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千歲!”


    “靖王千歲!”


    “……”


    高昂的唿聲在軍營中響起。


    紅著臉,微醺的士兵們臉色更加紅潤了。


    他們扯著嗓子,用盡力氣高唿。


    對他們來說,慶功宴無所謂,稱讚無所謂。


    這些實實在在的,對自己的關懷才是真正關乎自身的。


    勝利的狂歡延續了數日,逐漸平息。


    第六天,劉鈞召集了府衙官員和軍中大將。


    奪迴外四府成功了,但這不過是景州嶄露頭角的第一步。


    何況對劉鈞來說,這點勝利根本不算什麽。


    他最終的目的不是橫行東洲,而是阻止西洲建立全球霸權。


    不再讓當代的悲劇在他所在國度重演。


    “酒也喝了,功也賞了,現在也該收收心了。”坐在勤政殿中央。


    劉鈞俯視左右分列而站的文武官員。


    因為收迴外四府這件事實在過於重大。


    這幾日無論官員和將領都沉浸在狂歡之中,政務和軍務都有些懈怠。


    正是看見這點,加之需要確立下一個階段的戰略。


    所以他召集了眾人。


    劉鈞第一句話便是敲打,本來如同過年一般的官員和將領紛紛收起了笑容。


    “到了真正勝利的時候了嗎?扶餘國還在北方舔著傷口,盯著你們呐。”劉鈞提高了嗓門。


    眾人聽了,俱都露出慚愧之色。


    沒錯,他們不過才讓景州剛剛完整而已。


    高興一下可以,但得意忘形就不能了。


    “此次戰事,戰死六千人餘人,傷一萬五千餘人,其中重傷致殘者三千八百二十一人,你們的功勞是這些士兵拿命換來的,歡慶之後,你們是不是也該撫慰這些士兵了,你們以為那日本王在酒宴上隻是胡扯嗎?”劉鈞說道。


    他那日提到的撫恤事宜,這幾日沒有一個人向他提起要落實。


    這讓他們很不爽。


    不過他明白,古代尊卑的觀念不是一下就能扭轉過來的,要讓他們真正重視普通士兵的福祉,還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所以,他現在就要親自推動這件事,讓他們心裏有數。


    “末將知罪。”


    “臣知罪。”


    眾人低頭,同聲應道。


    掃了眼眾人,劉鈞起身走到台階下麵。


    “蘇縉,薛常青,今日你便著手落實撫慰士兵之事,對戰死的士兵,按其二十年軍餉發放撫恤金,另外,針對戰死士兵的家屬,還應在賦稅,求學等事上享有優惠之策,這些你和李左傅商議一下,拿出結果給本王。”劉鈞說道。


    當前,景州一個士兵的月餉是二兩銀子,一年就是二十四兩。


    二十年撫恤金就是四百八十兩,相當於當代的三十來萬。


    六千多個士兵,其撫恤金的總額便有三百萬餘萬兩銀子。


    “還有重傷致殘者,完全失去勞動能力的給予十五年軍餉等額撫恤金,減免賦稅等優惠政策,其餘給予十年等額撫恤金。”劉鈞繼續說道。


    蘇縉和薛常青等將領聞言,俱都心中一震。


    此等對士兵的優厚撫恤可以說在整個東洲也沒有任何國度能夠辦到。‘


    不過從這點上也能夠看出劉鈞對士兵的重視。


    這也難怪平日裏士兵們對劉鈞如此擁護了。


    “是,殿下。”三人同聲道。


    李然躬身後,說道道:“殿下,臣以為,這撫恤金當按年發放,一來,可以減少財政上的壓力,二來,一次發清,難免會有些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以致其家生活短暫富裕,長久又致清貧,也能夠避免其族中之人覬覦,給戰死士兵親眷告狀之時間。”


    劉鈞聞言沉思了一會兒,覺得李然說的也有道理。


    隻是他擔心如此一來會引起士兵親眷的質疑。


    而且夜長夢多,就怕之後的官員會行克扣之事。


    衡量之下,他道:“按年發放,時間太久,太易生變,這樣,先一次性發放十年的撫恤金,後麵的則按年發放,針對每個戰死士兵的家庭,你們要登記造冊。”


    兩個方法折中,眾人都無異議,紛紛點頭。


    交代了撫恤士兵之事,劉鈞繼續道:“外四府既已收迴,當即全力恢複生產,接下來府衙和軍隊要負擔起來,將近期招攬的三百餘萬新流民編成農建營入駐外四府,對原本外四府之民欲迴去的,則將原本田畝歸還。”


    李然等府衙官員聞言,默默記住。


    “軍隊方麵,當前最重要的是守護東陽關,其次則是繼續推行軍改,戰事已結束,下階段的征兵當改為義務兵製,不再推行募兵製。”劉鈞說道。


    穿越以來,他漸漸感覺到募兵製的弊端。


    所謂募兵不過是拿銀子打仗。


    士兵在戰場上的搏殺是為了銀子。


    由於是募兵製,所以榮朝的士兵戰死是沒有撫恤金的。


    因為這是一錐子買賣,所以順風仗還行,一旦遇到逆風仗。


    為了保命,士兵逃亡的概率很大。


    這次北征,景州軍隊打的完全是順風仗,所以士兵還算安定。


    但是在陳憲的第一軍,這個問題表現的比較突出。


    山區行軍和後來的抵擋扶餘人。


    雖然大部分士兵基於對土地完整的激情而奮勇作戰。


    但還是有小部分士兵在戰場上耍滑頭。


    而在梁州對叛逆的圍剿中,這個情況更加明顯。


    因為對外州沒有歸屬感,景州士兵作戰情緒不高。


    此次,他拿出大筆銀子撫恤就是為了義務製鋪路。


    讓他們士兵們明白,他們和軍隊之間不是簡單的雇傭關係。


    他們走上戰場還是為了家國利益。


    當然,除了金錢方麵的,今後他還要加強對士兵的教育,在思想上也提高戰鬥力。


    “是,殿下。”薛常青和蘇縉點了點頭。


    他們二人都已經了解了這項新製。


    雖說無論義務製還是募兵製士兵的軍餉都是一樣。


    但這個字的意義不一樣,進入軍隊後,士兵們的思想自然也不一樣了。


    “殿下,此次扶餘之戰,俘虜了十八萬扶餘兵,不知當如何處置?”蘇縉問道。


    “你以為如何?”劉鈞問道。


    “扶餘人劫掠了不少景州百姓進入扶餘國,末將以為可以用這些士兵換迴景州百姓。”蘇縉道,這是他早就想好的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梟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著家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著家的蝸牛並收藏帝國梟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