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在知道了漢使者分別派駐兩邊,以劉璋從葛思等人口中掌握的別磻性子,他若是不玩點小手段,那便不是別磻了。


    那番刺殺,必然會推到高句麗頭上。如果自己因此而對高句麗記恨了,那麽,必然就會對扶餘傾斜。如果能得到大漢的扶持,便算沒了高句麗的聯合,扶餘獲得的好處,也能讓其實力和名聲,大大的提高一個層次。


    如此,此消彼長之下,扶餘一族又何必再怕高句麗?而若能因此牽動大漢對高句麗動怒,一怒之下出兵了,那就更是一件天大的美事了。


    有鑒於此,別磻這個小花招豈有不玩之理?無論成敗,都不會對扶餘造成什麽傷害。


    隻是他或許沒想到的是,他這邊打的是演戲的譜兒,可有人卻想借此將戲演成真的。[


    如果漢使者真個在扶餘出了事兒,別磻的一切謀算都將成空不說,更會招致大漢朝廷的震怒。就算如今大漢境內各諸侯割據,但若因此有了由頭,無論哪一方隨便往塞外溜達一圈兒,也夠扶餘喝上一壺的。


    這種結果,絕對不是別磻能承受的起的。這且不說,如果劉璋真的在扶餘王庭裏出事,那所謂的玉冊金瓶,豈不是等若扶餘人硬生生的,將其塞進高句麗手中?


    所以,別磻不可能幹出這種蠢事兒。那麽,答案便唿之欲出了。假戲真做的後果,最大的得益者,必定是高句麗。再者,就是扶餘內部反對別磻的勢力。


    從當日救下葛思和依慮兄妹後,劉璋就知道了扶餘內部肯定有仍然支持老汗王的勢力。貧家出孝子,國難見忠臣。每個國家在政權交替之初,都有這麽一群人的存在,自然也是題中之意。


    劉璋特意留心,也是因為答應了幫助依慮複國的請求,所以,他必須對這些勢力有所摸底。不然,真個等爆發之下,豈不玉石俱焚?一個殘破的扶餘,便再也難以牽製高句麗,那樣絕對不符合劉璋的利益。


    今晚之事出了之後,劉璋心中有數之下,自是對別磻和單於寒之間的眼神交流特別留意了。在他的有心之下,發現別磻固然是惱怒不已,但其眼眸內的驚疑,也讓劉璋更加重了對單於寒的猜疑。


    而相對於別磻,單於寒起初的驚惶之下,竟不經意流露出懊惱之色,這讓劉璋心中不由印證了自己的猜測。這個單於寒,隻怕多半是扶餘內部反對別磻的勢力代表。


    隻不過老狐狸隱藏極深,竟爾能讓別磻如此信任,引為近臣,可見所下功夫不淺。


    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才有劉璋暗暗派拔都去窺探單於寒的反應。隻是,他也沒料到的是,單於寒的反應固然在他預料之中,那刺客果然是藏在老家夥家中,但意外的是,自己周圍的對方暗樁中,竟忽然出現了第三方的勢力。


    既然如此,那麽老狐狸單於寒是高句麗早已潛伏的暗棋呢,還是這兩方都是忠於原扶餘老汗王的勢力,但並未聯絡到一起導致的呢?劉璋一時把握不準了。


    要知道,政變這種事兒,不論哪一方發動,都是會在提前盡可能的去準備。便如曆史上記載大漢曾經出現的衣帶詔事件,也是將能聯合的人,幾乎都聯合到了一起。否則,一動發動,有配合不到位的,立時便是滅頂之災。


    從今日觀察來看,劉璋不認為其他人能具備單於寒的謀劃能力。若說另一方神秘勢力是來自於扶餘軍方,自也解釋不過去。畢竟,政變也是必須要得到軍方的支持的。


    以單於寒的手段、能力,豈有不利用內外勾連的方式?如果他早已和軍方聯係好了,軍方又怎麽會多此一舉的也派人來監視他?


    看來,自己開始的設想,稍稍有些偏差了。劉璋站在窗前久久的沉思著。


    或許,是不是應該給他們加點催化劑?有時候,不怕亂,隻有亂才能讓事情的變化浮出水麵,才能從其中找出脈絡,也才能讓人更好的把握局勢。


    劉璋眼眸中閃閃生光,一刹那間,便已決定下來,明天,他將扔出一條大大的鰻魚,攪他個天翻地覆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衙內闖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篷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篷車並收藏衙內闖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