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是我們靜安府的紡織坊。”


    進入靜安城。


    劉鈞一行首先去了工坊區。


    畢竟這是景州的重中之重。


    劉鈞麵前一個占地數百畝畝的大型紡紗坊。


    來時,柴冬青說這裏有一八工人在工作。


    點了點頭,劉鈞帶著眾人走了進去。


    進入坊房,他首先看見一條條流水線。


    這些流水線上的金屬紡車正在蒸汽機的帶動下快速旋轉。


    在紡車前,十米一個女工在看管。


    從坊房這一頭到另外一頭足有二百米。


    而這樣的坊房在這裏有三十多個。


    “這裏每天產布多少匹?”劉鈞問道。


    “日產五萬匹。”柴冬青洋洋得意。


    這個效率對他來說十分驚人了。


    劉鈞點了點頭,這種規模的紡織坊在每個府都有。


    因為如此巨大的產量,現在景州的布匹價格十分低廉。


    以前景州的百姓因為買不起布穿的破破爛爛的。


    但現在,隻要不懶,誰家都補缺新衣服穿。


    同時,因為低廉的價格,東洲市場上布匹生意基本上被景州壟斷。


    低廉,質量又上乘的景州布,根本找不到一個競爭對手。


    從紡織坊出來,劉鈞又去了靜安府的鋼鐵坊。


    得益於鐵路,現在金州的鐵礦和煤能夠源源不斷運往各府。


    為了拓展鋼鐵產能,現在每個府都有能力建設自己的鋼鐵坊。


    鋼鐵坊之後,劉鈞又去了罐頭坊,玻璃坊,水泥坊,機械坊,水泵坊等一係列工坊。


    除了軍事工業外,民用工業在景陽城有的,這裏基本上都有。


    如此一來,靜安府自己的產能便能夠滿足本地人了。


    無需空耗運輸資源,從外地運來。


    而且,還能夠第一時間通過海貿販售。


    離開工坊區。


    劉鈞在柴冬青的陪同下巡視了靜安城的建設。


    如今靜安城內處處通了水泥路。


    主城區,沿街的商鋪鱗次櫛比。


    裏麵賣著形形色色的景州商品。


    懷表,擺鍾,玻璃鏡,香水,白糖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商鋪,這裏還有靜安公孰。


    路過公孰的時候,他聽見了裏麵郎朗的讀書聲。


    “殿下,要不要進去看看?”柴冬青見劉鈞在公孰前停下,問道。


    “不了,免得打擾他們讀書。”劉鈞笑道,“各類科目都開了吧。”


    “開了,開了。”靜安府教育司的官員搶著迴答。


    “自從殿下從景陽城調了一批教書先生來,這裏就不單單隻有一門課了。”官員說道。


    劉鈞點了點頭。


    這兩年,景州科技學堂的學員已經正式畢業。


    這六百多人如同種子一般被他灑向了景州大地。


    他們中,除了一部分精英進入新成立的研造院研造他提供的技術外。


    剩下的一部分則進入各類公孰培養新一代的景州學子。


    現在,景州的新式教育基本上是成形了。


    不出十年的時間,景州新一代的科學水平將獨步天下。


    “教育關乎江山社稷,一定不能馬虎了,在公孰裏切勿拿出官場上的那一套,要給學員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劉鈞重重囑咐。


    “是,殿下。”眾人應了聲是。


    接著劉鈞道:“對了,官府辦的夜課,你們可都去了。”


    “去了,去了。”眾人紛紛說道。


    “柴知府每日點名,不敢不去啊。”一個官員玩笑道。


    柴冬青嘿嘿笑了兩聲,“去是去了,但要用心學才是,某些人為百姓辦事還是抱著以前的樣子,看來要收拾一下才行。”


    “這個本王支持柴知府。”劉鈞說道。


    景州這幾年發展太快。


    弊端就是很多人很難一下從封建王朝過度到近代管理體製。


    對這部分的官員,他毫不吝惜。


    該下就得下。


    劉鈞表態,一些官員冷汗淋淋,心道以後不能打馬虎眼了。


    一路談笑著,時間到了傍晚。


    劉鈞被柴冬青安排到了靜安府最出名的臨江仙酒樓中。


    得意於城池的建設。


    這座酒樓已經有了現代酒樓的一些特點。


    每個房間都有自來水外,還有陶瓷馬桶的衛生間。


    床上也有了彈簧墊,鬆鬆軟軟的。


    拉開窗簾,通過玻璃窗,它能夠看見整個靜安城的夜景。


    這些新式東西,都是這兩年他交給下麵工坊生產的。


    如今,各種近代商品在景州變成尋常之物。


    無形中提升了整個景州的生活水平。


    現在,許多從外州第一次來景州的人,基本上都樂不思蜀了。


    一夜無話。


    隔日,劉鈞又去巡查了靜安府的農林牧漁產業。


    得益於這兩年這些基礎產業的發展。


    景州工業的原材料十分充足。


    肉食也成了尋常百姓家餐桌上的家常菜。


    雖說每天吃還是比較奢侈的。


    但是十天半月吃一次總是沒問題的。


    將民生相關的產業檢查了一遍後。


    劉鈞來到了位於靜安城外五十裏的海軍基地。


    經過兩年的建設。


    這裏各類海軍設施齊備,尤其是一座大型的海軍碼頭橫在海麵之上。


    四百艘戰艦布滿半月形的海灣。


    居高而望,蔚為壯觀。


    “鄭雲參見殿下。”


    得知劉鈞前來,鄭雲帶著海軍高層將領出來迎接。


    經過兩年的學習考核,現在的海軍班子都是由海軍學堂中成績優異的將領中選拔而出。


    鄭雲也沒有讓他失望,這兩年負責海軍建設的同時,也在廢寢忘食地學習海軍知識。


    對他來說,這個海軍大將是合格的。


    對眾將領迴了軍禮,劉鈞走進海軍基地。


    在門口,兩個穿著海藍色海軍軍服的士兵手握新式的虎式步槍在站崗。


    劉鈞經過時,他們同時將槍從地上舉在胸口前行了一禮。


    這兩年,軍隊的改革一直在進行中。


    其中軍隊軍服的是重中之重。


    陸軍現在全部換裝了,土綠色的軍裝,而海軍則是海藍色。


    於此同時,還從陸軍中劃分出一隻部隊交給了海軍,成為海軍陸戰隊。


    虎式步槍量產後,他們除了裝備陸軍外。


    同時也列裝了海軍陸戰隊。


    同樣對士兵迴了個軍禮,劉鈞進入海軍基地。


    鄭雲帶著劉鈞直接到了指揮室。


    在指揮室空曠的房間中擺放著一個巨大的沙盤。


    這個沙盤是世界地形地貌沙盤。


    除了世界上各個國家外,還包括了當前所有能同行的航線。


    上麵的數據,都是海軍通過戰艦航行測繪,結合搜羅的海洋地圖添加的。


    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十分精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梟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著家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著家的蝸牛並收藏帝國梟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