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辦?”


    “入不入浮山營?”


    “這個,好男不當兵啊……”


    “浮山是營兵,倒不需要入軍籍,子孫一樣能讀書應試,不會把子孫的路給斷了。>


    大冷的天,不少流民都是額角見汗了。[


    這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現在也等於是被張德齊給將到了牆角,怎麽應對,都是有點兒為難了。


    要說對浮山營,對張守仁,怕是所有的流民都和濟南人一樣,都是感激的五體投地,沒有什麽話可說。


    但要說叫他們立下決心,全部入伍當兵,雖然待遇如許優厚,還是有不少人在猶豫遲疑著。


    原因則很簡單,他們雖然是流民,但都是務莊稼的好人,不是那些混混,無賴,地痞流氓,也不是被判流刑的犯人。


    在明末,構成軍隊的主要份子,恰恰就是這些人渣敗類。


    好人,是不會去當兵的。


    在邊塞,比如固原延綏等三邊軍事重鎮,情形稍有不同,那裏的邊軍都是軍戶子弟充當,一樣的樸實能吃苦,並且勇武善戰。


    秦軍在明末時,就是這個朝廷的定海神針,能吃苦,能打仗,堅忍不拔,幾十個月不關餉的秦軍,照樣能上陣打仗,雖然也有不少嘩變的,但是和一年拿三百萬餉的關寧兵比起來,秦軍強過一百倍也不止。


    關寧兵,當然也有軍戶,但多半就是招募的流亡的亡命徒,左良玉,黃得功,這樣的出身關寧的大將,本身就是犯法的亡命徒,這樣的構成,才是明末軍隊的主要來源。


    象魯軍這樣的內鎮軍隊,軍戶已經很少,多半是在城鎮招募的營兵,需要是窮的吃不上飯,揭不開鍋,或是混的宗族裏無法容身的二流子混混,無賴痞子,這才會應募來當營兵,這些人充斥在營伍中,更坐實了好男不當兵的傳言,打從宋人給當兵的刺青時開始,這門職業就成了最下流的行當,象漢班超的投筆從戎,唐人的文人赴邊塞軍伍效力的豪情,在宋明之時,就完全不見了。


    末世之時,軍紀更是蕩然無存,搶掠和強奸等惡事層出不窮,這其中的佼佼者,無過於左良玉等藩鎮軍將,將一座城池燒光搶光,把人殺光的事,明末的軍閥們也不是幹不出來。


    賊過如梳,兵過如剃,這可是當時的人說的話。


    軍伍形象如此不堪,這些流民就算快活不下去了,一想起來入營之後別人看自己的眼光,自然也是十分的猶豫。


    這也是張守仁此前沒有公開招募的原因所在,威信不立,恩德未失,招也招不到好兵。現在已經不是戚繼光的時代了,戚繼光能招募到的淳樸農民,明末時的這些軍閥根本不可能辦的到。


    論起兵製的敗壞,國家的虛弱,明末時,比起北宋和南宋之交,可也是差的遠了。


    此前張守仁在浮山的營兵,多半就是浮山和靈山所的軍戶,原本就是軍,當了營兵待遇還好些,當然趨之若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風並收藏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