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真真假假的開了一個玩笑,梁惠凱見舅舅和舅媽好像沒什麽反感的表情,心想,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看來這一輩恐怕逃不出鍾靈的手心了,權當今天辦的就是訂婚宴吧。
吃飯的時候,梁惠凱以為鍾靈沒膽量和自己坐在一起,沒想到這小妞的臉皮很厚,一點都不客氣,大馬金刀的坐到了他的身邊。陳老三調侃道:“大學生,難道你真要下嫁我們小農民不成?要是知道你不嫌棄我們農民,我早追你了。”
鍾靈說:“就衝這句話你就沒機會。第一你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嚴重的封建糟泊;第二,你沒有自信。所以,以後誰做你的媳婦都好不了,比你有本事的,你會變成氣管炎,像個奴才一樣挺不直脊梁;不如你的就會天天被你指使的像個奴才。”
陳老三說:“我就隨便說說而已,好嘛,讓你把我說的一文不值。”鍾靈得意的說:“這叫言為心聲,知道不?”陳老三說:“你是大學生,我說不過你,行了吧?”鍾靈說:“你這話又不對了,說不過我是你不占理,和我是不是大學生有什麽關係呢?”
陳老三氣餒,說道:“好男不跟女鬥!你贏了,我輸了!”鍾靈不依不饒道:“你是好男嗎?不要給自己臉上貼金!”陳老三有些氣急敗壞,說道:“就你家梁老道好,這次總行了吧?”梁惠凱哈哈一笑說:“這話我愛聽,咱們喝酒。”
陳老三的一聲“梁老道”,讓梁惠凱忽然想起把“張老道”忘了。本打算著下午去看師傅,沒想到去縣城跑了一圈就忘的一幹二淨。梁惠凱暗自慚愧,決定吃完飯不論早晚都要去師傅那兒走一趟。
酒席開的早,吃完飯天還沒有黑透。陳老三喝的東倒西歪,梁惠凱把他送迴家後就上山去了。師傅沒別的愛好,就是愛喝酒,梁惠凱一手提著一箱酒去了師傅的道觀。
到了山上,遠遠的看到師傅獨自坐在院裏,不知是在喝酒還是飲茶。梁慧凱忽然對師傅產生一種莫名的敬仰,一個人能幾十年如一日的耐得住寂寞,這得多大的信仰啊?自忖是辦不到的。
走到院裏,梁惠凱恭恭敬敬地說道:“師傅,我來看你了。”張老道頭也沒迴說道:“迴來就好啊,我算著你也該迴來了,坐下吧。”梁惠凱把酒放下,坐在張老道對麵說道:“謝謝師傅。”
張老道問道:“你謝我什麽?”梁慧凱說:“謝謝師傅給我指了條明路!師傅就像神仙一般能掐會算,太厲害了。”張老道哈哈一笑說道:“錯了,我說的其實就是一句廢話。但是我為什麽說呢?就是想給你一個希望,是你不至於在絕境中自暴自棄,至於能起多大用,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這也行?梁惠凱心道,放著神仙不當,非得當凡人,騙我就騙我吧,說這麽明幹嘛?上一刻梁惠凱還覺得師傅高高在上,這句話說完師傅的形象馬上就轟然倒塌,笑笑說道:“師傅又變成了心理專家!不過我還是相信您能掐會算,這半年我經曆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從內心裏感謝師傅的指點!”
張老道笑道:“馬屁精!我看你這半年出去學的就是會拍馬屁了,不像過去那麽傻乎乎的了。”被師傅調侃一頓,梁惠凱覺得和師傅親近了很多,也不像過去那麽拘束了,笑笑說:“這次迴來覺得師傅詼諧了很多,那我就問你一個問題:開始我認為道士不能結婚,後來才知道能結婚,您為什麽不結婚呢?”
被道教界視為養生權威的彭祖,則從人的生理與心理本能出發,認為“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而且許多道書都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男女居室,人之大倫。獨陽不生,獨陰不成,人道不可廢”,由此可見,道教對婚姻采取的是肯定的態度。
而梁惠凱小時候見師傅總是一個人,所以認為道士不能結婚,但是看過金庸的《倚天屠龍記》才知道,道士是可以結婚的,所以才這麽問。張老道說道:“過去沒想過,現在不想了,就這麽簡單。”
梁惠凱又說道:“剛才我還想,像師父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獨自生活在道觀,還不收百姓的香火錢,太難了!”張老道笑笑說:“道觀隻有我一個人,香火錢最後還不由我處置?你說我要香火錢幹什麽?平時裏老百姓給些油鹽醬醋足夠我生活用了,而且這樣已經夠過分的了,哪還能收香火錢?”
梁惠凱說:“可是就連武當山都收香火錢呀。”張老道說:“說通俗點,武當山上道士多,不能讓他們喝西北風啊!我就不一樣了,平時裏幫老百姓治治小病,主持婚喪嫁娶,看風水、算卦、捉鬼、甚至背黑鍋,其他的沒什麽需求啊。你下次迴來也別買酒了,我自己釀的酒就挺好。”
師傅說的通俗易懂,但是梁惠凱覺得這裏邊透著大道理,但是自己卻說不清楚,想想問道:“師傅,你們修道的目的是什麽?”
張老道笑道:“這麽多年我隻是簡單的天天重複這些工作,你要不說我都快忘了,對不起三清天尊了。先說什麽叫道士,‘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作為道士,要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禮儀,接受各種戒律,是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吸引教眾,布道傳教,為道教盡職盡力,同時圓滿自己的修行,明白不?”梁惠凱點點頭。
張老道接著說道:“再說我為什麽不收香火錢,因為我的道行不夠,不能抱殘守缺、隻是念經清修、享受信眾供養,甚至坑蒙拐騙。自己不敢說傳承追尋大道的精神,但是也不能消耗道教的信用。祖師爺留下門戶,留下修道門徑,也給一些人衣食住行,但是話說迴來,人家供奉的不是道士,而是祖師爺的功德與神威!祖師爺不在乎那點香火,而是有人靠香火生活而已。
所以我不能收信眾的香火錢,不能做消耗道教信用的道士,不能讓道教因為我而被世人誤解,而是仗著祖師爺的神威,給老百姓做點小事,僅此而已。”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深邃的夜空中早已掛起了一輪圓月,清冷的月光灑在院裏,灑在師傅的身上,像披著一層銀光,朦朦朧朧。梁惠凱又覺得師傅高大起來,謙恭的說道:“師傅,我懂了。”
吃飯的時候,梁惠凱以為鍾靈沒膽量和自己坐在一起,沒想到這小妞的臉皮很厚,一點都不客氣,大馬金刀的坐到了他的身邊。陳老三調侃道:“大學生,難道你真要下嫁我們小農民不成?要是知道你不嫌棄我們農民,我早追你了。”
鍾靈說:“就衝這句話你就沒機會。第一你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嚴重的封建糟泊;第二,你沒有自信。所以,以後誰做你的媳婦都好不了,比你有本事的,你會變成氣管炎,像個奴才一樣挺不直脊梁;不如你的就會天天被你指使的像個奴才。”
陳老三說:“我就隨便說說而已,好嘛,讓你把我說的一文不值。”鍾靈得意的說:“這叫言為心聲,知道不?”陳老三說:“你是大學生,我說不過你,行了吧?”鍾靈說:“你這話又不對了,說不過我是你不占理,和我是不是大學生有什麽關係呢?”
陳老三氣餒,說道:“好男不跟女鬥!你贏了,我輸了!”鍾靈不依不饒道:“你是好男嗎?不要給自己臉上貼金!”陳老三有些氣急敗壞,說道:“就你家梁老道好,這次總行了吧?”梁惠凱哈哈一笑說:“這話我愛聽,咱們喝酒。”
陳老三的一聲“梁老道”,讓梁惠凱忽然想起把“張老道”忘了。本打算著下午去看師傅,沒想到去縣城跑了一圈就忘的一幹二淨。梁惠凱暗自慚愧,決定吃完飯不論早晚都要去師傅那兒走一趟。
酒席開的早,吃完飯天還沒有黑透。陳老三喝的東倒西歪,梁惠凱把他送迴家後就上山去了。師傅沒別的愛好,就是愛喝酒,梁惠凱一手提著一箱酒去了師傅的道觀。
到了山上,遠遠的看到師傅獨自坐在院裏,不知是在喝酒還是飲茶。梁慧凱忽然對師傅產生一種莫名的敬仰,一個人能幾十年如一日的耐得住寂寞,這得多大的信仰啊?自忖是辦不到的。
走到院裏,梁惠凱恭恭敬敬地說道:“師傅,我來看你了。”張老道頭也沒迴說道:“迴來就好啊,我算著你也該迴來了,坐下吧。”梁惠凱把酒放下,坐在張老道對麵說道:“謝謝師傅。”
張老道問道:“你謝我什麽?”梁慧凱說:“謝謝師傅給我指了條明路!師傅就像神仙一般能掐會算,太厲害了。”張老道哈哈一笑說道:“錯了,我說的其實就是一句廢話。但是我為什麽說呢?就是想給你一個希望,是你不至於在絕境中自暴自棄,至於能起多大用,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這也行?梁惠凱心道,放著神仙不當,非得當凡人,騙我就騙我吧,說這麽明幹嘛?上一刻梁惠凱還覺得師傅高高在上,這句話說完師傅的形象馬上就轟然倒塌,笑笑說道:“師傅又變成了心理專家!不過我還是相信您能掐會算,這半年我經曆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從內心裏感謝師傅的指點!”
張老道笑道:“馬屁精!我看你這半年出去學的就是會拍馬屁了,不像過去那麽傻乎乎的了。”被師傅調侃一頓,梁惠凱覺得和師傅親近了很多,也不像過去那麽拘束了,笑笑說:“這次迴來覺得師傅詼諧了很多,那我就問你一個問題:開始我認為道士不能結婚,後來才知道能結婚,您為什麽不結婚呢?”
被道教界視為養生權威的彭祖,則從人的生理與心理本能出發,認為“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而且許多道書都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男女居室,人之大倫。獨陽不生,獨陰不成,人道不可廢”,由此可見,道教對婚姻采取的是肯定的態度。
而梁惠凱小時候見師傅總是一個人,所以認為道士不能結婚,但是看過金庸的《倚天屠龍記》才知道,道士是可以結婚的,所以才這麽問。張老道說道:“過去沒想過,現在不想了,就這麽簡單。”
梁惠凱又說道:“剛才我還想,像師父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獨自生活在道觀,還不收百姓的香火錢,太難了!”張老道笑笑說:“道觀隻有我一個人,香火錢最後還不由我處置?你說我要香火錢幹什麽?平時裏老百姓給些油鹽醬醋足夠我生活用了,而且這樣已經夠過分的了,哪還能收香火錢?”
梁惠凱說:“可是就連武當山都收香火錢呀。”張老道說:“說通俗點,武當山上道士多,不能讓他們喝西北風啊!我就不一樣了,平時裏幫老百姓治治小病,主持婚喪嫁娶,看風水、算卦、捉鬼、甚至背黑鍋,其他的沒什麽需求啊。你下次迴來也別買酒了,我自己釀的酒就挺好。”
師傅說的通俗易懂,但是梁惠凱覺得這裏邊透著大道理,但是自己卻說不清楚,想想問道:“師傅,你們修道的目的是什麽?”
張老道笑道:“這麽多年我隻是簡單的天天重複這些工作,你要不說我都快忘了,對不起三清天尊了。先說什麽叫道士,‘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作為道士,要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禮儀,接受各種戒律,是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吸引教眾,布道傳教,為道教盡職盡力,同時圓滿自己的修行,明白不?”梁惠凱點點頭。
張老道接著說道:“再說我為什麽不收香火錢,因為我的道行不夠,不能抱殘守缺、隻是念經清修、享受信眾供養,甚至坑蒙拐騙。自己不敢說傳承追尋大道的精神,但是也不能消耗道教的信用。祖師爺留下門戶,留下修道門徑,也給一些人衣食住行,但是話說迴來,人家供奉的不是道士,而是祖師爺的功德與神威!祖師爺不在乎那點香火,而是有人靠香火生活而已。
所以我不能收信眾的香火錢,不能做消耗道教信用的道士,不能讓道教因為我而被世人誤解,而是仗著祖師爺的神威,給老百姓做點小事,僅此而已。”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深邃的夜空中早已掛起了一輪圓月,清冷的月光灑在院裏,灑在師傅的身上,像披著一層銀光,朦朦朧朧。梁惠凱又覺得師傅高大起來,謙恭的說道:“師傅,我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