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梅山村往東南去,道路漸漸狹窄崎嶇起來。走到村子盡頭,繞過一處宅院,便是一條窄窄的斜道。斜道一側有一片荊棘圍起的菜園子,穿過菜園再往前,便是一片荒山。早年間,第五讓和莊七娘就住在這山下。
山下隻有幾處茅草屋,院牆半高不矮的,就用山下的碎頁岩壘成。
如意跟著引路的人,一腳深一腳淺的走在院前泥濘的小道上。抬頭就能越過破敗的院牆望見院子裏的情景。
也是來到這裏,如意才明白什麽叫家徒四壁。
走了約莫三五十步,引路人便停住來,指著一旁一處荒敗了的茅屋,道,“五代光以前就住著兒來著。”
如意便取了賞錢給她,道,“多謝。”那人接了錢還不肯走,又打量了如意一會兒,才遲疑的離開。
那茅屋隔壁的庭院裏晾著衣服,顯是有人居住的。
如意便抬手敲門,來應門的是個顫巍巍的老婦人。一身粗布短褐,麵容皺得老樹皮一般,雙目老濁。
看見如意時她明顯愣了一下,大概是眼神不太好,竟又湊前細看。
她靠的進了,如意不由後退,那老婦人遲疑道,“姑娘,你找誰?”
如意道,“是鄭阿婆嗎?您見過藺娘子的,我是她的東家。”
那老婦人又愣了一下,大概是在想藺娘子是誰。隨即她便想了起來,忙點頭,道,“是,是——她來找我打聽七娘。對,對……這就對了。”她竟十分熱切的拉住了如意的手,喜悅道,“你是七娘的女兒吧,快進來坐!”
如意一時沒反應過來,“嗯?”
那老婦人猶自歡喜的喃喃自語,“一開門我就認出來,跟你娘活似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我說怎麽忽然就有人來打聽七娘。”
庭院不過三五步寬,轉眼她便拉了如意進屋,已開始張羅茶水。
如意忙道,“您認錯了,我不是她的女兒……”
那婦人才醒過神來,道,“不是?”
如意道,“不是。”
她便又湊前打量了一會兒,卻猶不肯信,疑惑道,“……真不是?”
如意尷尬道,“真不是。”可依舊笑著解嘲,“真有那麽像嗎?”
這婦人老眼昏花,認錯了也沒什麽奇怪。可……五代光初次瞟見她時,似乎也認錯了。當然,那時五代光醉醺醺的,又隻是一眼掃過,也做不得準。可是接連兩次巧合,難免令人在意。
那婦人似是有些失望,“像得很。”又半信半疑道,“不過七娘沒你這麽大方,一看就是大戶人家出來的。”
如意道,“這麽多年了,您還記得她。”
“記著呢……怎麽不記著?”那婦人歎息著,“那麽好的閨女。”又轉向如意,“你是她的?”
如意想了想,道,“我也是她的東家。”
“噢……”那婦人複又驚喜起來,道,“藺娘子走得急,我也沒敢問……七娘她如今過得還好吧?”
如意想了想,便大致把五代光去繡莊上鬧事,引得莊七娘犯了癔症的事告訴鄭氏。又道,“她是被轉賣到我家的。說是有個孩子留在了前頭那人府上。我想把那孩子贖迴來,讓她們母子團聚,也許她能好轉。但看如今她的情形,問是沒法問了。所以想來找您打聽打聽,您可還記得她當初被賣到哪裏去了?”
那婦人聽得又歎息,又落淚,道,“真是前世冤孽,他還不放過七娘。”
可聽如意提起莊七娘的孩子,又問她被賣去哪裏,卻頓了一頓,才擦著眼淚歎息道,“隻怕沒那麽容易贖迴來……”
“這麽說您真的知道?”這是意外之喜,如意忙追問,“是哪家?”
那婦人道,“是官家……賣到樂府去了。”
如意就愣了一愣——本朝樂府分屬少府,大致說來就是後宮的一部分,聽說也從民間采買少女教習歌舞。但是那會兒莊七娘應當已經不年輕了,又是個孕婦,買來做什麽?
何況,早在許多年前樂府就已裁撤掉了。如意記得很清楚,國子學的博士們說孔子“惡鄭聲之亂雅樂”時,還特地點出天子裁撤後宮樂府之舉,甚合道義。
隻怕是有人打著樂府的旗號,騙買來著。
便問,“您確定是樂府嗎?若是官家買人……”
“錯不了。”那婦人擦了擦眼淚,大概是勾起了傷心事,又道,“不瞞你說。那會兒我那癱子老漢還活著,兒子卻短命去了,留下個七歲大的小孫子。原本指望兒媳婦能守住,好歹把孫子帶大了。誰知也留不住,鐵了心要跟野漢子跑。我沒法子,隻得打發她嫁人,好歹索迴幾兩彩禮錢。那會兒我是上要伺候癱子老漢,下要照料奶娃。若不是七娘接濟幫扶著,我……”她哽咽了一陣子,才又擦著眼淚道,“我拉下了臉,說你們非要把七娘賣了,不如就賣給我吧。為了湊銀子,還把院子裏那棵老棗樹給賣了。七十多年的老棗木,砍的時候滿樹的棗子都快熟了。我還忖度著,他們好歹會等七娘把孩子生下來,誰知道大著肚子就賣了——那會兒孩子都快八個月了,眼看就要臨盆。那娘倆真是畜生投生。”
她又歎息了一陣子,“我去他家鬧了一陣子。人家要娶縣主,知道要臉了,就把那人牙子給推出來,讓他同我說。那牙子便和我說,他隻是個倒手牽線的,買人的那個是樂府采辦,讓我有本事就去找官家鬧。我琢磨著他們是合夥騙我,就輾轉打聽托請,還施了一迴錢,才知道確實是樂府給買去了。”
如意將信將疑,“樂府裏是教歌舞的地方,怎麽會買孕婦?”
而且聽鄭氏的說法,莊七娘已懷孕八個月了,又不是沒顯懷。
“這就不知道了……”這婦人幹巴巴的停了一陣子,又抬手擦眼淚,道,“隻知道那陣子他們買了好幾個人,都是孕婦。”
如意便又愣了一下——這就耐人尋味了。
“你可知道那牙子是哪家?”
她也隻是一問,不想這婦人竟當真記得,“他就住在村北頭,前陣子才逃難迴來,就又操持起這損陰德的老本行。您去一打聽,定準兒有人知道。”
如意問完話,從院子裏出來。
牆角便有一棵棗樹。她打眼一掃,果然在那棗樹西北看到棵老樹根——想來這棗樹就是這老樹根後來孽生出的新苗。
入了九月,棗子早已打淨。如意在樹下看了一會兒,想起鄭氏說她賣棗樹時,棗子都快熟了,那應該是七八月之間的事。這麽說來,莊七娘的孩子大約生在九月、十月之間,倒是和她……
如意頓了一頓,沒有再往深處想。
那棗樹下擱了兩口箱子,箱子上壓著紅紙。如意在宮外住的久了,依稀知道些民間習俗,便問道,“您家是要辦喜事嗎?”
那婦人忙道,“是——孫子快要娶媳婦兒了。昨日出城下聘,離得遠些,今天還沒迴來呢。不然也讓您見見。”
莊七娘被賣掉時,她孫子七八歲,今年該有二十六七了。不過窮苦人家說媳婦兒難,不攢下幾個錢還真沒譜,三十、四十了才能娶上親的也不少見。
如意便取了兩枚金錁子給她,道,“這是替七娘給的看喜錢。”
那婦人推拒了一番,總算肯收下。
如意告辭出門,她又喚住如意,欲語還休,“七娘別是跟了什麽很了不得的人吧……”
如意被她逗得一樂,笑道,“可不是麽。”
從鄭婆家出來,如意便差人去村北頭打探牙子的消息。
果然如鄭氏所說,一打聽就打聽到了。
如意隱約覺得一切都太順暢了。她這個人自幼運勢就不大好,做事很少有這麽水到渠成的時候。過於順利的事她都習慣性的緩一緩,好琢磨琢磨是不是有什麽隱患沒察覺到。
因此這一迴她沒有直接出麵,而是令舵裏的夥計代替她,和那牙子約在酒樓裏麵談。她則訂下隔壁的雅間,聽他們怎麽說。
她去的早些,便斟了杯薄酒,臨窗小酌。窗下便是街口,街上沽酒賣花的小娘子有一把好嗓子,叫賣起來婉轉如唱。這叫賣聲裏,雲行水流,人來人往。她一時走神,竟又想起徐儀——當年他牽著她逃出國子學去,穿過一條銀杏樹的林蔭道,便帶著她闖進了這繁華紅塵。至此剛好也要有十年了吧。
不過片刻走神,她便望見活計和一個賊眉鼠眼的瘦子從街口走過,正往這酒樓裏來。
這瘦子顯然就是那個牙子。
可這並不是如意頭一迴見他。
——就在五代光去繡樓鬧事的那天,如意下了馬車要進繡莊,扭頭瞧見借口有人盯著她——那個人就是他。
如意抿了一口酒,心想,果然世上就沒有這麽順利的事。
並不是她要見這個牙子,而是這個牙子誘導著她來見自己的。
但是一個牙子而已,哪裏來的這麽大的膽量和能耐?他又有什麽目的?
山下隻有幾處茅草屋,院牆半高不矮的,就用山下的碎頁岩壘成。
如意跟著引路的人,一腳深一腳淺的走在院前泥濘的小道上。抬頭就能越過破敗的院牆望見院子裏的情景。
也是來到這裏,如意才明白什麽叫家徒四壁。
走了約莫三五十步,引路人便停住來,指著一旁一處荒敗了的茅屋,道,“五代光以前就住著兒來著。”
如意便取了賞錢給她,道,“多謝。”那人接了錢還不肯走,又打量了如意一會兒,才遲疑的離開。
那茅屋隔壁的庭院裏晾著衣服,顯是有人居住的。
如意便抬手敲門,來應門的是個顫巍巍的老婦人。一身粗布短褐,麵容皺得老樹皮一般,雙目老濁。
看見如意時她明顯愣了一下,大概是眼神不太好,竟又湊前細看。
她靠的進了,如意不由後退,那老婦人遲疑道,“姑娘,你找誰?”
如意道,“是鄭阿婆嗎?您見過藺娘子的,我是她的東家。”
那老婦人又愣了一下,大概是在想藺娘子是誰。隨即她便想了起來,忙點頭,道,“是,是——她來找我打聽七娘。對,對……這就對了。”她竟十分熱切的拉住了如意的手,喜悅道,“你是七娘的女兒吧,快進來坐!”
如意一時沒反應過來,“嗯?”
那老婦人猶自歡喜的喃喃自語,“一開門我就認出來,跟你娘活似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我說怎麽忽然就有人來打聽七娘。”
庭院不過三五步寬,轉眼她便拉了如意進屋,已開始張羅茶水。
如意忙道,“您認錯了,我不是她的女兒……”
那婦人才醒過神來,道,“不是?”
如意道,“不是。”
她便又湊前打量了一會兒,卻猶不肯信,疑惑道,“……真不是?”
如意尷尬道,“真不是。”可依舊笑著解嘲,“真有那麽像嗎?”
這婦人老眼昏花,認錯了也沒什麽奇怪。可……五代光初次瞟見她時,似乎也認錯了。當然,那時五代光醉醺醺的,又隻是一眼掃過,也做不得準。可是接連兩次巧合,難免令人在意。
那婦人似是有些失望,“像得很。”又半信半疑道,“不過七娘沒你這麽大方,一看就是大戶人家出來的。”
如意道,“這麽多年了,您還記得她。”
“記著呢……怎麽不記著?”那婦人歎息著,“那麽好的閨女。”又轉向如意,“你是她的?”
如意想了想,道,“我也是她的東家。”
“噢……”那婦人複又驚喜起來,道,“藺娘子走得急,我也沒敢問……七娘她如今過得還好吧?”
如意想了想,便大致把五代光去繡莊上鬧事,引得莊七娘犯了癔症的事告訴鄭氏。又道,“她是被轉賣到我家的。說是有個孩子留在了前頭那人府上。我想把那孩子贖迴來,讓她們母子團聚,也許她能好轉。但看如今她的情形,問是沒法問了。所以想來找您打聽打聽,您可還記得她當初被賣到哪裏去了?”
那婦人聽得又歎息,又落淚,道,“真是前世冤孽,他還不放過七娘。”
可聽如意提起莊七娘的孩子,又問她被賣去哪裏,卻頓了一頓,才擦著眼淚歎息道,“隻怕沒那麽容易贖迴來……”
“這麽說您真的知道?”這是意外之喜,如意忙追問,“是哪家?”
那婦人道,“是官家……賣到樂府去了。”
如意就愣了一愣——本朝樂府分屬少府,大致說來就是後宮的一部分,聽說也從民間采買少女教習歌舞。但是那會兒莊七娘應當已經不年輕了,又是個孕婦,買來做什麽?
何況,早在許多年前樂府就已裁撤掉了。如意記得很清楚,國子學的博士們說孔子“惡鄭聲之亂雅樂”時,還特地點出天子裁撤後宮樂府之舉,甚合道義。
隻怕是有人打著樂府的旗號,騙買來著。
便問,“您確定是樂府嗎?若是官家買人……”
“錯不了。”那婦人擦了擦眼淚,大概是勾起了傷心事,又道,“不瞞你說。那會兒我那癱子老漢還活著,兒子卻短命去了,留下個七歲大的小孫子。原本指望兒媳婦能守住,好歹把孫子帶大了。誰知也留不住,鐵了心要跟野漢子跑。我沒法子,隻得打發她嫁人,好歹索迴幾兩彩禮錢。那會兒我是上要伺候癱子老漢,下要照料奶娃。若不是七娘接濟幫扶著,我……”她哽咽了一陣子,才又擦著眼淚道,“我拉下了臉,說你們非要把七娘賣了,不如就賣給我吧。為了湊銀子,還把院子裏那棵老棗樹給賣了。七十多年的老棗木,砍的時候滿樹的棗子都快熟了。我還忖度著,他們好歹會等七娘把孩子生下來,誰知道大著肚子就賣了——那會兒孩子都快八個月了,眼看就要臨盆。那娘倆真是畜生投生。”
她又歎息了一陣子,“我去他家鬧了一陣子。人家要娶縣主,知道要臉了,就把那人牙子給推出來,讓他同我說。那牙子便和我說,他隻是個倒手牽線的,買人的那個是樂府采辦,讓我有本事就去找官家鬧。我琢磨著他們是合夥騙我,就輾轉打聽托請,還施了一迴錢,才知道確實是樂府給買去了。”
如意將信將疑,“樂府裏是教歌舞的地方,怎麽會買孕婦?”
而且聽鄭氏的說法,莊七娘已懷孕八個月了,又不是沒顯懷。
“這就不知道了……”這婦人幹巴巴的停了一陣子,又抬手擦眼淚,道,“隻知道那陣子他們買了好幾個人,都是孕婦。”
如意便又愣了一下——這就耐人尋味了。
“你可知道那牙子是哪家?”
她也隻是一問,不想這婦人竟當真記得,“他就住在村北頭,前陣子才逃難迴來,就又操持起這損陰德的老本行。您去一打聽,定準兒有人知道。”
如意問完話,從院子裏出來。
牆角便有一棵棗樹。她打眼一掃,果然在那棗樹西北看到棵老樹根——想來這棗樹就是這老樹根後來孽生出的新苗。
入了九月,棗子早已打淨。如意在樹下看了一會兒,想起鄭氏說她賣棗樹時,棗子都快熟了,那應該是七八月之間的事。這麽說來,莊七娘的孩子大約生在九月、十月之間,倒是和她……
如意頓了一頓,沒有再往深處想。
那棗樹下擱了兩口箱子,箱子上壓著紅紙。如意在宮外住的久了,依稀知道些民間習俗,便問道,“您家是要辦喜事嗎?”
那婦人忙道,“是——孫子快要娶媳婦兒了。昨日出城下聘,離得遠些,今天還沒迴來呢。不然也讓您見見。”
莊七娘被賣掉時,她孫子七八歲,今年該有二十六七了。不過窮苦人家說媳婦兒難,不攢下幾個錢還真沒譜,三十、四十了才能娶上親的也不少見。
如意便取了兩枚金錁子給她,道,“這是替七娘給的看喜錢。”
那婦人推拒了一番,總算肯收下。
如意告辭出門,她又喚住如意,欲語還休,“七娘別是跟了什麽很了不得的人吧……”
如意被她逗得一樂,笑道,“可不是麽。”
從鄭婆家出來,如意便差人去村北頭打探牙子的消息。
果然如鄭氏所說,一打聽就打聽到了。
如意隱約覺得一切都太順暢了。她這個人自幼運勢就不大好,做事很少有這麽水到渠成的時候。過於順利的事她都習慣性的緩一緩,好琢磨琢磨是不是有什麽隱患沒察覺到。
因此這一迴她沒有直接出麵,而是令舵裏的夥計代替她,和那牙子約在酒樓裏麵談。她則訂下隔壁的雅間,聽他們怎麽說。
她去的早些,便斟了杯薄酒,臨窗小酌。窗下便是街口,街上沽酒賣花的小娘子有一把好嗓子,叫賣起來婉轉如唱。這叫賣聲裏,雲行水流,人來人往。她一時走神,竟又想起徐儀——當年他牽著她逃出國子學去,穿過一條銀杏樹的林蔭道,便帶著她闖進了這繁華紅塵。至此剛好也要有十年了吧。
不過片刻走神,她便望見活計和一個賊眉鼠眼的瘦子從街口走過,正往這酒樓裏來。
這瘦子顯然就是那個牙子。
可這並不是如意頭一迴見他。
——就在五代光去繡樓鬧事的那天,如意下了馬車要進繡莊,扭頭瞧見借口有人盯著她——那個人就是他。
如意抿了一口酒,心想,果然世上就沒有這麽順利的事。
並不是她要見這個牙子,而是這個牙子誘導著她來見自己的。
但是一個牙子而已,哪裏來的這麽大的膽量和能耐?他又有什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