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顧不上再去關注柳超峰和吳繼學兩人的對話,吳崢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控製自己的唿吸,以防止被對方發現。好在是在野外,總有微風徐徐吹過,又剛好是秋後,草木均已凋零,風過處依然掛在枝頭稀疏的樹葉,以及地上的枯草,難免會發出瑟瑟的聲響,從而掩蓋了吳崢微弱的唿吸聲。
良久之後,話不投機的吳繼學和柳超峰突然動起了手,而且,在吳繼學的有意引導下,一行人逐漸沿著山坡下行,正是前往柳林堡的方向。
終於感到安全的吳崢再也不敢留在原地,悄悄貓腰向東山南邊連綿的南山中鑽了進去。
這一鑽就是幾個時辰,直到夜幕降臨,星光滿天時,吳崢才終於鑽出了南山,出現在一條沿溪而下的羊腸小道上。
對於吳家堡南山以南的山南一帶,吳崢從來沒有來過。第一次踏上這陌生的土地,吳崢不僅沒有感到膽怯,心中反而有一種逃出生天的輕鬆。
考慮目前距離吳家堡和柳林堡的地盤還不算遠,吳崢沒敢停下來休息。未時初吃飽肚子的吳崢,經過一個下午和大半夜的奔跑,以及來自吳繼學和柳超峰的驚嚇,現在肚中又已是饑腸轆轆了。
隻是半夜三更的,吳崢也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找吃的,隻能先喝幾口清涼的溪水,繼續埋頭趕路。不過,吳崢還是隨時留意著小路邊的草叢,希望能遇到突然蹦出的野兔,或者山雞等小動物。隻要能打到一兩隻,即便不敢生火燒烤,也總可以走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換頓飽飯吃。
一直走到黎明,終於還是讓吳崢打死了一隻突然竄出來的野兔。拎著野兔沒走多遠,就看到一處不大的村莊。
緊靠小溪依山而建的小村莊,看上去應該超不過三十戶人家,雖然天剛剛亮,已經有人家冒出嫋嫋炊煙,吳崢信步就走了過去。
石頭房子,石頭院牆,用樹枝和木棒編織的籬笆門。
沒等走近,裏麵就傳出激烈的狗吠聲。
隨即,吳崢聽到了主人的詢問聲:
“誰呀?”
湊到籬笆門上,透過稀疏的縫隙看到院子裏有一位老人家在燒火,剛才那聲聞訊自然也是正扭頭看著籬笆門方向的老人發出的。
“爺爺,是我,過路的,想討口水喝。”
“哦,你等等。”
老人站起來,先把狂吠不止的一條大黑狗拴了起來,才緩慢走到籬笆門前,撤走了頂門的木棍,隨手打開了籬笆門。
上上下下打量一眼吳崢,特別是吳崢手裏拎著的野兔,老人說了聲:
“小哥,進來吧。”
“謝謝爺爺。”
自然要問問吳崢的來曆,吳崢也隻能是隨口瞎編。
“爺爺,我是北邊吳家堡的人,傍晚進山想著捉幾隻兔子,不想迷路了。”
“小哥,你這路迷的可大發了。吳家堡在山北,你卻跑到山南來了。是不是餓了?小小年紀,也虧你膽子大,換個孩子僅是害怕,估計也走不出來。更不要說山裏還有狼。”
“爺爺,我的確是從昨天晚上就沒有吃飯,能不能用這隻兔子換爺爺一頓飯吃?”
“你這孩子說的,爺爺這麽大歲數,還能貪圖你費了一夜功夫打到的兔子?你等著。”
一會功夫老人給吳崢端出來兩個白麵饅頭,一碟鹹菜,另外還有一隻空碗。
“小哥,大清早的來不及做了,將就吃點剩飯吧。”
說著,又給吳崢倒了一碗開水。
別說是白麵饅頭,就是窩窩頭,現在對吳崢來說都是美味。特別是死裏逃生之後,心情放鬆下來的吳崢,感覺尤其如此。不大會功夫兩個大饅頭就下肚了。
“夠嗎?要是不夠就隻能等會做好早飯再吃了。這還是留給我孫子的,就這麽多了。”
“爺爺,夠了,夠了,謝謝爺爺。”
陪著老人閑聊了會,看似隨意地打聽了一下附近的村莊和道路。臨走,吳崢不顧老人反對,堅持把那隻野兔留了下來。
吳崢做夢都想不到,受了老人一飯之恩不說,還給老人帶來了殺身之禍。當然,這是後話。
從老人口中吳崢得知,南去四十來裏路便是一處大村鎮,是附近三五十裏內最大的鎮子——向陽鎮。
在吳崢心裏,除了父親絕筆信中提到的順天府,並沒有其他的目的地。也曾經試探著問過先生甄慶義,知道順天府在北方。雖然現在行走的方向與順天府南轅北轍,可是受形勢所逼,吳崢不得不考慮先遠離吳家堡和柳林堡,先遠離危險再說。
四十多裏路,中間又經過了幾個村莊,於下午申時初,吳崢終於來到了向陽鎮。
站在村口仔細打量一會,吳崢發現,老人口中所謂的大鎮子,也不過一百多戶人家,與後坡村差不多大。
腹中又早已空空如也的吳崢,不得不再次鑽入鎮後的山裏。似乎老天都在眷顧吳崢,當他沿著鎮子後麵進山的小路走了沒多遠,在路邊的草叢裏,不知是被什麽人下的套子上,竟然套住了兩隻兔子。
這個時候的吳崢也顧不了許多,看看左右無人,解開套子,隻是把兔子取走。留下套子在原地,希望能再給主人套住一兩隻。
終於日落之前,吳崢拎著兩隻野兔,沐浴著傍晚的餘暉走進了向陽鎮。沿著東西唯一一條主街道,漫無目的地走著,希望能遇到一個買主。
當走到街邊一大石碾子前,見幾個女人正在一邊推碾子,一邊閑聊著,無意中吳崢聽到了這樣幾句:
“他二嬸,隋家的大小子要進城攻書,準備來春下場考秀才的事,你聽說沒?”
“哈,這樣的大事,鎮子上誰沒聽說啊?”
“就是,連我家那個剛滿六歲,入私塾不到半月的小子都一直嘀咕這事呢。”
“那你們可曾聽說,隋家正在給大小子找書童的事?”
“咦,有這事?”
“是啊,這可真沒聽說。他二嬸,究竟是怎麽迴事?”
“怎麽迴事?”
那位被稱作“他二嬸”的女人,說到這裏停下話頭,朝街道兩邊看了看,見隻有吳崢一個半大孩子晃悠悠拎著兩隻兔子走過來,這才放下心來,小聲說道:
“前幾天村裏來了個算命的瞎子,被隋家請到家裏,磨嘰半晌才出來,就是給大小子算命來著。”
“你怎麽知道的?”
“是啊,他二嬸,算的是啥結果?”
“我怎麽知道的?自然有耳報神。”
“好了,他二嬸,你就別賣乖了。”
肯定是有見不得人的話要說,再次歪頭朝兩邊看了看,似乎是剛剛發現拎著兩隻兔子的少年並不是鎮子上的人。那位“他二嬸”突然話題一轉,問放慢了腳步想聽聽那家招書童的究竟有什麽條件的吳崢:
“咦,你個小子,是哪裏來的,我這才認出來,不是我們鎮子上的人吧?”
“大嬸,我的確不是向陽鎮上的人,今天到山裏打兔子,不想耽擱了,這不正著急迴家呢。”
“不像,不像,你不像是附近村子裏的人。根本就沒有你這樣的口音。”
吳崢還真沒想到這位“他二嬸”會這麽喜歡多事,剛想要編個借口出來,原本一直等著聽隋家請算命先生的兩個女人可是等不及了。
“他二嬸,不就是一個外鄉的半大孩子,你快說說,那算命先生究竟說了些什麽。”
見吳崢磨磨蹭蹭的樣子,那位“他二嬸”不依不饒地揮手對吳崢說:
“去去去,沒你什麽事。”
雖然心裏很想聽聽,隻是那個女人公然趕自己走開,吳崢也不得不快步離開了。
良久之後,話不投機的吳繼學和柳超峰突然動起了手,而且,在吳繼學的有意引導下,一行人逐漸沿著山坡下行,正是前往柳林堡的方向。
終於感到安全的吳崢再也不敢留在原地,悄悄貓腰向東山南邊連綿的南山中鑽了進去。
這一鑽就是幾個時辰,直到夜幕降臨,星光滿天時,吳崢才終於鑽出了南山,出現在一條沿溪而下的羊腸小道上。
對於吳家堡南山以南的山南一帶,吳崢從來沒有來過。第一次踏上這陌生的土地,吳崢不僅沒有感到膽怯,心中反而有一種逃出生天的輕鬆。
考慮目前距離吳家堡和柳林堡的地盤還不算遠,吳崢沒敢停下來休息。未時初吃飽肚子的吳崢,經過一個下午和大半夜的奔跑,以及來自吳繼學和柳超峰的驚嚇,現在肚中又已是饑腸轆轆了。
隻是半夜三更的,吳崢也不知道該去哪裏尋找吃的,隻能先喝幾口清涼的溪水,繼續埋頭趕路。不過,吳崢還是隨時留意著小路邊的草叢,希望能遇到突然蹦出的野兔,或者山雞等小動物。隻要能打到一兩隻,即便不敢生火燒烤,也總可以走到有人居住的地方,換頓飽飯吃。
一直走到黎明,終於還是讓吳崢打死了一隻突然竄出來的野兔。拎著野兔沒走多遠,就看到一處不大的村莊。
緊靠小溪依山而建的小村莊,看上去應該超不過三十戶人家,雖然天剛剛亮,已經有人家冒出嫋嫋炊煙,吳崢信步就走了過去。
石頭房子,石頭院牆,用樹枝和木棒編織的籬笆門。
沒等走近,裏麵就傳出激烈的狗吠聲。
隨即,吳崢聽到了主人的詢問聲:
“誰呀?”
湊到籬笆門上,透過稀疏的縫隙看到院子裏有一位老人家在燒火,剛才那聲聞訊自然也是正扭頭看著籬笆門方向的老人發出的。
“爺爺,是我,過路的,想討口水喝。”
“哦,你等等。”
老人站起來,先把狂吠不止的一條大黑狗拴了起來,才緩慢走到籬笆門前,撤走了頂門的木棍,隨手打開了籬笆門。
上上下下打量一眼吳崢,特別是吳崢手裏拎著的野兔,老人說了聲:
“小哥,進來吧。”
“謝謝爺爺。”
自然要問問吳崢的來曆,吳崢也隻能是隨口瞎編。
“爺爺,我是北邊吳家堡的人,傍晚進山想著捉幾隻兔子,不想迷路了。”
“小哥,你這路迷的可大發了。吳家堡在山北,你卻跑到山南來了。是不是餓了?小小年紀,也虧你膽子大,換個孩子僅是害怕,估計也走不出來。更不要說山裏還有狼。”
“爺爺,我的確是從昨天晚上就沒有吃飯,能不能用這隻兔子換爺爺一頓飯吃?”
“你這孩子說的,爺爺這麽大歲數,還能貪圖你費了一夜功夫打到的兔子?你等著。”
一會功夫老人給吳崢端出來兩個白麵饅頭,一碟鹹菜,另外還有一隻空碗。
“小哥,大清早的來不及做了,將就吃點剩飯吧。”
說著,又給吳崢倒了一碗開水。
別說是白麵饅頭,就是窩窩頭,現在對吳崢來說都是美味。特別是死裏逃生之後,心情放鬆下來的吳崢,感覺尤其如此。不大會功夫兩個大饅頭就下肚了。
“夠嗎?要是不夠就隻能等會做好早飯再吃了。這還是留給我孫子的,就這麽多了。”
“爺爺,夠了,夠了,謝謝爺爺。”
陪著老人閑聊了會,看似隨意地打聽了一下附近的村莊和道路。臨走,吳崢不顧老人反對,堅持把那隻野兔留了下來。
吳崢做夢都想不到,受了老人一飯之恩不說,還給老人帶來了殺身之禍。當然,這是後話。
從老人口中吳崢得知,南去四十來裏路便是一處大村鎮,是附近三五十裏內最大的鎮子——向陽鎮。
在吳崢心裏,除了父親絕筆信中提到的順天府,並沒有其他的目的地。也曾經試探著問過先生甄慶義,知道順天府在北方。雖然現在行走的方向與順天府南轅北轍,可是受形勢所逼,吳崢不得不考慮先遠離吳家堡和柳林堡,先遠離危險再說。
四十多裏路,中間又經過了幾個村莊,於下午申時初,吳崢終於來到了向陽鎮。
站在村口仔細打量一會,吳崢發現,老人口中所謂的大鎮子,也不過一百多戶人家,與後坡村差不多大。
腹中又早已空空如也的吳崢,不得不再次鑽入鎮後的山裏。似乎老天都在眷顧吳崢,當他沿著鎮子後麵進山的小路走了沒多遠,在路邊的草叢裏,不知是被什麽人下的套子上,竟然套住了兩隻兔子。
這個時候的吳崢也顧不了許多,看看左右無人,解開套子,隻是把兔子取走。留下套子在原地,希望能再給主人套住一兩隻。
終於日落之前,吳崢拎著兩隻野兔,沐浴著傍晚的餘暉走進了向陽鎮。沿著東西唯一一條主街道,漫無目的地走著,希望能遇到一個買主。
當走到街邊一大石碾子前,見幾個女人正在一邊推碾子,一邊閑聊著,無意中吳崢聽到了這樣幾句:
“他二嬸,隋家的大小子要進城攻書,準備來春下場考秀才的事,你聽說沒?”
“哈,這樣的大事,鎮子上誰沒聽說啊?”
“就是,連我家那個剛滿六歲,入私塾不到半月的小子都一直嘀咕這事呢。”
“那你們可曾聽說,隋家正在給大小子找書童的事?”
“咦,有這事?”
“是啊,這可真沒聽說。他二嬸,究竟是怎麽迴事?”
“怎麽迴事?”
那位被稱作“他二嬸”的女人,說到這裏停下話頭,朝街道兩邊看了看,見隻有吳崢一個半大孩子晃悠悠拎著兩隻兔子走過來,這才放下心來,小聲說道:
“前幾天村裏來了個算命的瞎子,被隋家請到家裏,磨嘰半晌才出來,就是給大小子算命來著。”
“你怎麽知道的?”
“是啊,他二嬸,算的是啥結果?”
“我怎麽知道的?自然有耳報神。”
“好了,他二嬸,你就別賣乖了。”
肯定是有見不得人的話要說,再次歪頭朝兩邊看了看,似乎是剛剛發現拎著兩隻兔子的少年並不是鎮子上的人。那位“他二嬸”突然話題一轉,問放慢了腳步想聽聽那家招書童的究竟有什麽條件的吳崢:
“咦,你個小子,是哪裏來的,我這才認出來,不是我們鎮子上的人吧?”
“大嬸,我的確不是向陽鎮上的人,今天到山裏打兔子,不想耽擱了,這不正著急迴家呢。”
“不像,不像,你不像是附近村子裏的人。根本就沒有你這樣的口音。”
吳崢還真沒想到這位“他二嬸”會這麽喜歡多事,剛想要編個借口出來,原本一直等著聽隋家請算命先生的兩個女人可是等不及了。
“他二嬸,不就是一個外鄉的半大孩子,你快說說,那算命先生究竟說了些什麽。”
見吳崢磨磨蹭蹭的樣子,那位“他二嬸”不依不饒地揮手對吳崢說:
“去去去,沒你什麽事。”
雖然心裏很想聽聽,隻是那個女人公然趕自己走開,吳崢也不得不快步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