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主抓工業,和市裏環保局的相關領導都熟識,隻要不是惡性事故應該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何況由他親自坐鎮,接待的規格高,讓來調查的人員心理會很舒坦。你給我麵子我就給你麵子,所以這件事不管是以訛傳訛也好,還是老高媳婦說了假話,總之是有了一個說辭,大家都好交代。
中午招待宴就在友好的氣氛中開始了。梁惠凱沒資格和領導們坐到一起,負責端盤子、倒酒、倒茶。雖說是在公司食堂,但也是好酒好菜招待,國酒茅台、龍蝦、鮑魚樣樣不缺。
無酒不成席,無魚不成宴,最後上的一道菜是清蒸偏口魚。渤海灣流行的一種說法,“一平二偏三鰨目”,就是說當地人認為平魚最好吃,其次是偏口魚,再次是鰨目。但是個頭偏小不適合擺在酒桌上,所以偏口魚就成了招待客人的佳肴。
梁惠凱把魚擺在桌子上正要出去,林海說道:“小梁啊,辛苦了半天喝杯酒吧。”
自從易水湖迴來後,梁惠凱沒見過林海。不過他從不敢認為自己知道領導一點隱私就能和領導親近,為領導擋過槍子就能持功自傲。電影裏有句台詞:“知道的秘密越多,離死越近。”現在的社會雖然不至於這樣,但是梁惠凱還是能拎得清自己的斤兩,見到林海來時故意低著腦袋不見,或者躲得遠遠的。
沒想到林海勸酒,是不是客套話先不說,最起碼還記得梁惠凱他這個無名小卒,讓梁惠凱心裏一熱,趕緊說道:“謝謝領導,我就不打擾你們了。”金宏泰笑道:“小梁,領導不是請你喝酒,而是要罰你喝酒,知道為什麽嗎?你把魚擺錯了。”
梁惠凱臉上一熱,站在那兒不知道該說什麽。金宏泰把魚盤擺在正中間說道:“魚盤放在酒席正中央,魚頭擺放時一定對準席中尊貴的客人,你怎麽能對準咱們領導呢?若是沒有市裏來的客人這樣擺放還行,但現在就錯了,所以你先自罰三杯酒吧。”
酒桌上的魚盤一定要放在酒席正中央,而且魚頭對著誰,誰就要先喝酒,魚尾對著誰,也要陪著喝酒。然後喝魚頭酒的客人先動筷表示謝意———意為剪彩,此後其他人才能動筷吃魚,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而且魚頭擺放時一定對準席中最有身份的客人,客人要喝三杯酒,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尊重,這就是所謂的喝“魚頭酒”。
梁惠凱知道這碼事,不過放盤子的時候就忘了,說聲不好意思,趕緊拿了一個分酒器給自己倒了三杯連著幹了。林海說道:“小梁,沒別的意思,在酒桌上就是逗個樂子烘托氣氛,誰讓你最小呢?不欺負你欺負誰?”
這句話讓梁惠凱心裏頓時暖洋洋的,感覺林海對自己很親近,拿自己當晚輩,感激的說道:“謝謝領導,這些規矩我不懂,讓我長了不少見識。”林海一笑說道:“小梁,坐到你們老板身邊陪大家喝酒。”領導發話了,這是給麵子,金宏泰說道:“坐下吧,別拘謹。”
接下來環保局的趙科長喝了魚頭酒。梁惠凱發現自己正好坐在魚尾對著的位置,得,頭三尾四,又喝了四杯。喝完魚頭酒,趙科長帶頭“剪彩”後,林海笑嗬嗬的說道:“大家都知道‘魚頭酒’,可是大家知道這個說法是怎麽來的嗎?”
領導想高談闊論就要給台階,大家即便是知道也要說不知道,何況還真不知道,紛紛表示願洗耳恭聽。
林海說道:“有關‘魚頭酒’的來曆有很多說法,可謂源遠流長。最早是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時,大臣伊尹為表心意,獻上陶製魚頭形佳釀一壇,高聲頌道:‘魚頭酒,與王共享!’這是‘魚頭酒’最早的傳說;後來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程咬金為了鼓動李世民,做了魚頭、魚尾燙,暗示隻有吃掉魚頭魚尾才能太平;還有說和宋太祖趙匡胤有關。陳橋兵變前夜,趙匡胤請來謀士趙普、弟弟趙匡義等人商談軍機大事並喝酒驅寒,恰好廚師端上一條油煎鯉魚,那金黃色的魚頭正對著趙匡胤。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離座祝賀說:‘吉兆、吉兆!鯉魚跳龍門,魚頭當先,此次趙元帥一定能旗開得勝,殺敵有餘(魚),請讓我敬元帥三杯酒!’這魚頭酒的說法還都和皇帝有關,身價不菲,哈哈。”
梁惠凱跟著他們吃過一次飯了,發現一般情況下都是林海在高談闊論,其他人跟著隨聲附和,或許這就是官場上喝酒的規矩吧,誰把握酒場的氛圍。
但如果隻是領導說單口相聲就沒意思了,有逗哏就得有捧哏,領導誇誇其談一通,就要有人捧臭腳。趙科長馬上說:“領導博聞強記,知識淵博,我們自愧不如啊,大家敬領導一杯。”
按說趙科長沒必要拍林海的馬屁,林海又管不到他,但是他主動敬酒就是釋放出誠意來了——你看,我們也是執行公務,不是故意找事來的。大家很高興,熱熱鬧鬧的喝了一杯。
林海開心,又說道:“剛才小梁把魚上錯了,有可能是他不懂,也有可能是各地的文化不同。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單獨寫本書也不一定能寫全了。還說這個‘魚頭酒’,咱們的規矩是要把魚頭對著尊貴的客人,而有的民族就不一定了。
且說康熙大帝微服私訪,由吳士友陪同在一偏僻小鎮上喝酒。店小二上魚的時候,無意將魚頭正對康熙,咱們認為這是正常的吧?但是康熙認為不吉利,欺君枉法。古代箭身酷似魚的模樣,箭頭呈三角尖,箭尾又兩叉開,箭所指,命難逃!康熙頓時火從心起,就想示意隨從將店小二拿下。吳士友連忙按住說:本人測個‘魚’字,諸位請看,‘魚’字是刀字頭,田字腰,火字尾。”
大家聽後一愣,怎麽是個“火”字?
中午招待宴就在友好的氣氛中開始了。梁惠凱沒資格和領導們坐到一起,負責端盤子、倒酒、倒茶。雖說是在公司食堂,但也是好酒好菜招待,國酒茅台、龍蝦、鮑魚樣樣不缺。
無酒不成席,無魚不成宴,最後上的一道菜是清蒸偏口魚。渤海灣流行的一種說法,“一平二偏三鰨目”,就是說當地人認為平魚最好吃,其次是偏口魚,再次是鰨目。但是個頭偏小不適合擺在酒桌上,所以偏口魚就成了招待客人的佳肴。
梁惠凱把魚擺在桌子上正要出去,林海說道:“小梁啊,辛苦了半天喝杯酒吧。”
自從易水湖迴來後,梁惠凱沒見過林海。不過他從不敢認為自己知道領導一點隱私就能和領導親近,為領導擋過槍子就能持功自傲。電影裏有句台詞:“知道的秘密越多,離死越近。”現在的社會雖然不至於這樣,但是梁惠凱還是能拎得清自己的斤兩,見到林海來時故意低著腦袋不見,或者躲得遠遠的。
沒想到林海勸酒,是不是客套話先不說,最起碼還記得梁惠凱他這個無名小卒,讓梁惠凱心裏一熱,趕緊說道:“謝謝領導,我就不打擾你們了。”金宏泰笑道:“小梁,領導不是請你喝酒,而是要罰你喝酒,知道為什麽嗎?你把魚擺錯了。”
梁惠凱臉上一熱,站在那兒不知道該說什麽。金宏泰把魚盤擺在正中間說道:“魚盤放在酒席正中央,魚頭擺放時一定對準席中尊貴的客人,你怎麽能對準咱們領導呢?若是沒有市裏來的客人這樣擺放還行,但現在就錯了,所以你先自罰三杯酒吧。”
酒桌上的魚盤一定要放在酒席正中央,而且魚頭對著誰,誰就要先喝酒,魚尾對著誰,也要陪著喝酒。然後喝魚頭酒的客人先動筷表示謝意———意為剪彩,此後其他人才能動筷吃魚,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而且魚頭擺放時一定對準席中最有身份的客人,客人要喝三杯酒,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尊重,這就是所謂的喝“魚頭酒”。
梁惠凱知道這碼事,不過放盤子的時候就忘了,說聲不好意思,趕緊拿了一個分酒器給自己倒了三杯連著幹了。林海說道:“小梁,沒別的意思,在酒桌上就是逗個樂子烘托氣氛,誰讓你最小呢?不欺負你欺負誰?”
這句話讓梁惠凱心裏頓時暖洋洋的,感覺林海對自己很親近,拿自己當晚輩,感激的說道:“謝謝領導,這些規矩我不懂,讓我長了不少見識。”林海一笑說道:“小梁,坐到你們老板身邊陪大家喝酒。”領導發話了,這是給麵子,金宏泰說道:“坐下吧,別拘謹。”
接下來環保局的趙科長喝了魚頭酒。梁惠凱發現自己正好坐在魚尾對著的位置,得,頭三尾四,又喝了四杯。喝完魚頭酒,趙科長帶頭“剪彩”後,林海笑嗬嗬的說道:“大家都知道‘魚頭酒’,可是大家知道這個說法是怎麽來的嗎?”
領導想高談闊論就要給台階,大家即便是知道也要說不知道,何況還真不知道,紛紛表示願洗耳恭聽。
林海說道:“有關‘魚頭酒’的來曆有很多說法,可謂源遠流長。最早是商朝第四代帝王太甲即位時,大臣伊尹為表心意,獻上陶製魚頭形佳釀一壇,高聲頌道:‘魚頭酒,與王共享!’這是‘魚頭酒’最早的傳說;後來有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程咬金為了鼓動李世民,做了魚頭、魚尾燙,暗示隻有吃掉魚頭魚尾才能太平;還有說和宋太祖趙匡胤有關。陳橋兵變前夜,趙匡胤請來謀士趙普、弟弟趙匡義等人商談軍機大事並喝酒驅寒,恰好廚師端上一條油煎鯉魚,那金黃色的魚頭正對著趙匡胤。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離座祝賀說:‘吉兆、吉兆!鯉魚跳龍門,魚頭當先,此次趙元帥一定能旗開得勝,殺敵有餘(魚),請讓我敬元帥三杯酒!’這魚頭酒的說法還都和皇帝有關,身價不菲,哈哈。”
梁惠凱跟著他們吃過一次飯了,發現一般情況下都是林海在高談闊論,其他人跟著隨聲附和,或許這就是官場上喝酒的規矩吧,誰把握酒場的氛圍。
但如果隻是領導說單口相聲就沒意思了,有逗哏就得有捧哏,領導誇誇其談一通,就要有人捧臭腳。趙科長馬上說:“領導博聞強記,知識淵博,我們自愧不如啊,大家敬領導一杯。”
按說趙科長沒必要拍林海的馬屁,林海又管不到他,但是他主動敬酒就是釋放出誠意來了——你看,我們也是執行公務,不是故意找事來的。大家很高興,熱熱鬧鬧的喝了一杯。
林海開心,又說道:“剛才小梁把魚上錯了,有可能是他不懂,也有可能是各地的文化不同。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單獨寫本書也不一定能寫全了。還說這個‘魚頭酒’,咱們的規矩是要把魚頭對著尊貴的客人,而有的民族就不一定了。
且說康熙大帝微服私訪,由吳士友陪同在一偏僻小鎮上喝酒。店小二上魚的時候,無意將魚頭正對康熙,咱們認為這是正常的吧?但是康熙認為不吉利,欺君枉法。古代箭身酷似魚的模樣,箭頭呈三角尖,箭尾又兩叉開,箭所指,命難逃!康熙頓時火從心起,就想示意隨從將店小二拿下。吳士友連忙按住說:本人測個‘魚’字,諸位請看,‘魚’字是刀字頭,田字腰,火字尾。”
大家聽後一愣,怎麽是個“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