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明朝的曲線是下降曲線,西方的曲線則是上升曲線,鋼鐵產量,到了幾百年後就令得中國人尷尬了……諾大國家,鋼鐵產量還不如比利時這樣幾百萬人口的小國,這真是令所有的中國人羞殺愧殺。
現在這個時候,官營鐵廠產量不高,民營鐵廠在萬曆年間受過摧折,而且現在主要是集中在南方了。原本明朝的產量中心是在東北和北直隸,比如有名的鐵嶺,就是因鐵廠而成名,現在是落在滿清統治區內了。
著名的遵化鐵廠,已經破產,山場封閉……裁革郎中及雜造局官吏,地租銀征收解部,買鐵支用……
就是說,官營的鐵廠宣告倒閉,負責官員全部丟了飯碗,然後朝廷把地給租了,得了銀子去買鐵來用。
在後世國企坐大的某朝,這當然是不可想象的奇景。就算是在秦漢唐宋,這樣的事也是絕無可能的。[
漢唐鹽鐵專賣,這些戰略物資是牢牢握在朝廷官府手中的,各處設鐵官,礦產發賣一條龍服務,鹽鐵之利,百姓商人是沾不得一點的。
到了明朝,官營鐵礦倒閉,私營鐵礦卻是欣欣向榮,朝廷要向民間去買鐵……這種事情,也就是在明朝才有可能了。
這原本沒有大問題,但官營鐵礦紛紛倒閉,私營鐵礦在萬曆年間也受到摧殘,這鐵的產量確實是下去了。
而且,官營轉民營,小規模的爐房多,嘉靖三十四年有規定,鐵礦山場許其設爐,就令山主為爐首,每處隻許一爐,多不過五十人,俱係同都或別都有籍之人同煮,不許加增……其爐首即為總甲,每十人為一小甲,其小甲五人遞相鈐束,填寫姓名呈縣,各給執照。
就是說,礦區生產,不僅限定人數,還規定總甲和遞保,否則的話,就會被府縣衛所巡捕稽查,一旦有違反,一定從重治罪。
當然,王朝末世的時候,一切法令,皆成具文。所謂無主官山,隻要能出礦的,就一定會有大量無籍流徒湧入,每年在秋收之後,糾集成百上千,然後分布各山,依山起,少則五六座,多則一二十座,每爐最少數百人,在山掘礦,以此取利。
山主礦主收租稅,地鬼,總小甲利其常例,土腳小民則利其雇募。
整條產業鏈,最倒黴的就是官府。
官礦和領官照的礦,朝廷有鐵課或是有三十稅一的礦稅。
結果官礦全完了,領官照的也寥寥無已,派在各礦的礦監根本起不了作用,南方到處都是這種民礦,根本也不納稅,隻是賄賂當地的地方官罷了。
這種礦,肥了私人,出產到底還不如當年官礦,而且這些年兵事增多,鎧甲兵器等用鐵的地方大增,不僅是官兵,流賊,東虜,都要用鐵,所以這鐵的出產雖逐年增加,但仍然遠遠不敷使用。
現在的鐵礦,最大的集散地就在江南的蕪湖一帶,不僅有鐵礦,還有出鋼的鋼爐,算是當時大明的獨一份。
現在這個時候,官營鐵廠產量不高,民營鐵廠在萬曆年間受過摧折,而且現在主要是集中在南方了。原本明朝的產量中心是在東北和北直隸,比如有名的鐵嶺,就是因鐵廠而成名,現在是落在滿清統治區內了。
著名的遵化鐵廠,已經破產,山場封閉……裁革郎中及雜造局官吏,地租銀征收解部,買鐵支用……
就是說,官營的鐵廠宣告倒閉,負責官員全部丟了飯碗,然後朝廷把地給租了,得了銀子去買鐵來用。
在後世國企坐大的某朝,這當然是不可想象的奇景。就算是在秦漢唐宋,這樣的事也是絕無可能的。[
漢唐鹽鐵專賣,這些戰略物資是牢牢握在朝廷官府手中的,各處設鐵官,礦產發賣一條龍服務,鹽鐵之利,百姓商人是沾不得一點的。
到了明朝,官營鐵礦倒閉,私營鐵礦卻是欣欣向榮,朝廷要向民間去買鐵……這種事情,也就是在明朝才有可能了。
這原本沒有大問題,但官營鐵礦紛紛倒閉,私營鐵礦在萬曆年間也受到摧殘,這鐵的產量確實是下去了。
而且,官營轉民營,小規模的爐房多,嘉靖三十四年有規定,鐵礦山場許其設爐,就令山主為爐首,每處隻許一爐,多不過五十人,俱係同都或別都有籍之人同煮,不許加增……其爐首即為總甲,每十人為一小甲,其小甲五人遞相鈐束,填寫姓名呈縣,各給執照。
就是說,礦區生產,不僅限定人數,還規定總甲和遞保,否則的話,就會被府縣衛所巡捕稽查,一旦有違反,一定從重治罪。
當然,王朝末世的時候,一切法令,皆成具文。所謂無主官山,隻要能出礦的,就一定會有大量無籍流徒湧入,每年在秋收之後,糾集成百上千,然後分布各山,依山起,少則五六座,多則一二十座,每爐最少數百人,在山掘礦,以此取利。
山主礦主收租稅,地鬼,總小甲利其常例,土腳小民則利其雇募。
整條產業鏈,最倒黴的就是官府。
官礦和領官照的礦,朝廷有鐵課或是有三十稅一的礦稅。
結果官礦全完了,領官照的也寥寥無已,派在各礦的礦監根本起不了作用,南方到處都是這種民礦,根本也不納稅,隻是賄賂當地的地方官罷了。
這種礦,肥了私人,出產到底還不如當年官礦,而且這些年兵事增多,鎧甲兵器等用鐵的地方大增,不僅是官兵,流賊,東虜,都要用鐵,所以這鐵的出產雖逐年增加,但仍然遠遠不敷使用。
現在的鐵礦,最大的集散地就在江南的蕪湖一帶,不僅有鐵礦,還有出鋼的鋼爐,算是當時大明的獨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