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軍事學堂,培養高中下層骨幹,整合炮兵,騎兵,步兵,三軍一體,發揮出火器最大優勢。”


    “建立獨立後勤軍,加強物資供給。”


    “規範化武器管理製度,軍餉發放製度。”


    “強調景州軍隊忠於靖王府的意識,為此,在軍中設立長史一職,專門負責對士兵和將領的教化事務……”


    蘇縉念完,劉鈞點了點頭。


    沉吟了一會兒,他說道:“你們提出的改製之法甚和本王的心意,隻是還有部分的遺漏的地方。”


    看向李然,他說道:“府衙還要成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要負責廣而告之的事務,姑且稱之為宣傳司。”


    “宣傳司?”李然想起了書籍上類似的一個部門。


    他以為不是那麽重要,所以就沒有加入改製中。


    “嗯,宣傳,宣傳,對內,就是要將王府和官府的意誌傳到百姓耳中,對外,則將景州的強大和美好傳遞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加入景州,同時利用宣傳削弱敵人的統治。”


    李然將劉鈞說的話記下,道:“下官明白了,迴去後便將此事加上去。”


    劉鈞又看向蘇縉,“蘇將軍,參軍府之下還需要設立一個機構,名為參謀司,此司需負責戰事的推演,戰時軍隊和後勤補給的調動,製定總體作戰計劃,站前測繪戰場地形等事務。”


    “是,殿下。”蘇縉應聲道。


    隨著火器列裝軍隊,他能夠看出來以前的軍隊製度已經不適用了。


    所以對劉鈞的改製,他是完全讚同的。


    這些改製的內容是他和薛常青共同商議過的。


    他也明白,一旦改製實施下去。


    他們兩個老家夥就得常駐景陽城,負責總體軍隊運轉,再也不能像以前衝在第一線。


    不過正如劉鈞所言,要留些表現的機會給年輕人。


    “改製的大體綱領便是如此,迴去後,你們再細化一下,交給本王審閱,如果沒有問題,一個月後召集景州所有官員和將領宣布改製。”劉鈞說道。


    對於這個問題,他不願意繼續拖下去。


    尤其是現在形勢瞬息萬變。


    “是。”


    李然和蘇縉躬身應是,轉身離去。


    半個月後。


    蘇縉和李然如期將改製的規章交給了他。


    做了些簡單的修改,又是半個月後。


    李然和蘇縉向所有官員和將領宣布了改製的事情。


    劉鈞當日親自出席,定了調子。


    外出征戰的薛常青也來了信,表示支持劉鈞的改製。


    靖王,加上景州軍政界最權威的三個人都如此堅定地支持軍改。


    無論官員還是將領自然沒有異議。


    會議結束之後,李然和蘇縉分別在府衙和軍中開始落實改製。


    “殿下,這景州軍事學堂的匾額當由你親自提。”


    景陽城原高鴻允宅院的旁邊,一間宅院被改造成了軍事學堂。


    在劃分出景州五個軍,選拔了各軍將領後,他便投入景州軍事學堂的事務中。


    今日學堂正式完工,他便找來劉鈞,要劉鈞提匾額上的字。


    對於此事,劉鈞自然當仁不讓。


    蘇縉心裏也明白,這字也隻有劉鈞提最合適。


    提了字,劉鈞說道:“學堂建成後,要趕緊選拔將領輪番進入學堂,讓其全麵學習火器的運營和戰法戰術。”


    這所景州,或者說是榮朝第一所軍事學堂將包括陸軍,海軍兩大兵種的教學,其教學內容將包括步兵操典上的全部內容,以及劉鈞從基地中找到了全部的近代軍事知識,包括戰場測繪,識圖等。


    “殿下,隻是這樣的話,末將一個忙不過來呀。”蘇縉說道。


    “薛常青已經攻下了順寧城,我們如今在梁州有了據點,本王想著,接下來該讓新兵上戰場磨煉磨煉,薛常青就沒必要留在那裏了,他會迴來和你一同管理軍隊的。”


    蘇縉聞言鬆了口氣,在邊軍呆久了,這種文縐縐的事務真是要人命。


    有了薛常青和他一起受苦,他至少心裏痛快一些。


    “如此,末將便安心了。”蘇縉笑了兩聲。


    劉鈞點了點頭,想起內學堂還沒有名字。


    拿起筆寫了六個字,“景州科技學堂”。


    寫完,他對胡為說道:“做個匾額掛上去,從此這就是景州科技學堂了,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蘇縉在一旁看著,這才想起劉鈞近些日子,處理政務的同時還要來這裏授課。


    心道自己受這點罪根本不算什麽。


    何況劉鈞還隻是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


    學堂都有了正式名字。


    劉鈞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剛才輪戰話題道:“薛常青此次出征的軍隊改製後為第一軍,本王已經給他去了信,等第二軍抵達順寧城後,他的第一軍就會撤迴來,接著是第三軍團,第四軍團和第五軍團。”


    劉鈞輪戰的點子說到了蘇縉的心裏。


    對他來說,沒有上過戰場的士兵根本不算士兵。


    趁著這次征討賊寇的機會鍛煉一番。


    將來上了戰場,他們才能夠麵對更加兇殘的敵人。


    “末將待會迴去便調度此事。”蘇縉說道。


    思索了一下,他又道:“殿下,末將還有一事想要諫言。”


    “說。”劉鈞看向蘇縉。


    “末將並不看好當前榮朝的大勢,所以景州軍隊當再擴充一番,否則一旦兩麵對敵,兵力就會捉襟見肘。”


    “再擴充多少合適呢?”當前景州的人口急速增長,對兵員問題,他已經不擔心了。


    “九萬人,如此總數便可達二十四萬,這個數字不過和其他諸王相當而已。”蘇縉道,“以前,咱們景州的兵力一向是諸王中最少的。”


    “嗯,這事由你繼續負責,將景州軍擴充至八個軍。”劉鈞讚同了此事。


    就在昨天,湯舟送來了一份情報。


    扶餘人今日動作頻頻,不斷調集軍隊。


    甚至還派出使者前往北燕,試圖和北燕講和。


    至於北燕能否和扶餘人講和,他也無法確定。


    畢竟景州和北燕的合作不過出於利益。


    若是扶餘人給的利益夠大,北燕完全可以反水。


    對於這種可能,他必須要有準備。


    若是扶餘人以歸還北燕土地為條件,換取趁榮朝內亂扣邊。


    榮朝內的形勢便會更加混亂了。


    ps:稍晚還有一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梟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著家的蝸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著家的蝸牛並收藏帝國梟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