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天,吳崢與寧小倩寧小坤姐妹親自到淩府探望過淩雲和淩月之後,確認兩人的身體已無大礙,雖還有些虛弱,不過行動已經自如,便把父女二人請到了迎賓館。


    隨即寧雲舉也派人請來了江寧府府尹秦聰,一起傾聽父女各自的經曆。


    “多謝巡按大人與兩位府尹大人的救命之恩。”


    父女大禮參拜過三人之後,才由淩雲詳細講述道:


    “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金鳳六年天下大亂之時,家族俊達公遣散長支之外各房,獨留長房在金陵城中看守祖業。雖然祖上也是世代官宦之家,後輩卻因不堪仇人的報複,而紛紛鑽研起旁門左道的術數之學。……。”


    淩雲的敘述與先前的假淩雲基本相同,同樣提及了淩家祖輩流傳下來的四句話:祖居吳地臨江邊,適逢戰亂四散遷,複興需待淩雲日,山旁爭來方安然。


    而且,對於其名字“淩雲”的由來,也與假淩雲所說完全一致。


    “淩員外被人冒充,難道府中下人會分辨不出嗎?”


    自從由地下密室中救出淩雲,寧雲舉與吳崢心中就有此懷疑。畢竟眼前的真淩雲,與當時的假冒之人在相貌上毫無相似之處。


    “冒充草民之人本是三年前來到金陵,自稱淩風,乃是金鳳六年遣散的三房淩炳坤,端甫公之後。與之同來的還有其女兒瑾兒。”


    “可是人稱醉西施的瑾兒姑娘?”


    吳崢看著低頭不語的淩月問道。


    “是,正是瑾兒姐姐。”


    “淩風不僅對淩家祖上的過往知道的清清楚楚,而且出示了當年俊達公交給各房各支將來認祖歸宗的憑證。”


    說著,淩雲從懷中取出一段玉質的,顯然是把一枚圓環形玉佩一分為四的小小圓弧遞給了寧雲舉。


    “而且,還帶來了淩家族譜,以及遣散之後三房後續的譜係。因所有證據都表明淩風的確是淩炳坤端甫公的後人,草民便與淩風相認,並留其父女住了下來。


    根據族譜,淩風剛好與草民同輩,而且年齡又長草民五歲,如此便以兄長視之。”


    由於合府下人都知道了淩風的身份,自然當淩雲和淩月突然消失之後,淩風隻需說淩雲父女因事外出,便可以隱瞞過去。


    “難道留在府中的淩妤小姐也沒有懷疑過嗎?”


    “草民是於半年前被淩風帶人囚禁於密室之中的。”


    繼而淩月也說道:


    “民女是與爹爹同日被柳如煙擄走。”


    聽到淩月的話,吳崢更加確信柳如煙必然是暗神組織的成員,不然絕不會做出如此一致的行為。


    “由於事發於半夜,待妤兒早晨醒來不見了我們父女,即便心生懷疑,卻也無能為力。”


    “難道月兒小姐不是與妤兒小姐同住的嗎?”


    “不是,自從瑾兒姐姐來到府中,民女便與瑾兒姐姐同住。”


    “月兒小姐被柳如煙擄走後,半年來一直在她手中嗎?”


    “是的。自從半夜被擄走,便連夜離開金陵,日夜兼程前往了京城。之後便始終陪同瑾兒姐姐在各地的如煙閣中遊走。”


    “瑾兒姑娘也是同一天被擄走的?”


    “不是,是民女到達京城十天之後,瑾兒姐姐才隨後趕到。”


    這不能不讓吳崢懷疑醉西施瑾兒姑娘的身份。若是同樣被擄走,為何還要分兩次呢?


    “也就是說僅僅半年不到的時間,瑾兒姑娘就闖出了偌大的名頭?”


    “民女也曾懷疑過,初次與瑾兒姐姐在京城如煙閣中露麵,就已經有了醉西施的名號。”


    “臨山府如煙閣那次之後,瑾兒姑娘去了哪裏?”


    “民女不知,一直都是柳如煙安排,而且之前從未把民女與瑾兒姑娘分開過,唯獨上次在臨山城。於隔天一早單獨把民女押到了金陵城,並囚禁在了玲瓏塔中。”


    淩月的經曆並不複雜,而且吳崢也能猜到,之所以突然把瑾兒姑娘和淩月分開,並把淩月押到金陵來,十有八九還是針對自己做出的安排。隻是接連兩次失手後,致使柳史青,或者說柳如煙的計劃沒有按照事先製定的進行,所以淩月還沒來得及登場。


    “淩員外,你被囚禁在密室之中後,是什麽時候知道那些人的身份的?”


    “當天淩風就告訴草民說,其背後勢力看中了草民的陰陽術數之學,並脅迫草民加入他們的組織。直到後來,偶然從他們往來的信件中看到過‘暗神’兩個字,草民詢問淩風,他才說其所加入的組織就叫‘暗神組織’。”


    “那麽你對所謂的暗神組織還知道些什麽?”


    “從那些人的談話中,偶爾聽到過‘司南車’,以及吳大人和寧大人的名諱。還有一個叫‘吳淦’的名字,除此之外就沒什麽了。”


    “你好好想想,最好是把聽到的他們之間的對話都複述一遍。”


    淩雲聽到這裏,低下頭仔細想了一會後,抬起頭不是很肯定地說:


    “他們經常提到一個名字,由於那些人都不是當地人,說起話來口音比較重,所以聽起來既像是‘河間’,又像是‘何健’,不知究竟是指地名還是人名。”


    想起由柳超峰口中聽說的,吳繼宗是出生於河間府清河縣其外公崔家,而且十幾歲之後又曾經返迴河間清河過了多年才迴到吳家堡的話,不由吳崢不懷疑淩雲聽到的名字,極有可能是“河間”而非“何健”。


    “難道你一直沒有答應淩風要你加入他們組織的要求嗎?”


    “是。”


    “為什麽?”


    “實不相瞞,草民早就算出命中該有此一劫,雖然沒有想到會應在族人淩風身上,不過事發之後卻沒有失去理智。像那樣要躲藏在地下的組織,若不是所作所為皆是見不得人的勾當又何必如此呢?淩家盡管日漸破落,也還不至於要與那些人同流合汙。”


    聽完淩雲這番話,吳崢想到剛剛把淩雲救出來,其聽說了淩妤小姐之死時臉上的反應,當時除了悲痛之外,似乎並沒有多少驚訝,也許淩妤的結局也早已在其推算之中了。


    隻是,吳崢還是心存懷疑,術數之學究竟有沒有如此神奇。(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勢淩雲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原汁化原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原汁化原食並收藏勢淩雲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