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會辦和幫辦,但兩人並沒有具體的職掌,並沒有兼任某局,比如鍾榮,就是會辦兼屯田局和書記局兩局的主辦。


    “叔平,你看麥田裏田壟邊上,似乎是有塘泥的殘跡?”


    李鑫也是不敢肯定,不過張德齊看了之後,便是用肯定的口吻道:“是塘泥……我想起來了,大人提起過,去冬年前和年後,曾經發動過萬壯丁起塘泥施肥,現在看來,這麥子長勢如此之好,應是施肥之功。”


    “肥力夠,還有這大大小小的引水渠,水是夠了。”


    “還有不少水車。”[


    “看這裏似有撒過灰粉,應是除蟲之用。”


    “這些不過是普通旱田,換在濟南,畝產是一石半到兩石間,就算是好年景了。現在看,似乎遠遠不止……”


    “以弟估計,是在四石到五石之間。”


    這個數字一出來,兩個濟南來的讀書人都沉默了下來。當時天下最為肥沃膏潤的土地無疑是在江南,特別是鬆江蘇州一帶,國初時候,天下七分之一的本色賦稅都是蘇州一府繳納,蘇州鬆江一帶土地之肥沃,由此可見一斑。


    而現在這時候,江南的土地多種值桑樹或棉花,糧食反而是產的少了,糧食產量最穩定的地方反變成湖廣一帶,湖廣熟,天下足,這諺語便是當時情形寫照。


    而湖廣也好,江南也罷,一畝地最高產可達六石以上,按一石百二十斤來算,就是七八百斤的產量。純粹的粳米有這個產量,除了後世有化肥農藥可以再提三四百斤左右的產量外,幾乎無可再增長了。


    山東這裏,水土之利遠不及江南、湖廣,河流較少,旱田多,近水田少,肥料不足和引水不便都妨礙了農業發展,在膠州這裏,平均畝產也就是二石,一年兩季,百姓收成不到五石,換算成銀錢,按崇禎年間的平均物價來算,也就是三兩銀子。


    當然這還是理想狀態下,沒有減產或是絕收,然後還得上交主四成到一半的收入,再有種種的勒索和勞役,山東這裏已經算是好地方,沒有大規模的流民出現和造反,換了天災不斷的西北和河南,不造反就隻能活活餓死了。


    如果天下的土地都能經過張守仁這樣的改良,把畝產提搞到四五石的水平,就算還不及江南和湖廣,就算還有剝削和雜派勞役,但天下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情形,也就真的不會再出現了!


    做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自是以懷抱天下為已任,在這一瞬之間,兩個讀書人的心事是相通的。


    但細想起來,這樣的事又是何等的艱難?


    張守仁這裏,從開挖魚塘到大養牧畜,用了多少財力,不是他有這樣的手筆,又是在浮山有這樣的人望能馭使到人力,想在別處地方做這樣的事,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以大明地方官員的行政能力和對地方的控製能力,還有地方官府的菲薄財力,想做這樣的事,根本就絕無可能。


    一時間,兩人心中都是有悲涼之感。


    但與此同時,看向張守仁時,兩人又是在眼神中有了強烈的信心,以浮山一隅之地做到如此局麵,如果是控製整個登萊,或是整個山東?


    或是……


    兩人一起搖了搖頭,更深遠的,現在是不敢再想下去了。


    身邊兩個讀書人的詭異心思張守仁並沒有發覺,他的心情也是很好,浮山這裏是衛所軍戶的田地被他收迴,又以雇傭的形式吃下了一部份民田,湊了二十萬畝的屯田範圍,建成了一個小生態圈。


    現在浮山一地,去年屯田數字在二十萬畝,今年百萬石麥可期。整個登萊鎮與田莊所用之糧,以浮山所和方家集一帶少量的民田就能供給了。[


    事實證明,從水利到肥料再到除蟲,還有平時的鋤草等一係列的活計做下來,從平均畝產兩石提高到五石是完全可行的,等田莊計劃完成,屯田數字最終達到數百萬畝的時候,一切就都不需再愁了。


    “臥子兄?”


    陳子龍沒有住兵營,也沒有在附近農莊租住院子,但是更沒有在膠州城中他的官衙宿舍中居住。


    他這個膠州推官除了上任時辦手續時進過膠州城,平時就壓根不挨城邊。這幾個月,每天就是在田間地頭來迴奔走,論起名頭他是不及孫承宗,論起在浮山一帶百姓心目中的親和力與形象,陳子龍可是不在孫承宗之下的。


    此人也吃得辛苦,就在方家集和浮山中間的千畝池塘和養雞的基地中間蓋了幾間小屋,十分簡陋,也就是勉強能夠遮蔽風雨罷了,然後每天就是在這幾個地方轉悠,除了晚間迴複一些書信外,竟是和外界斷絕往來,一心隻撲在農事上了。


    越是這樣,張守仁越是明白,眼前這位是一等一的聰明人。所謂不瘋魔不能成功,凡大聰明大智慧的人,做事情都有一股子軸勁,能吃一般人不能吃的苦,下一般人下不得的苦功,這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陳子龍此前編撰著作,幾年不曾出過書齋,正欲編寫農書時遇到浮山這樣的環境,不瘋魔不投入才是奇怪的事。


    此時看到陳子龍蹲在一塊旱田的地頭,正不知道擺弄著什麽,張守仁眼睛一熱,隔著十幾步,便是遠遠打起招唿來。


    “是國華兄,迴來啦?”


    張守仁的身份已經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秦知府和李知州等方麵大員遇著他已經是自稱下官,十分恭謹,眼神中是掩飾不住的敬畏,隻有眼前這位,隻是微一抬頭,一聲招唿後,便又是低下頭去了。


    換了別人,張守仁可能還會介意,但眼前這陳子龍連長衫都不曾穿,一身灰色的短褐都是穿的破破爛爛,原本白皙細嫩的臉皮曬得烏黑,臉上還被海風吹的一道道的皺紋,他心中一軟,索性也是蹲在陳子龍身上,看他擺弄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風並收藏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