並不多。
雷寅雙看了,心裏很是不服氣,於是便叫來小二,把她積攢下來的月例銀子全都壓在了李健的頭上。當然,還有宋大。那宋三兒見了,也禮尚往來地壓了李健一票。倒是宋二,隻說她把月錢花光了,沒往這上麵下注。
夥計叫來中人,給雷寅雙和宋三兒辦下注手續時,雷寅雙俯在宋三兒的耳旁低聲嘀咕道:「可惜江葦青不下場,不然我也願意賭他一賭的。」
偏那中人耳朵尖,竟給聽到了,便笑道:「跟姑娘一樣想法的人竟有許多呢。以前大夥兒都說那鎮遠侯府的江大公子是個有才學的,世子倒是個頑劣的,如今看來,竟是顛倒了過來。聽說去年的歲考,那位世子爺又得了良山書院的魁首。那可是良山書院呢!倒是那位大公子,卻應了那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話,已經好幾年沒聽說他有什麽過人之處了。」
雷寅雙不知道,小兔也沒跟她說過,其實前世時江承平可是實打實的進士出身。江葦青出事後,江承平襲了那世子之位,他便成了前無古人的頭一個「進士世子」。因此,不僅朝中諸臣,連天啟帝都十分器重於他。而這一世,自江葦青「失蹤」後,雖然太後那裏不肯承認,江承平和江家人卻都已經深信,江葦青肯定是死在外麵了。江承平認為,這世子之位遲早都是他的,於是之前的那些「潛心好學」就再沒必要維持了。甚至到了後來,他更是藉口要幫助侯爺處理侯府事務,連學裏都不去了。而等到江葦青平安歸來後,江承平發現他還得再靠著科舉上位時,卻是才意識到,他的學業早已經荒廢了……江葦青被接迴來時才十三歲,他卻已經十八了。便是重新拾起書本,他卻是又發現,原本不愛讀書的江葦青認真讀起書來竟是比他還會讀書,竟不費力就考了個魁首迴來……想著等他學業有成,那江葦青隻怕早已經紮穩了根基,江承平便歇了這從文的心,聽從鎮遠侯的安排進了軍隊。
</br>
「啊?」走神中的雷寅雙這才發現,她漏聽了三姐的話。
「我問你健哥下場都準備得怎麽樣了。」三姐問,又看著她忽然飛起兩片紅雲的臉頰道:「你又想到什麽古怪念頭了?!」
「沒、沒什麽。」
雷寅雙拍拍發燙的臉頰,答著她道:「健哥看著還好,倒是花姨,緊張得什麽似的,隻差要天天盯在健哥的身後了。我跟她說,她那樣會叫健哥緊張的,她這才沒總給健哥送吃的。」又道,「今兒小兔那裏送了隻考籃過來,我看到裏麵居然還放了隻小炭爐,說是他們考試的那三天裏,還得自己給自己做吃的,真辛苦。」
今年的會試定在三月二十五日。到了二十五這一天,雷爹和花姐都說要去送考,卻叫李健給拒了。至於雷寅雙,她想做什麽事的時候向來是不容人拒絕的,因此,最後隻有她給李健去送考了。
在貢院外,雷寅雙遇到了宋家人。那宋大雖然文科不行,武科倒是可以試試的,所以他報了武科,恰也是於今天下場。那宋家可不像雷家,隻雷寅雙一個來送考,他們竟是全家都來了,包括那以詭異眼神看著雷寅雙的宋二。
宋二的眼神,不用人解釋,雷寅雙也能明白,隻怕是她也聽說了最近的謠言,以為她終將要嫁給哪個皇子的。雷寅雙可沒那個興趣去給她作解釋,所以也沒搭理她。
這邊把兩個考生送進各自的考場後,送考的諸人就該打道迴府了。那雷寅雙見這會兒天色還早,便約著宋三去逛街。宋三看著她道:「你竟還能有心思去逛街?你就不替健哥緊張?」
雷寅雙笑道:「我們緊張有什麽用?在裏麵考試的人是他們。再說了,那是健哥啊,他若考不好,我看就沒人能考得好了。」
要說起來,除了對那江葦青,雷寅雙對自家人一向有著一種盲目的自信。比如她就總認為,三姐是全天下最聰明的女孩子;小靜是最漂亮的;李健則是狀元之才。如今隻是考進士而已,她相信,健哥穩中的。
二人說著話時,那宋二湊了上來,對宋三笑道:「難得雙雙約我們逛街,我們就陪她一迴唄。」
雷寅雙不由就看著她眨巴了一下眼——她記得她就隻約了宋三的……
那不明真相的宋老太爺聽到宋二的話,隻當真是雷寅雙約了她倆去逛街,便也跟著勸著宋三,又對宋二道:「你們三個裏麵你最大,你可要照顧好你兩個妹妹。」
宋二脆生生地應著,卻是叫雷寅雙想拒絕也說不出個「不」字來了,隻好不情不願地帶上了宋二。
往常時,那宋二總嫌雷寅雙的性情太過粗獷,不像個女孩兒家,因此對她多少總有些愛搭不理的,今兒卻是一反常態,很是殷勤地跟雷寅雙搭著話,倒把宋三兒給擠到一邊去了。
雷寅雙和宋三沒滋沒味地逛了兩家店鋪後,就都偷了懶,找了間茶館坐了下來。
今兒是會試的日子,所以茶館裏諸人的話題,也多是圍繞著會試的,更有人猜測著下個月的殿試上,誰會拔得頭籌。
剛來京城時,雷寅雙就發現了,京城百姓都很有賭性,什麽事情都能叫他們往那地下賭莊裏送錢,這會試和殿試,自然也是賭局的大戶。
雷寅雙和宋家姐妹坐在桌邊旁聽了一會兒,卻是都驚訝地發現,這一屆的文科也罷了,和往年一樣競爭激烈;而武科,居然很多人都看好宋大的!
卻原來,大興的武科不僅僅隻考武,也要考文的。許多考武科的人,都紛紛栽在了四書五經上。而那宋大看著學文不成,其實不過是他很不幸地跟學霸李健和江葦青排在了一處而已,若論起來,雖然他於四書五經上不出色,卻到底每年也都是搖搖晃晃過了歲考的。且他的拳腳功夫在京城也早已經打出了名聲,因此那些賭客們才紛紛看好於他。
閑著無聊,雷寅雙便找茶館的小二買了一份有關會試的小抄。以那小抄上的內容來說,似乎很多人都認為,雖然李健的才學在京城挺有名,但因為今年下場的各地名士竟是比往屆都要多,而李健過了年才不過十七歲年紀,和那些久負盛名的名士們比起來還太過稚嫩了些,所以看好他的人其實並不多。
雷寅雙看了,心裏很是不服氣,於是便叫來小二,把她積攢下來的月例銀子全都壓在了李健的頭上。當然,還有宋大。那宋三兒見了,也禮尚往來地壓了李健一票。倒是宋二,隻說她把月錢花光了,沒往這上麵下注。
夥計叫來中人,給雷寅雙和宋三兒辦下注手續時,雷寅雙俯在宋三兒的耳旁低聲嘀咕道:「可惜江葦青不下場,不然我也願意賭他一賭的。」
偏那中人耳朵尖,竟給聽到了,便笑道:「跟姑娘一樣想法的人竟有許多呢。以前大夥兒都說那鎮遠侯府的江大公子是個有才學的,世子倒是個頑劣的,如今看來,竟是顛倒了過來。聽說去年的歲考,那位世子爺又得了良山書院的魁首。那可是良山書院呢!倒是那位大公子,卻應了那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話,已經好幾年沒聽說他有什麽過人之處了。」
雷寅雙不知道,小兔也沒跟她說過,其實前世時江承平可是實打實的進士出身。江葦青出事後,江承平襲了那世子之位,他便成了前無古人的頭一個「進士世子」。因此,不僅朝中諸臣,連天啟帝都十分器重於他。而這一世,自江葦青「失蹤」後,雖然太後那裏不肯承認,江承平和江家人卻都已經深信,江葦青肯定是死在外麵了。江承平認為,這世子之位遲早都是他的,於是之前的那些「潛心好學」就再沒必要維持了。甚至到了後來,他更是藉口要幫助侯爺處理侯府事務,連學裏都不去了。而等到江葦青平安歸來後,江承平發現他還得再靠著科舉上位時,卻是才意識到,他的學業早已經荒廢了……江葦青被接迴來時才十三歲,他卻已經十八了。便是重新拾起書本,他卻是又發現,原本不愛讀書的江葦青認真讀起書來竟是比他還會讀書,竟不費力就考了個魁首迴來……想著等他學業有成,那江葦青隻怕早已經紮穩了根基,江承平便歇了這從文的心,聽從鎮遠侯的安排進了軍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