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有人不安分?
大唐:長樂請自重,我是你姐夫 作者:大眼睛小懶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李二一生有很多兒子,其中皇後親生的有三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九皇子李治。除此之外,最為優秀的當屬楊妃生的三皇子李恪了,被李二稱讚說英果類我。蕭銳也很喜歡這位小舅子,可惜自己有言在先,隻教太子一人,所以不能把李恪帶在身邊。
後來李恪被封揚州大都督,去揚州就任,實則是讓他遠離朝堂,不要參與爭權奪利的。
李恪自知出身太好,太過尷尬,所以很聽話的去了揚州。蕭銳這個姐夫送了一批書籍給他,甚至還傳了他一套武藝。也因此,召來了除太子之外的其他皇子的嫉妒,其中屬李泰最為不服氣。
但李泰身份不同,跟太子一母同胞,內心很是不服,認為自己同樣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所以才上演了一出洞庭湖戲碼,可惜失敗了,現在的下場不算太好,被外派做個縣令曆練。如果他能安心做個治國宰相,皇帝和太子還能容下他,如果心思不定,嗬嗬,怕是不死也得被貶為庶民。
對於李泰,蕭銳的懲治是留了一個殺手死敵許大通,有此人在世,魏王李泰不敢入長安。看似是蕭銳心胸狹隘對李泰的報複,但認真去看,未必不是對李泰的保護。
除了這些皇子之外,還有幾位平時沒什麽存在感的皇子,畢竟孩子太多了,李二也寵愛不過來,能記著自己幾個孩子就不易了,背後都是孩子母親在教導支持。
其中五皇子李佑,六皇子李愔兩人年長些,已經放去封地就藩。但這兩位品行有問題,風評不好,可以說是諸位皇子之中,不成器的典範,老難兄難弟了。
五皇子李佑獲封齊王,在齊州就藩。六皇子李愔獲封蜀王,在蜀地就藩。
論實力,應該屬於六皇子李愔後台大,畢竟他的生母是楊妃,母族是弘農楊氏。但因為大唐取代了大隋,所以楊氏一族隻能選擇蟄伏低調。李恪和李愔這兩位大業帝的親外孫,也不得不選擇富家翁之路。
五皇子齊王李佑,母親是陰妃,四大貴妃之一。但她出身不行,父親是前隋名將陰世師,被李淵攻破長安時斬殺,所以雖是受寵的貴妃,但地位也很尷尬。
與楊妃知進退不同,陰妃是有野心的,所以一直在幫兒子積攢實力,哪怕是兒子李佑被派去齊州就藩,陰妃還在不遺餘力的替兒子謀劃。
聽說皇帝要在戰場鏖兵,過年都不迴來了,陰妃覺得時機已到,於是給在外的兒子去了封快馬密信。
半個月後,皇宮立政殿內,陰妃求見,說明來意,想出城去祭拜亡父。
長孫皇後不疑有他,這種事很常見,畢竟誰都有個偶爾思念親人的時候,於是隨手批示了可以出宮。
可陰妃這一去就是三天未歸,甚至連個迴信都不往宮裏送,長孫皇後略顯不滿,心說這麽多年了,沒看出她不懂規矩呀!
直到這天,一匹八百裏加急快報傳入長安,所有人大吃一驚——齊王李佑在山東舉兵,徑直殺入洛陽,已經占領了洛陽馬場。
什麽??
長孫皇後恍然大悟,陰妃這是逃了。怕是此時已經在洛陽跟兒子匯合了吧。
太極殿內,半年多來,李承乾第一次展現怒容,“混賬!他怎麽敢?他怎麽敢?”
李承乾氣得渾身顫抖,拳頭都是白的。
“太子息怒,為今之計,需要立刻商議平亂,遲則生變啊!”
“是啊太子,洛陽的馬場,朝廷經營多年,今年新培養出良馬三萬匹。萬一拖延日久,齊王在洛陽募兵,把這三萬匹新馬用上,若有三萬騎兵在手,那就是大災難了。”
李承乾沉聲道:“三萬騎兵?呸!就他李佑?”
“三萬能打騎兵,配上馬夫後勤,至少需要五萬兵馬。就算他從齊州到洛陽一路西來,裹挾民眾無數,也不可能馬上將百姓變成能打之兵。況且如今我大唐歌舞升平,凡有良心者,皆不會真心跟隨他叛亂。”
“靠他裹挾起來的一盤散沙?就想攻入長安奪位?呸!再給他一個月,他也是自尋死路!”
長孫無忌勸道:“太子殿下,不可大意!李佑的生母陰妃,出身陰家一族,乃是世代武將。既然他們敢聚眾叛亂,想必是早有預謀。李佑身邊肯定有懂打仗的文武輔佐。”
太子李承乾大手一揮,“不用再說了。長安現有守軍一萬,孤王親自領兵,去會一會他!長安城暫且交由舅舅和諸位看護。”
什麽???
不可,萬萬不可!
眾文武齊齊勸阻。
還真是李二的種,怎麽都喜歡兄弟相殘和禦駕親征呢?
就在這時,長樂公主騎著猛虎上殿,一聲虎嘯打斷了議事的重臣。
“何須太子大哥親自前去,我去一趟,一定親手把那個魂淡帶到你的麵前!”
長樂公主的話,擲地有聲,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氣魄,這就是我大唐未來的第一女將嗎?
大概,不是未來的,現在已經是了。
看到長樂親至,李承乾終於不再板著臉,心神也鬆了下來,笑著迎了上去,“小妹,你怎麽來了?”
長樂翻身下虎,伸手撫了撫大貓的腦袋,大貓懂事的轉頭走到了太極殿門口蹲下,跟侍衛整齊的一起。
“父皇帶著大唐能打的將軍去了前線,長安城雖有守軍,但更多的是在維護治安。現在出了叛亂,又是皇室中人,我豈能不來?大哥可別忘了,長樂不止是公主,也是大唐娘子軍主將。”
眾人眼前一亮,特別是國舅長孫無忌,“對於太子殿下,無須動用長安守軍,公主可以調用娘子軍南下……”
李承乾正色拒絕,“不!小妹還未成年,孤王豈能讓小妹替我出頭?娘子軍不可輕動。”
“大哥,你別想命令我……”
“小妹!”李承乾伸手按住了妹妹,語重心長的說道:“老五一人作亂,卻裹挾了齊州軍民,甚至包括沿途到洛陽的許多無辜百姓。我不相信這些百姓都要背叛朝廷,所以我不是為了那個魂淡,是為了我大唐百姓。”
“固然小妹有戰場經驗,甚至可以殺敵破陣,所向披靡。但今次不同,我們不是舉刀對蠻夷,雙方都是我大唐子民,任何一方流血,都是我大唐在流血。”
“聽話,你留在長安坐鎮,相信大哥!”
嘶……
大殿中的文武,全都被太子這番話所震懾住,無數人紛紛在心中稱讚,不愧是太子,不僅有無懼一切的魄力,還有為國為民的仁義,了不起!
隻此一番話,無論他此次能不能平亂,他就已經是位合格的儲君了。
長樂公主糾結片刻,點了點頭說道:“我跟你一起去,我給你做護衛。”
太子笑了,伸手愛惜的揉了揉妹妹的頭發,“乖,我帶走了長安一萬守軍,無人坐鎮可不行,你留下,就是長安城最堅強一道防線。”
國舅長孫無忌大聲說道:“臣,支持太子殿下!此事,非太子殿下不可。”
高士廉撫須看著長孫無忌,心說你這個舅舅往日裏最護犢子,今日卻豁出去了,這可不像你。
長樂公主終於點頭,拉著李承乾的胳膊認真說道:“那你小心點,我把大貓借給你做護衛。如果有什麽閃失,你一定逃出來,有我在,就算給他五萬精銳,也翻不了天!”
李承乾感動的點頭,哈哈大笑道:“我信,我家小妹可是大唐第一女將,從無敗績!”
這句誇讚,反倒讓長樂公主害羞起來,小聲說道:“未來的,未來的……我還沒獨立領過兵呢。”
後來李恪被封揚州大都督,去揚州就任,實則是讓他遠離朝堂,不要參與爭權奪利的。
李恪自知出身太好,太過尷尬,所以很聽話的去了揚州。蕭銳這個姐夫送了一批書籍給他,甚至還傳了他一套武藝。也因此,召來了除太子之外的其他皇子的嫉妒,其中屬李泰最為不服氣。
但李泰身份不同,跟太子一母同胞,內心很是不服,認為自己同樣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所以才上演了一出洞庭湖戲碼,可惜失敗了,現在的下場不算太好,被外派做個縣令曆練。如果他能安心做個治國宰相,皇帝和太子還能容下他,如果心思不定,嗬嗬,怕是不死也得被貶為庶民。
對於李泰,蕭銳的懲治是留了一個殺手死敵許大通,有此人在世,魏王李泰不敢入長安。看似是蕭銳心胸狹隘對李泰的報複,但認真去看,未必不是對李泰的保護。
除了這些皇子之外,還有幾位平時沒什麽存在感的皇子,畢竟孩子太多了,李二也寵愛不過來,能記著自己幾個孩子就不易了,背後都是孩子母親在教導支持。
其中五皇子李佑,六皇子李愔兩人年長些,已經放去封地就藩。但這兩位品行有問題,風評不好,可以說是諸位皇子之中,不成器的典範,老難兄難弟了。
五皇子李佑獲封齊王,在齊州就藩。六皇子李愔獲封蜀王,在蜀地就藩。
論實力,應該屬於六皇子李愔後台大,畢竟他的生母是楊妃,母族是弘農楊氏。但因為大唐取代了大隋,所以楊氏一族隻能選擇蟄伏低調。李恪和李愔這兩位大業帝的親外孫,也不得不選擇富家翁之路。
五皇子齊王李佑,母親是陰妃,四大貴妃之一。但她出身不行,父親是前隋名將陰世師,被李淵攻破長安時斬殺,所以雖是受寵的貴妃,但地位也很尷尬。
與楊妃知進退不同,陰妃是有野心的,所以一直在幫兒子積攢實力,哪怕是兒子李佑被派去齊州就藩,陰妃還在不遺餘力的替兒子謀劃。
聽說皇帝要在戰場鏖兵,過年都不迴來了,陰妃覺得時機已到,於是給在外的兒子去了封快馬密信。
半個月後,皇宮立政殿內,陰妃求見,說明來意,想出城去祭拜亡父。
長孫皇後不疑有他,這種事很常見,畢竟誰都有個偶爾思念親人的時候,於是隨手批示了可以出宮。
可陰妃這一去就是三天未歸,甚至連個迴信都不往宮裏送,長孫皇後略顯不滿,心說這麽多年了,沒看出她不懂規矩呀!
直到這天,一匹八百裏加急快報傳入長安,所有人大吃一驚——齊王李佑在山東舉兵,徑直殺入洛陽,已經占領了洛陽馬場。
什麽??
長孫皇後恍然大悟,陰妃這是逃了。怕是此時已經在洛陽跟兒子匯合了吧。
太極殿內,半年多來,李承乾第一次展現怒容,“混賬!他怎麽敢?他怎麽敢?”
李承乾氣得渾身顫抖,拳頭都是白的。
“太子息怒,為今之計,需要立刻商議平亂,遲則生變啊!”
“是啊太子,洛陽的馬場,朝廷經營多年,今年新培養出良馬三萬匹。萬一拖延日久,齊王在洛陽募兵,把這三萬匹新馬用上,若有三萬騎兵在手,那就是大災難了。”
李承乾沉聲道:“三萬騎兵?呸!就他李佑?”
“三萬能打騎兵,配上馬夫後勤,至少需要五萬兵馬。就算他從齊州到洛陽一路西來,裹挾民眾無數,也不可能馬上將百姓變成能打之兵。況且如今我大唐歌舞升平,凡有良心者,皆不會真心跟隨他叛亂。”
“靠他裹挾起來的一盤散沙?就想攻入長安奪位?呸!再給他一個月,他也是自尋死路!”
長孫無忌勸道:“太子殿下,不可大意!李佑的生母陰妃,出身陰家一族,乃是世代武將。既然他們敢聚眾叛亂,想必是早有預謀。李佑身邊肯定有懂打仗的文武輔佐。”
太子李承乾大手一揮,“不用再說了。長安現有守軍一萬,孤王親自領兵,去會一會他!長安城暫且交由舅舅和諸位看護。”
什麽???
不可,萬萬不可!
眾文武齊齊勸阻。
還真是李二的種,怎麽都喜歡兄弟相殘和禦駕親征呢?
就在這時,長樂公主騎著猛虎上殿,一聲虎嘯打斷了議事的重臣。
“何須太子大哥親自前去,我去一趟,一定親手把那個魂淡帶到你的麵前!”
長樂公主的話,擲地有聲,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氣魄,這就是我大唐未來的第一女將嗎?
大概,不是未來的,現在已經是了。
看到長樂親至,李承乾終於不再板著臉,心神也鬆了下來,笑著迎了上去,“小妹,你怎麽來了?”
長樂翻身下虎,伸手撫了撫大貓的腦袋,大貓懂事的轉頭走到了太極殿門口蹲下,跟侍衛整齊的一起。
“父皇帶著大唐能打的將軍去了前線,長安城雖有守軍,但更多的是在維護治安。現在出了叛亂,又是皇室中人,我豈能不來?大哥可別忘了,長樂不止是公主,也是大唐娘子軍主將。”
眾人眼前一亮,特別是國舅長孫無忌,“對於太子殿下,無須動用長安守軍,公主可以調用娘子軍南下……”
李承乾正色拒絕,“不!小妹還未成年,孤王豈能讓小妹替我出頭?娘子軍不可輕動。”
“大哥,你別想命令我……”
“小妹!”李承乾伸手按住了妹妹,語重心長的說道:“老五一人作亂,卻裹挾了齊州軍民,甚至包括沿途到洛陽的許多無辜百姓。我不相信這些百姓都要背叛朝廷,所以我不是為了那個魂淡,是為了我大唐百姓。”
“固然小妹有戰場經驗,甚至可以殺敵破陣,所向披靡。但今次不同,我們不是舉刀對蠻夷,雙方都是我大唐子民,任何一方流血,都是我大唐在流血。”
“聽話,你留在長安坐鎮,相信大哥!”
嘶……
大殿中的文武,全都被太子這番話所震懾住,無數人紛紛在心中稱讚,不愧是太子,不僅有無懼一切的魄力,還有為國為民的仁義,了不起!
隻此一番話,無論他此次能不能平亂,他就已經是位合格的儲君了。
長樂公主糾結片刻,點了點頭說道:“我跟你一起去,我給你做護衛。”
太子笑了,伸手愛惜的揉了揉妹妹的頭發,“乖,我帶走了長安一萬守軍,無人坐鎮可不行,你留下,就是長安城最堅強一道防線。”
國舅長孫無忌大聲說道:“臣,支持太子殿下!此事,非太子殿下不可。”
高士廉撫須看著長孫無忌,心說你這個舅舅往日裏最護犢子,今日卻豁出去了,這可不像你。
長樂公主終於點頭,拉著李承乾的胳膊認真說道:“那你小心點,我把大貓借給你做護衛。如果有什麽閃失,你一定逃出來,有我在,就算給他五萬精銳,也翻不了天!”
李承乾感動的點頭,哈哈大笑道:“我信,我家小妹可是大唐第一女將,從無敗績!”
這句誇讚,反倒讓長樂公主害羞起來,小聲說道:“未來的,未來的……我還沒獨立領過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