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殿試?
大唐:長樂請自重,我是你姐夫 作者:大眼睛小懶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冠軍侯府裏,蕭銳正在跟一眾妻兒嬉戲享樂,坐等科舉放榜呢。這天內侍老高登門來請,說是皇帝點名了明日朝會冠軍侯要到場。
“老高,是榜單出來了嗎?有沒有我家夫人的?”
啊?
咳咳……
內侍老高連忙擺手道:“侯爺說笑了,老奴哪裏有資格提前看榜單?陛下請侯爺上朝,是因為科舉判卷結束,但不好議定誰做狀元,所以將一份名單呈給了陛下。陛下決定明日朝會來個太極殿共議,決出狀元,並且給出排名。”
蕭銳驚訝道:“你是說明日要進行殿試?”
殿試?
老高愣了一下,然後笑著點頭道:“沒錯,就是殿試!侯爺是此次科舉出題人,可一定要到場。”
蕭銳卻搖頭道:“不行!身為出題人,本就要避嫌。我不參與判卷,請六部司衙門出能人判卷,就是為了彰顯公平。這次科舉本侯可是押了賭約的,我不能讓人挑出毛病來,否則他們輸的不服。”
這……
老高壓低了聲音提醒道:“侯爺,您不去怕是不行的。據禮部的人說,這次前麵十名,似乎都是您的門下。”
什麽???
蕭銳一拍額頭,“這豈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老高笑了,“侯爺您坦坦蕩蕩,誰人不知?對手若是不服,盡管猜忌便是。可我們也不能因為害怕他們猜忌,就歪曲了事實。”
蕭銳苦笑道:“行,還是你會說話。這群臭小子,也不知道收斂一些,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提前泄露考題給他們了……”
下午時分,禮部派人來了,通知冠軍侯夫人魏嫣然明日入宮參加殿試。
蕭家一片喜慶,這不擺明了魏嫣然在前十名嘛。
1、李景仁2、狄仁傑3、黃藥師4、李承乾5、李麗質6、魏嫣然7、李泰(魏)8、崔寧兒9、夏懷仁10、裴東來11、武照
次日一早,蕭銳就帶著夫人一起乘坐馬車入宮。讓夫人在太極殿外候旨,蕭銳先一步入朝會。
不少人紛紛打招唿恭喜:“恭喜侯爺,據說這次科舉考試,侯爺的門生大放異彩,幾乎包攬了科舉前麵的名次。”
“不錯,侯爺號稱天下第一名師,果然名不虛傳!”
……
“咳咳,諸位、諸位,蕭銳感謝諸位的捧場。但千萬不要這麽說,蕭銳身為科舉出題人,本就應該避嫌。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恐怕要召來懷疑,說我蕭銳提前透題給學生們了。”蕭銳連忙勸阻。
奈何這幫人太熱情了,而且一個個拍胸脯保證,等下誰敢往侯爺身上潑髒水,大家都會給你站場子。
正說著呢,世家出身的官員們就開始出言奚落了,“侯爺當初提議比鬥,原因是懷疑我們把控科舉,說我們出題、判卷偏袒自家子弟。”
“本以為侯爺您大公無私,由您出題,雙方公平比鬥一番,見個真章,也能洗脫我們的髒水。”
“可現在看來,侯爺您不也是一樣?為何您出題的時候,您的學生卻紛紛考得好成績?”
“對此您作何解釋?”
喂!你胡說什麽呢?
有武將不忿,指著對方就罵了起來。
蕭銳上前攔住,鎮定的開口說道:“爾等出題多考經義,對那些家貧無足夠書籍閱讀之人很不公平。本侯此次出題,更重視學以致用,雖不直接考經義,但卻可以旁征博引,用經義來解題。”
“無論是出題,還是最後的判卷,都由朝廷三省六部出能人幹臣參與,科舉選才本是為國用人,而不是考誰更會背書的。”
“如果質疑本侯出題的水平,那為何朝廷參與命題的大儒沒有反對呢?”
那人不忿道:“我們承認侯爺出題的水平,可誰知道你有沒有在背後透題給自己的學生?若是以這種方式想贏得比鬥,侯爺,莫怪我們輸的不服。”
程知節大喝道:“喂!願賭服輸,輸了卻找這麽多借口,往侯爺身上潑髒水……要不要麵皮?輸不起就不要賭!我老程最瞧不起的就是這種人。”
你……
“這是我們文臣的事,與爾等武將何關?”這幫人還真的不怕混世魔王。
蕭銳笑著打斷的雙方的對罵,“這樣吧。我的學生都是由我親自教導,現在結果擺在這裏,本侯如果說沒有透題給學生們,你們肯定是不信的。可事實如此,本侯毫不客氣的說,本侯的學生德才兼備,無論是你們出題,還是本侯出題,都不影響他們在科舉考場上嶄露頭角。”
你……
對方還想反駁,蕭銳卻不給他們機會,緊接著說道:“至於賭約?不如這樣,我們去掉本侯的學生來比。”
“你們懷疑我透題,那好辦,凡是我蕭銳門下,都不參與賭約。剩餘的子弟分為寒門、貴族,以雙方上榜的人數來比一個高低如何?”
“總不能你們懷疑本侯能給天下寒門士子全都透題吧?”
對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武將這邊幫蕭銳開腔催促道:“喂,慫了嗎?侯爺這邊去掉了幾十人,你們如果還是不敢比,不如迴家奶孩子算了。”
……
“好!就依侯爺所言。”
不多時,皇帝緩緩走進了太極殿,身邊內侍老高捧著一個長盒子,從表情上就能看出皇帝臉上壓抑不住的喜悅。
“諸位愛卿,自朝廷推行全民識字以來,於今科取仕終見成效。本次科舉破以往舊例,不考經義,以經世致用為準。科舉取仕目的是選拔人才輔助治理國家,若隻會死讀書,不能為國為民解決困難,那讀書何用?”
“所以,冠軍侯蕭銳此提議,當記頭功。”
蕭銳站出來謙虛道:“陛下過獎了,全賴陛下聖心明斷,蕭銳不敢居功。”
李二笑著擺手道:“你潛心治學一年的辛勞,大家都看在眼裏,無需謙虛。”
“以往朕以為,天下英才盡入朕彀中也。可今日方知,朕實乃小覷了天下英雄。殊不知我大唐人傑地靈,英才輩出,遠超我等的想象。”
“來人,宣旨!”
旁邊內侍老高將手捧的長盒放下,然後拿起禦案上一則聖旨宣讀起來,“今科會試,創下往年所不曾見的奇跡,來參加會試的考生足足有五千人之多,而且是在朝廷不曾降低鄉試難度的情況下。”
嘶……
不少人表示震驚,五千人參加會試?往年不過兩三千……
隻聽老高繼續宣讀:“故此朝廷決定,擴大人才錄用人數,以會試答題優劣核準,今科會試錄用前五百一十三名為今科舉人。其中頭二十人賜進士及第。”
嘶……此言一出,震驚朝野。
一次錄用五百多人?這意味著大唐一下多了五百多新人官員。
當然了,更多人關心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這五百多人裏麵,是貴族多?還是寒門多?
此次擴大錄取,到底是皇帝在偏幫誰?
“老高,是榜單出來了嗎?有沒有我家夫人的?”
啊?
咳咳……
內侍老高連忙擺手道:“侯爺說笑了,老奴哪裏有資格提前看榜單?陛下請侯爺上朝,是因為科舉判卷結束,但不好議定誰做狀元,所以將一份名單呈給了陛下。陛下決定明日朝會來個太極殿共議,決出狀元,並且給出排名。”
蕭銳驚訝道:“你是說明日要進行殿試?”
殿試?
老高愣了一下,然後笑著點頭道:“沒錯,就是殿試!侯爺是此次科舉出題人,可一定要到場。”
蕭銳卻搖頭道:“不行!身為出題人,本就要避嫌。我不參與判卷,請六部司衙門出能人判卷,就是為了彰顯公平。這次科舉本侯可是押了賭約的,我不能讓人挑出毛病來,否則他們輸的不服。”
這……
老高壓低了聲音提醒道:“侯爺,您不去怕是不行的。據禮部的人說,這次前麵十名,似乎都是您的門下。”
什麽???
蕭銳一拍額頭,“這豈不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老高笑了,“侯爺您坦坦蕩蕩,誰人不知?對手若是不服,盡管猜忌便是。可我們也不能因為害怕他們猜忌,就歪曲了事實。”
蕭銳苦笑道:“行,還是你會說話。這群臭小子,也不知道收斂一些,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提前泄露考題給他們了……”
下午時分,禮部派人來了,通知冠軍侯夫人魏嫣然明日入宮參加殿試。
蕭家一片喜慶,這不擺明了魏嫣然在前十名嘛。
1、李景仁2、狄仁傑3、黃藥師4、李承乾5、李麗質6、魏嫣然7、李泰(魏)8、崔寧兒9、夏懷仁10、裴東來11、武照
次日一早,蕭銳就帶著夫人一起乘坐馬車入宮。讓夫人在太極殿外候旨,蕭銳先一步入朝會。
不少人紛紛打招唿恭喜:“恭喜侯爺,據說這次科舉考試,侯爺的門生大放異彩,幾乎包攬了科舉前麵的名次。”
“不錯,侯爺號稱天下第一名師,果然名不虛傳!”
……
“咳咳,諸位、諸位,蕭銳感謝諸位的捧場。但千萬不要這麽說,蕭銳身為科舉出題人,本就應該避嫌。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恐怕要召來懷疑,說我蕭銳提前透題給學生們了。”蕭銳連忙勸阻。
奈何這幫人太熱情了,而且一個個拍胸脯保證,等下誰敢往侯爺身上潑髒水,大家都會給你站場子。
正說著呢,世家出身的官員們就開始出言奚落了,“侯爺當初提議比鬥,原因是懷疑我們把控科舉,說我們出題、判卷偏袒自家子弟。”
“本以為侯爺您大公無私,由您出題,雙方公平比鬥一番,見個真章,也能洗脫我們的髒水。”
“可現在看來,侯爺您不也是一樣?為何您出題的時候,您的學生卻紛紛考得好成績?”
“對此您作何解釋?”
喂!你胡說什麽呢?
有武將不忿,指著對方就罵了起來。
蕭銳上前攔住,鎮定的開口說道:“爾等出題多考經義,對那些家貧無足夠書籍閱讀之人很不公平。本侯此次出題,更重視學以致用,雖不直接考經義,但卻可以旁征博引,用經義來解題。”
“無論是出題,還是最後的判卷,都由朝廷三省六部出能人幹臣參與,科舉選才本是為國用人,而不是考誰更會背書的。”
“如果質疑本侯出題的水平,那為何朝廷參與命題的大儒沒有反對呢?”
那人不忿道:“我們承認侯爺出題的水平,可誰知道你有沒有在背後透題給自己的學生?若是以這種方式想贏得比鬥,侯爺,莫怪我們輸的不服。”
程知節大喝道:“喂!願賭服輸,輸了卻找這麽多借口,往侯爺身上潑髒水……要不要麵皮?輸不起就不要賭!我老程最瞧不起的就是這種人。”
你……
“這是我們文臣的事,與爾等武將何關?”這幫人還真的不怕混世魔王。
蕭銳笑著打斷的雙方的對罵,“這樣吧。我的學生都是由我親自教導,現在結果擺在這裏,本侯如果說沒有透題給學生們,你們肯定是不信的。可事實如此,本侯毫不客氣的說,本侯的學生德才兼備,無論是你們出題,還是本侯出題,都不影響他們在科舉考場上嶄露頭角。”
你……
對方還想反駁,蕭銳卻不給他們機會,緊接著說道:“至於賭約?不如這樣,我們去掉本侯的學生來比。”
“你們懷疑我透題,那好辦,凡是我蕭銳門下,都不參與賭約。剩餘的子弟分為寒門、貴族,以雙方上榜的人數來比一個高低如何?”
“總不能你們懷疑本侯能給天下寒門士子全都透題吧?”
對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竟然無言以對。
武將這邊幫蕭銳開腔催促道:“喂,慫了嗎?侯爺這邊去掉了幾十人,你們如果還是不敢比,不如迴家奶孩子算了。”
……
“好!就依侯爺所言。”
不多時,皇帝緩緩走進了太極殿,身邊內侍老高捧著一個長盒子,從表情上就能看出皇帝臉上壓抑不住的喜悅。
“諸位愛卿,自朝廷推行全民識字以來,於今科取仕終見成效。本次科舉破以往舊例,不考經義,以經世致用為準。科舉取仕目的是選拔人才輔助治理國家,若隻會死讀書,不能為國為民解決困難,那讀書何用?”
“所以,冠軍侯蕭銳此提議,當記頭功。”
蕭銳站出來謙虛道:“陛下過獎了,全賴陛下聖心明斷,蕭銳不敢居功。”
李二笑著擺手道:“你潛心治學一年的辛勞,大家都看在眼裏,無需謙虛。”
“以往朕以為,天下英才盡入朕彀中也。可今日方知,朕實乃小覷了天下英雄。殊不知我大唐人傑地靈,英才輩出,遠超我等的想象。”
“來人,宣旨!”
旁邊內侍老高將手捧的長盒放下,然後拿起禦案上一則聖旨宣讀起來,“今科會試,創下往年所不曾見的奇跡,來參加會試的考生足足有五千人之多,而且是在朝廷不曾降低鄉試難度的情況下。”
嘶……
不少人表示震驚,五千人參加會試?往年不過兩三千……
隻聽老高繼續宣讀:“故此朝廷決定,擴大人才錄用人數,以會試答題優劣核準,今科會試錄用前五百一十三名為今科舉人。其中頭二十人賜進士及第。”
嘶……此言一出,震驚朝野。
一次錄用五百多人?這意味著大唐一下多了五百多新人官員。
當然了,更多人關心的卻不是這個,而是這五百多人裏麵,是貴族多?還是寒門多?
此次擴大錄取,到底是皇帝在偏幫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