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
每年的正月十五時,皇宮中會堆幾座超大型的燈山,各式彩燈紮成高大的彩山,到晚上一點亮,宮中燈火輝煌,漂亮之極。
所有的太監,會換上燈景補子,應節,應景,也鄣顯著皇家的風光和皇權的威風。
這些玩意花費的民脂民膏當然不在少數,若是不然,自也顯示不出皇室的尊嚴出來。
除了皇宮大內,從東安門到西安門,燈市胡同到金銀胡同,棋盤街再到正陽門,整個皇城四周的京城精華地帶,到處都是燈火的海洋,高門大戶隻有在這一天才會放下身段,在自家門戶跟前紮出燈山彩棚,所圖的無非就是細民百姓的聲聲讚歎……自家花了錢,圖的無非也就是這些個,否則的話,所為何來?
在這一天,大街上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看燈賞燈的人群,過年的辛勞到這一天也差不多過去了,年雖然好,但年前債主登門,那滋味並不好受,年初一開始就得四處拜年,這活兒差不多也是成體力活了,窮人也有幾門窮親戚,總得走動走動,年節時再古怪的人也得和光同塵,不能在這種時候弄的一家老小不開心……總之,事兒少不了。
也就是到元宵節時,過年的這些繁文縟節已經過去了,元宵節就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說說笑笑的就把節過了,等華燈初上時,一家老小出去看個燈,小媳婦們去正陽門摸銅燈,擠在人群中摸著了,就象征著來年一家都能平平安安……這是當家媳婦才有的特權,祈禱一家平安的重任在肩上,摸著的才能滿心歡喜的離開,摸不著的,哪怕被那些浮浪的登徒子摸著了,也隻是紅著臉咬著牙忍著,非得等摸到那顆被摸的閃閃發亮的銅釘之後,才能心滿意足的離開……
若是換了兩宋時節,這一天還不光是老百姓的節日,皇室也會在這一天與民同樂……金明池的龍舟大賽,皇帝登樓觀燈,與民同樂,甚至是微服出來,到開封最繁華的地方和百姓一起到樊樓裏吃上幾十盞酒,最後才醉醺醺的返迴那狹小的由節度使府邸改成的皇宮。
當然,大明天子沒有這種親民的舉動,每年時節,不過是按節慶的規矩擺出種種燈山彩棚來,至於皇帝愛看不愛,甚至看或不看,誰又理會了?
崇禎是例遵循,無例不興的那種保守的君皇,紮燈山,穿燈景補子,這些規矩既然是老例,隻要不太過靡費,反正照老例辦就是了。
今年元宵,原本是一點兒過的心思也沒有,錦州那邊還在被圍,張廷麟等兵部官兵再三再四的催促,洪承疇卻隻抱定了穩紮穩打的心思,打死不肯再前進半步……也不知道他的兵力展布,究竟是要到哪一天才肯真正前行?
錦州之圍未解,舉國之戰尚未有結果,河南那邊又是洛陽失陷!
這一個年,崇禎真的沒有過好,每天輾轉反側,實在自安。大年三十那天,皇帝還在乾清宮辦事,初一那天,也沒有停止叫送進奏折來。
多少年的規矩,也沒擋的住皇帝這種焦慮難安的心思所做出的反常舉動。
一直到初五之後,河南等地的奏疏飛馳送到京師,初七日,楊嗣昌的奏疏也送到了……當然是先請罪,失陷親藩,他這個在外的督師輔臣,專責兵事的閣臣肯定脫不了幹係,如果不是有斬首張獻忠的大功在前,崇禎十三年戰事總體還算順利的話,恐怕楊嗣昌也逃不過崇禎的問責,殺頭免官當然不至於,不過光是失去皇帝寵信就夠楊嗣昌喝一壺了……他和別的大臣不一樣,別的大臣要麽是楚黨要麽浙黨,要麽有大量的同年保著,或是東林黨那樣的無敵內鬥黨派中人,楊嗣昌可是孤臣……特別是崇禎朝招罵犯忌的事全是他來幹,兩次加餉,一次剿餉一次練餉,全部是他的主張,在一些士大夫眼中,他就是“逢君之惡”,沒有皇帝的寵信,他死定了!
皇帝,可是最善變的一種生物!
好在楊嗣昌此次奏疏來的及時,處斷也很果決……革左五營扔了不管了,這五個頭目雖然名聲不小,實力也不弱,但明顯的全部是胸無大誌的人物,核心是老迴迴這樣的人物,畏首畏尾,行事拖遝,不必管他們了,交給鳳陽鎮便是,楊嗣昌督虎大威猛如虎張任學等諸多總兵官,包括京營兵馬,監軍太監盧九德等在內,加上左良玉所部,十五萬大軍由湖廣入河南,全軍銜尾追擊曹操,同時進剿李自成!
楊嗣昌自責之餘,當然也是將責任推了不少在鳳陽鎮身上,將賀人龍和黃得功等將領不聽指揮的情弊奏上……至於皇帝能不能拿劉景曜做法,又能將鳳陽鎮的驕兵悍將如保,他自然也是不管了。
崇禎所高興的,就是楊嗣昌暗示左良玉放了曹操過境,心不自安,已經頗有悔意。
此番誓師北上,戮力剿賊,以左部數萬精銳,配合楊嗣昌所統馭之大軍,剿賊當不是難事。
有此承諾,崇禎才在痛苦之餘,得到一點慰藉。
山東鎮兵調不動,這是張守仁在他心頭重重一刀!
真是萬沒想到,當年那個小小遊擊,看起來忠誠謹慎,自己也一意賞識,提拔重用,誰知到最緊要關頭,竟是罔顧聖恩若此!
當日得到候少監等人迴報之後,崇禎差點不敢相信候少監等所說的是事實。
後來多方查證,才知山東鎮確實如此,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與藩鎮沒有什麽區別了!
所不同者,無非就是文臣尚且聽話,而且張守仁尚且沒有把手伸在政經兩麵,文官尚是朝廷派遣,賦稅尚不敢插手,無非就是設幾個卡子,用以養兵。
所行所為,一年也就能撈幾十萬兩銀子,養幾萬私兵。
崇禎暗下決心,現在是無力管他顧他,待錦州戰事畢,一定要將張守仁一免到底,縱是出什麽亂子,也是要用重兵征伐,絕不能叫其餘的大明軍鎮,有樣學樣,最後弄出一堆不聽招唿的跋扈將軍來!
“皇爺,兩位皇後娘娘並田娘娘,袁娘娘都已經在外候著了,請皇爺出來賞燈了。”
按舊年規製,燈山就架在乾清宮門之前,這裏地方廣,是內廷之中最大的一處廣闊所在,貴人們坐在乾清宮大殿外的平台上,居高而看,十分方便。
冬日天冷,剛剛天黑不久,太監們就已經來請過幾迴,各娘娘並幾個皇子都出來了,長公主是長平公主,剛剛十一歲,正當稚齡,然眉目如畫,顯是個美人胎子,崇禎十分寵愛,一時還沒舍得指給人家,小公主剛剛兩歲,尚未賜給稱號,也不知道君臣,就知道穿皇袍有胡子是的父親,每次見了就張臂要抱,崇禎也是憐惜非常。
這兩個公主,大變生時,崇禎一劍砍死小的,又一劍砍斷了長平的胳膊,天家慘事,莫過於此。
此時的崇禎當然不計如此,國事雖然崩壞,崇禎有時隱約也有過大事不妙的想法,不過都是一閃念就過去了……現在除了遼東失去不少祖宗故土,別的地方還完好無缺,沿邊長城一線的九邊重鎮防範蒙古人綽綽有餘,一道山海關和錦州寧遠隻要完好,東虜就隻能間關萬裏繞道進來,無法威脅到大明的生存……至於畿內的那些流賊,無非就是痛剿罷了!
再怎麽鬧騰,不過是北方幾省,江南閩浙兩湖雲貴都十分太平,自古這樣情形的國家就算漸漸趨於亡國之禍,但最少幾十年內,尚且無覆鼎之憂。
前頭吳祥幾個禦前牌子請不動崇禎,這一番卻是王承恩親自過來。
崇禎瞟他一眼,心中略覺有一些不滿。
山東鎮那邊不知道送了王承恩等內宦多少好處,這一兩年來,崇禎不知道被灌了多少迷湯在耳朵裏,要不然,當初也不會那麽抬舉張守仁了。
現在一想,自然十分狐疑,不過自從頒旨之事後,內廷對山東鎮都是一片罵聲……他們原本就是依附皇權所生的一群人,所謂的富貴與權力全部來自於皇權的外延,隻有豬油蒙了心的人才會和亂臣賊子並做一路……當然,如果是真的王朝末路了,這些人賣起皇帝來也絕不會比外臣慢……這一點,皇帝在幾年後就會明白,並且痛徹心扉。
現在崇禎皇帝卻念不及此,想到內廷與張守仁已經劃清界限,那麽也不必給家奴們太多的難堪,見是王承恩加倍的賠著小心來請,便是輕輕點頭,答道:“朕立刻就出去。”
“是,來人,給皇爺加一件大毛衣裳……皇爺,平台上冷,風也大,還是多穿些兒的好。”
“唔。”崇禎點頭答應著,幾個小內侍上來替他換衣服,雖然盡可能的輕手輕腳,他還是覺得太監做這些活太笨拙了,但再叫都人前來又大費周章,他不願皇嫂在外久候,所以由著太監們替他穿了一身燕居的絲棉五團龍龍袍,披上玄狐披風,再戴上一頂仿蒙古人製式的鑲嵌著東珠的貂毛大帽,緊束一身後,便是完全換了個人一樣。
便是崇禎自己也覺得暖和利落,瘦削白皙的臉龐上,也是露出一抹笑容出來。
每年的正月十五時,皇宮中會堆幾座超大型的燈山,各式彩燈紮成高大的彩山,到晚上一點亮,宮中燈火輝煌,漂亮之極。
所有的太監,會換上燈景補子,應節,應景,也鄣顯著皇家的風光和皇權的威風。
這些玩意花費的民脂民膏當然不在少數,若是不然,自也顯示不出皇室的尊嚴出來。
除了皇宮大內,從東安門到西安門,燈市胡同到金銀胡同,棋盤街再到正陽門,整個皇城四周的京城精華地帶,到處都是燈火的海洋,高門大戶隻有在這一天才會放下身段,在自家門戶跟前紮出燈山彩棚,所圖的無非就是細民百姓的聲聲讚歎……自家花了錢,圖的無非也就是這些個,否則的話,所為何來?
在這一天,大街上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看燈賞燈的人群,過年的辛勞到這一天也差不多過去了,年雖然好,但年前債主登門,那滋味並不好受,年初一開始就得四處拜年,這活兒差不多也是成體力活了,窮人也有幾門窮親戚,總得走動走動,年節時再古怪的人也得和光同塵,不能在這種時候弄的一家老小不開心……總之,事兒少不了。
也就是到元宵節時,過年的這些繁文縟節已經過去了,元宵節就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說說笑笑的就把節過了,等華燈初上時,一家老小出去看個燈,小媳婦們去正陽門摸銅燈,擠在人群中摸著了,就象征著來年一家都能平平安安……這是當家媳婦才有的特權,祈禱一家平安的重任在肩上,摸著的才能滿心歡喜的離開,摸不著的,哪怕被那些浮浪的登徒子摸著了,也隻是紅著臉咬著牙忍著,非得等摸到那顆被摸的閃閃發亮的銅釘之後,才能心滿意足的離開……
若是換了兩宋時節,這一天還不光是老百姓的節日,皇室也會在這一天與民同樂……金明池的龍舟大賽,皇帝登樓觀燈,與民同樂,甚至是微服出來,到開封最繁華的地方和百姓一起到樊樓裏吃上幾十盞酒,最後才醉醺醺的返迴那狹小的由節度使府邸改成的皇宮。
當然,大明天子沒有這種親民的舉動,每年時節,不過是按節慶的規矩擺出種種燈山彩棚來,至於皇帝愛看不愛,甚至看或不看,誰又理會了?
崇禎是例遵循,無例不興的那種保守的君皇,紮燈山,穿燈景補子,這些規矩既然是老例,隻要不太過靡費,反正照老例辦就是了。
今年元宵,原本是一點兒過的心思也沒有,錦州那邊還在被圍,張廷麟等兵部官兵再三再四的催促,洪承疇卻隻抱定了穩紮穩打的心思,打死不肯再前進半步……也不知道他的兵力展布,究竟是要到哪一天才肯真正前行?
錦州之圍未解,舉國之戰尚未有結果,河南那邊又是洛陽失陷!
這一個年,崇禎真的沒有過好,每天輾轉反側,實在自安。大年三十那天,皇帝還在乾清宮辦事,初一那天,也沒有停止叫送進奏折來。
多少年的規矩,也沒擋的住皇帝這種焦慮難安的心思所做出的反常舉動。
一直到初五之後,河南等地的奏疏飛馳送到京師,初七日,楊嗣昌的奏疏也送到了……當然是先請罪,失陷親藩,他這個在外的督師輔臣,專責兵事的閣臣肯定脫不了幹係,如果不是有斬首張獻忠的大功在前,崇禎十三年戰事總體還算順利的話,恐怕楊嗣昌也逃不過崇禎的問責,殺頭免官當然不至於,不過光是失去皇帝寵信就夠楊嗣昌喝一壺了……他和別的大臣不一樣,別的大臣要麽是楚黨要麽浙黨,要麽有大量的同年保著,或是東林黨那樣的無敵內鬥黨派中人,楊嗣昌可是孤臣……特別是崇禎朝招罵犯忌的事全是他來幹,兩次加餉,一次剿餉一次練餉,全部是他的主張,在一些士大夫眼中,他就是“逢君之惡”,沒有皇帝的寵信,他死定了!
皇帝,可是最善變的一種生物!
好在楊嗣昌此次奏疏來的及時,處斷也很果決……革左五營扔了不管了,這五個頭目雖然名聲不小,實力也不弱,但明顯的全部是胸無大誌的人物,核心是老迴迴這樣的人物,畏首畏尾,行事拖遝,不必管他們了,交給鳳陽鎮便是,楊嗣昌督虎大威猛如虎張任學等諸多總兵官,包括京營兵馬,監軍太監盧九德等在內,加上左良玉所部,十五萬大軍由湖廣入河南,全軍銜尾追擊曹操,同時進剿李自成!
楊嗣昌自責之餘,當然也是將責任推了不少在鳳陽鎮身上,將賀人龍和黃得功等將領不聽指揮的情弊奏上……至於皇帝能不能拿劉景曜做法,又能將鳳陽鎮的驕兵悍將如保,他自然也是不管了。
崇禎所高興的,就是楊嗣昌暗示左良玉放了曹操過境,心不自安,已經頗有悔意。
此番誓師北上,戮力剿賊,以左部數萬精銳,配合楊嗣昌所統馭之大軍,剿賊當不是難事。
有此承諾,崇禎才在痛苦之餘,得到一點慰藉。
山東鎮兵調不動,這是張守仁在他心頭重重一刀!
真是萬沒想到,當年那個小小遊擊,看起來忠誠謹慎,自己也一意賞識,提拔重用,誰知到最緊要關頭,竟是罔顧聖恩若此!
當日得到候少監等人迴報之後,崇禎差點不敢相信候少監等所說的是事實。
後來多方查證,才知山東鎮確實如此,已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與藩鎮沒有什麽區別了!
所不同者,無非就是文臣尚且聽話,而且張守仁尚且沒有把手伸在政經兩麵,文官尚是朝廷派遣,賦稅尚不敢插手,無非就是設幾個卡子,用以養兵。
所行所為,一年也就能撈幾十萬兩銀子,養幾萬私兵。
崇禎暗下決心,現在是無力管他顧他,待錦州戰事畢,一定要將張守仁一免到底,縱是出什麽亂子,也是要用重兵征伐,絕不能叫其餘的大明軍鎮,有樣學樣,最後弄出一堆不聽招唿的跋扈將軍來!
“皇爺,兩位皇後娘娘並田娘娘,袁娘娘都已經在外候著了,請皇爺出來賞燈了。”
按舊年規製,燈山就架在乾清宮門之前,這裏地方廣,是內廷之中最大的一處廣闊所在,貴人們坐在乾清宮大殿外的平台上,居高而看,十分方便。
冬日天冷,剛剛天黑不久,太監們就已經來請過幾迴,各娘娘並幾個皇子都出來了,長公主是長平公主,剛剛十一歲,正當稚齡,然眉目如畫,顯是個美人胎子,崇禎十分寵愛,一時還沒舍得指給人家,小公主剛剛兩歲,尚未賜給稱號,也不知道君臣,就知道穿皇袍有胡子是的父親,每次見了就張臂要抱,崇禎也是憐惜非常。
這兩個公主,大變生時,崇禎一劍砍死小的,又一劍砍斷了長平的胳膊,天家慘事,莫過於此。
此時的崇禎當然不計如此,國事雖然崩壞,崇禎有時隱約也有過大事不妙的想法,不過都是一閃念就過去了……現在除了遼東失去不少祖宗故土,別的地方還完好無缺,沿邊長城一線的九邊重鎮防範蒙古人綽綽有餘,一道山海關和錦州寧遠隻要完好,東虜就隻能間關萬裏繞道進來,無法威脅到大明的生存……至於畿內的那些流賊,無非就是痛剿罷了!
再怎麽鬧騰,不過是北方幾省,江南閩浙兩湖雲貴都十分太平,自古這樣情形的國家就算漸漸趨於亡國之禍,但最少幾十年內,尚且無覆鼎之憂。
前頭吳祥幾個禦前牌子請不動崇禎,這一番卻是王承恩親自過來。
崇禎瞟他一眼,心中略覺有一些不滿。
山東鎮那邊不知道送了王承恩等內宦多少好處,這一兩年來,崇禎不知道被灌了多少迷湯在耳朵裏,要不然,當初也不會那麽抬舉張守仁了。
現在一想,自然十分狐疑,不過自從頒旨之事後,內廷對山東鎮都是一片罵聲……他們原本就是依附皇權所生的一群人,所謂的富貴與權力全部來自於皇權的外延,隻有豬油蒙了心的人才會和亂臣賊子並做一路……當然,如果是真的王朝末路了,這些人賣起皇帝來也絕不會比外臣慢……這一點,皇帝在幾年後就會明白,並且痛徹心扉。
現在崇禎皇帝卻念不及此,想到內廷與張守仁已經劃清界限,那麽也不必給家奴們太多的難堪,見是王承恩加倍的賠著小心來請,便是輕輕點頭,答道:“朕立刻就出去。”
“是,來人,給皇爺加一件大毛衣裳……皇爺,平台上冷,風也大,還是多穿些兒的好。”
“唔。”崇禎點頭答應著,幾個小內侍上來替他換衣服,雖然盡可能的輕手輕腳,他還是覺得太監做這些活太笨拙了,但再叫都人前來又大費周章,他不願皇嫂在外久候,所以由著太監們替他穿了一身燕居的絲棉五團龍龍袍,披上玄狐披風,再戴上一頂仿蒙古人製式的鑲嵌著東珠的貂毛大帽,緊束一身後,便是完全換了個人一樣。
便是崇禎自己也覺得暖和利落,瘦削白皙的臉龐上,也是露出一抹笑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