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她當然沒自不量力到敢向天子進諫的地步——橫豎天子隻是閑暇時聽一聽佛法,賞賜賞賜能為他解說困惑的大和尚罷了。也許這和她阿娘閑時喜歡讓她讀書聽是一樣道理呢,怎麽說大和尚講故事的口才都還是不錯的。
何況,自天子開始信佛後,便不大再往辭秋殿裏去——或者該說幹脆不怎麽往後宮裏來了。
為討好天子,後宮的妃嬪們能讀書的便一個個都去精研佛法,不能讀書的也大把大把的往寺廟、僧尼身上使銀子。也不知究竟走通了佛祖的門路了沒有——如意覺得,就算走通了門路,佛祖要普渡這麽多欲求無度之人,也要頗費一番功夫吧。
徐思卻完全沒有要挽迴天子的寵愛的心思。
她在後宮地位超然——有子有女,兒子封了親王,在朝中地位已穩固,女兒封了公主,親事定得也可心可意。她並沒有額外的訴求,旁人輕易也不敢得罪她。故而無寵之後,她過得反而更加順心。每日裏隻是讀讀書,彈彈琴,逛逛園子,教養教養女兒。
看如意上竄下跳靈巧如燕,她覺得向往,竟也以不惑之齡開始修習起武藝來。
——她總說“未為晚也”,待要去學便心無旁騖。也不管旁人如何潑她冷水,她總歸學得一心一意,有滋有味。漸漸竟當真有所成就。旁人終於不能不承認,她這樣的才女是不能以常理論之的。
上行則下效之。
辭秋殿中百無聊賴的女孩子多了去,便也開始跟著徐思讀書、跳舞起來——在禁庭之中聚眾習武未免招人議論,女孩子們又想學,徐思便幹脆教習她們跳舞,也有強身健體之效。
如意每日放學迴來,總見她阿娘或是搖頭晃腦的教女孩子們讀書,或是在庭院裏領著一大群人跳舞,或是專心整理過往書稿,為自己編訂文集——竟無一日閑散無事的時候。
原本如意還擔心她和二郎一個忙於讀書、一個忙著做官,都不在徐思的身旁,徐思會感到落寞,現在看來……顯然是她自己自我意識過剩了!她阿娘日子過得充實著呢。
如今一切有徐思做主,如意身上的束縛也少了許多。至少她再要出宮,便不必像以前那般顧慮重重。
秦淮河邊她阿娘幼時居住過的院子,如意總算是親眼見過了,徐儀還帶她去看了金陵有名的長幹裏。這帝王之鄉正當最強盛的時候,人煙稠密,繁華富饒。自石子崗上眺望,隻見江上舟船如織,地上萬戶炊煙,往來商戶、行客熙熙攘攘。又有煙雨樓台、寺廟林立。
仲春微雨時節,早櫻凋零,落花如雨。如意俯瞰這繁華綺麗、溫柔富貴之地,不知怎麽的竟隱隱有種興衰無常的不安。
不過再想想天子、維摩還有二郎,他們哪一個不是見多識廣,聰明絕頂?以她的愚鈍,毫無理由的操這種心,隻怕不免要被人笑是杞人之憂吧。
如意出宮時去的最多的還是二郎府上。
二郎在丹陽尹的位子上已坐穩了三年,一個十歲出頭的少年,縱然位高權重且自幼就有神童之名,也無人真正指望他能做什麽實事。
而二郎也和維摩不同,竟也不急著證明些什麽。每日依舊跟著徐茂、範融讀書,雖一切案卷、政務都會親自過問,但還是悉數交給天子委派給他的幕僚來處置,他隻從旁熟悉、學習罷了。
這三年中,幕僚替他處置的事,他居然一件也沒更改過,聽歸聽、問歸問,卻始終不置一詞。
如意覺著他這樣頗有些屍位素餐之嫌。雖說朝廷也不差他一個人的俸祿……但他分明不是不能,而是故意不為啊。
二郎不同於尋常孩子,在天子的親身輔導之下,他小小年紀就接觸政務。七八歲上已能體察人情、明辨是非。到他十歲那年,天子行土斷法,他竟能將其中利害幹係和關鍵之處一一說明。就如意看來,所謂的土斷法也無非就是裁並一些僑州僑郡,將僑民和吳民按照實際居住之地進行編冊入戶。被徐思引導著往深處想,也隻想到裁撤了一些冗官,能節省些開支。重新普查了人口,能增加一些稅收。可二郎卻能說清當年何以設置僑州僑縣,如今又何以要裁撤。說出此事對哪些人有利好,對那類人有損害,可能會在哪裏受到格外激烈的阻力……他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她的這個弟弟非同凡響,是不能以長幼來論的。何況就算他是紙上談兵,至少這一份見識他確實是有的。
這一日旬假,她不必去上學。在二郎府上溫習過功課後,她閑來無事,終於忍不住問道,“你究竟在等什麽啊……今日你當丹陽尹,還可以推脫年少什麽都不管,等日後你當上一州刺史,莫非也要全推給幕僚嗎?”
五月榴花盛開的時候,院內綠茵與惠風最好,二郎便在簷下木廊上,吹著清風曬著太陽,懶洋洋的倚著木柱子讀信。
如意便從屋裏翻出來,直接跳到窗子上坐著,和他說話兒。這一日她穿一身上白下紅的襦裙,那襦裙紅勝榴花,手臂間挽著的紅紗披帛與裙擺一同垂墜下來。因坐得高了,便露出底下一雙小巧的粉色絲屐來。那鞋尖兒上各挑著一枚紅白線紮成的絨球,她腳一晃一晃的,那兩枚絨球便也兔子似的跳來跳去。
二郎被跳得眼睛都花了。
不由抱怨,“你身上叮叮當當帶這麽多東西做什麽?”
如意:……
“要你管。”雖這麽說,卻還是小心的將鞋麵藏迴到裙子底下去。伸手時不留神露出半截雪白的手腕來,上頭套著的一雙細口銀鐲子叮當相碰——才說完便又觸犯,如意臉上不由一紅,忙抬手壓住了,欲蓋彌彰道,“你不要再顧左右而言他了,我在同你說正事呢!”
——隨著年紀漸長,她也開始在意起穿著打扮來。這一日也是忽然就想要帶鐲子,誰知發生了這種尷尬。她不由便有些懊惱,心想要是沒帶就好了。她已到愛美的年紀卻不自知。平素隻以讀書為要,又是扮作男子生活。因此雖然想要打扮,但潛意識裏卻覺著冗餘可笑。
二郎倒沒想這麽多,聽如意強調,隻能不情願的解釋道,“你說我在等什麽啊……”他說,“也不需要當上一州刺史,但凡我能離開建康,就不會說今日這般行事了。”
“為什麽?”
二郎:……
二郎覺著像她阿姐這般天真無邪,也能省去不少煩惱啊。
好在如意不是愚不可及之人,他解釋起來倒也很輕鬆,“天和元年,我上任的第一年,朝廷對外傭兵,京城米價上漲。你可知道太子殿下是怎麽處置的?”二郎道,“親自節衣縮食,省下布帛飯菜來。一到雨雪天寒,便派遣心腹挨家挨戶的去探問,遇到貧困饑寒的,便私下周濟。”
二郎頓了一頓,無奈的望向如意。
如意隻能訕訕的道,“大哥哥一貫慈悲仁厚……你就當他是替你代勞,省去你一些苦勞。”
二郎輕笑一聲,眸光一瞥,又道,“是啊。自那年之後,每年冬天他都會拿出布帛做成衣服分發給貧民。建鄴城中無人不說他慈悲。但就算將東宮所有布匹都做成衣服,你覺著能做多少件?”
如意還真沒數,隻能大致估算一下東宮人手——宮娥們每年也是要有四套衣服的,“三千左右?”
“三千件。”二郎道,“你以為建鄴城中有多少人口?”
如意答不上來,二郎便道,“近二十萬戶,人口過百萬之數。”
“……總不能人人都貧寒吧?”
“是啊,不能。但十倍於三千總是有的。憑什麽隻有三千人能領到衣物——還是宮緞所製?”二郎諷刺道,“太子殿下慈悲,旁人若不能見賢思齊,便隻會是苛酷。我身為丹陽尹,若隻同太子比誰發的糧食衣裳多,倒十分容易,可長此以往會有什麽後果?”二郎一笑,複又垂頭讀書,“可他是兄、是君,我是弟、是臣,我總不能親自去拆太子的台。所以還是讓阿爹的人來管,於家於國都更方便些,也免得誤事。”
如意想到這幾年在宮外親眼所見許多事情,不由問道,“若沒有大哥哥掣肘,這件事你打算怎麽去管?”
她是全然想不出賑濟以外的法子——貧民之貧常常不是因為懶惰,大都是因為沒有能糊口的生計。冬日最難熬過,而冬日也恰是最清閑的時候,原本就沒什麽活計。
二郎卻隨口就道,“招募青壯修整石頭城,以工代賑。搭建收容所供流離失所之人居住,施米粥、寒衣給老幼病弱之人……”
如意想了想,竟十分可行。不過這些事能否做得好,還要看具體的做法。並不是二郎在此處說一說就能成事。
她當然相信,維摩的作為是出於悲憫之心。她這個大哥哥是有這份慈悲的細致的。
但是落在二郎眼中,不免有替他添亂的嫌疑。何況維摩身旁確實有那麽一眾幕僚,專門以打壓二郎為務——畢竟就算時至今日,二郎對維摩也還是一個不小的威脅。萬一這些人因人害事,譬如在二郎以工代賑的時候,他偏偏去醒目處直起鍋來,免費給人吃穿住,誰還願意去做工?隻怕連不是那麽貧寒之人,也要裝出貧寒的樣子。到時便更難治理了。二郎不但無功,反而容易有過。他又不能盡數推到太子身上。確實如二郎所說,他一動不如一靜。不妨將功勞和美名讓給太子,自己仗著年幼,且先當一個掛名的王爺。待離京之後再施展手腳。
如意也不能多說什麽。
打從心底裏,她還是希望維摩和二郎能夠兄弟齊心。但恐怕就算他們樂意,他們各自手下的幕僚也不願意吧……
她不由便問二郎,“你是想出京就藩了嗎?”
二郎不服氣的哼了一聲,道,“天下哪裏有十三歲的刺史?”想到他還是吃虧在年紀上,不由就有些煩悶,“就算我想,阿爹也不會答應。至少一年之內,我是別想有所調動。的”
如意看他氣鼓鼓的模樣,忍不住想笑,“你這官當的就和少女出閣似的。”
二郎眉就一挑,“你很急著出閣?”
如意差點沒抬腳踢他。
“不過,你這丹陽尹當的,還真是十分無趣啊。”
二郎卻又有了興致,盤腿坐起來,同如意麵對著麵,“所以我正想給自己找些樂子——你覺著我從阿爹手中謀個繡衣使的職位如何?或者幹脆就直接微服出巡去。自去年起我就有這個想法,斷斷續續也在京畿近縣走了一圈。外頭當真是形形□□,什麽人什麽事都有,比京城這些毫無驚喜的老套路有趣多了。又能熟悉一下四方民情。”
如意卻早有此想——也許早在四歲時聽維摩給她講說天南海北吃蟲的習俗時,她就已想著日後長大一定要將天下都走一遍。待到後來明白了自己的身世,更有盡早出宮自立的想法。
這些年在徐思的指導下,也做了一些買賣,手下已有數名行商。也許她在經營上確有天賦,幾次遠行貿易,獲利都十分豐厚。顧淮曾對她說的那些地方土產,這些人也都當真幫她帶了迴來。不過她到底還是想親眼出去看一看的——哪怕不能走遠。
她便從窗子上跳下來,攬了裙子在二郎對麵端正的跪坐下來,目光晶亮的追問道,“你既已出去過了,想必是駕輕就熟。有沒有什麽辦法也將我帶出去看看啊。若法子靠譜,我拿去求阿娘準許,說不定就能和你同去了。”
二郎道,“你當真想去?”他便也興致勃□□來,道,“這好辦。我就謊稱是徐家小公子,你就扮作我身旁侍女。再帶上一個可靠的老人做幌子——譬如從舅舅那裏借一個參軍或是長史,或者幹脆求阿爹當真派一名繡衣使者。我們盡管鋪開人馬出去,”他就有些別扭道,“橫豎我年紀小,也不會有人真將我當一迴事。”
何況,自天子開始信佛後,便不大再往辭秋殿裏去——或者該說幹脆不怎麽往後宮裏來了。
為討好天子,後宮的妃嬪們能讀書的便一個個都去精研佛法,不能讀書的也大把大把的往寺廟、僧尼身上使銀子。也不知究竟走通了佛祖的門路了沒有——如意覺得,就算走通了門路,佛祖要普渡這麽多欲求無度之人,也要頗費一番功夫吧。
徐思卻完全沒有要挽迴天子的寵愛的心思。
她在後宮地位超然——有子有女,兒子封了親王,在朝中地位已穩固,女兒封了公主,親事定得也可心可意。她並沒有額外的訴求,旁人輕易也不敢得罪她。故而無寵之後,她過得反而更加順心。每日裏隻是讀讀書,彈彈琴,逛逛園子,教養教養女兒。
看如意上竄下跳靈巧如燕,她覺得向往,竟也以不惑之齡開始修習起武藝來。
——她總說“未為晚也”,待要去學便心無旁騖。也不管旁人如何潑她冷水,她總歸學得一心一意,有滋有味。漸漸竟當真有所成就。旁人終於不能不承認,她這樣的才女是不能以常理論之的。
上行則下效之。
辭秋殿中百無聊賴的女孩子多了去,便也開始跟著徐思讀書、跳舞起來——在禁庭之中聚眾習武未免招人議論,女孩子們又想學,徐思便幹脆教習她們跳舞,也有強身健體之效。
如意每日放學迴來,總見她阿娘或是搖頭晃腦的教女孩子們讀書,或是在庭院裏領著一大群人跳舞,或是專心整理過往書稿,為自己編訂文集——竟無一日閑散無事的時候。
原本如意還擔心她和二郎一個忙於讀書、一個忙著做官,都不在徐思的身旁,徐思會感到落寞,現在看來……顯然是她自己自我意識過剩了!她阿娘日子過得充實著呢。
如今一切有徐思做主,如意身上的束縛也少了許多。至少她再要出宮,便不必像以前那般顧慮重重。
秦淮河邊她阿娘幼時居住過的院子,如意總算是親眼見過了,徐儀還帶她去看了金陵有名的長幹裏。這帝王之鄉正當最強盛的時候,人煙稠密,繁華富饒。自石子崗上眺望,隻見江上舟船如織,地上萬戶炊煙,往來商戶、行客熙熙攘攘。又有煙雨樓台、寺廟林立。
仲春微雨時節,早櫻凋零,落花如雨。如意俯瞰這繁華綺麗、溫柔富貴之地,不知怎麽的竟隱隱有種興衰無常的不安。
不過再想想天子、維摩還有二郎,他們哪一個不是見多識廣,聰明絕頂?以她的愚鈍,毫無理由的操這種心,隻怕不免要被人笑是杞人之憂吧。
如意出宮時去的最多的還是二郎府上。
二郎在丹陽尹的位子上已坐穩了三年,一個十歲出頭的少年,縱然位高權重且自幼就有神童之名,也無人真正指望他能做什麽實事。
而二郎也和維摩不同,竟也不急著證明些什麽。每日依舊跟著徐茂、範融讀書,雖一切案卷、政務都會親自過問,但還是悉數交給天子委派給他的幕僚來處置,他隻從旁熟悉、學習罷了。
這三年中,幕僚替他處置的事,他居然一件也沒更改過,聽歸聽、問歸問,卻始終不置一詞。
如意覺著他這樣頗有些屍位素餐之嫌。雖說朝廷也不差他一個人的俸祿……但他分明不是不能,而是故意不為啊。
二郎不同於尋常孩子,在天子的親身輔導之下,他小小年紀就接觸政務。七八歲上已能體察人情、明辨是非。到他十歲那年,天子行土斷法,他竟能將其中利害幹係和關鍵之處一一說明。就如意看來,所謂的土斷法也無非就是裁並一些僑州僑郡,將僑民和吳民按照實際居住之地進行編冊入戶。被徐思引導著往深處想,也隻想到裁撤了一些冗官,能節省些開支。重新普查了人口,能增加一些稅收。可二郎卻能說清當年何以設置僑州僑縣,如今又何以要裁撤。說出此事對哪些人有利好,對那類人有損害,可能會在哪裏受到格外激烈的阻力……他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她的這個弟弟非同凡響,是不能以長幼來論的。何況就算他是紙上談兵,至少這一份見識他確實是有的。
這一日旬假,她不必去上學。在二郎府上溫習過功課後,她閑來無事,終於忍不住問道,“你究竟在等什麽啊……今日你當丹陽尹,還可以推脫年少什麽都不管,等日後你當上一州刺史,莫非也要全推給幕僚嗎?”
五月榴花盛開的時候,院內綠茵與惠風最好,二郎便在簷下木廊上,吹著清風曬著太陽,懶洋洋的倚著木柱子讀信。
如意便從屋裏翻出來,直接跳到窗子上坐著,和他說話兒。這一日她穿一身上白下紅的襦裙,那襦裙紅勝榴花,手臂間挽著的紅紗披帛與裙擺一同垂墜下來。因坐得高了,便露出底下一雙小巧的粉色絲屐來。那鞋尖兒上各挑著一枚紅白線紮成的絨球,她腳一晃一晃的,那兩枚絨球便也兔子似的跳來跳去。
二郎被跳得眼睛都花了。
不由抱怨,“你身上叮叮當當帶這麽多東西做什麽?”
如意:……
“要你管。”雖這麽說,卻還是小心的將鞋麵藏迴到裙子底下去。伸手時不留神露出半截雪白的手腕來,上頭套著的一雙細口銀鐲子叮當相碰——才說完便又觸犯,如意臉上不由一紅,忙抬手壓住了,欲蓋彌彰道,“你不要再顧左右而言他了,我在同你說正事呢!”
——隨著年紀漸長,她也開始在意起穿著打扮來。這一日也是忽然就想要帶鐲子,誰知發生了這種尷尬。她不由便有些懊惱,心想要是沒帶就好了。她已到愛美的年紀卻不自知。平素隻以讀書為要,又是扮作男子生活。因此雖然想要打扮,但潛意識裏卻覺著冗餘可笑。
二郎倒沒想這麽多,聽如意強調,隻能不情願的解釋道,“你說我在等什麽啊……”他說,“也不需要當上一州刺史,但凡我能離開建康,就不會說今日這般行事了。”
“為什麽?”
二郎:……
二郎覺著像她阿姐這般天真無邪,也能省去不少煩惱啊。
好在如意不是愚不可及之人,他解釋起來倒也很輕鬆,“天和元年,我上任的第一年,朝廷對外傭兵,京城米價上漲。你可知道太子殿下是怎麽處置的?”二郎道,“親自節衣縮食,省下布帛飯菜來。一到雨雪天寒,便派遣心腹挨家挨戶的去探問,遇到貧困饑寒的,便私下周濟。”
二郎頓了一頓,無奈的望向如意。
如意隻能訕訕的道,“大哥哥一貫慈悲仁厚……你就當他是替你代勞,省去你一些苦勞。”
二郎輕笑一聲,眸光一瞥,又道,“是啊。自那年之後,每年冬天他都會拿出布帛做成衣服分發給貧民。建鄴城中無人不說他慈悲。但就算將東宮所有布匹都做成衣服,你覺著能做多少件?”
如意還真沒數,隻能大致估算一下東宮人手——宮娥們每年也是要有四套衣服的,“三千左右?”
“三千件。”二郎道,“你以為建鄴城中有多少人口?”
如意答不上來,二郎便道,“近二十萬戶,人口過百萬之數。”
“……總不能人人都貧寒吧?”
“是啊,不能。但十倍於三千總是有的。憑什麽隻有三千人能領到衣物——還是宮緞所製?”二郎諷刺道,“太子殿下慈悲,旁人若不能見賢思齊,便隻會是苛酷。我身為丹陽尹,若隻同太子比誰發的糧食衣裳多,倒十分容易,可長此以往會有什麽後果?”二郎一笑,複又垂頭讀書,“可他是兄、是君,我是弟、是臣,我總不能親自去拆太子的台。所以還是讓阿爹的人來管,於家於國都更方便些,也免得誤事。”
如意想到這幾年在宮外親眼所見許多事情,不由問道,“若沒有大哥哥掣肘,這件事你打算怎麽去管?”
她是全然想不出賑濟以外的法子——貧民之貧常常不是因為懶惰,大都是因為沒有能糊口的生計。冬日最難熬過,而冬日也恰是最清閑的時候,原本就沒什麽活計。
二郎卻隨口就道,“招募青壯修整石頭城,以工代賑。搭建收容所供流離失所之人居住,施米粥、寒衣給老幼病弱之人……”
如意想了想,竟十分可行。不過這些事能否做得好,還要看具體的做法。並不是二郎在此處說一說就能成事。
她當然相信,維摩的作為是出於悲憫之心。她這個大哥哥是有這份慈悲的細致的。
但是落在二郎眼中,不免有替他添亂的嫌疑。何況維摩身旁確實有那麽一眾幕僚,專門以打壓二郎為務——畢竟就算時至今日,二郎對維摩也還是一個不小的威脅。萬一這些人因人害事,譬如在二郎以工代賑的時候,他偏偏去醒目處直起鍋來,免費給人吃穿住,誰還願意去做工?隻怕連不是那麽貧寒之人,也要裝出貧寒的樣子。到時便更難治理了。二郎不但無功,反而容易有過。他又不能盡數推到太子身上。確實如二郎所說,他一動不如一靜。不妨將功勞和美名讓給太子,自己仗著年幼,且先當一個掛名的王爺。待離京之後再施展手腳。
如意也不能多說什麽。
打從心底裏,她還是希望維摩和二郎能夠兄弟齊心。但恐怕就算他們樂意,他們各自手下的幕僚也不願意吧……
她不由便問二郎,“你是想出京就藩了嗎?”
二郎不服氣的哼了一聲,道,“天下哪裏有十三歲的刺史?”想到他還是吃虧在年紀上,不由就有些煩悶,“就算我想,阿爹也不會答應。至少一年之內,我是別想有所調動。的”
如意看他氣鼓鼓的模樣,忍不住想笑,“你這官當的就和少女出閣似的。”
二郎眉就一挑,“你很急著出閣?”
如意差點沒抬腳踢他。
“不過,你這丹陽尹當的,還真是十分無趣啊。”
二郎卻又有了興致,盤腿坐起來,同如意麵對著麵,“所以我正想給自己找些樂子——你覺著我從阿爹手中謀個繡衣使的職位如何?或者幹脆就直接微服出巡去。自去年起我就有這個想法,斷斷續續也在京畿近縣走了一圈。外頭當真是形形□□,什麽人什麽事都有,比京城這些毫無驚喜的老套路有趣多了。又能熟悉一下四方民情。”
如意卻早有此想——也許早在四歲時聽維摩給她講說天南海北吃蟲的習俗時,她就已想著日後長大一定要將天下都走一遍。待到後來明白了自己的身世,更有盡早出宮自立的想法。
這些年在徐思的指導下,也做了一些買賣,手下已有數名行商。也許她在經營上確有天賦,幾次遠行貿易,獲利都十分豐厚。顧淮曾對她說的那些地方土產,這些人也都當真幫她帶了迴來。不過她到底還是想親眼出去看一看的——哪怕不能走遠。
她便從窗子上跳下來,攬了裙子在二郎對麵端正的跪坐下來,目光晶亮的追問道,“你既已出去過了,想必是駕輕就熟。有沒有什麽辦法也將我帶出去看看啊。若法子靠譜,我拿去求阿娘準許,說不定就能和你同去了。”
二郎道,“你當真想去?”他便也興致勃□□來,道,“這好辦。我就謊稱是徐家小公子,你就扮作我身旁侍女。再帶上一個可靠的老人做幌子——譬如從舅舅那裏借一個參軍或是長史,或者幹脆求阿爹當真派一名繡衣使者。我們盡管鋪開人馬出去,”他就有些別扭道,“橫豎我年紀小,也不會有人真將我當一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