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料牲口,做飯灑掃什麽的,甚至是縫縫補補,都是女孩子拿手的活計,家裏沒有女孩子,主婦的壓力就大了。


    但有失就有得,衣服是隔幾個月就發一身,自己家裏省了不少錢,另外每天在學堂吃兩頓飯,家裏得省下多少嚼穀。


    還有書本什麽的,更是不提了。


    更有風聲,說是過一陣子,大人手頭更寬鬆了,上學不僅全免學費,還會按月給小孩子們發零用錢。


    這是哪一國的道理?[


    聽到的人,腦子裏唯有震驚二字而已。


    要說大人現在給浮山營補新丁,要囤積物資,修理軍堡,這些花錢花在明處,沒有人不讚同。這種投入,將來是要有產出的。


    可給孩子們讀書識字,花費這麽多,所為何來?


    而且浮山也不僅是這個公學,還有吏科學堂,法科學堂,更有有點兒見不得人,鬼鬼祟祟的特務學堂什麽的。


    軍營裏還有教導隊,將來就是講武學堂。


    這麽多學堂,投入的錢還少了?


    就是醫院來說,還是要附醫學堂,給有誌於學醫,掌握一門吃飯手藝的半大孩子們學習的機會。


    幾年醫學下來,出來之後,名牌是響當當的。


    因為能把膠東一帶真正能看人治病的醫生集結在一處,並且對學生因材施教,而不是那些鄉野遊醫,隻靠著幾張方子騙人吃飯的江湖郎中那可是強過一百倍一萬倍。


    這樣學堂裏出來的,怕是真有幾分本事。


    就算自己謀食不易,也能在浮山營裏當軍醫。浮山每個隊到哨一級都是配給軍醫和助手,俸祿薪餉待遇不低,現在還在缺人手,幾年之後,怕就能滿編。


    “大人真是,真是,真是……”林文遠吭哧了半響,終於道:“真是大手筆!”


    “嗯,咱家這個妹夫,可真是妹子的福氣了。”


    在家裏說話,一想起和張守仁的親戚關係,林家上下自然都是由衷的高興和自豪。


    林文遠笑道:“咱妹子生的好嘛,大人奮發之前,看到咱妹子那眼神就是……”


    林雲娘在屋子裏跺腳:“哥!”


    “好了,好了,不說這個。”


    林文遠笑著把話題扯迴來,笑道:“這麽多人上學,地方得多大,請了幾個夫子去教課,內當家,你去看過沒?”


    “這哪有不去看的?”[


    林家娘子笑道:“剛入學第一天,咱全家都去了。各堡中去的人也是不老小,平常懶得出門的人,那天也是出來不少。學堂修的可是好,有人說,比膠州正堂還威風。一進大門是操場,學生娃也得跑圈,大人說,跑跑身體好。還有練力氣的家夥什,也是不少,每天跑了圈練力氣,然後才讀書。”


    “大人這也是作養人才,這是正道。”


    “嗯,大夥都說,咱軍戶人家,小孩子能讀成了當然好,讀不成,識得字,身子也好,將來給大人效力,給大人的兒孫效力,這都是該當的。”


    “唔……說的很是!”


    “再進二門,東西南北各是七開間九間的屋子,軒敞亮堂,裏頭桌椅是一排排的,上頭書本紙墨都是擺的整整齊齊,學生每天都要負責自己的桌子,輪值灑掃,保持幹淨。大人說,這是打小鍛煉,潛移默化來著。學生按年紀分班,課程倒是一樣,咱們軍戶的孩子都是幾乎大字不識幾個,每間教室三十個左右的孩子,老師是四個,兩個夫子教識字和經義,一個教算術地理什麽的,還有一個就是教導孩子們鍛煉,是打浮山營抽去的人輪流教。”


    “地理也學?”


    林文遠吃了一驚,發問。


    他娘子噗嗤一笑,道:“你也蒙了不是?不是風水先生的那種地理,是天下山川地理的地理。大人說,做人識字就不當睜眼瞎了,但天下之事,豈能就在幾本書裏頭?所以要教地理,使得學生們心明眼亮,對天下事了若指掌,將來就算不能為官,行商,打仗,都用的著這些知識。”


    “原來如此。”林文遠釋然,微笑,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麽是好。


    張守仁做事,就是這種風格。哪怕事前你知道一些,但想跟上他的腳步,卻也是十分困難。


    去年秋天的時候,當時浮山格局也就剛起來,張守仁便是和部下們談過,百年大事,以教育為先。


    但教育,絕不能隻為了科舉應製學的那幾本書,人學了多少年,聰明人是玩八股,平常人就是限於八股,笨人就是被八股給玩了。


    大聰明人,才有幾個?國朝二百多年,進士多少萬人,真正能借著八股當上官,又不被八股弄成書呆子,理財治政都有一手的,有幾個?


    不過就是那寥寥幾人罷了!


    張居正張閣老算是第一等聰明人,一條鞭法,其實在唐宋就有雛形,在大明,也有前例,張閣老不過就是在有限幾個省推行此法,終其一世,大明天下還有一半地方未行此法,直到如今,還有一些地方沒有施行。


    就是這樣,縫縫補補的一個閣老,現在也是得享大名,而大明國初的政治框架,財政框架卻是毫無大的變化,連縫縫補補能力的大臣,也是沒有幾個。


    用張守仁的話來說,便是道以八股取士,廢策論,廢考騎射,絕對是太祖高皇帝的最大失策。宋之士大夫比漢唐已經是太過文弱,但好歹還有一些文武雙全的人才。大明立國至今,就是作養出一大群的書呆子出來,這樣下去,如何得了?


    所以浮山學校,要緊的是經濟,也就是經世濟用的學問,四書五經,八股中尋章摘句,這等功夫,不學也罷。


    如今看來,張守仁果然是說到做到,這個公學學堂,果然是超脫普通的書校,既可以教學生學習經義,將來可以走科舉的路子,免得送孩子過來的軍戶人家失望,一邊也是不動聲色的加了不少內容進去,這樣教出來的學生,身體康強,見聞廣博,思維發散,絕不會是那種讀書十年,連唐宗宋祖和蘇東坡都不知道是誰的書呆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風並收藏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