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海床沙地漫遊,細長根莖莫名光源。
~~~~~~~~~~~~~~~~~~~~~~~~~~~~
幽暗的深海世界中,來自海麵之上的陽光無法抵達這裏,這是一片黑暗中的世界,這裏的生物從未行走於陽光之下,完全感覺不到一絲溫暖與柔情,而是充斥著冷酷與肅殺的氣息。
海床是由堅硬的岩石構成的,上麵鋪著一層細碎的沙粒,由於距離海岸並不是很遠的緣故,這裏的海底深度也並不是很深,甚至隻有三四百米左右,與星嵐曾經潛入過的一些深達七八千米的地方相比要差得很遠,不過這也足以令幾乎所有陸地生物都望而卻步了。
黑暗的世界同時也是籠罩在一片寂靜之中的,耳旁隻能隱約聽到水流來迴湧動的沉悶聲響,不過對於星嵐來說,此時以信號子的超強感知力,在附近幾百米的範圍內這片黑暗世界對於她來說幾乎與白晝無異,每一絲水流的變化和每一顆沙粒的飄舞都清晰地印在內心中。
風逝說海巨人所在的地方距離海岸線“沒多遠”,從經驗來看,星嵐覺得風逝所指的這段距離最有可能應該是距離海岸線大約幾公裏到幾十公裏的這段範圍。
而這裏距離海岸線也已經有七八公裏左右了,算得上是進入了海巨人最有可能會出現的區域之一了,因此星嵐也在時刻仔細地打量著這附近的區域,不敢放過一絲細節。
……
深藍色的扁平軀體在黑暗的世界中移動,寬闊的身體像一張紙一樣攤開,底部露出了數道細長的深邃裂口,在水流中不斷地張開閉合。
它靜悄悄地在這裏潛行,低低地掠過海底細碎的沙地,帶起一絲水流的波動。它不需要刻意地去追蹤尋找食物,因為它所需要做的僅僅是吞噬這無處不在的沙粒然後過濾而已。
噬沙蒲,海床之上四處遊蕩的漫遊者。
比起絕大多數海洋生物來說,噬沙蒲的生活顯得平靜而又安逸。一方麵它隻是通過不斷地吞噬沙粒過濾出其中的微小生物,就連沙魚這種小型魚類都已經超出了它的狩獵範圍,因而不需要去和其它生物進行激烈的食物搶奪戰,另一方麵,噬沙蒲自身近兩米的長度在如今的海洋中也算是中上大小的生物了,一般的捕食者也不樂意去招惹這個力氣很大,卻根本沒多少肉的家夥。
久而久之,生活在這種狀況下的噬沙蒲由於沒多大壓力的緣故,警惕性和行動速度也漸漸落到了大多數海洋生物的後頭,整日隻是閑散地在這些沙地上來迴遊蕩。
今天是個好天氣。噬沙蒲如是感慨道,沒什麽太大的海底暗流,又有大量的微小有機物沉降吸引了大量的小型生物,它也是難得有機會可以弄到這麽豐盛的大餐。
突然,原本在沙地上順暢前進的噬沙蒲直接停了下來,扁平的身體前端在黑暗中一下子撞上了某種極具韌性的障礙物,令全速遊動的噬沙蒲大半個身子都在慣性下扭曲了起來,即使是軟體動物被來了這麽一下也不禁難受得很,這可著實不是什麽無關緊要的事情。
即使分布在身體上方的那對小眼睛在這種環境下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噬沙蒲還是通過自身的觸覺感知到了障礙物的大致形狀。這種柔軟的觸感很顯然不會是海底的岩石,而是某種細長的管狀生物組織。
根據以往的經驗,噬沙蒲那並不算大的大腦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這是什麽,卻也在同時沒了火氣。
多孔管蟲,這種像一根巨大塑料軟管一樣在海底攤開的生物雖然其貌不揚,卻擁有著能夠利用波浪能促進體內組織產生生物電的獨特能力,以至於它對外在食物的需求降低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哪怕是幾十年沒有進食有機質都可以依靠停滯生長來強行挺過去。
當星嵐在海生紀第一次看到這種生物的時候,她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將是一種生命力強悍到登峰造極的物種,既沒有什麽對外界的需求,自身又屬於海綿一樣被切成碎片都能活下來的原始結構。
要不是它的細胞沒有細胞壁,幹脆說它是一種水生植物恐怕都沒有什麽問題。
這種遇上小行星撞擊都能以淡然態度麵對的物種能夠一直存活至今自然也不是什麽令人驚訝的時候,而它那九億年來都沒啥變化的基因就更加令人難以吐槽了……這貨仍然是那種肌肉係統無力到被海浪衝走了都沒法自己滾迴來的戰五渣。
按照星嵐的說法,就是這個物種的進化潛力已經完全耗盡,徹底變成安於現狀的模式了。
噬沙蒲很無奈,真的很無奈。雖然它也算是一種腦部很小,較為原始的海洋物種,著實說不上有多聰明,但是與多孔管蟲這種基本上沒有腦子,完全是零碎輪狀神經組成思維係統的生物比起來,即使是噬沙蒲也能夠由衷地感受到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
如果是遇到其它的生物擋在前方把它撞得這麽難受,說不定它還會發發脾氣,用實際行動來教導一下對方應該怎麽尊重其它生物,但是麵對一個完全沒腦子的笨蛋,你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除非你把它狠狠地削一塊下來,讓裏麵的組織液濺得到處都是,否則多孔管蟲甚至都懶得對那些磕磕碰碰做出反應。
最終,噬沙蒲也隻能無奈地從上方繞開了這隻體型極為龐大的多孔管蟲,然後再一次撲向它所喜愛的細軟沙地,用身體下方的縫隙吞下這些海底的沙粒。
食物並不僅僅是微小的動物,也包括偶爾飄落下來的植物碎片,不論是藻類那團狀的組織碎片還是一些從陸地附近漂流下沉到這裏的葉片,噬沙蒲都是來者不拒地將其吞入了自己的肚子。
事實上,這裏雖然環境黑暗養料匱乏,卻並沒有完全斷絕植物的生機……是的,你沒有聽錯,即使是在這三四百米深的海水之中,仍然存在土生土長的海洋植物,真正的生產者。
光是從根係的分布上就可以看出這些植物的奇特之處,要知道這些細長的植物並不是直接紮根在海床的沙粒中的,而是選擇一些或大或小的碎石之後,用它們的根係像繩子一樣牢牢地捆住這些石頭,依靠這些石塊在水中自然的下沉來固定住自己的位置,就像是下了錨的船隻一樣停留在原地……它們的名字正是由此而來:錨草。
錨草並沒有像海樹那樣在深海的極端環境中進化為肉食性的植物,它們仍然是普通光合作用的植物,隻不過深海這種幾乎沒有光線的環境實在是太暗太暗了,哪怕是百分之一百利用光能也不足以堅持下去,因此這些錨草進化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本領:它們一直延伸到海麵上獲取光能!
就好像數股繩子一樣扭在一起的細長根莖從深處的海床上能夠一直延伸出海麵,期間足有三四百米的長度幾乎使得錨草成為了整個嵐星上最高的植物。海洋不是風平浪靜的,不論是因為細長而在暗流衝擊下容易斷裂的根莖還是海麵上時不時刮起的可怕風暴都有可能徹底摧毀這種植物,但是錨草還是堅持了下來……它的莖進化得異常強韌,一般的小風暴都不足以使它有絲毫損傷。
更加有趣的是,即使相互固定在不同的海底石塊上,錨草卻不是孤立無援的。它們細長的根莖在途中會相互交織,並且在接觸點生長在一起相互共享營養……這樣幼年還沒有伸出海麵的錨草與因為意外而斷裂的錨草就可以從群體中獲得足夠的養分來恢複自身的光合作用,從而更好地保證了種族的延續。
它們是這附近深海中唯一的生產者,由於海水衝擊的緣故,這些莖並不是筆直朝上的,而是存在著一個傾角,所以水麵浮出點有時候甚至和深海根係在水平方位上能夠偏離出數百米之多,這說明它們莖的長度其實是超過垂直深度許多的。
當然,這些神奇的植物與噬沙蒲之間並沒有什麽關係,別說是根本沒有牙齒的它了,就算是這附近牙口最好的魚也不會對這些莖堅韌到幾乎咬不斷的錨草有什麽興趣……據說錨草在水麵附近的那部分是鮮嫩可口的,可是海麵那裏的事情跟這些深海生物又有什麽關係呢?再說了,要真特地前去海麵附近的話,比錨草更加美味的漂浮植物可是多得是,何必糾結於此呢?
所以噬沙蒲隻是晃晃悠悠地繞開了這些錨草在海底向上延伸的根莖,繼續在沙地上尋找著它感覺不錯的地方進行吞食。
突然,在那仿佛是永恆不變的黑暗海水中,亮起了一絲隱隱約約的光芒,即使噬沙蒲的眼睛已經退化到很難辨認清晰的圖像了,它也至少能夠感覺到那裏確實是存在著一個光源的。
又是引誘者嗎?
對於海底偶爾會出現的光芒,噬沙蒲還是有些了解的,它知道有些魚類長有能夠發光的器官,它們會把自身隱藏在沙地中,然後露出這些發光器官吸引無知的小魚接近過來,再趁其不備躥出來一口吞掉。
不過噬沙蒲對此是不怕的,長度達到了兩米左右的身體使得它可以無視這些引誘者攻擊所帶來的威脅,而那些光源的存在給它反而也帶來了不少好處……它可以趁機大口吞食同樣被光源吸引過來的微小生物。
猶豫了片刻之後,噬沙蒲果斷做出了決定,它改變了自己原先的遊動方向,扁平的身體開始向著視線中光源的位置遊去……
(感謝“時光onlin”的100起點幣打賞。)
~~~~~~~~~~~~~~~~~~~~~~~~~~~~
幽暗的深海世界中,來自海麵之上的陽光無法抵達這裏,這是一片黑暗中的世界,這裏的生物從未行走於陽光之下,完全感覺不到一絲溫暖與柔情,而是充斥著冷酷與肅殺的氣息。
海床是由堅硬的岩石構成的,上麵鋪著一層細碎的沙粒,由於距離海岸並不是很遠的緣故,這裏的海底深度也並不是很深,甚至隻有三四百米左右,與星嵐曾經潛入過的一些深達七八千米的地方相比要差得很遠,不過這也足以令幾乎所有陸地生物都望而卻步了。
黑暗的世界同時也是籠罩在一片寂靜之中的,耳旁隻能隱約聽到水流來迴湧動的沉悶聲響,不過對於星嵐來說,此時以信號子的超強感知力,在附近幾百米的範圍內這片黑暗世界對於她來說幾乎與白晝無異,每一絲水流的變化和每一顆沙粒的飄舞都清晰地印在內心中。
風逝說海巨人所在的地方距離海岸線“沒多遠”,從經驗來看,星嵐覺得風逝所指的這段距離最有可能應該是距離海岸線大約幾公裏到幾十公裏的這段範圍。
而這裏距離海岸線也已經有七八公裏左右了,算得上是進入了海巨人最有可能會出現的區域之一了,因此星嵐也在時刻仔細地打量著這附近的區域,不敢放過一絲細節。
……
深藍色的扁平軀體在黑暗的世界中移動,寬闊的身體像一張紙一樣攤開,底部露出了數道細長的深邃裂口,在水流中不斷地張開閉合。
它靜悄悄地在這裏潛行,低低地掠過海底細碎的沙地,帶起一絲水流的波動。它不需要刻意地去追蹤尋找食物,因為它所需要做的僅僅是吞噬這無處不在的沙粒然後過濾而已。
噬沙蒲,海床之上四處遊蕩的漫遊者。
比起絕大多數海洋生物來說,噬沙蒲的生活顯得平靜而又安逸。一方麵它隻是通過不斷地吞噬沙粒過濾出其中的微小生物,就連沙魚這種小型魚類都已經超出了它的狩獵範圍,因而不需要去和其它生物進行激烈的食物搶奪戰,另一方麵,噬沙蒲自身近兩米的長度在如今的海洋中也算是中上大小的生物了,一般的捕食者也不樂意去招惹這個力氣很大,卻根本沒多少肉的家夥。
久而久之,生活在這種狀況下的噬沙蒲由於沒多大壓力的緣故,警惕性和行動速度也漸漸落到了大多數海洋生物的後頭,整日隻是閑散地在這些沙地上來迴遊蕩。
今天是個好天氣。噬沙蒲如是感慨道,沒什麽太大的海底暗流,又有大量的微小有機物沉降吸引了大量的小型生物,它也是難得有機會可以弄到這麽豐盛的大餐。
突然,原本在沙地上順暢前進的噬沙蒲直接停了下來,扁平的身體前端在黑暗中一下子撞上了某種極具韌性的障礙物,令全速遊動的噬沙蒲大半個身子都在慣性下扭曲了起來,即使是軟體動物被來了這麽一下也不禁難受得很,這可著實不是什麽無關緊要的事情。
即使分布在身體上方的那對小眼睛在這種環境下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噬沙蒲還是通過自身的觸覺感知到了障礙物的大致形狀。這種柔軟的觸感很顯然不會是海底的岩石,而是某種細長的管狀生物組織。
根據以往的經驗,噬沙蒲那並不算大的大腦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這是什麽,卻也在同時沒了火氣。
多孔管蟲,這種像一根巨大塑料軟管一樣在海底攤開的生物雖然其貌不揚,卻擁有著能夠利用波浪能促進體內組織產生生物電的獨特能力,以至於它對外在食物的需求降低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哪怕是幾十年沒有進食有機質都可以依靠停滯生長來強行挺過去。
當星嵐在海生紀第一次看到這種生物的時候,她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將是一種生命力強悍到登峰造極的物種,既沒有什麽對外界的需求,自身又屬於海綿一樣被切成碎片都能活下來的原始結構。
要不是它的細胞沒有細胞壁,幹脆說它是一種水生植物恐怕都沒有什麽問題。
這種遇上小行星撞擊都能以淡然態度麵對的物種能夠一直存活至今自然也不是什麽令人驚訝的時候,而它那九億年來都沒啥變化的基因就更加令人難以吐槽了……這貨仍然是那種肌肉係統無力到被海浪衝走了都沒法自己滾迴來的戰五渣。
按照星嵐的說法,就是這個物種的進化潛力已經完全耗盡,徹底變成安於現狀的模式了。
噬沙蒲很無奈,真的很無奈。雖然它也算是一種腦部很小,較為原始的海洋物種,著實說不上有多聰明,但是與多孔管蟲這種基本上沒有腦子,完全是零碎輪狀神經組成思維係統的生物比起來,即使是噬沙蒲也能夠由衷地感受到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
如果是遇到其它的生物擋在前方把它撞得這麽難受,說不定它還會發發脾氣,用實際行動來教導一下對方應該怎麽尊重其它生物,但是麵對一個完全沒腦子的笨蛋,你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除非你把它狠狠地削一塊下來,讓裏麵的組織液濺得到處都是,否則多孔管蟲甚至都懶得對那些磕磕碰碰做出反應。
最終,噬沙蒲也隻能無奈地從上方繞開了這隻體型極為龐大的多孔管蟲,然後再一次撲向它所喜愛的細軟沙地,用身體下方的縫隙吞下這些海底的沙粒。
食物並不僅僅是微小的動物,也包括偶爾飄落下來的植物碎片,不論是藻類那團狀的組織碎片還是一些從陸地附近漂流下沉到這裏的葉片,噬沙蒲都是來者不拒地將其吞入了自己的肚子。
事實上,這裏雖然環境黑暗養料匱乏,卻並沒有完全斷絕植物的生機……是的,你沒有聽錯,即使是在這三四百米深的海水之中,仍然存在土生土長的海洋植物,真正的生產者。
光是從根係的分布上就可以看出這些植物的奇特之處,要知道這些細長的植物並不是直接紮根在海床的沙粒中的,而是選擇一些或大或小的碎石之後,用它們的根係像繩子一樣牢牢地捆住這些石頭,依靠這些石塊在水中自然的下沉來固定住自己的位置,就像是下了錨的船隻一樣停留在原地……它們的名字正是由此而來:錨草。
錨草並沒有像海樹那樣在深海的極端環境中進化為肉食性的植物,它們仍然是普通光合作用的植物,隻不過深海這種幾乎沒有光線的環境實在是太暗太暗了,哪怕是百分之一百利用光能也不足以堅持下去,因此這些錨草進化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本領:它們一直延伸到海麵上獲取光能!
就好像數股繩子一樣扭在一起的細長根莖從深處的海床上能夠一直延伸出海麵,期間足有三四百米的長度幾乎使得錨草成為了整個嵐星上最高的植物。海洋不是風平浪靜的,不論是因為細長而在暗流衝擊下容易斷裂的根莖還是海麵上時不時刮起的可怕風暴都有可能徹底摧毀這種植物,但是錨草還是堅持了下來……它的莖進化得異常強韌,一般的小風暴都不足以使它有絲毫損傷。
更加有趣的是,即使相互固定在不同的海底石塊上,錨草卻不是孤立無援的。它們細長的根莖在途中會相互交織,並且在接觸點生長在一起相互共享營養……這樣幼年還沒有伸出海麵的錨草與因為意外而斷裂的錨草就可以從群體中獲得足夠的養分來恢複自身的光合作用,從而更好地保證了種族的延續。
它們是這附近深海中唯一的生產者,由於海水衝擊的緣故,這些莖並不是筆直朝上的,而是存在著一個傾角,所以水麵浮出點有時候甚至和深海根係在水平方位上能夠偏離出數百米之多,這說明它們莖的長度其實是超過垂直深度許多的。
當然,這些神奇的植物與噬沙蒲之間並沒有什麽關係,別說是根本沒有牙齒的它了,就算是這附近牙口最好的魚也不會對這些莖堅韌到幾乎咬不斷的錨草有什麽興趣……據說錨草在水麵附近的那部分是鮮嫩可口的,可是海麵那裏的事情跟這些深海生物又有什麽關係呢?再說了,要真特地前去海麵附近的話,比錨草更加美味的漂浮植物可是多得是,何必糾結於此呢?
所以噬沙蒲隻是晃晃悠悠地繞開了這些錨草在海底向上延伸的根莖,繼續在沙地上尋找著它感覺不錯的地方進行吞食。
突然,在那仿佛是永恆不變的黑暗海水中,亮起了一絲隱隱約約的光芒,即使噬沙蒲的眼睛已經退化到很難辨認清晰的圖像了,它也至少能夠感覺到那裏確實是存在著一個光源的。
又是引誘者嗎?
對於海底偶爾會出現的光芒,噬沙蒲還是有些了解的,它知道有些魚類長有能夠發光的器官,它們會把自身隱藏在沙地中,然後露出這些發光器官吸引無知的小魚接近過來,再趁其不備躥出來一口吞掉。
不過噬沙蒲對此是不怕的,長度達到了兩米左右的身體使得它可以無視這些引誘者攻擊所帶來的威脅,而那些光源的存在給它反而也帶來了不少好處……它可以趁機大口吞食同樣被光源吸引過來的微小生物。
猶豫了片刻之後,噬沙蒲果斷做出了決定,它改變了自己原先的遊動方向,扁平的身體開始向著視線中光源的位置遊去……
(感謝“時光onlin”的100起點幣打賞。)