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撒釘子
大唐:長樂請自重,我是你姐夫 作者:大眼睛小懶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思量片刻,高句麗大對盧帶頭站了出來,“王上,老臣願意拿出全部家資!”
嗯?全部家資?
所有人都詫異的看向了大對盧,心說你這老東西夠狠的,你這麽帶頭,我們怎麽整?
但也有人看懂了大對盧的操作,他是宰相,帶頭做個表率是應該的,至於說全部家資?嗬嗬,誰信呢?你是宰相,誰敢去查你家裏多少財產?肯定是拿出一部分來做做樣子,對外說是全部家資。
這樣既能帶頭捐錢賣王上個好,還能落下一個清廉的美名!嘖嘖……不愧是你,難怪你能做宰相。
緊接著,看明白一切的官員們紛紛效仿站出來,表示願意捐出全部家產。
淵蓋蘇文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諸位愛卿忠心保國,本王自然也該做表率,開放王宮私庫,但願我高句麗能夠順利度過這一劫。”
此計是無奈之舉,淵蓋蘇文心中十分清楚。高句麗現在全靠士紳貴族的支撐才能抗衡大唐,一番大戰,所有的士紳都損失不小,現在應該安撫他們才是。卻因為形勢所迫,不得已隻能對士紳貴族下手。
倘若大家理解內情還好,若是不理解,此舉甚至可能引發直接的動蕩。連士紳貴族都不再支持高句麗,那這個國家就真的走到了盡頭。
說白了這就是個飲鴆止渴的法子。
“大對盧,既然事情已經議定,那就由你牽頭,主持賑災護民事宜,一定要大力宣傳,讓所有人知道,上下一心才能渡過難關,不要讓大家以為本王昏庸,在國難之時苛責百姓。”
大對盧站出來行禮,“我王放心,老臣一定肝腦塗地辦好此事。國人知道王上的苦心,一定會理解並支持的。”
淵蓋蘇文點了點頭:“兵部負責封路和宣傳,要讓百姓們知道,高句麗不是貴族的高句麗,是我們所有人的高句麗。讓若將土地和城池拱手讓人,那我們所有人都沒有好下場。”
就在這時,一位將軍站了出來,“我王,末將以為,既然大唐放開了收容百姓。我們何不將計就計,派一批精幹的下屬過去,給他們來一個大亂後方呢?就算不能鬧得他們收手,至少也能埋下一批釘子,將來大戰之時,說不定能收到奇效。”
哦?
眾人眼前一亮,淵蓋蘇文讚賞說道:“愛卿詳細說說。”
那人認真的說道:“王上,他們不限量的收容逃難的百姓,幾乎不做甄別。我們可以把士兵偽裝成百姓送過去,先在對麵各個城裏散播謠言,甚至攪亂他們的安民政策,破壞他們的毒計。”
“等到冬季過去,將來雙方戰場開打,我們撒的這批釘子還可以聚攏起來,從背後狠狠給他們來上一刀,或許能收到奇效。”
眾人紛紛稱讚,好計策!
甚至還有人給補充了一下,“不止如此,如果送去足夠多的人,我們這邊還能省下一大筆糧草開支呢。可謂是一箭三雕!”
淵蓋蘇文哈哈大笑道:“好!那此事就由愛卿親自督辦。至於派哪些人過去做釘子,你們兵部拿出個可行之策來。”
“喏!末將萬死不辭。”這人早就想好了,肯定是送那些沒什麽戰鬥力,光吃不幹的老滑頭去了。這幫人不但精明,不容易暴露,而且從飯量上看,更像是難民,送去之後能夠大大的節省糧食。
……
撒釘子的事暫且不提,隻說高句麗搜刮貴族賑濟災民的事,飲鴆止渴終究是要見血的。
即便是高句麗朝堂上麵,所有人都高唿此計高明,那也不是他們都支持的,讓貴族從自己身上割肉下來,太難了。
就如同武德九年,突厥頡利十萬兵馬殺到長安城外,渭水之畔。剛剛篡位的皇帝李二江山不穩,為了求和圖存,隻能派人談判。
可談判你也得有籌碼呀!城下之盟,你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也沒有足夠的實力證明自己,那人家直接殺入城中,屠城開搶多好?用得著跟你談?
所以李二就搜刮了城中許多貴族大戶,湊出了一筆巨款,同時讓人在外麵打了兩場不大不小的勝仗,虛張聲勢,震懾頡利不敢亂來。然後奉上巨款簽訂了城下之盟。
強如大唐都少有人自願奉獻,更別說高句麗了。
流血爭鬥事件頻出,無數貴族因為反抗而被鐵血鎮壓,被逼無奈,許多人喊出了反叛的口號。
可你們以為叛逃就能落得好處嗎?別做夢了,去西邊看看吧,那些被大唐占領的城池,所有貴族,無論大小,全都被滅族啦,雞犬不留那種!現在你們交出所有家財田產,好歹能當個百姓。將來戰爭結束,朝廷承諾還給你們貴族身份,否則的話,左右都是個死,何苦反抗呢?
即便是大對盧的宣傳口號說的鞭辟入裏,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還是有許多人
如果不是高句麗一批大貴族看清了形勢,這場飲鴆止渴還真的不好說。
沒有大貴族帶頭造反,終究是不能成事。
而這麽亂過兩個月,殺了不少鼠目寸光的中下貴族,其實也有好處,那就是多出來不少田產,如此就可以效仿大唐那邊,把部分田產分出去給百姓,可以多拉攏一批無知的百姓給這個苟延殘喘的國家賣命。
……
大唐皇帝這邊,斥候密報終於傳來,大雪封山,一次消息快則半個月,慢的話就不好說了,一個月,甚至要更久。
“陛下,高句麗出了個昏招,效仿我們這邊,逼迫貴族捐出家財賑濟災民,嗬嗬,這一招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要不要把握機會?趁亂給他們來一重擊?”李績欣喜問道。
李二沉吟片刻,最終搖了搖頭,雖然自己很動心,但此時情況跟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很是不同。
“不,茂公,大雪封山,還需要三個月才能解開,我們雙方誰都無法調動重兵。淵蓋蘇文是個梟雄,他不會看不到此計的弊端,我想,他有萬全的把握,否則不會行險的。”
李績卻不解道:“高句麗已經四麵楚歌,窮得靠搜刮貴族才能續命,臣看不到他還有什麽妙計能改命。”
李二卻笑了,“朕也不知。但按照蕭銳的說法,一力破萬法,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徒勞。”
“原本計劃是兩年打下高句麗,沒想到啊,這個冬天學到了一種新的戰爭方式。茂公,你沒覺得,我們就這麽安撫民生,比打仗更有趣嗎?”
額……
“陛下,臣是個武將……”
李二白了一眼,“誰人不知你李績足智多謀,是我大唐為數不多的儒將?”
“上兵伐謀,能夠不損一兵一卒占城滅國,那才是快意人生。曾經你我征戰沙場,幾乎無有敗績。打了一輩子,隻知道打打殺殺,從沒想過這種方式吧?”
“所以,下一步,朕考慮是不是暫緩進攻,看看能否靠著仁政,吸引來更多的百姓偷笑。假如有一天,東邊高句麗的百姓全都投入朕的懷抱,你說這場仗還用打嗎?”
嘶……聽起來,聽起來很是有趣。但是,這可能嗎?除非對麵所有城池都爆發饑荒,要不然哪有那麽多難民?
嗯?全部家資?
所有人都詫異的看向了大對盧,心說你這老東西夠狠的,你這麽帶頭,我們怎麽整?
但也有人看懂了大對盧的操作,他是宰相,帶頭做個表率是應該的,至於說全部家資?嗬嗬,誰信呢?你是宰相,誰敢去查你家裏多少財產?肯定是拿出一部分來做做樣子,對外說是全部家資。
這樣既能帶頭捐錢賣王上個好,還能落下一個清廉的美名!嘖嘖……不愧是你,難怪你能做宰相。
緊接著,看明白一切的官員們紛紛效仿站出來,表示願意捐出全部家產。
淵蓋蘇文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諸位愛卿忠心保國,本王自然也該做表率,開放王宮私庫,但願我高句麗能夠順利度過這一劫。”
此計是無奈之舉,淵蓋蘇文心中十分清楚。高句麗現在全靠士紳貴族的支撐才能抗衡大唐,一番大戰,所有的士紳都損失不小,現在應該安撫他們才是。卻因為形勢所迫,不得已隻能對士紳貴族下手。
倘若大家理解內情還好,若是不理解,此舉甚至可能引發直接的動蕩。連士紳貴族都不再支持高句麗,那這個國家就真的走到了盡頭。
說白了這就是個飲鴆止渴的法子。
“大對盧,既然事情已經議定,那就由你牽頭,主持賑災護民事宜,一定要大力宣傳,讓所有人知道,上下一心才能渡過難關,不要讓大家以為本王昏庸,在國難之時苛責百姓。”
大對盧站出來行禮,“我王放心,老臣一定肝腦塗地辦好此事。國人知道王上的苦心,一定會理解並支持的。”
淵蓋蘇文點了點頭:“兵部負責封路和宣傳,要讓百姓們知道,高句麗不是貴族的高句麗,是我們所有人的高句麗。讓若將土地和城池拱手讓人,那我們所有人都沒有好下場。”
就在這時,一位將軍站了出來,“我王,末將以為,既然大唐放開了收容百姓。我們何不將計就計,派一批精幹的下屬過去,給他們來一個大亂後方呢?就算不能鬧得他們收手,至少也能埋下一批釘子,將來大戰之時,說不定能收到奇效。”
哦?
眾人眼前一亮,淵蓋蘇文讚賞說道:“愛卿詳細說說。”
那人認真的說道:“王上,他們不限量的收容逃難的百姓,幾乎不做甄別。我們可以把士兵偽裝成百姓送過去,先在對麵各個城裏散播謠言,甚至攪亂他們的安民政策,破壞他們的毒計。”
“等到冬季過去,將來雙方戰場開打,我們撒的這批釘子還可以聚攏起來,從背後狠狠給他們來上一刀,或許能收到奇效。”
眾人紛紛稱讚,好計策!
甚至還有人給補充了一下,“不止如此,如果送去足夠多的人,我們這邊還能省下一大筆糧草開支呢。可謂是一箭三雕!”
淵蓋蘇文哈哈大笑道:“好!那此事就由愛卿親自督辦。至於派哪些人過去做釘子,你們兵部拿出個可行之策來。”
“喏!末將萬死不辭。”這人早就想好了,肯定是送那些沒什麽戰鬥力,光吃不幹的老滑頭去了。這幫人不但精明,不容易暴露,而且從飯量上看,更像是難民,送去之後能夠大大的節省糧食。
……
撒釘子的事暫且不提,隻說高句麗搜刮貴族賑濟災民的事,飲鴆止渴終究是要見血的。
即便是高句麗朝堂上麵,所有人都高唿此計高明,那也不是他們都支持的,讓貴族從自己身上割肉下來,太難了。
就如同武德九年,突厥頡利十萬兵馬殺到長安城外,渭水之畔。剛剛篡位的皇帝李二江山不穩,為了求和圖存,隻能派人談判。
可談判你也得有籌碼呀!城下之盟,你如果沒有足夠的利益,也沒有足夠的實力證明自己,那人家直接殺入城中,屠城開搶多好?用得著跟你談?
所以李二就搜刮了城中許多貴族大戶,湊出了一筆巨款,同時讓人在外麵打了兩場不大不小的勝仗,虛張聲勢,震懾頡利不敢亂來。然後奉上巨款簽訂了城下之盟。
強如大唐都少有人自願奉獻,更別說高句麗了。
流血爭鬥事件頻出,無數貴族因為反抗而被鐵血鎮壓,被逼無奈,許多人喊出了反叛的口號。
可你們以為叛逃就能落得好處嗎?別做夢了,去西邊看看吧,那些被大唐占領的城池,所有貴族,無論大小,全都被滅族啦,雞犬不留那種!現在你們交出所有家財田產,好歹能當個百姓。將來戰爭結束,朝廷承諾還給你們貴族身份,否則的話,左右都是個死,何苦反抗呢?
即便是大對盧的宣傳口號說的鞭辟入裏,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還是有許多人
如果不是高句麗一批大貴族看清了形勢,這場飲鴆止渴還真的不好說。
沒有大貴族帶頭造反,終究是不能成事。
而這麽亂過兩個月,殺了不少鼠目寸光的中下貴族,其實也有好處,那就是多出來不少田產,如此就可以效仿大唐那邊,把部分田產分出去給百姓,可以多拉攏一批無知的百姓給這個苟延殘喘的國家賣命。
……
大唐皇帝這邊,斥候密報終於傳來,大雪封山,一次消息快則半個月,慢的話就不好說了,一個月,甚至要更久。
“陛下,高句麗出了個昏招,效仿我們這邊,逼迫貴族捐出家財賑濟災民,嗬嗬,這一招畫虎不成反類犬,我們要不要把握機會?趁亂給他們來一重擊?”李績欣喜問道。
李二沉吟片刻,最終搖了搖頭,雖然自己很動心,但此時情況跟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很是不同。
“不,茂公,大雪封山,還需要三個月才能解開,我們雙方誰都無法調動重兵。淵蓋蘇文是個梟雄,他不會看不到此計的弊端,我想,他有萬全的把握,否則不會行險的。”
李績卻不解道:“高句麗已經四麵楚歌,窮得靠搜刮貴族才能續命,臣看不到他還有什麽妙計能改命。”
李二卻笑了,“朕也不知。但按照蕭銳的說法,一力破萬法,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徒勞。”
“原本計劃是兩年打下高句麗,沒想到啊,這個冬天學到了一種新的戰爭方式。茂公,你沒覺得,我們就這麽安撫民生,比打仗更有趣嗎?”
額……
“陛下,臣是個武將……”
李二白了一眼,“誰人不知你李績足智多謀,是我大唐為數不多的儒將?”
“上兵伐謀,能夠不損一兵一卒占城滅國,那才是快意人生。曾經你我征戰沙場,幾乎無有敗績。打了一輩子,隻知道打打殺殺,從沒想過這種方式吧?”
“所以,下一步,朕考慮是不是暫緩進攻,看看能否靠著仁政,吸引來更多的百姓偷笑。假如有一天,東邊高句麗的百姓全都投入朕的懷抱,你說這場仗還用打嗎?”
嘶……聽起來,聽起來很是有趣。但是,這可能嗎?除非對麵所有城池都爆發饑荒,要不然哪有那麽多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