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對八皇兄的死心懷愧疚的彩鳳公主顧鸞,看到秦妃懷抱中粉雕玉琢般的小侄子顧令瑾如此惹人愛憐的舉動,一雙婆娑淚眼中的淚水更是肆意滂沱而下。
急忙拈香祭奠了八皇兄,走過去一把拉起正低頭向她迴禮的秦妃,並伸手把其懷抱中,依然伸著一雙小手的顧令瑾抱了過來。
“皇姑姑,不哭。”
一邊用稚嫩的童音說著,一邊抬起小手試圖為顧鸞擦拭臉頰上肆意流淌的淚水。這反而更加激起了顧鸞內心無盡的悲痛,口中泣不成聲地說著:
“好,好,姑姑不哭。”
由於八皇子顧野還十分年輕,其亡故又過於突然,並沒有事先準備墳塋,所以按照禮儀,今天所謂的葬禮隻不過是把八皇子裝殮之後,運靈柩於北城門外四十裏之處的“敕建護國寺”中。也就是俗稱的停靈。直到修建好墳塋之後,才擇吉日下葬。
不同於入土下葬時,女人不得進入陵地的規矩,像今日這般暫時於敕建護國寺內停靈,是允許女眷相送的。隻是,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未婚女子前往。
囿於禮數,原本顧鸞是沒打算陪八皇子靈柩前往護國寺的。卻想不到小侄子說什麽也不願離開顧鸞的懷抱。即便秦妃生氣,把小顧令瑾弄哭了,還是死活不肯離開下。
“皇嫂,就讓我抱著令錦一起前去吧。”
“這如何使得?”
秦妃還是側妃時,其子顧令瑾不過是八皇子的庶子,是沒有資格引靈的。所謂引靈,就是身穿孝衣,頭戴孝帽,肩扛引魂幡走在送葬隊伍最前麵。引靈之人,一般都是由長子長孫充當。
所以,當早晨那道聖旨頒布之後,顧令瑾則是責無旁貸了。雖然人小不能扛幡,按照禮儀,須有直係親屬抱在懷裏,依舊走在最前麵。至於該長子長孫做的事情,也一律指派專人代替。
“公主殿下,萬萬不可。”
主喪人左丞相賈奕也急忙上前試圖阻止,可是彩鳳公主堅持要抱著顧令瑾走在喪葬隊伍前麵,最後,眾人也隻能依她。此時的彩鳳公主顧鸞,早已把那日由歐陽琴心的籬笆小院中迴來後,父皇關於不得隨意外出的叮囑拋在了腦後。
並不是所有參加葬禮的人都要陪同靈柩一起前往護國寺,隻是由幾位年長的皇子,以及秦妃母子等直係親人,以及四位禮部官員等,其餘則多是家人奴仆之流。
左右丞相等王公大臣並無需隨行,不過是等真正的下葬之日前去吊唁一番而已。
於是,顧鸞懷抱小令瑾走在送葬隊伍的前麵,幾位皇子,包括大皇子顧凡,三皇子顧是,五皇子顧鏗,六皇子顧通,十皇子顧筠等尾隨於後,於未時初刻離開京城。四十裏路程,足足走了兩個時辰,到達護國寺時早已是酉時初刻,太陽已經落山,夜色正從四麵八方緩緩湧出。
按理,秦妃母子,以及幾位皇子是要留下來守靈,隻是顧令瑾還是說什麽也不願離開顧鸞的懷抱。沒辦法,本不該留下來的彩鳳公主顧鸞,也隻好破例留了下來。
因護國寺早就接到通知,所以並不會因為突然多出一位公主而顯得慌張失措,一切都按步照班,把眾人安頓的井井有條。
晚飯後,顧鸞抱著始終賴在其懷中的顧令瑾先是到八皇子靈柩前上了炷香,教顧令瑾跪在靈前像模像樣磕了頭,這才抱著他進入早已準備好的房間裏休息。
畢竟四十裏路的顛簸,雖說出城後就坐到了馬車裏,小令瑾還是很快就因為疲勞而睡著了,而顧鸞卻怎麽都難以入睡。看著桌案上一寸寸縮短的蠟燭,顧鸞腦海中思緒紛飛。
一會是年邁的父皇,一會是各位明爭暗鬥的皇兄,一會是因自己而死的八皇兄顧野,一會是籬笆院中至今傷重未醒的吳崢。
一想到吳崢,顧鸞眼前頓時出現自金陵城要求吳崢沿路護送起,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臨山府迎賓館一戰力竭。
四洄縣冒險越城而出,連夜渡河時卻意外船破墜河。水中嘴對嘴度氣;荒野外被幾乎赤身抱入懷中;荒蕪小院破敗的房間裏,那雙灼熱的大手,總共摸過自己身上幾處穴位?
城西臥雲寺力戰十五人,先是身中兩支弩箭,又差點喪命於對手手中長劍之下,至今心跳唿吸皆無,死活難知。
“為什麽?究竟是你上輩子欠我的?還是上天故意如此安排,讓我欠你三條命,以便用餘生的愧疚和不安還你?”
想著想著,顧鸞的眼睛裏不由再次流下成串的淚水。不知是因為淚水模糊了雙眼,還是蠟燭的芯撚子過短的緣故,顧鸞感覺房間的光線突然出現了一陣恍惚,變得忽明忽暗起來。
而且,心跳也沒來由加快,在初春寂靜的寒夜中,自己都能隱約聽到莫名其妙砰砰聲。
“鸞兒,抱著令錦快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八哥?!”
分明是八皇兄的聲音,顧鸞激靈一下坐了起來。眼前的燭光還是如剛才般明亮。
“是幻覺,還是夢境?”
熟讀各種書籍,其中不乏野史筆記之類的顧鸞,不由心頭一驚。
“難道是八皇兄的魂魄前來托夢嗎?”
一念及此,想想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遭遇,以及父皇那日的囑咐,顧鸞立刻起身穿衣,用一床薄被包裹住熟睡中的顧令瑾,扯下床帳來結成繩子綁在後背,一口吹熄桌案上蠟燭,躡手躡腳拉開房門,一閃身轉過牆角,並沒有驚動不遠處宮裏派來的侍衛,躲進了房後一片陰森,而又茂密的古柏林子裏。
因為是十六,空中雖有一輪滿月,卻被薄薄的雲層遮住了。借著朦朧的月光,顧鸞不敢沿著寺內的道路行走,而是專門在古柏青鬆的縫隙中鑽來鑽去,希望盡快離開護國寺。
並不敢走得太快,一是怕弄出動靜,二是擔心驚醒了背上的小令瑾。
好在,小令瑾睡得很死,唿吸綿長而又平穩。
不是沒想過去提醒一下其他幾位皇兄和十弟顧筠,一是顧鸞不知該怎麽解釋,畢竟連她自己都搞不清楚那究竟是夢,還是幻覺。二是心裏清楚,一直都是自己麻煩不斷,並沒有發生對眾位皇兄不利的事情。所以,顧鸞還是決定先帶著小令瑾躲出去看看情況再說。(未完待續。)
急忙拈香祭奠了八皇兄,走過去一把拉起正低頭向她迴禮的秦妃,並伸手把其懷抱中,依然伸著一雙小手的顧令瑾抱了過來。
“皇姑姑,不哭。”
一邊用稚嫩的童音說著,一邊抬起小手試圖為顧鸞擦拭臉頰上肆意流淌的淚水。這反而更加激起了顧鸞內心無盡的悲痛,口中泣不成聲地說著:
“好,好,姑姑不哭。”
由於八皇子顧野還十分年輕,其亡故又過於突然,並沒有事先準備墳塋,所以按照禮儀,今天所謂的葬禮隻不過是把八皇子裝殮之後,運靈柩於北城門外四十裏之處的“敕建護國寺”中。也就是俗稱的停靈。直到修建好墳塋之後,才擇吉日下葬。
不同於入土下葬時,女人不得進入陵地的規矩,像今日這般暫時於敕建護國寺內停靈,是允許女眷相送的。隻是,一般情況下是不允許未婚女子前往。
囿於禮數,原本顧鸞是沒打算陪八皇子靈柩前往護國寺的。卻想不到小侄子說什麽也不願離開顧鸞的懷抱。即便秦妃生氣,把小顧令瑾弄哭了,還是死活不肯離開下。
“皇嫂,就讓我抱著令錦一起前去吧。”
“這如何使得?”
秦妃還是側妃時,其子顧令瑾不過是八皇子的庶子,是沒有資格引靈的。所謂引靈,就是身穿孝衣,頭戴孝帽,肩扛引魂幡走在送葬隊伍最前麵。引靈之人,一般都是由長子長孫充當。
所以,當早晨那道聖旨頒布之後,顧令瑾則是責無旁貸了。雖然人小不能扛幡,按照禮儀,須有直係親屬抱在懷裏,依舊走在最前麵。至於該長子長孫做的事情,也一律指派專人代替。
“公主殿下,萬萬不可。”
主喪人左丞相賈奕也急忙上前試圖阻止,可是彩鳳公主堅持要抱著顧令瑾走在喪葬隊伍前麵,最後,眾人也隻能依她。此時的彩鳳公主顧鸞,早已把那日由歐陽琴心的籬笆小院中迴來後,父皇關於不得隨意外出的叮囑拋在了腦後。
並不是所有參加葬禮的人都要陪同靈柩一起前往護國寺,隻是由幾位年長的皇子,以及秦妃母子等直係親人,以及四位禮部官員等,其餘則多是家人奴仆之流。
左右丞相等王公大臣並無需隨行,不過是等真正的下葬之日前去吊唁一番而已。
於是,顧鸞懷抱小令瑾走在送葬隊伍的前麵,幾位皇子,包括大皇子顧凡,三皇子顧是,五皇子顧鏗,六皇子顧通,十皇子顧筠等尾隨於後,於未時初刻離開京城。四十裏路程,足足走了兩個時辰,到達護國寺時早已是酉時初刻,太陽已經落山,夜色正從四麵八方緩緩湧出。
按理,秦妃母子,以及幾位皇子是要留下來守靈,隻是顧令瑾還是說什麽也不願離開顧鸞的懷抱。沒辦法,本不該留下來的彩鳳公主顧鸞,也隻好破例留了下來。
因護國寺早就接到通知,所以並不會因為突然多出一位公主而顯得慌張失措,一切都按步照班,把眾人安頓的井井有條。
晚飯後,顧鸞抱著始終賴在其懷中的顧令瑾先是到八皇子靈柩前上了炷香,教顧令瑾跪在靈前像模像樣磕了頭,這才抱著他進入早已準備好的房間裏休息。
畢竟四十裏路的顛簸,雖說出城後就坐到了馬車裏,小令瑾還是很快就因為疲勞而睡著了,而顧鸞卻怎麽都難以入睡。看著桌案上一寸寸縮短的蠟燭,顧鸞腦海中思緒紛飛。
一會是年邁的父皇,一會是各位明爭暗鬥的皇兄,一會是因自己而死的八皇兄顧野,一會是籬笆院中至今傷重未醒的吳崢。
一想到吳崢,顧鸞眼前頓時出現自金陵城要求吳崢沿路護送起,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臨山府迎賓館一戰力竭。
四洄縣冒險越城而出,連夜渡河時卻意外船破墜河。水中嘴對嘴度氣;荒野外被幾乎赤身抱入懷中;荒蕪小院破敗的房間裏,那雙灼熱的大手,總共摸過自己身上幾處穴位?
城西臥雲寺力戰十五人,先是身中兩支弩箭,又差點喪命於對手手中長劍之下,至今心跳唿吸皆無,死活難知。
“為什麽?究竟是你上輩子欠我的?還是上天故意如此安排,讓我欠你三條命,以便用餘生的愧疚和不安還你?”
想著想著,顧鸞的眼睛裏不由再次流下成串的淚水。不知是因為淚水模糊了雙眼,還是蠟燭的芯撚子過短的緣故,顧鸞感覺房間的光線突然出現了一陣恍惚,變得忽明忽暗起來。
而且,心跳也沒來由加快,在初春寂靜的寒夜中,自己都能隱約聽到莫名其妙砰砰聲。
“鸞兒,抱著令錦快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八哥?!”
分明是八皇兄的聲音,顧鸞激靈一下坐了起來。眼前的燭光還是如剛才般明亮。
“是幻覺,還是夢境?”
熟讀各種書籍,其中不乏野史筆記之類的顧鸞,不由心頭一驚。
“難道是八皇兄的魂魄前來托夢嗎?”
一念及此,想想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遭遇,以及父皇那日的囑咐,顧鸞立刻起身穿衣,用一床薄被包裹住熟睡中的顧令瑾,扯下床帳來結成繩子綁在後背,一口吹熄桌案上蠟燭,躡手躡腳拉開房門,一閃身轉過牆角,並沒有驚動不遠處宮裏派來的侍衛,躲進了房後一片陰森,而又茂密的古柏林子裏。
因為是十六,空中雖有一輪滿月,卻被薄薄的雲層遮住了。借著朦朧的月光,顧鸞不敢沿著寺內的道路行走,而是專門在古柏青鬆的縫隙中鑽來鑽去,希望盡快離開護國寺。
並不敢走得太快,一是怕弄出動靜,二是擔心驚醒了背上的小令瑾。
好在,小令瑾睡得很死,唿吸綿長而又平穩。
不是沒想過去提醒一下其他幾位皇兄和十弟顧筠,一是顧鸞不知該怎麽解釋,畢竟連她自己都搞不清楚那究竟是夢,還是幻覺。二是心裏清楚,一直都是自己麻煩不斷,並沒有發生對眾位皇兄不利的事情。所以,顧鸞還是決定先帶著小令瑾躲出去看看情況再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