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具軀體躺在冬季幹燥土地的塵埃之中以後,另外一顆也是落了下來,這一顆炮子打在了隊伍中的一匹戰馬上,洞穿馬腹,直接打出一個拳頭大的血洞來,那馬嘶鳴一聲,然後就是內髒和馬腸子都流了出來,馬上的騎士也是直接被甩出好幾步遠,猝不及防之下,他的脖子咯嚓一聲便折斷了。
第三顆,第四顆,接連不斷的鐵球全部落在人群中,這一下清軍才感覺到了事情不對。
整輪火炮,是絲毫也不偏差的全部落在了清軍陣中。
很多人都是目瞪口呆,看著黑鐵球尖嘯著掉下來,每一顆都是帶來極大的死傷,頭兩顆炮彈砸中人後,就是在地上彈了幾下,每彈一下,多則四五人,少則兩三人,非死即是重傷,而第五顆炮彈,正是威力最大的九斤炮彈,又正好落在了一隊排的最密集的旗丁之中,先是發出巨大的尖嘯,接著是連續砸中了五個人,都是砸中要害,當場死亡,然後炮彈繼續高速旋轉著前行,在人群之中,又整整擦著了七八人後,最後打到一個披甲兵的胸腹之間後,將這個馬甲打的渾身筋骨折斷,鮮血狂噴後,這顆帶著硫磺和泥土塵屑的冒著熱氣的炮彈才消停了下來。
而與此同時,所有的炮彈落點都是差不多,飛奔落地後,在冬天堅硬的大地上翻滾跳動,左蹦右跳,每一跳都是叫四周的旗丁膽戰心驚,每一跳,都是帶走無數條人命,每一跳,都是有一陣劈裏啪啦的骨折聲響與慘厲的嚎叫聲![
不過幾息功夫,十四顆炮彈就是全部落在了清軍陣中,犁出了一條又一條的血胡同!
等爆炸聲和慘嚎聲次第響起後,第二輪的炮響,又是幾乎同時響起!
再一次的嘯聲響起,這一次所有的清軍都是第一時間趴伏到了地上,再沒有人敢前進一步!
齊射之威,便是如此!
明軍火炮,要校射,單發,炮手動作和素質參差不齊,盡管所謂的紅夷大炮和大將軍炮都是威力巨大的數千斤重的大型巨物,但發炮者的素質決定了火炮的威力,在眼前這些戰場上的八旗將士,還是頭一迴領略到這火炮齊射之威!
並不是影視劇中的那樣的火柱和煙霧騰起的模樣,實心炮彈不會爆炸,這年頭可能已經有延時引信引發的炮彈,但掌握這樣的技術很難,短期內不大可能普及,也有鏈彈,多用於海戰,而霰彈才是克製步兵和騎兵的利器,隻是張守仁和浮山炮營還沒有使用而已。
但就是這些實心炮彈,帶給戰場上的殺戮和血腥也是足夠多了!
一枚炮彈從一個蹲著的清兵臉上擦過,整個臉上五官都在瞬間消失不見了,眼球被高速而過的鐵球擦成了血條,鼻子沒有了,半邊臉都成了碎渣,等這個清軍反應過來後,發出了不似人聲的叫喊……在未來的幾個時辰,他除了蠕動和叫喊外就不會做別的事了,一直要到死亡降臨,才是他能夠解脫的時候。
有人胳膊被打掉了,有人是被砸中了後背,整個脊梁骨都碎折了,趴在地上,這個人一直不停的嘔著鮮血和血塊,不停的想爬起來,但胳膊所撐著的,已經是一副不能稱之為身體的一攤爛肉了。
“明國火炮之威,竟致如此耶?”
一個帶甲喇銜的牛錄額真滿頭大汗,他身邊的人已經全部趴在地上,包括勇悍無比的護軍和前鋒營的重甲戰士在內,那些普通的旗丁是如此,披甲兵也是如此,那些旗鼓包衣們,則是恨不得立刻轉身就走。
要不是軍法震懾,要不是還沒有反應過來,恐怕戰線已經崩潰了。
這不是僥幸,也不是誇張,也不是清軍是一支無能的聽到炮聲就崩潰的軍隊,而是這樣的齊射殺傷,實在是前所未見,身處炮火威脅中的清軍,最少在第一時間,精神上接近崩潰了。
戰線停滯,炮隊的所有人都是滿臉的興奮。
雖然除了測矩手和指揮員之外,所有人都沒有功夫去觀察,就算要調整炮口也是測矩後經隊官們和炮長命令後的事了,在場的炮組成員,除了忙碌,還是忙碌。
搬抬手們已經把小褂子都脫了,短短時間,已經打了三輪,火藥包,炮彈,不停的往前頭搬,這一次浮山炮隊出擊,炮彈帶了一千餘顆,硫磺火藥一萬多斛,平時無事時,就是裝成藥包,配好份額,在此時就是拚了命的搬抬而已。
搬上來的藥包和彈藥放好,前頭已經放低炮口,清膛手在緊急清理炮膛,一點兒藥渣殘留也是不會留下,然後再用推杆塞實藥包,放上炮彈,重新校準炮位,一係列緊張的動作都是對著過千斤重的火炮……哪怕就是三斤炮,也是六百多斤,也不是容易搬動的。
幾輪炮打下來,所有人都是滿頭大汗,但每張臉上,卻都是滿滿當當掩飾不住的興奮之意。
趙啟年一直是在觀看著炮轟的成果,等他看到成片的清軍都趴伏在地上時,一種難以掩飾的滿足感油然襲上心頭。[
這便是火炮之威,足以震撼天地,摧殘敵軍的軍心。
但他並沒有把這種得意展露在臉上,一切如舊,他隻是微調了火炮的射距,把落點往中陣和後陣的披甲兵身上引了一些,那些白甲兵,數字是二三百人左右,身上最外重的鐵甲甲葉上塗著銀漆,所以銀光閃閃,格外引人注目。
若是能把這些最精銳最令人恐懼的敵人消滅在炮火中……隻要敵軍仍然是保持現在的態式,或是繼續龜速前行,就一定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而就在此時,清軍營地後陣的號角聲響的更加淒厲,似乎是猛然發力一樣,大隊的當後備力量的騎隊,多半是前鋒營或是護軍營的白甲如利箭般的前衝,他們帶著新的軍令,揮動旗幟,奮力策馬向前,一時間,地動山搖,竟是遮蓋住了炮擊的聲響。
第三顆,第四顆,接連不斷的鐵球全部落在人群中,這一下清軍才感覺到了事情不對。
整輪火炮,是絲毫也不偏差的全部落在了清軍陣中。
很多人都是目瞪口呆,看著黑鐵球尖嘯著掉下來,每一顆都是帶來極大的死傷,頭兩顆炮彈砸中人後,就是在地上彈了幾下,每彈一下,多則四五人,少則兩三人,非死即是重傷,而第五顆炮彈,正是威力最大的九斤炮彈,又正好落在了一隊排的最密集的旗丁之中,先是發出巨大的尖嘯,接著是連續砸中了五個人,都是砸中要害,當場死亡,然後炮彈繼續高速旋轉著前行,在人群之中,又整整擦著了七八人後,最後打到一個披甲兵的胸腹之間後,將這個馬甲打的渾身筋骨折斷,鮮血狂噴後,這顆帶著硫磺和泥土塵屑的冒著熱氣的炮彈才消停了下來。
而與此同時,所有的炮彈落點都是差不多,飛奔落地後,在冬天堅硬的大地上翻滾跳動,左蹦右跳,每一跳都是叫四周的旗丁膽戰心驚,每一跳,都是帶走無數條人命,每一跳,都是有一陣劈裏啪啦的骨折聲響與慘厲的嚎叫聲![
不過幾息功夫,十四顆炮彈就是全部落在了清軍陣中,犁出了一條又一條的血胡同!
等爆炸聲和慘嚎聲次第響起後,第二輪的炮響,又是幾乎同時響起!
再一次的嘯聲響起,這一次所有的清軍都是第一時間趴伏到了地上,再沒有人敢前進一步!
齊射之威,便是如此!
明軍火炮,要校射,單發,炮手動作和素質參差不齊,盡管所謂的紅夷大炮和大將軍炮都是威力巨大的數千斤重的大型巨物,但發炮者的素質決定了火炮的威力,在眼前這些戰場上的八旗將士,還是頭一迴領略到這火炮齊射之威!
並不是影視劇中的那樣的火柱和煙霧騰起的模樣,實心炮彈不會爆炸,這年頭可能已經有延時引信引發的炮彈,但掌握這樣的技術很難,短期內不大可能普及,也有鏈彈,多用於海戰,而霰彈才是克製步兵和騎兵的利器,隻是張守仁和浮山炮營還沒有使用而已。
但就是這些實心炮彈,帶給戰場上的殺戮和血腥也是足夠多了!
一枚炮彈從一個蹲著的清兵臉上擦過,整個臉上五官都在瞬間消失不見了,眼球被高速而過的鐵球擦成了血條,鼻子沒有了,半邊臉都成了碎渣,等這個清軍反應過來後,發出了不似人聲的叫喊……在未來的幾個時辰,他除了蠕動和叫喊外就不會做別的事了,一直要到死亡降臨,才是他能夠解脫的時候。
有人胳膊被打掉了,有人是被砸中了後背,整個脊梁骨都碎折了,趴在地上,這個人一直不停的嘔著鮮血和血塊,不停的想爬起來,但胳膊所撐著的,已經是一副不能稱之為身體的一攤爛肉了。
“明國火炮之威,竟致如此耶?”
一個帶甲喇銜的牛錄額真滿頭大汗,他身邊的人已經全部趴在地上,包括勇悍無比的護軍和前鋒營的重甲戰士在內,那些普通的旗丁是如此,披甲兵也是如此,那些旗鼓包衣們,則是恨不得立刻轉身就走。
要不是軍法震懾,要不是還沒有反應過來,恐怕戰線已經崩潰了。
這不是僥幸,也不是誇張,也不是清軍是一支無能的聽到炮聲就崩潰的軍隊,而是這樣的齊射殺傷,實在是前所未見,身處炮火威脅中的清軍,最少在第一時間,精神上接近崩潰了。
戰線停滯,炮隊的所有人都是滿臉的興奮。
雖然除了測矩手和指揮員之外,所有人都沒有功夫去觀察,就算要調整炮口也是測矩後經隊官們和炮長命令後的事了,在場的炮組成員,除了忙碌,還是忙碌。
搬抬手們已經把小褂子都脫了,短短時間,已經打了三輪,火藥包,炮彈,不停的往前頭搬,這一次浮山炮隊出擊,炮彈帶了一千餘顆,硫磺火藥一萬多斛,平時無事時,就是裝成藥包,配好份額,在此時就是拚了命的搬抬而已。
搬上來的藥包和彈藥放好,前頭已經放低炮口,清膛手在緊急清理炮膛,一點兒藥渣殘留也是不會留下,然後再用推杆塞實藥包,放上炮彈,重新校準炮位,一係列緊張的動作都是對著過千斤重的火炮……哪怕就是三斤炮,也是六百多斤,也不是容易搬動的。
幾輪炮打下來,所有人都是滿頭大汗,但每張臉上,卻都是滿滿當當掩飾不住的興奮之意。
趙啟年一直是在觀看著炮轟的成果,等他看到成片的清軍都趴伏在地上時,一種難以掩飾的滿足感油然襲上心頭。[
這便是火炮之威,足以震撼天地,摧殘敵軍的軍心。
但他並沒有把這種得意展露在臉上,一切如舊,他隻是微調了火炮的射距,把落點往中陣和後陣的披甲兵身上引了一些,那些白甲兵,數字是二三百人左右,身上最外重的鐵甲甲葉上塗著銀漆,所以銀光閃閃,格外引人注目。
若是能把這些最精銳最令人恐懼的敵人消滅在炮火中……隻要敵軍仍然是保持現在的態式,或是繼續龜速前行,就一定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而就在此時,清軍營地後陣的號角聲響的更加淒厲,似乎是猛然發力一樣,大隊的當後備力量的騎隊,多半是前鋒營或是護軍營的白甲如利箭般的前衝,他們帶著新的軍令,揮動旗幟,奮力策馬向前,一時間,地動山搖,竟是遮蓋住了炮擊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