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外中國的兵器打造有一個誤區,就是用煤多而不用木炭,粹火和除碳,一定是要用木炭才來的更好,鋼火才更好,兵器的韌性才越佳,鋒銳程度,自然也是不必說了。


    熔鐵水後加熱成鋼,就需要大量的木炭,雖然有破壞環境之嫌,不過為了民族的百年大業,浮山這邊的森林隻好犧牲一下了。


    很多細節上的事情,張守仁也不是很清楚,他也不是正經的工科科班生,隻是出於愛好和得益後世信息大爆炸才略知一些,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生鐵轉為熟鐵精鐵,再轉為鋼,這一套流程,他未必比一個熟手工匠懂得的更多。


    所以要大量的試驗才行,在這個大炮製造十門成功二三門的時代,缺乏物資就是一個致命的瓶徑,跨不過這個瓶徑,想發展就難了。


    當然,他如果降低標準和要求,不是要給自己的軍隊最好的,就如劉澤清這樣的軍閥一樣,□□是幾千精銳,再裹挾兩萬民壯,一樣能得到很大的發展,隻是這樣的道路已經證明了是行不通的,他要求的是自己改變曆史潮流,逆天而行,而不是自己的一已富貴平安。[


    要是為了後者,在魯境發幾年財,帶幾百人於天崩地裂時揚帆出海,呂宋諸地,都可以去得,搞不好數百年後,身家數百億的大財閥中就有他的後人……


    這又如何?


    對一個軍人來說,這樣的事實在是太缺乏吸引力了。


    對張守仁的情緒變化,林文遠也是十分清楚,好在這一行就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所以也不必放在心上,隻是又向張守仁問道:“大人,對經營鐵礦,你是否有腹案?”


    “這,還真是沒有。”


    這件事張守仁還真的沒有腹案,鐵礦怎麽進行運傷,派誰經營,要怎麽提高產量,運輸的麻煩,這一係列的麻煩還真的是叫人頭疼的很。


    現在唯一可告安慰的就是他手頭銀子還真不缺,各家大商行在與他的合作中都是賺的盆滿缽滿,大家都是擴充了經營的範圍和力度,整個山東現在一分為二,除了濟南和泰安濟寧一帶還是淮鹽的地盤,德州方向有一些是天津過來的鹽之外,一半多的市場已經是被浮山鹽給搶了下來。


    價格不貴,鹽如白雪一般,質量十分上乘。


    現在濟南城中,用浮山鹽擦嘴的富戶已經不少了,這鹽不貴,用起來的效果也不比山西那邊販賣過來的井鹽差,價格還不貴,精加工過的浮山鹽也就是四兩一石,非常幹淨,效果也是極好,用貴的還真不如用這個浮山鹽好。


    但鹽賣的多,張守仁手上的銷售人才還是極為匱乏,更乏能主持一方的軍政商都來得的三棲型人才。


    他的私鹽買賣,說是賣鹽,其實在開始時就是一種強盜行為。


    我能賣,你不能賣,你若違規,鋼刀臨頭。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麽簡單粗暴。


    未來在山東一帶鹽利爭奪將會更加激烈,有時候商業手段說白了,就是看力量的展現。等張守仁有足夠的力量時,他才會和天津的長蘆鹽還有淮鹽一決高下。


    這個時候,就是叫他頭疼的時候到了。


    “唉,再看吧,人才難得啊。”


    “怪不得大人多辦學校,怕也是有此感歎,才會大把的花銀子吧。”


    “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


    “不過,你現在的話也是提醒我了,嗯,不如先帶幾個人過去,能用的就先留在那邊,先學著再說。”[


    “大人英明!”


    “莫拍馬屁,大舅哥。”


    大笑聲中,眾人也是快馬加鞭,向著膠州方向,疾馳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風並收藏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