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東虜喲……”
看到這樣的場景,守城的京營把總眼睛也是發酸,不過,叫他老人家立誌打東虜也就罷了,當下心中隻是對浮山營更是好奇起來,畢竟能打敗東虜的兵將,在大明實在是太難得,太難得了!
永定門前的景像,也是很快在正陽門前又重演了一次,從正陽門進去,就是正經進了京師內城範圍,然後沿著禦道邊側一路急馳,很快便是到皇城範圍,原本該送到兵部的捷報,卻是一路進去,直到宮城門前,而宮城內外,早就收到消息,太監、官員、吏員,雜役,皇城並宮城之中,不知道擁出了多少人,天街之上,到處都是聞風趕出來的各部的官吏們。
等太監接了捷報,幾個報捷的將士才從馬上翻倒下來……也是實在騎不得馬了,身子已經是接近癱軟,下馬之時,差點就立足不住,至於三匹馬的身上,正月天寒,但馬身上都是汗水淋漓,還不知道是一氣跑了多久。
“扶著點,扶著點……”[
“好漢啊,這一氣跑了多遠?”
“打京師到濟南,小一千裏,幾十個驛站,換人不換馬,前個早晨動的身!”
“好家夥!你們可是真不要命了哇。”
“沒辦法,一路上有東虜,北虜,還有趁機起勢的響馬,不趕快抓緊,出了事就耽擱報捷的大事了。”
見三個報捷的差官都累的要軟倒,一群瞧熱鬧的皇城小吏將他們扶著,有好酒的從身上掏出酒葫蘆出來,給每人灌了兩口,一刻功夫過後,這三人才漸漸迴過勁來。
從濟南到北京,平時兩天半功夫到已經算慢了,朝廷有加急信使,一天六百裏很尋常,但現在是兵荒馬亂的時候,有的地方不通,有的地方驛站被破壞了,有的地方有響馬劫道,所以兩天半功夫趕到京師,實在是真的搏命了。
“這算什麽!”
“我等奉遊擊大人將令,豈能畏首畏尾?”
“軍人原本就該奉命而行,豈能想那些有的沒有的?養我們百日,用我們不過這兩日,怎麽辛苦,也是值得。”
被眾人圍著誇讚,雖然是小吏們上前,官員們多半袖手看著,但臉上的讚賞也是抹殺不掉的……大明朝官員到現在積習難改,還是金馬玉堂的翰林最貴重,軍漢最下賤,有眼前這種待遇,還是因為這捷報太過難得的原故。
而在這三個將士心中,秀才相公就是文曲星,舉人就是天上下來的老爺,眼前這些卻全部是烏紗銀帶官靴的大官,個個都是兩榜進士,如果不是這趟差事,哪有這種機會?
原本他們該戰戰兢兢才是,但心胸之中,卻偏有一股子傲氣,使得這三個浮山將士,在這些官員麵前,仍然保持著相當的從容和自信。
說的話,加上儀表風度,還有辛苦送捷報的事實在眼前,這就使得眾人十分信服了。
“說是浮山營的兵,將主是個遊擊,叫張守仁,仁兄,聽說過沒有?”
“隱約是聽人說過,似乎是登萊劉軍門的弟子。”
“怪不得了,劉軍門為人方正,秉正不阿,調教出這麽一個武將門生來,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了……有件趣事,各位仁兄想不想知道?”
“這自然是要聽一聽了。”
“就是,今日見捷報傳來,斬首過千啊,多少年也未有這麽厲害的武將,有什麽趣事,正好可以用來佐酒。”[
“好的很,請各位做個小東,我來給大家說說這張將軍和山東鎮總兵丘磊的一段趣事……我們便宜坊去如何?”
“何消多說?”
各官都是滿麵春風,十分高興的模樣,同時也是議論紛紛,定下一會下值後喝酒的地方。京官清苦,就指著冰炭敬貼補家計,但從去年開始京師□□,地方官員來京述職的事就基本上停止了,沒有人來,交通信息也難通,冰敬炭敬都停了,一家大小日子都難過的很,現在東虜有退出關外跡象,而又有捷報在眼前,自然是要湊個小東,一起痛飲幾杯,去一去心胸中的晦氣,一澆胸中塊磊。
“你們在這幹什麽?”
正說話間,一個兵部的六品主事,帶著幾個小吏匆忙趕了過來,一看到三個浮山兵就在這裏歇息,頓時就是氣不打一處來,當下便是喝斥道:“你們好大膽子,報捷直接報到宮門口來了,誰教你們的規矩?”
“不懂,”為首的是個浮山排正目的打扮,此時笑的十分憨厚:“大人您是幹嗎的?俺隻是奉俺家大人的吩咐,給皇上報捷……這好事兒得教皇上知道,大人您攔著,是不是和皇上不對付?”
“噗嗤……”
這話說的,配上那人畜無害笑容,在場的官吏們都是麵色古怪,實在忍不住的,便是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你,你……你好……”
說話的是兵部職方司的主事,在兵部也是有位置的人,在後世算是司局級的幹部,位不高而權重,不要說眼前這小小的武夫,就算是張守仁親自來了,按以前的規矩,在職方司大佬麵前都得下跪請安,然後才能領到敕令告身,職方司,就是兵部的組織處,負責管理武官升遷授職,最為清貴拉風的職位,今日在大庭廣眾之下,卻是被一個小小差官給羞辱的……偏生人家不是有意,隻是不懂規矩,這主事大人氣的發昏,卻也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人家不過是不懂規矩,而且報捷心切,老兄就不必太講規矩了吧。”
“就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嘛。”
“楊閣老主持中外軍務,這些天沒有一個好消息,今日好歹有大捷捷報,雖然這報捷程序不對,不過閣老可不會不高興罷?”
“天心民意都喜歡,閣老怎麽會不開心呢?”
說話間,也是有好些個官員圍攏上來,接二連三,勸慰中帶著一些嘲諷。
看到這樣的場景,守城的京營把總眼睛也是發酸,不過,叫他老人家立誌打東虜也就罷了,當下心中隻是對浮山營更是好奇起來,畢竟能打敗東虜的兵將,在大明實在是太難得,太難得了!
永定門前的景像,也是很快在正陽門前又重演了一次,從正陽門進去,就是正經進了京師內城範圍,然後沿著禦道邊側一路急馳,很快便是到皇城範圍,原本該送到兵部的捷報,卻是一路進去,直到宮城門前,而宮城內外,早就收到消息,太監、官員、吏員,雜役,皇城並宮城之中,不知道擁出了多少人,天街之上,到處都是聞風趕出來的各部的官吏們。
等太監接了捷報,幾個報捷的將士才從馬上翻倒下來……也是實在騎不得馬了,身子已經是接近癱軟,下馬之時,差點就立足不住,至於三匹馬的身上,正月天寒,但馬身上都是汗水淋漓,還不知道是一氣跑了多久。
“扶著點,扶著點……”[
“好漢啊,這一氣跑了多遠?”
“打京師到濟南,小一千裏,幾十個驛站,換人不換馬,前個早晨動的身!”
“好家夥!你們可是真不要命了哇。”
“沒辦法,一路上有東虜,北虜,還有趁機起勢的響馬,不趕快抓緊,出了事就耽擱報捷的大事了。”
見三個報捷的差官都累的要軟倒,一群瞧熱鬧的皇城小吏將他們扶著,有好酒的從身上掏出酒葫蘆出來,給每人灌了兩口,一刻功夫過後,這三人才漸漸迴過勁來。
從濟南到北京,平時兩天半功夫到已經算慢了,朝廷有加急信使,一天六百裏很尋常,但現在是兵荒馬亂的時候,有的地方不通,有的地方驛站被破壞了,有的地方有響馬劫道,所以兩天半功夫趕到京師,實在是真的搏命了。
“這算什麽!”
“我等奉遊擊大人將令,豈能畏首畏尾?”
“軍人原本就該奉命而行,豈能想那些有的沒有的?養我們百日,用我們不過這兩日,怎麽辛苦,也是值得。”
被眾人圍著誇讚,雖然是小吏們上前,官員們多半袖手看著,但臉上的讚賞也是抹殺不掉的……大明朝官員到現在積習難改,還是金馬玉堂的翰林最貴重,軍漢最下賤,有眼前這種待遇,還是因為這捷報太過難得的原故。
而在這三個將士心中,秀才相公就是文曲星,舉人就是天上下來的老爺,眼前這些卻全部是烏紗銀帶官靴的大官,個個都是兩榜進士,如果不是這趟差事,哪有這種機會?
原本他們該戰戰兢兢才是,但心胸之中,卻偏有一股子傲氣,使得這三個浮山將士,在這些官員麵前,仍然保持著相當的從容和自信。
說的話,加上儀表風度,還有辛苦送捷報的事實在眼前,這就使得眾人十分信服了。
“說是浮山營的兵,將主是個遊擊,叫張守仁,仁兄,聽說過沒有?”
“隱約是聽人說過,似乎是登萊劉軍門的弟子。”
“怪不得了,劉軍門為人方正,秉正不阿,調教出這麽一個武將門生來,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了……有件趣事,各位仁兄想不想知道?”
“這自然是要聽一聽了。”
“就是,今日見捷報傳來,斬首過千啊,多少年也未有這麽厲害的武將,有什麽趣事,正好可以用來佐酒。”[
“好的很,請各位做個小東,我來給大家說說這張將軍和山東鎮總兵丘磊的一段趣事……我們便宜坊去如何?”
“何消多說?”
各官都是滿麵春風,十分高興的模樣,同時也是議論紛紛,定下一會下值後喝酒的地方。京官清苦,就指著冰炭敬貼補家計,但從去年開始京師□□,地方官員來京述職的事就基本上停止了,沒有人來,交通信息也難通,冰敬炭敬都停了,一家大小日子都難過的很,現在東虜有退出關外跡象,而又有捷報在眼前,自然是要湊個小東,一起痛飲幾杯,去一去心胸中的晦氣,一澆胸中塊磊。
“你們在這幹什麽?”
正說話間,一個兵部的六品主事,帶著幾個小吏匆忙趕了過來,一看到三個浮山兵就在這裏歇息,頓時就是氣不打一處來,當下便是喝斥道:“你們好大膽子,報捷直接報到宮門口來了,誰教你們的規矩?”
“不懂,”為首的是個浮山排正目的打扮,此時笑的十分憨厚:“大人您是幹嗎的?俺隻是奉俺家大人的吩咐,給皇上報捷……這好事兒得教皇上知道,大人您攔著,是不是和皇上不對付?”
“噗嗤……”
這話說的,配上那人畜無害笑容,在場的官吏們都是麵色古怪,實在忍不住的,便是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你,你……你好……”
說話的是兵部職方司的主事,在兵部也是有位置的人,在後世算是司局級的幹部,位不高而權重,不要說眼前這小小的武夫,就算是張守仁親自來了,按以前的規矩,在職方司大佬麵前都得下跪請安,然後才能領到敕令告身,職方司,就是兵部的組織處,負責管理武官升遷授職,最為清貴拉風的職位,今日在大庭廣眾之下,卻是被一個小小差官給羞辱的……偏生人家不是有意,隻是不懂規矩,這主事大人氣的發昏,卻也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人家不過是不懂規矩,而且報捷心切,老兄就不必太講規矩了吧。”
“就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嘛。”
“楊閣老主持中外軍務,這些天沒有一個好消息,今日好歹有大捷捷報,雖然這報捷程序不對,不過閣老可不會不高興罷?”
“天心民意都喜歡,閣老怎麽會不開心呢?”
說話間,也是有好些個官員圍攏上來,接二連三,勸慰中帶著一些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