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暴怒的薛國觀薛閣老,亢家的胖少東聲音不變,仍是十分沉穩,隻是又加了三分無奈:“自萬曆年間海貿大興,士大夫家和普通百姓都是毀田植桑,或是改種棉花,鬆江一府,種稻米的已經是寥寥無幾,大半的田主都是改種了棉花。閣老,鬆江布行銷天下,海內聞名,要不是一府都種棉植布,哪來的這麽多?”


    這麽一說,薛國觀和旁邊偷聽的林文遠都是明白過來了。


    自隆萬開海,江南人雨露均沾,都是大有生發。


    有錢的士大夫當然也有田,放著大筐的銀子不賺,還種糧食,豈不是豬油蒙了心?所以毀田植桑,養蠶,種棉花,什麽來錢弄什麽。


    這幾十年下來,大田主發大財,小田主發小財,沒田的給人家打工織布養蠶,也能弄一口吃食。江南地方,一台織機,一個小媳婦忙活一天,就夠一家幾口吃食了。[


    這也是南方女子地位漸高的原因所在,男子泡茶館聽評彈,最多農忙時服侍一下田地,或是養蠶忙時幫一下手。


    平時手不動肩不抬,一家吃食全靠婦人的一台織機,加上吳人重嫁妝,婦人過來,總是帶著自己的一份家當,原本腰杆就十分硬朗,再加上賺錢掌握了一家經濟大權,想不當河東獅也難啊。


    薛國觀對江南男子夫綱不振是沒有興趣,對江南糧食不能自足也不大想理會……江南的事自有南直隸和蘇鬆地方官去搞,搞不好再吃排頭,內閣是輪不著多這種事的。


    再說,江南的地還在,一樣還是肥沃,真的到吃食不夠了,那些該死的瘟生自然就又會種地了,何必外人來操這種心?


    至於江南一帶的糧食對全國一盤棋有多重要,江南缺糧給全國糧價帶來的影響和波動,甚至是影響到中樞財政收入和支出,影響到供給北方軍鎮等重要的有關國計民生的大難題就這麽自動被薛國觀給忽略了。


    事實上,明末時江南確實是大量改種經濟作物,糧食不僅外銷不足,很多地方自給自足都難辦到了。


    不得已,江南幾府還要從外地購米,這在整個中國經濟和農民發展史上,絕對是一個裏程碑式的標誌。


    什麽絲廠用多少人,多少人燒製瓷器,這才不是資本主義萌芽呢,而是大量的農民脫離最簡單的農業生產,改種經濟作物,或是徹底脫離農村進入城市形成大量的市民階層,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標杆。


    就象英國未來會發生的那樣,圈地種羊,把農民弄破產,全趕到城市中去,然後借著蒸汽機的出現,大搞工業,破產農民成為產業工人,近代國家和資本主義就基本成型了。


    中國在明末時,確實也是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上,如果沒有外族入侵,明末東林黨人和民間資本互相勾結的程度可能會越來越高,民間資本越來越雄厚,商人遲早也會尋求政治上的突破,最少也會尋找真正的政治代言人,然後城市手工業者和工人越來越多……不過以中國的自然科學體係來說,蒸汽機出現不了,資本主義還是無法到來,隻能寄希望於航海貿易不斷絕,西方東漸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好吧,諸君的苦衷,吾盡知矣。”


    話說到最後,薛國觀的口氣也是十分無奈:“然則京師儲糧不足,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大事,列位都是有辦法的,還是要共濟堅艱的好啊。”


    這就是閣老把底牌攤出來了,象征糧這種事,用行政手段來強迫也不是不可以,但牽一發而動全身,做事蠻幹,給皇帝和下頭的觀感都不會好,當官不是一輩子,為皇家的事得罪人,何苦來?


    所以薛國觀此時的語氣為之一變,不象是命令,反而是央求了。


    “這……”


    “閣老言重……”


    “在下等愧不敢當……”


    薛國觀說完,就是一輪客套,然後又是一陣沉寂。雖不在場,林文遠也是能感覺到那邊屋子裏的眼神交流……商人食利,但現在閣老求到頭上,麵子是有了,就看裏子怎麽補了。


    仍然是亢少東先說話,這些商人之中,也就是亢家和範家是主心骨,別的商人,也就是來充充人數了。[


    “閣老說的這話,在下是十分慚愧……不過,既然如此,一會在下就迴去修書一封,著平陽那邊調十萬石糧過來,穩住京師糧價再說。”


    薛國觀大喜,朗聲笑道:“承情之至!”


    山西商人運糧到口外,這個事對明帝國的最高層來說也不是秘密,不過到口外是賣給蒙古人,又或是東虜,這話就不大好說了。


    賣糧這事,連當初袁崇煥也幹過,還以為是製敵的利器,朝廷命官都幹過,商人逐利,怎麽能禁止的了?


    這個時候,也確實是新米剛下市,舊米倉儲消耗差不多的時候,正是糧商得大利的當口,這個時候運糧到京師來,運費什麽的還是小事,賺頭可就是少了很多了。


    亢家一表態,範運鬥當然跟進:“閣老明鑒,吾家遠不及亢家,今京師需糧,範某願從口外運糧五萬石,以資國用。”


    “甚好,甚好!”


    轉眼就十五萬石到手,加上通州擠一點過來,然後等江南漕運漸漸接濟過來,京師缺糧的窘境可望解決。


    最要緊的,還是京師大大小小的糧商委實不小,牽一發動全身,現在他們囤積糧食,居奇獲利,但朝廷明知道也是沒有辦法。


    商業行為就要從商業來解決,朝廷不能強迫人家賣糧或是派兵去搶,否則朝廷和山大王有什麽區別?


    現在大宗糧食入城,中小糧商見狀,自是會偃旗息鼓,不會再繼續哄抬糧食,囤積不售了。


    “老夫真是承情之至,列位有什麽要老夫幫辦的,不妨明言。”


    亢家和範家先後表達,然後剩下的糧商們自然也是跟進,五六家晉商轉眼就湊了小二十萬石糧出來,薛國觀的難題輕鬆解決,錦衣衛和東廠那邊不會再有麻煩,心情輕鬆之下,也是問起這些商人的價碼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風並收藏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