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風唿嘯,景州大地鋪上了銀白的絨毯。


    和外州冬季的死寂不同,景州即便在年關也是喧鬧的。


    隨著蒸汽機和各類機械的誕生。


    一場席卷整個景州的工業化圖畫正在這片大地上徐徐展開。


    “殿下,這是軋棉坊。”


    杏花園的南區,劉軒引著劉鈞走入一間工坊。


    此時,工坊中機械聲隆隆,軋棉坊的工人不斷將運來,還未脫棉籽的棉花倒入軋棉機中。


    在蒸汽機動能下,蒸汽機上的連杆一前一後,帶動前麵的飛輪做旋轉運動。


    連接在飛輪上軋棉機軸承被飛輪帶動。


    這種動能又帶動軋棉機中的桶裝,布滿尖刺的滾筒旋轉,最終將棉絨從棉花上剝落。


    “手工搖動的軋棉機便已經是徒手撥棉絨的幾十倍,現在有了這蒸汽軋棉機,產量提升了百倍以上。”劉軒介紹。


    任何產品的價格都與產品原材料直接掛鉤。


    在古代,布匹昂貴的原因就在於耗費時日太長,且原料價格不菲。


    現在有了這軋棉機,棉花之後的棉絨成本在景州是徹底降下來了。


    有了軋棉機,工人的工作也變得單調且機械。


    在軋棉工坊的工人隻是每天負責將棉花塞入軋棉機,再將棉絨取出來打包拉走。


    轉了一圈,二人又來到改造後的蒸汽紡紗坊。


    和軋棉坊一樣,這裏同樣安裝了蒸汽機。


    以前手搖紡紗機的女工,如今從坐著變成了站著。


    現在,她們隻負責來迴走動監管紡紗機。


    每當上麵的紗線斷裂,她們負責接上,工作同樣比以前輕鬆了很多。


    巡視了棉紗坊,劉鈞又來到布匹行業的終端,織布坊。


    和前兩個工坊一樣,這裏的動力被蒸汽機取代。


    一段段布匹在持續不斷的機械動能下,讓布匹如同流水一般傾斜而出。


    觀看了一整條產業鏈,劉鈞心情大敞。


    這就是這段時間匠造司的成就。


    無論是北征扶餘國,還是和談以及賠款,都沒有影響他的工業計劃。


    “現在咱們景州布匹的價格和扶餘國相比如何?”劉鈞問道。


    傾銷占領市場意味的就是物美價廉。


    這兩點,有了蒸汽機作業後,都實現了。


    “隻有扶餘國的兩成,畢竟棉花的成本是降不了的,而且蒸汽機也要燒煤,還有工人的月錢。”劉軒說道。


    “已經不錯了。”劉鈞點了點頭。


    當前東洲最好的棉布也就五錢銀子一匹。


    也就說他們即便賣出一錢,也是和扶餘國買五兩的利潤是一樣的。


    “就先用布匹摧毀扶餘國的布匹行業吧。”劉鈞淡淡說道。


    劉軒笑的眼睛眯在了一起,“餘晉早就把咱們布匹的樣本拿去展示給商人們了,現在咱們三錢賣給商人,也是大賺,剩下的兩錢就讓給他們吧。”


    劉鈞不置可否,接著向其他工坊走去。


    除了布匹行業外,蒸汽機還進入了其他民用工業。


    比如造紙行業。


    在古代,窮人讀不起書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紙張昂貴。


    和當代拿紙擦屁股的奢侈不同,這個時代很多書生為了節約紙張,練字都是在地上用樹枝寫的。


    對景州來說,隨著工業化的進行,緊隨其後的是全民教育,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


    所以說,降低教育成本勢在必行。


    基於此,他將誕生於十八世紀末期的長網造紙機技術拿了出來。


    這種造紙機前中後各有一套滾筒。


    在滾動中間扁平的鍋爐,這個鍋爐既負責為蒸汽機提供動力,有負責用其表麵的熱度烘幹紙漿。


    當漁網一樣的長網經過紙漿池後,表麵就會覆蓋一層紙漿。


    紙漿在鍋爐上緩緩移動,到了末端便會被鍋爐的熱度烘幹。


    這樣,一套連續產紙的係統就誕生了。


    除此之外,造紙坊的紙漿也是用蒸汽機帶動的攪拌機打出來的。


    完全實現了機械化。


    造紙坊的工人隻負責監督整個生產過程。


    同時將烘幹的紙張剪裁出來。


    “殿下看到的紙張主要是用來書寫的,造紙坊的工人還在研造殿下給的紙板技術。”劉軒無比驕傲地看著造紙坊的一切。


    說到底,他雖然書讀的不好,但終究是個讀書人。


    現在景州能夠將紙張的價格降到白菜價,簡直是為天下士子謀福祉。


    在第一批紙張出現在景陽城的商鋪後。


    這種質量上乘又廉價的紙張便立刻俘獲了讀書人的心。


    他們個個拿著銀子,大把大把買迴去,生怕沒有了。


    商人們鼻子更是靈敏,早已去了商務司探風聲。


    準備將紙張運出景州賺取差價。


    劉鈞來自現代,更高級的玩意都見過。


    自然是沒有劉軒那麽激動。


    不過比起榮朝的手工造紙,這種效率的確是逆天了。


    在造紙坊逗留了一會兒,二人又去了糧食加工坊。


    這個工坊同樣是新建立的。


    在一個巨大的石磨旁,蒸汽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石磨在蒸汽機的帶動下轉的飛快。


    此時,石磨正在研磨小麥。


    黃橙橙的小麥進去,變成了細細的,白色麵粉出來。


    “殿下,下官敢說,這是榮朝最細膩的麵粉了。”劉軒抓起一把麵,托在手中給劉鈞看。


    “以前,百姓們一年到頭能吃點細麵就不錯了,有了這個,以後想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這要百姓擁護咱們,還是從改善百姓們的生活開始。”


    對劉鈞來說,這糧食加工坊的戰略重要性一點不輸給造紙,布匹。


    在榮朝,絕大部分的百姓吃的都是粗糧。


    能吃上細糧的那都是上等人。


    試想,今後若是景州人人都吃得上細糧了。


    隻是這一條百姓也得服氣,舍不得離開景州。


    因為隻是景州生活便等於過上了外州地主豪紳的日子。


    “這個一台蒸汽機連著六台石磨,日夜不停,這三台是磨麵粉的,這三台是磨豆漿的,現在工坊的豆漿都是供應南北大營的。”劉軒指著裏側的三個石磨。


    此時工人正在往石磨頂的圓孔裏加入摻了水的黃豆。


    接著從兩塊石磨的間隙中留下白色的豆漿。


    在下麵,一個木桶中豆漿馬上就要滿了。


    “豆漿,豆腐,嗯,不錯,這也是保證景州軍戰鬥力的基石啊。”劉鈞喜笑顏開。


    有了糧食加工坊,以後軍隊的夥食將直線提升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梟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著家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著家的蝸牛並收藏帝國梟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