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明白了劉景曜的心思,也就無須多說。看娛樂窘圖就上


    再者,葉曙青也是十分好奇。


    劉景曜這種篤定的樣子,顯然是張守仁先打了保票,保得這些官員都平安無事。不然的話,劉景曜不僅是拿自己的烏紗帽開玩笑,也是拿自己的腦袋來開玩笑了。


    “兵備大人既然有此決斷,”不顧四周那些官員和隨員們極其難看的麵色,葉曙青也是微笑道:“下官敢不奉陪?”


    “哈哈,很好,現在已經是黃昏,眼看就要天黑,叫人在這裏點亮燈燭,擺好桌椅,我等置酒高樂,等著看官兵擊賊。”[


    劉景曜倒真是興趣極好的樣子,在他的吩咐之下,果然是周炳林調來大量人手,把城樓這裏洗涮一下,去掉浮塵和蜘蛛網等髒物,其實事情已經是打掃過了,隻是再當麵做做樣子。


    然後再擺上桌椅,等一切收拾停當,天早就黑的透了。


    在城下,六百多浮山營兵已經奉命點起火把,並且在城外用草和枯枝澆上桐油點燃,幾個大火堆堆的有好幾人高,燒起來後火苗竄的半天高,把方圓數裏都照的通明雪亮,然後有人不停的加引火物,務必使火不滅。


    “今天真是來著了啊。”


    眼前情形,果真也是激起了葉曙青的豪性。當年征戰歲月,似乎又是重迴心頭。


    他看向自己的都司同僚,大笑道:“張國華不知道躲在哪裏,他又是怎麽判定海盜非得來這裏和他打?事前派了多少斥候去查察?這一仗,老夫行伍數十年,倒真是學著了……居然還有這樣打法的!”


    “就是,”有人跟著笑道:“張國華是把自己當諸葛武侯了麽?就在這裏擺上陣仗,料定人家必定前來,還必定是打東門這裏過來。”


    有人聲音陰沉,這是布政使司下的文官:“若是他料敵有錯,致海匪禍害地方……”


    這一次,大家跟隨前來,是山東巡撫和朝廷的共同決斷,查察地方軍情海防大事,當然是要各部門通力合作。


    但來了不一定就是友好的,到目前為止,張守仁並沒有拿出過的去的東□□,辛辛苦苦一趟,到現在還是兩手空空,大家都是滿腹的怨氣。


    若是真有海盜前來,並且做出什麽禍害地方的事,那麽大家迴去之後,倒也不介意給這位春風得意新上任的遊擊將軍,多上那麽一點眼藥。


    況且這會子張守仁不見蹤影,雖說有數百強兵列陣於所城之外,但這個遊擊將軍也太慢待大家,並且也太漫不經心了。


    若是以惡意來揣測


    張守仁確實是不見蹤影了,雖然不把這兩千海盜當一迴事,不過那叫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卻還是要認真對待的。


    黑室送來的情報的信息量已經足夠豐富,在充足的情報基礎下再來做判斷,當然就能大體推測出海盜的動向。


    張家堡那邊,海盜一定會派船去攻打,但那邊海防設施重修過,堡門一閉,各墩堡內都有炮,留一些操炮的躲在墩堡之中,海盜就很難啃的下來。


    那邊難啃,動靜鬧起來也不大,所以張守仁判定,海盜為了達成目標,一定是來撲浮山所城。


    如果所城這邊閉門而守,急切難下,那麽就從所城往東,直撲方家集。


    那邊是幾萬人的大集鎮,十分富庶發達,平時小股海盜是到不了這樣的大鎮子的,今次十幾股海盜合力而來,張守仁不知道秦增壽允諾了什麽好處,但料想這姓秦的拿不出什麽銀子來……那麽,叫這些海盜把方家集搶一遍,這般富裕的大鎮子,海盜們自然樂意,自然也就一拍即合。[


    但去搶掠之前,他們也要把正事辦了。就算拿不下浮山所城,四處燒殺一番,再洗了方家集這樣的大鎮子,劉景曜和張守仁的烏紗帽一樣保不住,張守仁的根基也是毀了,這樣也算是完成了秦增壽吞並張守仁的目標。


    這麽一想,海盜的行事目標,行進路線,清晰可見,簡直就是畫在腦中一樣。


    葉曙青他們所驚訝的,在張守仁看來,隻是明朝的將領在預判能力和情報歸納分析等一係列的軍學上頭,實在已經是很落後了。


    象幾十年前最著名的薩爾滸一戰,明軍莫名其妙分成四路進擊,而且在事前大張旗鼓,不僅把進軍的路線,還把每一路的將領,人數等細節全部寫在榜文上,這樣努兒哈赤和他的建州部落對明軍的動向一清二楚,細作把明軍的進軍路線圖寫的清清楚楚送到努兒哈赤手中。


    所謂“憑他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是建立在對明軍動向一清二楚的前提下的,不然的話,有一層戰爭迷霧籠罩著,努兒哈赤怎麽知道明軍走什麽路線,哪一路強,哪一路弱呢?


    事前的情報刺探對明軍來說基本為零,將領們還隻是習慣在戰場上派出斥候偵騎,大體上了解敵人的人數和戰力就可以了。


    最多再了解一下對方的糧草儲備和軍心是否穩定什麽的,這樣就算做了萬全的準備。


    至於如張守仁這般,事前有大量的準備工作,事發之時有充足的預判,對敵人的規模,線路,裝備,士氣,指揮,大體上都有一個了解之後,如何對敵做戰,這豈不是很輕鬆的事了嗎?


    所謂的參謀製度成熟之後,軍隊做戰靠的就是對武器裝備的熟悉程度,武器的先進與否,對地形的了解和利用等等。


    在數百年後,參謀製度成熟,列國之間的戰爭,唯有拚鋼鐵與人力消耗,別無他法,任何所謂個人的奇計在成熟的參謀軍官團麵前,都是可笑的小孩伎倆,沒有任何的效用。


    張守仁現在以一人之力就可以當得起名將的資格了,那些海盜和秦增壽商量出來的奇計在他看來如同小孩過家家般的可笑和幼稚。


    但他還是希望,象今天的這種事再發生時,能有一個成熟穩定的參謀軍官團在身邊,隨時為他提供建議和智謀支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風並收藏重生之大明攝政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