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歡迎大家支持正版
她微微側頭,就看到身側一個長相嬌美的姑娘唇角含笑的看她, 宜平掃了眼跟隨在兩側太監宮人,沒有言語, 隻是微微輕點了下頭, 繼續垂眸向前。
那姑娘見她迴應,唇角笑意加大, 往她身邊湊去低聲道:“我也是來自江北寶慶府的呢。”
宜平聞言, 心中一動, 寶慶府呀, 她就是出生在寶慶府呢。不過六歲那年,父親升任南安糧道,她才隨家人一起搬到了江北首府安家,此時聽到這姑娘來自寶慶府, 心中不由多了幾分親切。隻不過還不待她答話, 便聽到了旁邊傳來一聲尖細的斥責, 讓她不敢多言, 隻能對身邊的姑娘笑了笑, 低頭走路。
走了不知多久, 宜平隻覺得轉了好幾個逼仄的巷道,才見到一片略微闊敞的平地,她們也都在引導下停下了腳步。也無人與她們說什麽, 隻是很快便有十幾位太監手裏拿著一把牌子開始給她們發放。
宜平接過小小的竹木牌, 牌子很新, 似乎還帶著竹子的味道,上麵寫著號數。
她將牌子握在手心,抬頭看了眼前方,隻見隔著空場的正殿內人影憧憧,似在忙碌。宜平緩緩歎出一口氣,今日應就要開始選了罷。
“皇後娘娘、貴妃娘娘、徐淑儀到……”
高亮的唱報聲遠遠傳來,廣場上原本看管秀女的太監等人飛快的跪下,秀女們都未見過這等陣勢,略微慢了片刻,但也紛紛跟著下跪迎駕。
宜平垂著頭,隻能到紛亂的腳步聲從自己身邊經過,許久才恢複平靜。
辜皇後從美人叢中經過,隻覺得一片燕紅柳綠刺的她眼疼心燥,待坐進殿內半響,也不發話讓外麵跪著的眾人起身。
王貴妃知道皇後的性子又起來了,眼角餘光看到她黑沉沉的一張臉,不由在心中譏諷,便道:“外麵天冷,還請娘娘慈心,免了她們的禮吧。”
辜皇後心中正不自在,聽到王貴妃的話,眼睛一橫道:“貴妃是覺得本宮心不慈?”
王貴妃翹唇一笑,理了理袖口,慢悠悠道:“娘娘心地甚好不過,妾身也不過是白白提醒罷了。”
辜皇後最看不慣王貴妃這般風淡雲輕的模樣,此刻見她這般輕飄飄的迴應,心中恨恨,當即便道:“貴妃知曉自己多言多語變好,本宮要如何還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
王貴妃臉上的笑容微微僵了一下,很快便斂去,應了句“是”,便再也不言語了。
徐淑儀在宮中的存在感本就不強,此刻見皇後與貴妃言語爭鋒,更是垂頭低眸,一言不發。
辜皇後的目光從徐淑儀身上掠過,見她一副畏縮樣子,眼神輕蔑,目光最終落在殿外跪著的那片人身上,眼底閃過狠厲,端著著的茶盅的手指暗暗捏緊,溫熱的茶水在她手中似是滾水一般讓她恨不能將這描紅勾金的茶碗狠狠地砸向那些想進宮和她分享皇上的女人們。
殿內的貴人們遲遲不叫起,原本就安靜的氣氛更像是被凍住了一般,靜悄悄的讓人壓抑。
宜平隻覺得地上的寒意透過薄棉夾褲和裙子滲進了雙腿,膝蓋很快就涼颼颼的,她微微抬了下頭,看不清遠處殿內的情況,她微不可見的動了動手,將指頭尖塞進膝蓋與地麵之間,試圖以此阻擋一些寒意。
娘一直說女子禁不得寒濕氣,是以自她記事起便被精心養著,每年剛剛入冬乳母便會盯著她穿上棉衣棉褲,後來她大了,也知道美了,便想要窈窕一些,可是乳母還是這般叮囑,為此她耍了不小的性子,也沒有拗過母親和乳母。
她看到身邊的幾位姑娘已經開始瑟瑟發抖,指尖觸到自己內裏棉褲軟綿綿的質感,不由低低歎了一聲,得虧她今日穿了棉褲呢,要不然隻怕此刻腿已經木了吧,隻是想到母親她們,心中一澀,又有些想哭了。
****
謝樟坐在案桌後麵,有一頁沒一頁的翻看著秀女們的檔側,眼裏的譏諷越加明顯。檔冊中,凡事戶籍京畿的,大都是六、七品官家的女兒,凡是四品以上官家女兒的,父兄皆是在外任職,也不知這是巧合還是太後故意的安排。
“這次辦差的人……也算是有本事了。”謝樟輕笑兩聲,低低歎了一句,聲音中好像還帶著幾分讚歎。
劉洪聽到謝樟的話,微微抬頭看了眼,隻見年輕的君王臉上卻是露出一抹笑來,隻是看起來像是帶著幾分嘲弄。
謝樟說完這句話便沒再言語,著重將出身四品以上官家的秀女挑出來看了看,待翻過一頁,目光落在了“郭宜平”三字上麵。
“郭宜平,年十五,父郭翔勳,江北南安糧道……這是從三品的出身……”謝樟的手指輕輕在郭翔勳的職務下敲了兩下,方才抬頭看了眼劉洪,道:“請王大人來,就說朕有事求教。”
劉洪聞言立刻應喏,躬身退出大殿前往政事堂請人。
謝樟看不到兩頁,便感覺到身側有動靜,抬頭一看,便見一長相清秀的宮女將自己手畔已經溫涼的茶水換了一盞上來。他看著那還升騰著嫋嫋熱氣的熱茶,目光在宮人臉上細細打量了一番,笑開來:“阿英何時迴來的?”
徐英是謝樟的貼身宮女,自幼便跟在他身邊伺候,此刻見他言語溫和,臉上又帶幾分關心,也不由心中激蕩,微微抿了抿唇,將麵上的喜悅壓了幾分才恭敬道:“今日早上便已上值了。”
謝樟聞言,緩緩點了下頭,重新看向手裏的卷冊,隨口問道:“身子可好全了?”
徐英微微愣了下,很快迴道:“前兩日便好了,隻是奴婢心中還有些擔憂,便又偷了兩天懶,還清皇上勿怪。”
謝樟沒看她,隻是笑了笑,不在意道:“你是朕身邊伺候的人,便是病休幾日也無妨。”
徐英見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那選秀的檔冊上,都未曾看向自己,眼神不由暗了幾分,“皇上仁慈,隻是奴婢不敢如此不知進退。”
謝樟聞言,扭頭看了她兩眼,才淡淡笑道:“那也罷,你既然迴來了,便伺候著吧,這幾日劉洪一直跟前跑後,也是不得輕鬆。”說罷便將手裏的檔冊合上放到一邊,從另一邊拿起這幾日早朝商議的官員任命折子看了起來。
徐英見狀,也不敢再出聲,向後退到一側,目光深深的凝視著謝樟的側影,眼裏漸漸蘊滿了情誼。
劉洪很快便帶著王正道到了寶慶殿,還不待通傳,謝樟已經從案桌後起身,上前兩步將正欲行禮的王正道扶起,笑著讓人給他看了坐、奉了茶,方才緩聲道:“今日請王大人來,是想問問山北命官一事……”
謝樟說著,將剛剛看的折子拿起在手中,笑容溫和:“朕尚年輕,還有許多還需學習,因此想求教王大人用人之道,不知此次山北八省三十四道的任職有何深意,還請王大人為朕細細解說。”
王正道見謝樟目光純淨,言語誠懇,不由微微一愣,當即起身拱手道:“聖上有惑,臣等自當答疑,隻是內閣之中對於山北官員的任命並未達成一致,怎會有這本呈奏的折子?不知是何人呈報?”
謝樟聞言,臉上也是一驚,“王大人的意思是,這折子不是內閣所上?那這最後的用印又作何解釋?”
王正道雙眼睜大,山北此次要任命的官員一共八十餘人,他與辜太後在山陽、河洛兩省的任職意見相左,各不退讓,因此內閣遲遲不能決定,可是此時拿在謝樟手中的折子卻是是內閣專用的奏事折,雖不曾親眼看到內裏的用印,但謝樟這般說了,定是不會錯的。謝樟雖然未曾親政,可也不是那等糊塗昏庸的人,他敢這般說,可見這折子定是按照內閣定下的事情奏報的,可是怎麽會有這樣一封折子呢?
王正道隻覺得後背一陣發涼,若是這折子是辜太後的手腳,那其中任用之人隻怕多是辜氏一黨,若今日皇上不曾用它來求教,玉璽蓋印,傳之四方……王正道隻覺得額頭一陣冷汗冒出,慌忙搖頭道:“老臣不敢誆騙皇上,山北此次用官近百人,若真的定了,老臣自當要親自覲見皇上稟奏的,怎會這般呈報一個奏事折子便罷了。”
謝樟當即臉色一變,語氣便帶著幾分嚴厲:“王大人主持內閣大政,此等命官之事居然不經首輔之手便呈閱龍案,到底何人這般大膽!”
見謝樟發怒,劉洪連帶著寶慶殿重內侍瞬間便跪倒在地,王正道見狀,先是楞了片刻,方才站起身也欲緩緩下跪。
謝樟見他已經彎曲膝蓋,方才收斂怒容,上前將人扶起,歎道:“王大人終日辛勞,出了此事想必定是內閣之中有人不規矩,王大人雖為內閣首揆,隻怕也無法事事周到,罷了,此事朕不怪你。”
王正道臉上一僵,正欲辯解,卻又無從開口,隻能重新跪倒請罪道:“臣謝皇上隆恩。”
謝樟唇角微微勾起,彎腰將王正道扶起,將手中的折子遞給他,轉身重新坐迴案桌後,才朗聲道:“朕與內閣不甚熟稔,這折子館閣體手書,落了內閣的印鑒,朕也看不出是誰的手筆,不過即是內閣的疏漏,還是由首揆親自查清較為妥當。”
王正道接過那道任命折子,本想想平時一般當著謝樟的麵打開看,可又感覺到今日從進了這寶慶殿便處處不對,還被抓住了錯處,不得不稍作收斂,將折子收好,方才施禮道:“老臣定會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謝樟滿意的“嗯”了一聲,漫不經心的擺擺手:“既如此,朕也不留王大人了,這幾日阿媛對朕說頗想念王大夫人的京香魚,若是王大夫人有空,可進宮來看看阿媛。”
王正道抬眼看向案桌後的謝樟,見他笑眯眯的看著自己,真像是孫女婿一般言語,也不由扯了扯唇角,應下之後,才緩緩退出了寶慶殿。
謝樟盯著殿門,直到王正道的身影遠的看不出來,臉上的笑意也未曾退散。
那折子,隻怕要給內閣騰出一兩個空位呢。
謝樟微微勾起唇角,輕輕抿了一口茶,從手側順手拿起一本請安折子看了起來,茶香四溢,果真是好茶。
藍太醫猛地抬頭,一臉驚愕的看向辜太後,“太後息怒,皇後娘娘鳳體未能康健,乃是小臣醫術微薄,不能解困,可其餘太醫皆聽從小臣吩咐,還請太後寬宥,饒他們不死。”
宗院使心中也是一驚,藍家與辜家有交情,藍太醫一向被認為是辜太後的心腹之人,可如今看來,隻怕是辜太後對藍太醫也是不信了。
“太後娘娘息怒,還請太後娘娘給小臣一個機會,讓小臣為皇後瞧看。”宗院使膝行向前,頭在鋪了地毯的地上磕的咚咚響,不管如何,那些太醫都是他的屬官,他怎能看著這些人白白送命。
辜太後冷冷的看著跪了一片的太醫院的醫官們,緩緩從床邊站起,“那就給你三日時間,若三日後皇後依然不見好轉,你與他們的項上人頭便都不需要了!”
等到辜太後出了坤德宮寢殿,宗院使身子一軟便歪倒在地上,藍太醫連忙上前將他扶住,擔心道:“院使何必與我們一共擔此風險……”
宗院使無力的擺擺手,看向他,“不在今日,也在他日,你我等看起來醫病救人,可……事到臨頭,卻無人救得了我們,我今日不替你們擔著,怎對得起往日裏你們對我的恭敬,罷了,這些話都不說了,還是想想如何讓皇後盡快康健吧。”
****
疏影閣是整體木結構的建築,因此見不得一點火星,劉洪剛從大和宮的庫裏拿了幾座明月珠雕成的燈具,就見一個小太監神色匆匆的從宮外進來。
他將幾台燈具交給其他人,上前將小太監拉到一邊,壓低聲音道:“出了何事?”
小太監四下打量了一番,湊近劉洪耳邊,輕聲耳語幾句。劉洪眼睛猛然瞪大,很快便恢複平靜,微微點了點頭,道:“雜家知曉了,你繼續盯著,入夜後我自會派人告訴你要如何做。”
小太監輕輕應了聲,轉頭再次打量了下四周,方才提高聲音道:“還請公公定要給皇上說說,娘娘真是……”
“閉嘴!主子如何決定豈是你我奴才能夠決定的!”劉洪也變了臉色,斥責道:“你快快迴去當差,雜家看在你師傅與我是同鄉的份兒上,也不計較你剛剛的胡言亂語。”說著一揮手,命人將這位小太監推搡了出去。
看著這位小太監被人推倒在地,劉洪才輕蔑的轉過眼神,重新走進側殿,對拿著燈具的一行人擺了擺手:“隨雜家走吧。”
裏麵一位身條瘦高的太監聽到了剛剛的動靜,賠笑著湊上前:“公公,剛剛出了什麽事兒?”
劉洪冰冷冷的瞪了他一眼,哼道:“不該問的別問,小心那日沒了命!”
瘦高的太監像是被嚇到一樣,連連幹笑應是,捧著燈具退到了一行人的最後麵。劉洪眼角從此人身上掃過,麵上帶過一絲譏諷,腳下卻加快了步伐。
謝樟攏著宜平坐在炭盆前,總覺得鼻尖縈繞著一陣又一陣的香氣,忍不住低頭在她發髻上嗅了嗅,噴灑出的熱氣撩的宜平額間發癢,讓她不由縮了下脖子,抬臉瞥了他一眼,嗔道:“做什麽?”
“你身上的熏香倒是好聞,是什麽?”謝樟一點都沒覺得不好意思,反而坦白的問出來,順手還將她固定發髻的簪子抽了出來,頭發抬手撥了撥,香味散發的更加濃鬱了,像是帶著青草的味道,又像是沾染著一點點甜香,說不出的好聞。
宜平不防備就覺得頭發一鬆,連忙伸手摸去,卻慢了一步,頭發已經被打散,鋪了她一背,在昏暗的房內發著幽幽的光,像是一塊上好的緞子。
謝樟唇角彎起,以指為梳,輕輕梳理著宜平厚密的秀發,貼近她壓低聲音再次問道:“用的什麽熏香,迴頭給朕一些。”
宜平轉頭怒瞪著他,氣道:“這般一會兒我要如何出門!青天白日裏的,哪有這般就散了頭發的!”說罷就伸手想要將自己的發簪搶迴來,卻被謝樟抬手一躲,撲了個空。
謝樟挑眉看她,“青天白日散了頭發又如何?你是與朕在一起,莫說散了發,便是散了衣服,也不敢有人亂說什麽。”
宜平氣結,卻抵不過他的力氣,怎麽都搶不到自己的簪子,還被他緊緊扣著腰摟在懷裏,見他高揚著自己的簪子逗自己,心中又羞又惱,忍不住抬腳連踢了他好幾下,卻剛好被進來的劉洪看了個正著。
謝樟也不妨劉洪會這般進來,臉色便是一變,“滾出去!”
劉洪剛剛在外已經通報了好幾聲,卻沒得到謝樟的迴應,直到聽到謝樟的笑聲,他方才大著膽子進來,卻怎麽也沒想到會看到二位主兒這般樣子,他連忙垂著頭躬身退下,連連賠罪:“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看著劉洪退下,謝樟吐出一口氣,抬手摸了摸宜平的臉頰,道:“無事了,劉洪一直跟著朕,不會亂說。”
宜平瞪著他,猛地抬手從他手裏將自己的簪子搶迴來,哼道:“都怨你!”
謝樟不由笑了起來,輕巧的再次從她掌中將簪子搶走,順勢敲了敲她的額間,道:“怨朕?難不成是朕讓你這般踢打的嗎?自己膽子大到無所顧忌,還敢抱怨朕,真是胡攪蠻纏的小娘子!”
可不是你自己欠打嘛!宜平瞪了他一眼,心中暗暗腹誹,見他含笑看著自己,臉上盡是包容之色,心弦微微一顫,斜睨了他一眼,抿唇道:“還請皇上將簪子還於妾身。”
謝樟抿著笑,示意她轉身,宜平不明所以,不過還是猶猶豫豫的背對向他,很快便感覺到自己的頭發被一雙大手輕輕束起,然後慢慢挽起,簪子穩穩的從發間插入,耳邊傳來他溫柔的問詢:“可疼?”
宜平雙手慢慢在心前合攏,隻覺得哪裏跳的飛快,像是一顆種子破芽而出,再也無法控製的蔓延生長。
得不到宜平的迴應,謝樟手下的動作放的更加輕緩了,輕聲道:“朕還是幼時為母妃挽過一次發,那次之後便再也沒有給別人挽過頭發了,本以為早已忘了,可現在看來,朕還是記得清楚……”
謝樟看著眼前被挽的圓圓的一個圓髻,聲音漸漸變得悠遠,那是他母妃生辰前兩日,他不知要送些什麽,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了父皇還在時,母妃溫婉美麗的裝扮,可是自從父皇仙逝,母妃便纏綿病榻,日漸憔悴。他想讓母妃重新變得美麗起來,於是便偷偷向自己的乳嬤嬤學了挽發,在徐英頭上練習了好幾日,拽掉了徐英好多頭發,終於可以挽出一個圓髻來,他興高采烈的去看母妃,想要為她挽發。
她微微側頭,就看到身側一個長相嬌美的姑娘唇角含笑的看她, 宜平掃了眼跟隨在兩側太監宮人,沒有言語, 隻是微微輕點了下頭, 繼續垂眸向前。
那姑娘見她迴應,唇角笑意加大, 往她身邊湊去低聲道:“我也是來自江北寶慶府的呢。”
宜平聞言, 心中一動, 寶慶府呀, 她就是出生在寶慶府呢。不過六歲那年,父親升任南安糧道,她才隨家人一起搬到了江北首府安家,此時聽到這姑娘來自寶慶府, 心中不由多了幾分親切。隻不過還不待她答話, 便聽到了旁邊傳來一聲尖細的斥責, 讓她不敢多言, 隻能對身邊的姑娘笑了笑, 低頭走路。
走了不知多久, 宜平隻覺得轉了好幾個逼仄的巷道,才見到一片略微闊敞的平地,她們也都在引導下停下了腳步。也無人與她們說什麽, 隻是很快便有十幾位太監手裏拿著一把牌子開始給她們發放。
宜平接過小小的竹木牌, 牌子很新, 似乎還帶著竹子的味道,上麵寫著號數。
她將牌子握在手心,抬頭看了眼前方,隻見隔著空場的正殿內人影憧憧,似在忙碌。宜平緩緩歎出一口氣,今日應就要開始選了罷。
“皇後娘娘、貴妃娘娘、徐淑儀到……”
高亮的唱報聲遠遠傳來,廣場上原本看管秀女的太監等人飛快的跪下,秀女們都未見過這等陣勢,略微慢了片刻,但也紛紛跟著下跪迎駕。
宜平垂著頭,隻能到紛亂的腳步聲從自己身邊經過,許久才恢複平靜。
辜皇後從美人叢中經過,隻覺得一片燕紅柳綠刺的她眼疼心燥,待坐進殿內半響,也不發話讓外麵跪著的眾人起身。
王貴妃知道皇後的性子又起來了,眼角餘光看到她黑沉沉的一張臉,不由在心中譏諷,便道:“外麵天冷,還請娘娘慈心,免了她們的禮吧。”
辜皇後心中正不自在,聽到王貴妃的話,眼睛一橫道:“貴妃是覺得本宮心不慈?”
王貴妃翹唇一笑,理了理袖口,慢悠悠道:“娘娘心地甚好不過,妾身也不過是白白提醒罷了。”
辜皇後最看不慣王貴妃這般風淡雲輕的模樣,此刻見她這般輕飄飄的迴應,心中恨恨,當即便道:“貴妃知曉自己多言多語變好,本宮要如何還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
王貴妃臉上的笑容微微僵了一下,很快便斂去,應了句“是”,便再也不言語了。
徐淑儀在宮中的存在感本就不強,此刻見皇後與貴妃言語爭鋒,更是垂頭低眸,一言不發。
辜皇後的目光從徐淑儀身上掠過,見她一副畏縮樣子,眼神輕蔑,目光最終落在殿外跪著的那片人身上,眼底閃過狠厲,端著著的茶盅的手指暗暗捏緊,溫熱的茶水在她手中似是滾水一般讓她恨不能將這描紅勾金的茶碗狠狠地砸向那些想進宮和她分享皇上的女人們。
殿內的貴人們遲遲不叫起,原本就安靜的氣氛更像是被凍住了一般,靜悄悄的讓人壓抑。
宜平隻覺得地上的寒意透過薄棉夾褲和裙子滲進了雙腿,膝蓋很快就涼颼颼的,她微微抬了下頭,看不清遠處殿內的情況,她微不可見的動了動手,將指頭尖塞進膝蓋與地麵之間,試圖以此阻擋一些寒意。
娘一直說女子禁不得寒濕氣,是以自她記事起便被精心養著,每年剛剛入冬乳母便會盯著她穿上棉衣棉褲,後來她大了,也知道美了,便想要窈窕一些,可是乳母還是這般叮囑,為此她耍了不小的性子,也沒有拗過母親和乳母。
她看到身邊的幾位姑娘已經開始瑟瑟發抖,指尖觸到自己內裏棉褲軟綿綿的質感,不由低低歎了一聲,得虧她今日穿了棉褲呢,要不然隻怕此刻腿已經木了吧,隻是想到母親她們,心中一澀,又有些想哭了。
****
謝樟坐在案桌後麵,有一頁沒一頁的翻看著秀女們的檔側,眼裏的譏諷越加明顯。檔冊中,凡事戶籍京畿的,大都是六、七品官家的女兒,凡是四品以上官家女兒的,父兄皆是在外任職,也不知這是巧合還是太後故意的安排。
“這次辦差的人……也算是有本事了。”謝樟輕笑兩聲,低低歎了一句,聲音中好像還帶著幾分讚歎。
劉洪聽到謝樟的話,微微抬頭看了眼,隻見年輕的君王臉上卻是露出一抹笑來,隻是看起來像是帶著幾分嘲弄。
謝樟說完這句話便沒再言語,著重將出身四品以上官家的秀女挑出來看了看,待翻過一頁,目光落在了“郭宜平”三字上麵。
“郭宜平,年十五,父郭翔勳,江北南安糧道……這是從三品的出身……”謝樟的手指輕輕在郭翔勳的職務下敲了兩下,方才抬頭看了眼劉洪,道:“請王大人來,就說朕有事求教。”
劉洪聞言立刻應喏,躬身退出大殿前往政事堂請人。
謝樟看不到兩頁,便感覺到身側有動靜,抬頭一看,便見一長相清秀的宮女將自己手畔已經溫涼的茶水換了一盞上來。他看著那還升騰著嫋嫋熱氣的熱茶,目光在宮人臉上細細打量了一番,笑開來:“阿英何時迴來的?”
徐英是謝樟的貼身宮女,自幼便跟在他身邊伺候,此刻見他言語溫和,臉上又帶幾分關心,也不由心中激蕩,微微抿了抿唇,將麵上的喜悅壓了幾分才恭敬道:“今日早上便已上值了。”
謝樟聞言,緩緩點了下頭,重新看向手裏的卷冊,隨口問道:“身子可好全了?”
徐英微微愣了下,很快迴道:“前兩日便好了,隻是奴婢心中還有些擔憂,便又偷了兩天懶,還清皇上勿怪。”
謝樟沒看她,隻是笑了笑,不在意道:“你是朕身邊伺候的人,便是病休幾日也無妨。”
徐英見他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那選秀的檔冊上,都未曾看向自己,眼神不由暗了幾分,“皇上仁慈,隻是奴婢不敢如此不知進退。”
謝樟聞言,扭頭看了她兩眼,才淡淡笑道:“那也罷,你既然迴來了,便伺候著吧,這幾日劉洪一直跟前跑後,也是不得輕鬆。”說罷便將手裏的檔冊合上放到一邊,從另一邊拿起這幾日早朝商議的官員任命折子看了起來。
徐英見狀,也不敢再出聲,向後退到一側,目光深深的凝視著謝樟的側影,眼裏漸漸蘊滿了情誼。
劉洪很快便帶著王正道到了寶慶殿,還不待通傳,謝樟已經從案桌後起身,上前兩步將正欲行禮的王正道扶起,笑著讓人給他看了坐、奉了茶,方才緩聲道:“今日請王大人來,是想問問山北命官一事……”
謝樟說著,將剛剛看的折子拿起在手中,笑容溫和:“朕尚年輕,還有許多還需學習,因此想求教王大人用人之道,不知此次山北八省三十四道的任職有何深意,還請王大人為朕細細解說。”
王正道見謝樟目光純淨,言語誠懇,不由微微一愣,當即起身拱手道:“聖上有惑,臣等自當答疑,隻是內閣之中對於山北官員的任命並未達成一致,怎會有這本呈奏的折子?不知是何人呈報?”
謝樟聞言,臉上也是一驚,“王大人的意思是,這折子不是內閣所上?那這最後的用印又作何解釋?”
王正道雙眼睜大,山北此次要任命的官員一共八十餘人,他與辜太後在山陽、河洛兩省的任職意見相左,各不退讓,因此內閣遲遲不能決定,可是此時拿在謝樟手中的折子卻是是內閣專用的奏事折,雖不曾親眼看到內裏的用印,但謝樟這般說了,定是不會錯的。謝樟雖然未曾親政,可也不是那等糊塗昏庸的人,他敢這般說,可見這折子定是按照內閣定下的事情奏報的,可是怎麽會有這樣一封折子呢?
王正道隻覺得後背一陣發涼,若是這折子是辜太後的手腳,那其中任用之人隻怕多是辜氏一黨,若今日皇上不曾用它來求教,玉璽蓋印,傳之四方……王正道隻覺得額頭一陣冷汗冒出,慌忙搖頭道:“老臣不敢誆騙皇上,山北此次用官近百人,若真的定了,老臣自當要親自覲見皇上稟奏的,怎會這般呈報一個奏事折子便罷了。”
謝樟當即臉色一變,語氣便帶著幾分嚴厲:“王大人主持內閣大政,此等命官之事居然不經首輔之手便呈閱龍案,到底何人這般大膽!”
見謝樟發怒,劉洪連帶著寶慶殿重內侍瞬間便跪倒在地,王正道見狀,先是楞了片刻,方才站起身也欲緩緩下跪。
謝樟見他已經彎曲膝蓋,方才收斂怒容,上前將人扶起,歎道:“王大人終日辛勞,出了此事想必定是內閣之中有人不規矩,王大人雖為內閣首揆,隻怕也無法事事周到,罷了,此事朕不怪你。”
王正道臉上一僵,正欲辯解,卻又無從開口,隻能重新跪倒請罪道:“臣謝皇上隆恩。”
謝樟唇角微微勾起,彎腰將王正道扶起,將手中的折子遞給他,轉身重新坐迴案桌後,才朗聲道:“朕與內閣不甚熟稔,這折子館閣體手書,落了內閣的印鑒,朕也看不出是誰的手筆,不過即是內閣的疏漏,還是由首揆親自查清較為妥當。”
王正道接過那道任命折子,本想想平時一般當著謝樟的麵打開看,可又感覺到今日從進了這寶慶殿便處處不對,還被抓住了錯處,不得不稍作收斂,將折子收好,方才施禮道:“老臣定會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謝樟滿意的“嗯”了一聲,漫不經心的擺擺手:“既如此,朕也不留王大人了,這幾日阿媛對朕說頗想念王大夫人的京香魚,若是王大夫人有空,可進宮來看看阿媛。”
王正道抬眼看向案桌後的謝樟,見他笑眯眯的看著自己,真像是孫女婿一般言語,也不由扯了扯唇角,應下之後,才緩緩退出了寶慶殿。
謝樟盯著殿門,直到王正道的身影遠的看不出來,臉上的笑意也未曾退散。
那折子,隻怕要給內閣騰出一兩個空位呢。
謝樟微微勾起唇角,輕輕抿了一口茶,從手側順手拿起一本請安折子看了起來,茶香四溢,果真是好茶。
藍太醫猛地抬頭,一臉驚愕的看向辜太後,“太後息怒,皇後娘娘鳳體未能康健,乃是小臣醫術微薄,不能解困,可其餘太醫皆聽從小臣吩咐,還請太後寬宥,饒他們不死。”
宗院使心中也是一驚,藍家與辜家有交情,藍太醫一向被認為是辜太後的心腹之人,可如今看來,隻怕是辜太後對藍太醫也是不信了。
“太後娘娘息怒,還請太後娘娘給小臣一個機會,讓小臣為皇後瞧看。”宗院使膝行向前,頭在鋪了地毯的地上磕的咚咚響,不管如何,那些太醫都是他的屬官,他怎能看著這些人白白送命。
辜太後冷冷的看著跪了一片的太醫院的醫官們,緩緩從床邊站起,“那就給你三日時間,若三日後皇後依然不見好轉,你與他們的項上人頭便都不需要了!”
等到辜太後出了坤德宮寢殿,宗院使身子一軟便歪倒在地上,藍太醫連忙上前將他扶住,擔心道:“院使何必與我們一共擔此風險……”
宗院使無力的擺擺手,看向他,“不在今日,也在他日,你我等看起來醫病救人,可……事到臨頭,卻無人救得了我們,我今日不替你們擔著,怎對得起往日裏你們對我的恭敬,罷了,這些話都不說了,還是想想如何讓皇後盡快康健吧。”
****
疏影閣是整體木結構的建築,因此見不得一點火星,劉洪剛從大和宮的庫裏拿了幾座明月珠雕成的燈具,就見一個小太監神色匆匆的從宮外進來。
他將幾台燈具交給其他人,上前將小太監拉到一邊,壓低聲音道:“出了何事?”
小太監四下打量了一番,湊近劉洪耳邊,輕聲耳語幾句。劉洪眼睛猛然瞪大,很快便恢複平靜,微微點了點頭,道:“雜家知曉了,你繼續盯著,入夜後我自會派人告訴你要如何做。”
小太監輕輕應了聲,轉頭再次打量了下四周,方才提高聲音道:“還請公公定要給皇上說說,娘娘真是……”
“閉嘴!主子如何決定豈是你我奴才能夠決定的!”劉洪也變了臉色,斥責道:“你快快迴去當差,雜家看在你師傅與我是同鄉的份兒上,也不計較你剛剛的胡言亂語。”說著一揮手,命人將這位小太監推搡了出去。
看著這位小太監被人推倒在地,劉洪才輕蔑的轉過眼神,重新走進側殿,對拿著燈具的一行人擺了擺手:“隨雜家走吧。”
裏麵一位身條瘦高的太監聽到了剛剛的動靜,賠笑著湊上前:“公公,剛剛出了什麽事兒?”
劉洪冰冷冷的瞪了他一眼,哼道:“不該問的別問,小心那日沒了命!”
瘦高的太監像是被嚇到一樣,連連幹笑應是,捧著燈具退到了一行人的最後麵。劉洪眼角從此人身上掃過,麵上帶過一絲譏諷,腳下卻加快了步伐。
謝樟攏著宜平坐在炭盆前,總覺得鼻尖縈繞著一陣又一陣的香氣,忍不住低頭在她發髻上嗅了嗅,噴灑出的熱氣撩的宜平額間發癢,讓她不由縮了下脖子,抬臉瞥了他一眼,嗔道:“做什麽?”
“你身上的熏香倒是好聞,是什麽?”謝樟一點都沒覺得不好意思,反而坦白的問出來,順手還將她固定發髻的簪子抽了出來,頭發抬手撥了撥,香味散發的更加濃鬱了,像是帶著青草的味道,又像是沾染著一點點甜香,說不出的好聞。
宜平不防備就覺得頭發一鬆,連忙伸手摸去,卻慢了一步,頭發已經被打散,鋪了她一背,在昏暗的房內發著幽幽的光,像是一塊上好的緞子。
謝樟唇角彎起,以指為梳,輕輕梳理著宜平厚密的秀發,貼近她壓低聲音再次問道:“用的什麽熏香,迴頭給朕一些。”
宜平轉頭怒瞪著他,氣道:“這般一會兒我要如何出門!青天白日裏的,哪有這般就散了頭發的!”說罷就伸手想要將自己的發簪搶迴來,卻被謝樟抬手一躲,撲了個空。
謝樟挑眉看她,“青天白日散了頭發又如何?你是與朕在一起,莫說散了發,便是散了衣服,也不敢有人亂說什麽。”
宜平氣結,卻抵不過他的力氣,怎麽都搶不到自己的簪子,還被他緊緊扣著腰摟在懷裏,見他高揚著自己的簪子逗自己,心中又羞又惱,忍不住抬腳連踢了他好幾下,卻剛好被進來的劉洪看了個正著。
謝樟也不妨劉洪會這般進來,臉色便是一變,“滾出去!”
劉洪剛剛在外已經通報了好幾聲,卻沒得到謝樟的迴應,直到聽到謝樟的笑聲,他方才大著膽子進來,卻怎麽也沒想到會看到二位主兒這般樣子,他連忙垂著頭躬身退下,連連賠罪:“奴才該死,奴才該死……”
看著劉洪退下,謝樟吐出一口氣,抬手摸了摸宜平的臉頰,道:“無事了,劉洪一直跟著朕,不會亂說。”
宜平瞪著他,猛地抬手從他手裏將自己的簪子搶迴來,哼道:“都怨你!”
謝樟不由笑了起來,輕巧的再次從她掌中將簪子搶走,順勢敲了敲她的額間,道:“怨朕?難不成是朕讓你這般踢打的嗎?自己膽子大到無所顧忌,還敢抱怨朕,真是胡攪蠻纏的小娘子!”
可不是你自己欠打嘛!宜平瞪了他一眼,心中暗暗腹誹,見他含笑看著自己,臉上盡是包容之色,心弦微微一顫,斜睨了他一眼,抿唇道:“還請皇上將簪子還於妾身。”
謝樟抿著笑,示意她轉身,宜平不明所以,不過還是猶猶豫豫的背對向他,很快便感覺到自己的頭發被一雙大手輕輕束起,然後慢慢挽起,簪子穩穩的從發間插入,耳邊傳來他溫柔的問詢:“可疼?”
宜平雙手慢慢在心前合攏,隻覺得哪裏跳的飛快,像是一顆種子破芽而出,再也無法控製的蔓延生長。
得不到宜平的迴應,謝樟手下的動作放的更加輕緩了,輕聲道:“朕還是幼時為母妃挽過一次發,那次之後便再也沒有給別人挽過頭發了,本以為早已忘了,可現在看來,朕還是記得清楚……”
謝樟看著眼前被挽的圓圓的一個圓髻,聲音漸漸變得悠遠,那是他母妃生辰前兩日,他不知要送些什麽,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了父皇還在時,母妃溫婉美麗的裝扮,可是自從父皇仙逝,母妃便纏綿病榻,日漸憔悴。他想讓母妃重新變得美麗起來,於是便偷偷向自己的乳嬤嬤學了挽發,在徐英頭上練習了好幾日,拽掉了徐英好多頭發,終於可以挽出一個圓髻來,他興高采烈的去看母妃,想要為她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