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吳崢出現在幸福鎮的同時,刁俊也出現在了皇宮內院的禦書房中。皇上顧舒仔細看了一遍吳崢寄來的,有關暗神組織設在豫州府丁堂的情況報告。抬頭見刁俊似乎還有話說,不由開口問道:
“還有什麽?”
“吳大人同時寄來的還有一個包裹。”
“是什麽?”
皇上難免好奇,既然月使吳崢寄來了包裹,為何刁俊會兩手空空呢?
“是其養父吳立鵬的骸骨,以及吳立鵬生前所用兵器,一柄重劍。”
皇上沒有再問,而是右手食指中指輕輕敲擊著禦書案沉思起來。
“吳崢還有什麽親人?”
“據查,吳家堡內已經沒有近親屬,隻有臨山府城永臨巷一座吳大人名下的二進宅子裏,有其救命恩人,易縣後坡村年近六十的羅旭東;被吳家堡逐出家族的同輩遠房哥哥吳剛;曾經做過吳大人幾個月私塾先生,後坡村甄慶義的侄女甄玉兒。再就是金陵城,武林四大家族之首鐵家,已經與吳大人定親的鐵凝小姐。”
“最近這些人的安全可曾受到過威脅?”
“吳大人由京城返迴臨山府時,住在永臨巷的吳剛和甄玉兒曾經被武林兩大高手端木雲天和項飛挾持過。是吳大人冒險現身把東端西楚引開後,吳剛和甄玉兒才得以平安脫身。”
“迴頭私下傳句話給武林盟主蕭鵬舉,如果吳崢的任何親人再受到武林人士的騷擾,所謂的武林總盟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是。”
“你連夜動身趕往豫州府,帶領人手接替吳崢鏟除丁堂堂口下屬的剩餘香會。盡量不要讓吳崢的身份過早暴露出來。同時傳命與吳崢,以後再發現暗神組織的堂口和香會駐地,隻需把詳細資料傳迴,無需他親自出馬。”
“是。”
“至於刑部侍郎孫成和及其迴京省親的女兒孫如麗,就交給刑部來解決吧。”
“萬歲,要不要末將順便告知一下臨山府府衙多多照看吳大人在永臨巷的宅院?”
“不用,臨山府新任府尹這兩天動身赴任,朕自有交代。”
“那些被抓的暗神組織成員如何處置?”
“關鍵人物帶迴京城嚴加審問,其餘……,你知道應該怎麽辦。”
“末將明白。”
“去吧。”
刁俊離開之後,皇上顧舒卻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
許久,嘴裏喃喃重複著:
“月使,吳崢。吳崢,月使。……。”
隨即朝門外喊了一聲:
“胡靜。”
大太監胡靜應聲而入,垂眉低首站在皇上眼前。
“萬歲。”
“宣寧澤中。”
“遵旨。”
致仕迴家養老不過一個月的寧澤中晚飯後正在書房中喝茶看書,突然接到旨意,宣他馬上入宮覲見。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心中難免有些忐忑。直到跟隨傳旨太監來到禦書房,聽到皇上劈頭一句:
“吳崢可曾與你寧家認親了?”
寧澤中這才放下心來。
“迴皇上的話,被罷免的前天夜裏吳崢已經認下草民這個外公。隻是並未對外公開。”
“哼,那時你還沒被罷免,不是草民。”
“是。”
聽話意像是在開玩笑,不過皇上臉上卻沒有開玩笑的表情。
“蕭家呢?”
“聽吳崢的意思並沒有打算馬上認祖歸宗的意思。”
“朕是問你蕭家有何打算?”
“吳崢離開京城之後,蕭英曾經找過……,到過府中,因未能見到吳崢,並沒有道明其真實來意。”
皇上顧舒盯著寧澤中看了一會,顯然不相信寧澤中這句話。即便蕭英沒有明說,以寧澤中的眼光怎能看不透蕭英想要見吳崢的用意?
“關於立儲的事朝中最近有何議論?”
寧澤中根本沒想到皇上會突然問到這個敏感的問題,驚詫片刻才答道:
“苦不堪言。”
皇上顧舒也被寧澤中直截了當的四個字弄得一愣。
“說來聽聽。”
“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唯恐站錯了隊伍……。”
“寧家呢?也是如此?”
明白皇上這是在逼迫自己亮明寧家的立場。
“寧家一向忠心耿耿,隻求做好……。”
“朕宣你入宮不是想聽廢話。”
畢竟是武將出身,雖然事出突然,不過皇上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寧澤中也不再拐彎抹角。
“寧府也是不勝其擾,每天都有說客上門。不僅是三位皇子,還有柳太師和賈丞相派去的人。”
“太師和賈奕都選擇了誰?”
寧澤中知道皇上對此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毫不隱瞞地說道:
“柳太師傾向於大皇子,賈奕則更傾向於六皇子。”
“你呢?”
寧澤中心道,自己已經是致使養老的一介草民,不論支持誰還能有什麽用?
“此乃聖上家事……。”
“沒讓你幹涉朕的家事,隻是想知道,你覺得眾位皇子中哪一個更適合繼承大統。”
“草民以為,五皇子陳王性格沉穩堅毅,文韜武略略勝一籌。”
明知皇上不喜歡聽自己自稱草民,寧澤中還是再一次說出了口。
寧澤中沒有選擇目前外界認為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大皇子,三皇子和六皇子,反而出其不意地提起了五皇子陳王顧鏗。這讓皇上顧舒再次下意識用右手食指中指敲擊著禦書案,一邊沉吟著一邊反問道:
“陳王極少在外走動,你又是如何了解到他的脾性的?”
“萬歲難道忘記了,草民長孫天玨曾經教習過陳王騎射達一年之久的事情?”
“哦——。寧天玨現在軍中?”
“是的,在並州府節度使軍中。”
“現任何官何職?”
寧澤中感覺有些意外,當時長孫寧天玨的從五品遊擊將軍可是皇上親口所封。
“遊擊將軍,武散官,有品無職。”
當然聽得出來寧澤中語氣中的不滿,皇上隻是嘴角微微翹了翹。
“既然看好陳王,那麽就去做陳王的師傅吧,免得一肚子牢騷,以後朕不想再聽到你自稱草民。”
又是一個意外,雖然皇上沒有說封自己為何官,可金口玉言,不由寧澤中不趕緊跪下來謝恩。
隻是讓寧澤中更沒有想到的還在後頭。
當第二天上午傳旨太監來到寧府宣讀完聖旨後,竟然愣在那裏,一時間忘記了謝恩。(未完待續。)
“還有什麽?”
“吳大人同時寄來的還有一個包裹。”
“是什麽?”
皇上難免好奇,既然月使吳崢寄來了包裹,為何刁俊會兩手空空呢?
“是其養父吳立鵬的骸骨,以及吳立鵬生前所用兵器,一柄重劍。”
皇上沒有再問,而是右手食指中指輕輕敲擊著禦書案沉思起來。
“吳崢還有什麽親人?”
“據查,吳家堡內已經沒有近親屬,隻有臨山府城永臨巷一座吳大人名下的二進宅子裏,有其救命恩人,易縣後坡村年近六十的羅旭東;被吳家堡逐出家族的同輩遠房哥哥吳剛;曾經做過吳大人幾個月私塾先生,後坡村甄慶義的侄女甄玉兒。再就是金陵城,武林四大家族之首鐵家,已經與吳大人定親的鐵凝小姐。”
“最近這些人的安全可曾受到過威脅?”
“吳大人由京城返迴臨山府時,住在永臨巷的吳剛和甄玉兒曾經被武林兩大高手端木雲天和項飛挾持過。是吳大人冒險現身把東端西楚引開後,吳剛和甄玉兒才得以平安脫身。”
“迴頭私下傳句話給武林盟主蕭鵬舉,如果吳崢的任何親人再受到武林人士的騷擾,所謂的武林總盟也就沒必要存在了。”
“是。”
“你連夜動身趕往豫州府,帶領人手接替吳崢鏟除丁堂堂口下屬的剩餘香會。盡量不要讓吳崢的身份過早暴露出來。同時傳命與吳崢,以後再發現暗神組織的堂口和香會駐地,隻需把詳細資料傳迴,無需他親自出馬。”
“是。”
“至於刑部侍郎孫成和及其迴京省親的女兒孫如麗,就交給刑部來解決吧。”
“萬歲,要不要末將順便告知一下臨山府府衙多多照看吳大人在永臨巷的宅院?”
“不用,臨山府新任府尹這兩天動身赴任,朕自有交代。”
“那些被抓的暗神組織成員如何處置?”
“關鍵人物帶迴京城嚴加審問,其餘……,你知道應該怎麽辦。”
“末將明白。”
“去吧。”
刁俊離開之後,皇上顧舒卻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
許久,嘴裏喃喃重複著:
“月使,吳崢。吳崢,月使。……。”
隨即朝門外喊了一聲:
“胡靜。”
大太監胡靜應聲而入,垂眉低首站在皇上眼前。
“萬歲。”
“宣寧澤中。”
“遵旨。”
致仕迴家養老不過一個月的寧澤中晚飯後正在書房中喝茶看書,突然接到旨意,宣他馬上入宮覲見。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心中難免有些忐忑。直到跟隨傳旨太監來到禦書房,聽到皇上劈頭一句:
“吳崢可曾與你寧家認親了?”
寧澤中這才放下心來。
“迴皇上的話,被罷免的前天夜裏吳崢已經認下草民這個外公。隻是並未對外公開。”
“哼,那時你還沒被罷免,不是草民。”
“是。”
聽話意像是在開玩笑,不過皇上臉上卻沒有開玩笑的表情。
“蕭家呢?”
“聽吳崢的意思並沒有打算馬上認祖歸宗的意思。”
“朕是問你蕭家有何打算?”
“吳崢離開京城之後,蕭英曾經找過……,到過府中,因未能見到吳崢,並沒有道明其真實來意。”
皇上顧舒盯著寧澤中看了一會,顯然不相信寧澤中這句話。即便蕭英沒有明說,以寧澤中的眼光怎能看不透蕭英想要見吳崢的用意?
“關於立儲的事朝中最近有何議論?”
寧澤中根本沒想到皇上會突然問到這個敏感的問題,驚詫片刻才答道:
“苦不堪言。”
皇上顧舒也被寧澤中直截了當的四個字弄得一愣。
“說來聽聽。”
“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唯恐站錯了隊伍……。”
“寧家呢?也是如此?”
明白皇上這是在逼迫自己亮明寧家的立場。
“寧家一向忠心耿耿,隻求做好……。”
“朕宣你入宮不是想聽廢話。”
畢竟是武將出身,雖然事出突然,不過皇上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寧澤中也不再拐彎抹角。
“寧府也是不勝其擾,每天都有說客上門。不僅是三位皇子,還有柳太師和賈丞相派去的人。”
“太師和賈奕都選擇了誰?”
寧澤中知道皇上對此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毫不隱瞞地說道:
“柳太師傾向於大皇子,賈奕則更傾向於六皇子。”
“你呢?”
寧澤中心道,自己已經是致使養老的一介草民,不論支持誰還能有什麽用?
“此乃聖上家事……。”
“沒讓你幹涉朕的家事,隻是想知道,你覺得眾位皇子中哪一個更適合繼承大統。”
“草民以為,五皇子陳王性格沉穩堅毅,文韜武略略勝一籌。”
明知皇上不喜歡聽自己自稱草民,寧澤中還是再一次說出了口。
寧澤中沒有選擇目前外界認為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大皇子,三皇子和六皇子,反而出其不意地提起了五皇子陳王顧鏗。這讓皇上顧舒再次下意識用右手食指中指敲擊著禦書案,一邊沉吟著一邊反問道:
“陳王極少在外走動,你又是如何了解到他的脾性的?”
“萬歲難道忘記了,草民長孫天玨曾經教習過陳王騎射達一年之久的事情?”
“哦——。寧天玨現在軍中?”
“是的,在並州府節度使軍中。”
“現任何官何職?”
寧澤中感覺有些意外,當時長孫寧天玨的從五品遊擊將軍可是皇上親口所封。
“遊擊將軍,武散官,有品無職。”
當然聽得出來寧澤中語氣中的不滿,皇上隻是嘴角微微翹了翹。
“既然看好陳王,那麽就去做陳王的師傅吧,免得一肚子牢騷,以後朕不想再聽到你自稱草民。”
又是一個意外,雖然皇上沒有說封自己為何官,可金口玉言,不由寧澤中不趕緊跪下來謝恩。
隻是讓寧澤中更沒有想到的還在後頭。
當第二天上午傳旨太監來到寧府宣讀完聖旨後,竟然愣在那裏,一時間忘記了謝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